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学历教育课程建设标准研究论文

非学历教育课程建设标准研究

黄 娥1,李 乾2

(1.重庆广播电视大学,重庆 401520;2.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成都 611130)

【摘 要】 非学历教育是提高人力资本开发利用率,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助力教育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整合的重要抓手。基于非学历教育课程开发影响因素和理论模型,构建非学历教育课程建设标准体系,包括以政策为导向,构建非学历教育发展的社会支持体系;能力为本和成效为本的资历框架、能力标准说明、岗位能级单元证书、课程大纲的标准体系;各教育和培训机构根据实际需要,开发基于能力标准为本的教材资源,规范和指导非学历教育课程建设,保障非学历教育的课程质量。

【关键词】 非学历教育;课程建设;标准建设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7年人力资本报告》指出:“全球人力资本平均开发利用率仅为62%,缺乏新技能培训和终身受教育机会是阻碍各国充分利用人力资本的重要因素。”[1]因此,要加强劳动力的有效供给,建立可持续人才培养和供给机制,是现代产业人力资本开发和水平提升的重要路径。

非学历教育是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个体层面可以促进劳动者不断掌握新的技能技巧,及时更新知识结构,宏观层面上可以增加国家人力资本存量,重组人力资本结构,提高人力资本的利用率,以实现人力资本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一、非学历教育的内涵及意义

(一)非学历教育的内涵

非学历教育在广义上主要是指学历教育以外的,以提高学习者知识、技能和能力、兴趣爱好以及道德情操的教育。狭义上而言,非学历教育主要指各级各类岗位培训、专业技能和专题知识培训、职业技能培训以及社区教育等,教育内容注重实用性和学习者需求,旨在提高学习者知识、技能和能力水平,促进职业技能和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没有严格的入学要求,学时安排相对较灵活,修完不授以毕业证书、结业证书或肄业证书等与学历教育相混淆的证书或文凭,其学习成果多以结业证明、课程或学分证明等形式存在,在人力资源开发和结构优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Ce3+掺杂钇铝石榴石(Ce3+:YAG)在白光LED领域已经有着广泛的应用[5]。常用的制备WLED的方法就是利用黄光和蓝光混合产生白光,其中蓝光由LED蓝光芯片产生,黄色的产生则是将Ce3+:YAG荧光粉与胶体的混合物涂在芯片上[6]。目前对于Ce3+离子掺杂材料的应用,主要是基于可见光尤其是蓝光波段的激发照射,使其发出黄绿色的可见光,利用短波长激发出长波长光的现象称为下转换荧光。而如果能够利用波长更长的光源去激发Ce3+的离子的5d-4f跃迁,则可以更加扩展这种材料的应用范围。

中国海油海外勘探资产主要在海域。从布局上看,中国海油的海外勘探区块涉及各大战略区(见图4)[6]。中国海油也希望在全球发掘油气发现机会,但由于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差距,中国海油有选择性地进入某一个国家。亚洲是中国海油最早进入的战略区,当前勘探潜力不大。北美是中国海油海外勘探最主要的区域,储量占整个海外的26%。非洲也有一定的比例,主要集中在尼日利亚和乌干达,刚果、阿尔及利亚和加蓬等国家也有少量的勘探区块,2017年中国海油获得位于塞内加尔和几内亚比绍海域的AGC Profound区块65%的作业权益。

(二)非学历教育的意义

1.社会服务: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近年来,第三产业增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持续增加,[2]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在科学技术迅速变革发展的知识经济社会里,阶段性、一次性的学历教育远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们提出的知识和技能要求,而非学历教育更贴近生产和生活、更能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产生的社会效益更大。相关研究表明:“非学历教育的收益高于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具有较强的经济功能”,[3]非学历教育主要针对岗位培训、专业技能培训等,具有短期、快速、灵活、注重实效的特性,能够提高从业者的工作素质和工作效益,进而产生较高的社会收益,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近100年来,美国制造的起司多半是黄色的美式起司,其中又以切达起司独占鳌头,其生产数量是其他所有美国起司的三倍以上。美国卡夫食品公司将切达起司制成起司片和Velveeta起司,这也是美国典型起司通心粉呈现黄色的原因。

