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论文_郑秀英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论文_郑秀英

东宁市中医院 157299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为两组,其中采用克拉霉素联合果胶秘治疗的一组为对照组(40例),采用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进行治疗的一组为观察组(40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在治疗有效率的对比中,观察组(92.5%)明显高于对照组(50.0%),两组患者对比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7.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5.0%),对比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显著,可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阿莫西林;果胶秘;临床效果;观察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patients.Method the study object is to choose a January 2013 ~ 2014 January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patients with 80 cases,their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 analysis,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including the use of Clarithromycin Combined with pectin secret treatment group as the control group(40 cases).The amoxicillin combined with colloidal bismuth pectin treatment group into observation group(40 cases)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in the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the observation group(92.5%)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50%),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7.5%)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15%),and the difference(P<0.05),which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Conclusion amoxicillin combined with bismuth pectin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patients,the treatment effect is significant,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Key words: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amoxicillin;pectin;clinical effect;observation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中常见的疾病之一[1]。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部分患者伴有幽门腺化生为该病的主要特征,部分患者还会伴有肠腺化生,部分患者伴有不典型增生等。上腹部出现隐痛,胀满、嗳气、消瘦、贫血以及食欲不振为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其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如今临床中对其发病机制还尚不明确,普遍认为该病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关,同时有相关研究结果显示,该病与胃酸过多,机械性的刺激等因素有着紧密的联系[2],60%~90%的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中可检出Hp。该病对患者的日常饮食和日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积极的治疗,本文采用阿莫西林联合果胶秘对其进行治疗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更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的研究对象为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本诊所行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80例,本文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每组各40例患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观察组患者中,23例为男性,17例为女性,患者的年龄为24~76岁,其平均年龄为(52.1±2.3)岁,该组患者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程为2~12年,平均病程为(5.3±0.2)年;在对照组患者中,患者的年龄为22~79岁,其平均年龄为(55.1±2.3)岁,其中25例为男性,15例为女性,该组患者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程为2~13年,平均病程为(5.5±0.3)年。两组患者均进行胃镜检查和病理活检,最终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中,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克拉霉素联合果胶秘进行治疗,其治疗方法为口服果胶铋进行治疗,2粒/次,3次/d,同时口服克拉霉素进行治疗,0.25g/次,2次/d。观察组患者采用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进行治疗,该组患者果胶铋的服用方法和剂量与对照组相同,与此同时,该组患者联合阿莫西林进行治疗,治疗方法为口服用药,3次/d,0.5g/次。在治疗过程中,针对两组患者的不同情况对其药量进行合理的调整,同时在治疗期间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和日常生活作息,对其不良心理因素进行疏导,两组均治疗2w,经过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观察。

1.3疗效判定标准 本次的疗效判定主要分为三个维度,分别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0%=治疗总有效率。其中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对其进行胃镜检查,结果显示胃黏膜上的病灶区也均已消失,这时可将患者判定为显效;当患者的临床症状部分消失,胃镜检查结果显示,胃黏膜上的病灶区部分消失,这时可将患者判定为有效;当患者临床症状未得到有效的改善,甚至其临床症状还出现严重的趋势,同时胃镜检查结果显示胃黏膜病灶区未得到有效的改善且后者增加,这时可将患者判定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针对两组患者所产生的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其进行统计分析,以[n(%)]表示计数资料,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当P<0.05时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 经过治疗后(2w),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50.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经过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对比差异P值<0.05,因此其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中,出现恶心的患者有1例、出现呕吐的患者有1例、出现头晕的患者有1例,该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3/40),在对照组患者中,出现恶心的患者有1例,出现头晕的患者有2例,出现皮疹的患者有1例,还有2例患者出现多系统反应,该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6/4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对比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在消化系统疾病中,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常见疾病,胃黏膜腺体萎缩为该病的主要的特征,如今临床中对其具体发病机制还尚不明确。因为该病具有较为复杂的病因,同时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慢性疾病,具有较为漫长的病程。因此该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饮食方面带来的极大的不便,对患者的心理状况和自身的营养均衡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对其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经过相关研究报道显示,慢性萎缩性胃炎时间过长会导致胃分泌腺体发生萎缩,使其胃黏膜变薄,其颜色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使其血管暴露,同时对其消化功能也会造成一定影响,炎症、萎缩和化生为该病主要的组织病理学特征[3],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一环为消除炎症。阿莫西林属于青霉素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的一种,在临床中也比较常用,有相关报道显示,在酸性条件较为稳定的情况下,阿莫西林在胃肠道中的吸收率达到了90%以上,阿莫西林的药物分子中的内酰胺基会进行水解从而产生肽键,与菌体内的转肽酶相互结合,从而在细胞壁损失水分的情况下,其菌体不断渗透从而产生破裂溶解,从而移植菌体造成的炎症反应,因此其消炎效果较好,对于幽门螺旋杆菌的杀菌作用也相对较强。果胶铋是和铋生成的复合物,口服果胶铋可以形成一层薄膜,对胃黏膜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同时还可以杀灭幽门螺旋杆菌,对胃炎的愈合起到促进作用。经过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此看出,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显著,并且不良反应较小,因此该方法可以作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治疗方案,值得广泛的应用于临床中,并且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吴二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治疗论述[J].中外医疗,2014,33(4):112-113.

[2]李天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消化内科临床治疗体会[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8(7):125-126.

[3]叶富.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内科治疗临床分析[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12):158-159.

论文作者:郑秀英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

标签:;  ;  ;  ;  ;  ;  ;  ;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论文_郑秀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