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中药结合治疗慢性湿疹疗效观察论文_吴红英1,陈秀玲2

针灸中药结合治疗慢性湿疹疗效观察论文_吴红英1,陈秀玲2

吴红英1 陈秀玲2

(1.广东工业大学校医院 广东 广州 510090)

(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广东 广州 510360)

【摘 要】目的:探讨针灸联合桂枝汤和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只做针灸治疗;治疗组使用针灸治疗,配合桂枝汤和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两组患者治疗结束1个月后作VAS评分及疗效评价,结果:单纯针灸、针灸配合桂枝汤和桃红四物汤加减均能降低患者VAS评分,且针灸中药结合效果更好P<0.05。对照组临床痊愈12例,显效17例,有效5例,无效6例;治疗组临床痊愈22例,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1例;有效率分别为85%、97.5%,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中药结合治疗慢性湿疹,可以显著增强疗效。

【关键词】针灸;针灸中药结合;慢性湿疹

【中图分类号】R758.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8-0458-02

慢性湿疹是临床常见的过敏性疾病,病因复杂,在慢性阶段以表皮肥厚和苔藓样变为主。根据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思想,在针灸治疗的同时,笔者配合桂枝汤和桃红四物汤加减,使患者整体气血调和,体质增强,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80例患者为广东工业大学或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门诊患者,符合以下湿疹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对照组(针灸治疗)和治疗组(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对照组,男7例,女13例,年龄17-58岁,平均年龄36.50±13.60岁;治疗组男8例,女12例,年龄在18-57岁之间,平均年龄37.65±12.07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等方面经统计,无显著差异。

1.2诊断标准:临床诊断参照参照文献[1]

1.2.1西医诊断标准:(根据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2])

⑴.患部皮肤增厚、浸润棕红色或带灰色、色素沉着;

⑵.表面粗糙、覆以少许糠批样鳞屑;

⑶.因抓破而结痂;

⑷.苔藓样变、具局限性、边缘亦较清楚;

⑸.外围亦可有丘疫、丘症疫散在;

⑹.自觉症状瘙痒;

⑺.皲裂而致皮损部有疼痛感,可发于身体任何部位;病理呈慢性。

1.2.2中医诊断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制定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湿疮”的慢性湿疫的中医诊断标准:

多限局于某一部位、境界清楚、有明显的肥厚浸润、表面粗糙、或呈苔藓样变,颜色褐红或褐色、常伴有丘症疫、痂皮、抓痕、倾向湿润变化、常反复发作、时轻时重、有阵发性瘙痒。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针刺双侧曲池,心俞,膈腧,针刺的气后,留针30分钟;温针血海,足三里,每穴温两壮,隔天针灸一次,每周针灸三次,4周为一疗程

治疗组:针灸治疗同上,配合以桂枝汤合桃红四物汤为主方:桂枝10g、白芍20g、桃仁10g(打)、川红花5g、当归10g、川穹15g、熟地20g、紫草10g、乌梢蛇30g、炙甘草10g,生姜5片大枣10枚,血热甚者:加生地20g、丹皮10g,隔天一剂,每周服三剂药

2 观察指标

2.1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治疗前、治疗结束后一周、治疗结束后一月作VAS评分。

VAS(Visualanaloguescale)评分法(杨志波、周小勇主编《湿疫中西医诊疗指南》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年版):

自述瘙痒程度用一个直观模拟标度尺测量,尺子的左端表示无瘙捧,右端表示剧烈瘙痒,无法入睡,中间表示不同程度的瘙痒。尺子的反面有与正面相应的刻度O-lOcm。测定时让患者已指定瘙痒程度在尺子正面的所在位置,医师则可读取、记录尺子反面的相应刻度,此刻度即为该患者的瘙痒记分。