2.制度变革: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

在进行内江地区花萼湿地公园的湿地艺术布局时:(1)设计了艺术花园,结合地形起坡打造多层次波浪状起伏的树林草地,结合景观构筑物形成背山面水的开阔绿地空间;(2)建立居住区与花萼湿地公园的“绿色通道”,沿街布置公共艺术品;(3)对周边区域的城市家具、公共艺术、标志设计及植物绿化进行统一设计,与花萼湿地公园形成统一、连续的景观整体。

3.价值转向:促进教育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整合

“韦伯认为,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是人行动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价值理性解决主体‘做什么’的问题,工具理性解决主体‘如何做’的问题”,[4]受科学技术的发展影响,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关系逐步异化、失衡,工具理性越位于价值理性,导致人的工具化和技术化,映射在教育中导致教育的功利化,教育目标偏离主体人的价值,转向培养“技术的人”、“市场的人”。教育更多地强调培养“社会的人”,交给人们一套社会行为规范和“谋生之道”,如何提高人力资本质量以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非学历教育的实用性、多样性、个性化特性不仅能满足教育的工具理性,还能促进教育价值理性的回归,使教育目的转向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意志自由,促进教育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整合。

二、非学历教育课程开发影响因素和理论模型

(一)非学历教育课程开发影响因素

课程开发在定义上必须有三个标准:制度化——制度化课程;目的——有一个过程,以达到改进的目的,这个过程必须有一个反馈和评估机制;情境——必须在学校环境中加以描述。国外对于非正规教育课程建设影响的因素探讨主要集中在:学习者、教育需求、环境、结构、学习经验、成人教育方法、促进者/服务商、目的,其中,学习者是核心。[5]

学习者。学习者应该确定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地点和时间计划。学习者和促进者之间应该建立一种共生关系,在非正规和成人教育情境中,学习者可以为促进者提供学习资源的范畴。

GB/T3935.1-1996《标准化和有关领域的通用术语第一部分基本术语》对标准的定义为:“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社会效益为目的。”[10]标准体系,顾名思义,则是为了实现某一特定体系的社会功能,将一系列的标准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形成的标准体系。

目的。由于非正规教育群体具有异质化和需求多样化特点,非正规教育目的应该是多元化的。这些目标之间也不是完全独立不相关的,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

1.自由教育模式

我小时候有一个非常贪婪的想法,要把天下的好书都读一遍。因为这个野心,我不断地找书拼命地读。并不是每一本书都读得懂,有些书对我来说是有点艰涩的,但是只要里面有一点点好看的,我就会读下去。

基于上述应力平衡方程,有研究表明,在排水条件下,给定土塞的管壁内摩阻力与径向有效应力之比时,土塞的端阻力随着土塞相对深度(土塞长度与管桩外径比值)以指数形式增加;而在不排水条件下,增加的轴向有效应力主要由孔隙水承担,有效应力几乎没有增加,故可利用的摩阻力变化很小。

学习经验。先前学习经验对教学过程有影响,因此要对学习者的学习经验以及使用资料进行参考,丰富学习过程,建立起学习者和促进者之间相互支持的关系。

成人教育方法。在成人教育过程中,教育方法的选择均由学习者或学习群体决定。尤其是有相当数量参与成人教育的群体是没有上过学或已经辍学的人。教育方法的选择要依据情境适用原则,由多种不同教育变量共同决定。

结构。结构是指课程的内在有效性和效率,一般教育是由教育过程来实现的,在教育过程中发展了知识、能力和文化。但知识、能力和文化维度之间关系还不清晰。

环境。环境基本指学习情境,即教学活动发生的环境。在非正规教育的学习情境中,由于学习的多样性大于共性,环境变量包括学习群体的性质、资源、组织结构都对教学有很大影响,教学方法的选择与确定都取决于环境情况。

(二)非学历教育课程建设的理论模型

Jacopoda Varagine (348 AD) described the “miracle of the black leg” where a gangrenous leg of Justinian (Roman deacon) was replaced with that of a dead Ethiopian man[5].

