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论文_刘慧

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论文_刘慧

刘慧 辽宁省沈阳市回族小学 110013

【摘要】独立思考能力指的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维运转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能力的具备对于学生的整个学习,乃至今后的发展都至关重要。因此,在小学这一教育的启蒙阶段的教学中加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既可以让学生充分地认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又可以让学生从学习的最初阶段就奠定良好独立思考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6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4-159-01

数学学科本身就是一门充满逻辑思维的学科,学生对其内容的掌握过程不能完全依靠教师的传授,更多地需要学生积极思考。因此,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一方面,让学生从真正意义上认识到学习是自我思维不断拓展的过程;另一方面,则让学生知道独立思考的过程可以极大地促进自我学习的效率与质量,让学生更具逻辑思维及条理,以全面掌握数学学科的基础内容。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的现状

1、主动型独立思考能力欠缺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在上课期间为学生灌输数学知识,而小学生作为数学知识的接收者,通过强制性的死记硬背将知识灌输进脑袋,以此来应对学校的考试。然而小学生对这些知识根本就不了解,教师作为课堂的掌控者,对标准答案和解题思路进行严格的控制,使得学生在枯燥的学习环境中丧失主动思考的能力,这种机械化的教学让学生产生学习“惰性”,长此以往也就让学生认为不去主动思考也会知道最后的答案。

2、被动型独立思考能力欠缺

在教师的灌输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大多数的小学生对老师所教授的数学内容有所固执。学生在家做作业,当家长发现为孩子解释正确的答案时,学生就会认为老师讲的都是对的,根本不会再去理会其他。在课堂上,老师讲到问题点让学生进行思考时,大多数的学生表面上像是在认真的思考,其实暗地里就是在敷衍、拖延、不予合作,常常私下抱怨老师问的问题太难根本不会,但却又不得不依赖老师最后给出答案。在这种依从和对抗的冲突中,这种被动型的问题如果不解决,就会对孩子今后的学习造成障碍。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策略

1、加强课前预习的引导教学,让学生初步开展独立思考

课前预习的过程旨在让学生通过自学的方式对于课堂即将要学习的知识进行提前了解,这一了解的过程既可以让学生快速回顾已学内容,又可以让学生检查自己对于即将要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从而让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重点突出,进一步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地发挥引导作用来辅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让学生真正意义上达到预习的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创建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为学生预留充足的独立思考空间

充分的独立思考的空间以及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独立思考不可缺少的两个条件,教师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则要致力于打造轻松愉快的民主课堂教学氛围,以达到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真正掌握知识的目的。创建民主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做到以下两点,第一点,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将课堂的主动权交于学生,让学生通过自我思考及相互讨论的方式充分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第二点,教师则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来极大地调节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多媒体内容的有趣性及展示方式的多样性都是打造轻松愉快氛围的必然因素,应充分应用这些因素开展教学,引导学生开展独立思考。

3、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传统的课堂上,大多都是采取老师讲、学生听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这就导致学生大多数时间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强,缺乏独立思考、学习的动力和意识[2]。这时就需要教师改变方法,通过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并加以鼓励,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能力。

4、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往的教学往往强调的是灌输式教学形式,学生的主体性常常被教师所忽视。可想而知,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只是立足于大量的课本知识,而不是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满足其发展需求。当然,教师在对学生技能方面的培养同样缺失。小学生往往比较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尤其是面对晦涩难懂的数学知识。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依据本班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个性特点来设计教学内容,并且采用学生乐于接受且感兴趣的形式进行授课。如此一来,学生则会降低学习数学知识的压力,从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兴趣。可想而知,学生的主动性也会随着兴趣的增强而增加。切记,教学内容应尽可能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同时,教学语言应趋向儿童化,为学生兴趣的增强打好坚实的基础。问题情境教学方式是非常有效的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之一,借助趣味性的问题可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显着提升。

5、有效融合趣味案例与课本知识

小学数学知识具有一个显着的特点,就是具有一定的生活化特点。因此,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可将其有关的生活化案例及时融入教学之中,从而丰富教学内容。与此同时,还可将知识进行适当的拓展,从而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生活化的案例往往比较直观,容易理解,这样一来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难度就会随之降低。面对简单、有趣的生活化知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极易被触及,继而会出现一系列的主动思考行为。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难度较大的数学知识,此时采用生活化的案例进行教学是非常高效的措施之一。例如在讲授“认识人民币”相关的知识时,可将课本数字编成超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用小面额的人民币进行购物,例如购买铅笔等。这样一来,学生便会对金钱以及购物有更加全面的认知。当然,实例可将抽象的内容得以具象化,借此学生便会增强主观能动性直至达到独立思考的能力。

通过对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现状的分析可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思想滞后问题、学生存在学习积极性较弱的问题。在这一环境下,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往往很难被培养。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时候,应积极为其营造轻松的氛围,并且需将趣味性的教学方式融入其中。

参考文献

[1]黄文娟.刍议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J].新课程(小学),2015(1):87-87.

[2]张丽娟.刍议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J].中华少年,2016(26).

论文作者:刘慧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4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8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论文_刘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