2.2瘙痒的疗效判定标准

⑴.临床疫愈,完全不痒。

⑵.显效:100%〉瘙痒积分减少率>70%。

⑶.有效:70%>瘙痒积分减少率>30%。

⑷.无效:瘙痒积分减少率〈30%,或反见增多。

3 结果

3.1一般情况

对照组,男16例,女24例,年龄17-58岁,平均年龄37.68±13.35岁,病程在2-72月之间,平均病程35.00±21.90月;治疗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在18-57岁之间,平均年龄37.93±11.34岁,病程在2-70月之间,平均病程35.32±21.10月。两组在性别、年龄等方面经统计,无显著差异。

3.2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

治疗前,对照组与治疗组相比较,经t检验,t=-1.17,P=0.246,两组VAS评分未见明显差异(P>0.05),说明两组具有可比性。

第二疗程结束后一月,对照组与治疗组相比较,经t检验,t=2.063,P=0.042,两组VAS评分有明显差异,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VAS评分不同。

经治疗前后比较,对照组治疗前、后VAS评分,经样本均数的配对t检验,t=14.743,P=0.000<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经针灸治疗后,VAS评分明显降低,针灸治疗效果明显。治疗组治疗前、后VAS评分,经样本均数的配对t检验,t=18.892,P=0.000<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经针灸及中药治疗后VAS评分明显降低,治疗效果明显。

经治疗,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改善值经t检验,t=-2.275,P=0.026,差值有统计学差异,说明对照组疗效好于治疗组。

3.3两组有效率比较

治疗组在一周后即可见明显效果,患处皮肤开始脱屑,创面缩小。治疗组显效快,疗程比对照组短。

治疗组一般在一个月治疗后,显效率达到百分之八十,只要患者忌口,不吃海鲜,节制房事,很少发作。

表3两组疗效比较(N,例)

实验分组 N临床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有效率

①对照组 401217563685%

②治疗组*402210713997.5%#

②治疗组与①对照组相比,秩和检验:Z=-2.107,*P=0.035;

χ2检验:χ2=3.914,#P=0.048

秩和检验编秩时,以临床痊愈为1,显效为2,有效为3,无效为4。

经治疗后,两组数据经秩和检验,Mann-WhitneyU统计值为594.5;Z=-2.107,P=0.035,两组疗效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认为针药结合疗效好于单纯针灸。

使用四格表资料χ2检验,两组有效率(临床痊愈+显效+有效/总数)为80%及100%,χ2=3.914,P=0.048,两组疗效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认为针药结合疗效好于单纯针灸。

4 讨论:

西医认为:慢性湿疹是由复杂的内外激发因子引起的IV型变态反应,又叫迟发型变态反应,在此类变态反应中,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医认为慢性湿疹是中医学湿疮的范畴,患者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加上饮食不洁,或情志不遂,至腠理空虚,外感风、寒、湿时内外相搏浸淫肌肤,外发为湿疮。此症病程长,缠绵难愈,久病必有淤,久淤必入络脉,使得此症的治疗非常棘手。“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所以此病的治疗原则是调养气血;而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所以在养血祛风的同时健脾胃。

血海穴和曲池穴相配合是治疗一切皮肤病的主穴,可消疹止痒,血海穴行气活血,曲池穴是大肠经的合穴,具有疏风止痒,调理肠腑的功效,此外二穴均有和营解表的功效;《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皮肤瘙痒与气化太过,心火内结有莫大的关系,所以选择膀胱经的背腧穴心腧以泻心火,宁心安神,膈腧穴是八会穴之一,活血化瘀,调节阴阳。

综上所述:针灸和中药结合,是治疗慢性湿疹的一个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刘玲玲.慢性湿疹临床诊断[J].中国全科医学,2004,7(12):858-859

[2]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181.

论文作者:吴红英1,陈秀玲2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8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2

标签:;  ;  ;  ;  ;  ;  ;  ;  

针灸中药结合治疗慢性湿疹疗效观察论文_吴红英1,陈秀玲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