2)模孔堵塞严重。发生模孔堵塞,与物料本身特性、调质质量、输送速度和模辊间隙等有关。模孔堵塞不但影响正常生产,降低生产率,还会影响成型颗粒质量,降低环模寿命。但是,目前如何很好地预防和及时处理模孔堵塞的问题还未得到解决。

3.加强科研部门与生产部门的合作,加快绿色科技的转化。绿色科技的发展应当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应当要根据市场的需求而进行研发,否则科技发明与现实需求相脱节,导致科技研究成果无法及时转化为生产力,在现实生产中得以转化和利用。在此过程中,政府要发挥其应有的优势,加强对科研机构及高校的引导,使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从而使有限的科研经费产生最大社会经济效益。

这一模式在高校校外提供的成人教育课程和工人教育协会(WEA)中有着悠久的历史,自由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引入“知识形式”引导个人转向理想的或有价值的心灵境地。学习者在自由教育过程中是中心,它类似于Freire的“自觉化”方法或Mezirow的“视角转换”。根据Mezirow的观点,透视转换是一个解放的过程,导致批判意识,这是一个学习过程。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成年人开始认识到他们在文化上的依赖并努力克服。Jarvis(1985)提出了对自由教育的三种可能的解释,即人文科学教育,自由人教育和解放思想教育。自由教育鼓励探索假设和质疑信仰。

2.心理社会模式

Freire认为,教育所处的社会和政治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他建议一项教育项目应该包括两个阶段:主题研究和课程或项目。主题研究是学习者感知社会现实的一个过程,与学习者具有关联性的重要主题被识别和问题化,并在大约20个人的小团体“文化圈”里进行讨论和陈述,在主题讨论时可以使用多种方法。弗莱雷认为,在处理社会问题时必须采用辩证的方法。该方法是情境性的,可以用于非正规教育。

为避免在不同的双基配置构型下使用不恰当的方法检测目标,研究不同双基构型的杂波特性和相应的处理方法具有重要价值。雷达杂波分类[3]的主要目的是针对不同双基构型更有效地抑制杂波。 Klemm[4]首先根据收发平台的飞行航向将双基构型归纳为4种类型,即航向一致、平行、正交和交叉,同时仿真分析了较为特殊的航向一致、平行和正交三种构型下杂波特性,没有对较一般的交叉构型进行进一步杂波特性仿真分析;文献[2,5]也从发射或接收机静止的双基构型到发射机、接收机都运动的情形进行了机载双基雷达的建模仿真,并仿真分析了典型几何配置下的杂波特性,但没有给出一般化的杂波分类及其特性分析和处理方法分析。

3.核心接口模式

H.S.Bhola的《非正规教育课程开发的核心/接口模式》,该模式有两个主要元素组成,即核心和接口。核心主要包括目标、策略和评价。接口主要包括需求评估、制度和社会支持、教育发展,接口是对核心模式的补充。Bhola的模式把非正规教育重点引入到了教学组织和教学资源设计上。

业务的应用和展示与用户最为接近,也是用户最为关心的内容。展示层由用于展示各类应用系统的终端设备组成,包括电脑、平板、手机、自助终端等。信息系统的设计应当支持多种终端设备访问,以提升用户体验。

然而,非正规教育课程开发不能局限于一种模式,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境,综合应用这几种模式。

三、基于能力标准说明为本的非学历教育课程建设标准

2.完善法规:非学历教育课程建设的有力保障

要建立基于能力标准为本的非学历教育课程建设标准模式,就要建立相关行业能力标准说明和课程建设联系的通道。首先,要构建社会支持体系,切实开展相关政策或措施推动能力标准为本的非学历教育课程建设,主要从营造社会舆论、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三个方面进行。其次,国家层面能力标准说明开发,能力标准说明开发工作是能级证书和课程大纲建设以及教材开发的基础,是整个工作的重中之重。最后,有关教育和行业培训机构根据自身实际需求,以能级证书和课程大纲为基础开发适合行业或教育机构的教材内容,其整个开发模式见图2:

