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对于新媒体的需求提出了更多内容,尤其是互动式方式以及交互式知识传播形式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成为社会热点事物。而在其蓬勃发展的过程职工,其悄悄渗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习惯以及美学追求等。因此在此契机下,将新媒体技术引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中,不仅有助于改善思政课枯燥无味而无人愿意听的局面,同时也能有利于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提升,当然新技术的引入会对传统教学方式造成冲击,带来一定的挑战。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创新教学
一、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机遇
1、丰富教育途径
传统教育模式缺乏新意、形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普遍不高,长此以往导致思政教育成效不尽如人意。信息时代的到来带动了各个领域的变革,教育领域不得不顺应时代发展寻求新的教学思路。如今,高校纷纷创建校园网、建立微信公众号,通过多媒体平台传播思政教育信息,用更易于被学生接受的方式达成教育的目的。此外,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多媒体平台进行网络教学,让学生的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更好地保证了思政教育的有效性。新媒体时代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弥补了传统教育形式过于单一的缺陷,让学生的学习不仅局限课堂。
2、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
由于学生在传统教育中多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受到教育模式的限制,课堂中的交流多为机械性的问答,学生与教师之间交流十分有限。新媒体的出现使这一局面出现了转机,新媒体平台不仅为教育工作带来了便利,还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高校可利用多媒体对学生的学习动态进行监测,有利于教师把握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学生还可以在新媒体平台上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对教育内容的理解等,通过增加交流和互动,教师可以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而不断调整教育方式,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
3、打破传统教育局限
新媒体时代下的思政教育逐渐摒弃以灌输课本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新媒体技术被普遍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在传统的思政教育中,教师主要依靠讲解教材内容让学生进行被动的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显然已无法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新媒体技术为课堂改革提供了必要条件,在讲解教材内容的同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开辅助教学,还可以鼓励学生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采集有效的材料进行学习,让学生深入探索知识内涵,完成知识的消化和吸收。有了新媒体的助力,教学不再是单调乏味的知识灌输,而转变成为一个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培养学生探索精神以及促进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探析
1、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学环境参差不齐的问题探析
新媒体技术的强大优势使其在引入高校的教学中就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老师的教学方式,并且也在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航我知识的程度,由此可见新媒体技术引入的价值和意义。事实上,高校引入新媒体技术也这一段时间,其普及程度也相当可观,据调查发现,高校的大学生在新媒体用户群体中占据了重要的份额。新媒体技术的使用能耐丰富和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使老师和学生在学习中不再拘泥于以前的模式,而是采用灵活的方式来优化了学生学习空间。但是由于这一质的改变,导致教学环境处于不定的状态中,造成学习环境的参差不齐,影响大学生的三观发展,并且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容易引导学生走入歧途,导致学习效果并不是如同想象中那么好。
2、新媒体环境下传统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被突破的问题探析
一般来说,当前我国的课堂教学行还是以师传生授为主,老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而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主要根据教材知识进行口述或者书写来进行知识的传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引入,电脑教学成为当前教学的新时尚,教师通过幻灯片的方式来展示教学内容,这样极大地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当然教学形式也不断丰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但是这一教学方式转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使得教师的角色被转换,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弱化了老师传授知识的方式,导致将教学的权威性受到严重挑战,当然如果方式应用恰当则也是很好的实践。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1、实现教学互动,扩展交互途径
新媒体给我们带来了强大的交互能力,思政教育不再受身份,地点,时间等的限制,信息的传播更加的方便和快捷。思政教育的开展和渗透不再局限在课堂和校园,不再只依靠课本和老师的教导,而是借助互联网的手段,先进的网络设备,视频,音频,动画等多种形式传播宣传。教师可以通过创建富含经典美文、个人感悟、时下热评等内容的公众号、通过公众号线上进行思政思想的渗透,实现教育渠道多样化。新媒体时代,思政教育可以提供更多的交流互动的机会,从问卷调查,到文化渗透,从视频到歌曲,做到利用各种文化形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2、丰富教学形式,提升教学效果
新媒体技术的兴起丰富了信息获取的渠道,各类信息共享渠道贯通。信息资源获取方便也让思政教育的教学形式更加的丰富,教学手段更加多样。思政教育摆脱了死板的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开展与思政教育相关的教学活动,如弘扬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征文朗诵活动,拍摄升华文化思想的小视频,表达个人观点的各类情景剧,学生们在完成任务的同时用网络技术获取更多的网络信息资源,丰富了学生知识面的同时也传播了正确的价值观。
3、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习能动性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突破了教学中地点和形式的限制,知识获取更加便利。传统的思政教育中,往往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思政教师的思想觉悟价值观念对学生影响很深,以教师为主传授教学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同时也不利于学生个人思想和人格的养成,不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创新。新媒体的发展,提供了高效的自学途径和手段,通过教学资源的共享,学生通过网络满足自己的个性化需求,网络传播也成为了教育的重要阵地。
4、完善思政网络教学平台
新媒体技术的支持,提供了更多的开放性教育平台,丰富了教育内容,深化了教学思想。新媒体技术将视觉、听觉融为一体,以更加轻松活跃的氛围,渗透教育思想,直观而高效。利用智慧课堂教学软件进行点到、教学、批改作业等等,实现教学各个环节。每一位学生都可以通过手机参与教学互动与问题回答,教师在平台上给予针对性地点评,所有记录都可以直观地投屏到显示屏。网络平台的兴起让教育资源实现共享,优质的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思政教育的内容也会更加的丰富和有趣,让学生们有了更多地选择,很好贯彻了因材施教和人文教育的理念,促进学生个人的成长。
结束语
新媒体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毋庸置疑,对大学生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新媒体时代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分析思政教育的现状,从丰富教育方式、转变教育理念、重构教育内容、强化辅导员专业素养、健全考核体系等方面入手,打破陈旧的教育思维,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只有切实将新媒体融合于思政教育工作中,才能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更好地满足大学生的发展需要,从而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实现思政课程改革的目标。
基金项目:
项目编号:2018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基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转型发展高校艺术类专业教学模式创新及实践路径研究》辽教函【2018】471号
参考文献:
[1]黄诗雨.浅析高校思政教育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创新发展路径[J].汉字文化,2018(23):129-130.
[2]戈化聪.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实施路径[J].高教学刊,2019(08):145-147.
论文作者:张鑫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0
标签:媒体论文; 思政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高校论文; 知识论文; 方式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