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论文_喇敏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论文_喇敏

四川省盐源县梅雨镇小学 615700

摘 要:小学语文对于正处于认知阶段的小学生而言,这也是小学生了解文学乃至于世界的重要途径。在此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应用最直接也最恰当地反映了教师的教学风格,也是让学生最直接地接收到知识的途径。如何真正提高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也与小学语文教师的语言特点息息相关。

关键词:课堂教学 语言特点 探究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语言的重要意义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日益丰富,一本薄薄的教材中所包含的知识也越来越没有边界。面对这样的教学现状,对于语文教师的考验也逐渐增加。教师如何能够全面地了解掌握课本内容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而如何将自己了解掌握的知识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则是解决问题的最关键的一步。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的语言体系的形成与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诗歌、散文等多种文学样式,这些课文的内容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在语文课本中,某些教学内容都有一定深度,这些内容对于理解能力较差的小学生来说,难于理解,这就需要语文教师通过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来帮助学生理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教学的重要性。

二、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分析

1.教学语言的科学性

小学语文学科从学科性质上讲,其内容并非局限于文学内容,例如《看云识天气》等科技说明文都是关乎常识的,而这些内容则需要客观、准确地传递给学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重注意用词的精准性。比如,词语的情感色彩、词语的细微差异等等。只有将这些细节做到极致的科学性,才能够让学生们有足够科学的理解。例如,在教授《落花生》这一课时,要注意“落花生”是生活常见事物的文学化,而教师又不能够从字面意思上将“落花生”讲解为“种花生”,不能够让学生产生客观知识性的误解,除此之外,还要对文本中的文学化语言进行简单的科学化翻译,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有限的40分钟的课堂中,让学生有所收获,最大程度地吸收更多的知识。

2.教学语言的典范性

教师对于学生的示范作用自是不言而喻,而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成型的小学生而言,更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短短的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言谈举止也对学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师的语言在潜移默化之中就影响着学生的语言体系,首先需要注意的一点便是教师应该具备流畅的普通话能力。讲好普通话是一个语文老师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这无论是在任何一个方言区,都需要普通话来纠正学生的发音,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在小学阶段中,学生的学习很重要的一部分便是通过模仿,教师的示范作用已经不需要再过多强调。除此之外,在语言的内容方面,教师也需要注意语言的文明。由于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非常多,可能存在在其他渠道学到了不适宜学生的语言表达,这就需要教师来规范学生的语言文明。

三、总结

根据上文的表述,我们可以看出,小学语文教学语言运用的重要意义。无论面对处于哪个年龄段的学生,教师都应该根据其年龄的具体特征来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体系,制定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典范性的语言体系。这样就能够将语文知识更好地传递给学生,也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晓赟 程华 用美的语言塑造美的课——论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9,(11):109-112。

[2]罗先慧 李云文 孙建龙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热点与重点——基于2012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小学语文教与学》的统计与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13,(7):75-83。

[3]刘灿群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改革新探[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

论文作者:喇敏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6年6月总第1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9

标签:;  ;  ;  ;  ;  ;  ;  ;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论文_喇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