(一)政策导向:构建非学历教育课程社会支持体系

能力标准说明为本的非学历教育课程建设是一项较为系统和庞大的社会工程,国家政策的支持是保障工作有效开展的动力。

随着我国经济规模迅速扩大,产生了较大的高技术、高质量人才需求,传统的学历教育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非学历教育的补偿性、延展性、多样性、灵活性更能满足现代大众的工作和生活需求。非学历教育将人们接受教育的年限延展至人的一生,学习资源覆盖工作、生活、精神等各个方面,学习需求由外部驱动转向内部驱动,是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学历教育共同助力于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

1.制度建设:非学历教育课程建设的有力抓手

由国家教育职能部门牵头协调各行业成立行业指导委员会,为行业指导委员会搭建工作平台,推动以行业指导委员会为主体,协同相关专业专家完成有关行业能力标准说明开发工作。同时,对基于能力标准说明开发课程的评审相关工作提供指导和服务工作,保障能力标准说明建设的质量。因为对行业进行深度分析是能力标准开发的根本前提,深刻剖析行业背景、深入了解地区和国内乃至全球行业发展现状、深度解析行业发展趋势和发展前景、深层挖掘行业的人才需求。只有通过对行业全方位的深刻分析,才能使能力标准说明完全契合行业实际,行业的现实性和前瞻性良好的结合,更好地服务于行业人才的培养、评估及有效配置,同时,形成基于行业能力标准说明的能力本位课程,鼓励及促进国民终身学习。

通过对非学历教育课程开发影响因素和理论模型的探讨,非学历教育课程建设主要关注多元化的教育需求、教学环境(情境)、教学资源的开发、教学方法(模式)等几个方面。在非学历教育课程开发过程中,香港的非学历教育课程基本融合了这几大要素。香港特区政府在2004年2月设立香港资历架构及相关质素保证机制,搭建了终身学习平台。2008年5月,香港正式推行资历架构,资历架构是一个“跨界别的资历级别制度,涵盖学历及不同行业所需的七级资历阶梯”,[7]用以协助进修人士和劳动人口跨区域和国际间的流动。在资历架构的统筹下,香港成立了行业培训咨询委员会,主要负责有关行业的主要职能范畴制定能力标准说明,同时,鼓励各企业及教育和培训机构广泛采用行业能力标准说明,契合行业实际建设以能力为本的所需课程。2013年,推行資歷名銜计划,旨在规范资历架构中资历名称使用,鼓励教育和培训机构颁授资历架构的认可资历和开办相关进修课程可使用的资历名称。即行业或培训机构所建课程是以能力标准说明为基准,且通过香港学术及职业资历评审局评审,可以登记在資歷名銜中。以能力标准说明本位为非学历教育课程开发提供了内容参照,能够很好地兼顾非学历教育群体的异质化特性,能够满足非学历教育多样化学习需求。同时,形成了能力单元为本的课程标准,明确每个能力单元的适用领域、具体内容、评价标准、资历等级等,以满足不同层次和类型非学历教育需要,对内地非学历教育课程建设标准体系具有积极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首先使用Soot对APK进行初始化工作,输出的两个结果一个是Jimple中间代码,另一个则是控制流图,其中控制流图使用5.2小节中介绍的追溯算法为函数内的变量生成行为记录。初始化工作结束后,则开始进行漏洞特征匹配,最后输出检测结果。

我国教育法治建设之路任重而道远,尽管在“教育基本法、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民办教育、等方面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或条例”,[8]但在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社区教育以及各级各类培训活动等非学历教育方面,法律法规建设仍很欠缺,亟待正视和完善。在我国传统教育认知影响下,非学历教育在教育系统中处于“庶出”地位,社会认同度较低。要推动非学历教育发展,政策支持是最直接、最有力的手段,从中央到地方、从教育内部到行业领域乃至全体社会都应重视、参与和推动非学历教育课程建设,加快非学历教育建设进程,促进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和学习型社会形成。

