浅谈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论文_雷贤凤

浅谈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论文_雷贤凤

雷贤凤(四川省宜宾市宜宾县双谊镇老店村大兴组 四川 宜宾 644600)

中图分类号:G66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8)06-0041-01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认识周围世界,获取知识经验的重要途径。那么,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应该如何进行呢?我认为,应立足于幼儿的生活,把握幼儿学习科学的各个环节,运用积极的教育策略引导幼儿主动探究,主动获得更为广泛的经验,让科学教育真正走进幼儿的生活世界。

一、通过科学活动培养了孩子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

对幼儿来说,游戏是最快乐、最生动、最丰富的活动。它既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又能促进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在认识“沉与浮”活动中,我们和幼儿寻找许多尝试沉浮的材料,先让幼儿试一试哪些材料是沉的?哪些材料是浮的?然后让幼儿想办法使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浮在水面的东西沉下去。幼儿在操作过程中个个思维活跃,有的做了一只纸船把钉子放在纸船里,使钉子浮起来;有的在木头上放一块小石头,使木头沉下去……多么丰富的想象啊!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在一个瓶子中装半瓶水,放几勺盐才能让鸡蛋浮起来?这个实验孩子非常感兴趣,都跃跃欲试,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幼儿在学中玩、在玩中乐,充分发挥了幼儿学习的主体作用,既使他们对所学的知识掌握牢固,记忆深刻,又使他们的学习能力得到培养,教学效果好。

二、开展科学小实验活动,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为了让幼儿从学前期开始就有多方面“行动”的机会,我结合教育内容,让幼儿动手做一些好学易做,又符合幼儿认识水平的小实验,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使幼儿成为心灵手巧的人。比如,我让幼儿做“磁铁能吸引什么”的小实验,“用磁铁拉火柴盒”的小实验,先将几个图钉放在火柴盒里,火柴盒就被拉动了,孩子们快活极了。我及时引导幼儿认识到磁铁隔着东西也能吸铁的特性。接着我们又做了让大头针在塑料板上跳舞的小游戏,孩子们边做边玩,非常高兴。

在做“摩擦生电”的小实验中,我先让幼儿用塑料积木去吸碎纸屑,问幼儿:“你能把纸屑吸起来吗?”孩子都说:“吸不起来。’我又请幼儿用塑料积木在自己的手上或头发、衣服上不断地摩擦后再去吸碎纸屑,他们惊奇地发现纸屑被吸起来了。这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孩子们沉浸在欢乐之中。我不仅让他们了解摩擦生电的道理,还把生活中摩擦生电的现象讲给他们听,如晚上脱下毛衣,有时会看到一闪一闪的亮光,听到噼啪、噼啪的响声,这是为什么?小实验培养了他们学科学,爱探索的精神。幼儿回家还把这些实验做给自己的爸爸妈妈看。科学小实验是训练幼儿手脑并用的有趣活动。它不但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扩展了幼儿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幼儿的求知欲,培养了幼儿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这些活动中,孩子们体验着严谨求实、潜心钻研的科学精神和品质。科学就在身边,科学探究活动起源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愿我们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从孩子们的关注点和兴趣出发,把他们引向科学探究之路丰富他们的科学经验,引导他们建构逐渐趋近于科学的概念。

三、教师指导和幼儿探索活动相结合

教师要捕捉或征集幼儿感兴趣的问题,结合科学教育活动的主题运用多种指导方式来引导幼儿进行具体化的科学探索。把引发疑问-引导质疑-支持质疑-协助释疑贯穿于整个活动中。让幼儿在活动中自由探索、去体验,去发现,去创造,培养幼儿的研究能力与创新意识。

四、小课堂教育与社会大自然结合

过去,我们组织幼儿进行科学探索时,常常局限于园内的教育,而忽视与园外科学活动的结合。其实,幼儿科学探索活动还有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幼儿的科学教育内容离不开大自然和社会连续的活动,不同的渠道,多种方式,多样活动,都有利于幼儿知识经验的获得,认知能力的提高。

自然界是充满着许多诱人的奥秘,富于好奇心的孩子们总是喜欢提出各种问题或是亲手拨弄一下探个究竟。所以大自然是幼儿学科学的最好课堂和材料,其生机勃勃、变化万千的景象为幼儿科学教育提供了最充分、最直观、最生动的材料。在进行“虫虫、虫虫飞”的主题教学时,我们带着孩子一起进入昆虫世界。让每个孩子都象名侦探柯南一样去发现我们周围有哪些昆虫?这些昆虫叫什么名字?它们住在什么地方?喜欢吃什么?怎样采集昆虫和饲养昆虫等。孩子似乎天生对各种各样的昆虫感到好奇,他们常常会睁着自己明亮的眼睛观察那些最小最小的小动物。走进我们的教室,首先映入在大家眼帘的是孩子们制作的昆虫吊饰,这些有趣的昆虫都是孩子们与爸爸妈妈一起利用废旧的物品共同制作的。在活动室外,我们还创设了亲子作业栏,这就给周围环境增添了更温馨的色彩。

此外我们还组织幼儿去公园。这种外出游玩的过程,便是幼儿探索科学的过程。当我们来到那座凉亭时,幼儿就提出许多耐人寻味的问题:为什么人们要制造凉亭?凉亭有什么用处?为什么要造这么多的凉亭……。幼儿对科学经验的吸取和积累,认知结构的建立,技能方法的学习,情感、态度的培养,都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而是靠一点一滴逐渐积累的。

日常生活中,抓住了点点滴滴的机会,在学习生活的同时也接受了科学教育。由于幼儿园的教学课程取之于生活的各个层面,和幼儿的周边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也有利于各科教学的相互渗透。例如:歌曲演唱《大雷雨》就渗透了自然气象科学的常识,通过歌曲学习,小朋友也了解了雷雨是夏天特有的气象特征之一,是特定的天气温度和湿度造成或引发的自然现象。假如进一步探索,还可以找到雨是怎么形成的秘密。再例如:语言散文诗欣赏〈春姑娘〉,优美的文字和和谐的韵律不仅给孩子带来文学的享受,通过散文欣赏内容的理解,渗透了很多春天季节特征的了解。因此,科学活动的渗透性不局限于科学教育活动,更蕴涵在其他各科教育和生活的各个环节中。专门性活动和渗透性科学活动的交融从形式上丰富了活动的方式,给幼儿更多的接触、了解、探索科学世界的机会。

总之,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多让自己成为一名和幼儿一样的探索者,尽量去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疑问,尊重他们的想法,引导幼儿进行大胆尝试,支持和鼓励他们的探索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激起幼儿主动的探索欲望,培养幼儿对科学的热爱。

论文作者:雷贤凤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6月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4

标签:;  ;  ;  ;  ;  ;  ;  ;  

浅谈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论文_雷贤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