3.社会舆论:非学历教育课程推广应用的外部土壤

非正规教育具有多样性和学习者的异质性,学习群体包括成人、青少年、校外青年、农民等,需要解决的是非学历教育课程或教学模式如何变化以满足学习者需要。这种多样性的需求和多元化的课程决定非学历教育课程开发是情境性的,教育方法、技术和模式的选择取决于教育情境。国外关于非正规和非正式教育课程建设的模型主要包括:[6]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自媒体的快速普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信息传播的方式和手段越来越多样化,信息传播的速度和产生的社会影响重构了信息传播和人们社会交往的秩序。利用新媒体的快速化、普及化以及深远影响的特性,坚持正向的非学历教育价值舆论导向,是修正非学历教育“庶出”社会心理的必要手段,有利于提高非学历教育的社会地位。同时,其隐形作用还表现在引导社会大众的功利教育观转向重视人的主体价值,潜移默化的改变“应试”和“应市”[9]教育现状,提高教育的人文关怀,促使教育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融合,为非学历教育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标准体系建设:非学历教育课程建设基准

教育需求。成人和继续教育咨询委员会(ACACE,1982)关于英国和威尔士的“成人教育经验和需求”报告显示,教育需求识别对于规划非正规教育数据库建立的重要作用。课程建设就需要充分了解学习者的需求和兴趣以及他们所处的环境,这就需要学习者尽可能充分的参与到教育规划过程中来。

1.能力标准说明:非学历教育课程建设的基本参照

能力标准说明是有关行业各职能范畴基于资历框架形成的一个连续的、完整的行业能力等级图,是关于整个行业各级各类岗位能力标准的说明。能力标准说明主要由资历框架、能力矩阵和能力单元构成,其中,资历框架是国家或地方根据知识、技能和能力等级,构建的一个连续的、可视化的资历阶梯,是能力标准说明等级确立的参照基准。能力矩阵则是根据行业职能范畴所包含的工作流程和典型工作任务梳理出来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参照资历框架形成的能力等级图。能力单元则是对能力矩阵的具体化,是整个能力标准说明较为核心的要件,对各级各类岗位具体能力要求以及评价标准做了较为详细、具体的说明。能力单元划分应遵循以下原则:

(1)行业职能范畴归属原则。单一能力单元应完全隶属于对应行业职能范畴,同时,参照资历框架将能力单元对应至相应的能力等级,形成行业职能图和职能范畴能力等级图。行业职能范畴和能力单元的划分应完全基于行业工作实际以及完成相关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2)独立性原则。单一能力单元需能够完成一项完整而独立的工作任务,要保证能力单元序列之间所含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独立性,评价标准的明确指向性。某一职能范畴由一系列独立的、连贯的能力单元群组成,各单位或机构可以根据不同需求,组合能力单元形成特定能力要求,以增加能力单元的可用性。

变更分析处理的具体步骤:(1)新建图层,在新建图层中追加进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变更调查数据,并采用不同的显示风格来区分数据;(2)提取变更前图斑,通过对变更图斑的叠加分析操作,将与其存在空间有拓扑关系的变更前图斑提取出来;(3)分割并合并变更前图斑,提取出变更前图斑,对其进行分割与合并,并对已经发生变化了的属性信息加以及时修改;(4)检查是否有未处理的变更图斑,若有变更图斑未处理,则返回至步骤(2),否则继续算法设计流程;(5)数据库更新,利用所得资料进行数据库更新与土地利用现状图的更新。

2.岗位能级单元证书:非学历教育课程成果体系建设的逻辑

能力单元证书主要包括证书名称、所含课程目录、学分、相关能力单元以及学习成效。证书名称实质上是指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课程目录揭示该学习成果所包含的课程以及所涉及能力标准说明的能力单元。以能力标准说明为基准,是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体系建设的路径逻辑,使非学历教育完全协和行业能力要求,同时,保证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3.课程大纲:非学历教育课程教材建设的参照

课程大纲是岗位能级单元证书所含课程的具体化说明,以能力单元为基准,以教育教学规律为指导,形成课程体系的课程大纲,对课程的能力目标、课程内容、评价标准以及考核方法等方面给予指导和规范。课程大纲主要包括:课程名称、能力目标、资历框架级别、课程结构、评价标准、建议考核方法以及师资和教育条件做相关要求说明。其中能力目标和评价标准是课程大纲的核心,是形成以能力为本和成效为本非学历教育课程的关键所在。

4.能力标准说明:非学历教育课程建设原则

(1)能力本位原则。能力是完成一项任务、解决相关问题、应对某种状态所表现出来的素质,[11]能力本位着重实际能力的训练和形成。教育和培训机构在进行课程开发时,以该课程对应行业的能力标准说明为基准,遵循教育教学基本规律,紧密结合人才培养规格,开发相关系列课程资源。

(2)成效本位原则。“成效本位”强调条块清晰、要求明确的可测量的能力成效指标。在运用能力标准说明进行相关资源开发建设时,应以所要形成的能力为本,在学习行为发生之始,通过准确、明晰的课程资源设置呈现学习所要达到的目标或标准,提高教育或培训的学习成效。

(3)层级分明原则。能力标准说明是相关行业的职能范畴形成的能力等级,系统全面的呈现行业能力等级图谱。以能力标准说明为本的非学历课程建设应遵循能力标准说明中的能力等级要求,形成层次分明且包含所有等级和核心能力的课程层级,课程层级的可视化有助于学习者明确学习目标和能力发展方向,促进终身学习社会建设。

(三)教材开发:非学历教育课程落地的抓手

依托资历框架结合行业实际,开发出相关行业能力标准说明,形成整个行业系统各级各类岗位能力图谱,在能力标准说明基础之上,开发形成较大范围的可供教育和培训机构采用和推广的岗位能力单元证书和配套课程大纲。形成的一系列资源有助于教育和培训机构开发符合他们实际需求的课程资源,促进各级各类非学历教育课程的一体化设计,保障非学历教育课程质量,规范和指导非学历教育课证开发和应用工作。

【参考文献】

[1]新华网.世界经济论坛:全球仅流程人力资本得到开发利用[EB/OL].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7-09/13/c_1121658729.htm.2017-09-13.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辉煌[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7-10/10/content_5230539.htm.

[3]吉利.非学历教育收益率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5):52—56.

[4]张宏.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整合:教育技术发展的现实思考[J].教育研究,2016,37(11):28—32+53.

[5][6]J.D.Ekundayo.Thompson.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Non-formal Education[M].Kenya: Nairobi, 1995:27—29,30—31.

[7]张伟远,谢青松.资历框架的级别和标准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7,23(2):75—82.

[8]高志敏,朱敏,傅蕾,陶孟祝.中国学习型社会与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知”与“行”的重温与再探[J].开放教育研究,2017,23(4):50—64.

[9]匡瑛.智能化背景下“工匠精神”的时代意涵与培育路径[J].教育发展研究,2018,38(1):39—45.

[10]标准[EB/OL].https://baike.so.com/doc/3449041-362 9397.html.

[11]能力[EB/OL].https://baike.so.com/doc/4507886-471 7612.html.

Research on Education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Standard of Non -academic Degree

HUANG E1, LI Qian2

(1.Chongqing Radio & TV University, Chongqing 401520;2.Sichu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s, Chengdu 611130, China)

Abstract 】Non-academic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human capital development, promote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build a lifelong education system and a learning-oriented society, and assist education tools rational and value rational integration. Based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theoretical model of the development of non-academic education courses, a standard system of non-academic education courses construction should be constructed, and a social support syste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on-academic education should be constructed with policy orientation. We should construct the standard system of competency framework, competency standard specification, post level unit certificate and course outline based on a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Each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stitution shall,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develop teaching materials based on competency standards, standardize and guide the construction of non-academic education courses, and guarantee the quality of non-academic education courses.

Key words 】non-diploma education;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standard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 G720;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8794(2019)05-0021-05

【收稿日期】 2018- 12- 05

【基金项目】 “重庆终身教育学分银行质量保证机制研究”,项目编号为NDZD2018-04;“职教与远教一体化学分银行认证标准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为DDJG1711301

【作者简介】 黄娥(1990—),女,重庆巫溪人,教育学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学分银行、远程教育等;李乾(1989—),男,河南光山人,教育学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doi: 10.3969/j.issn.1001-8794.2019.05.005

(编辑/赵晓东)

标签:;  ;  ;  ;  ;  

非学历教育课程建设标准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