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意义层的多个体内容_复数名词论文

“最”意义层的多个体内容_复数名词论文

“最”义级层的多个体涵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多个论文,义级层论文,体涵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 引言

0.1程度副词“最”, 《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表示某种属性超过所有同类的人或事物(‘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现代汉语八百词》的解释是:“表示极端,胜过其余。”这两部权威性辞书,讲的是“最”字的最基本含义。

0.2按照字面意义进行推论,“最X”的事物只能是位居第一的一个事物。正因如此,有些语文老师常常把学生作文中出现的“最……之一”判为病句。还有这么个小故事:1997年,吕叔湘先生还健在。当年,《语文建设》第4期发表笔者所写短文《从吕先生不讲过头话说起》, 短文开头有这样的话:“吕叔湘先生是我国语言学界的一代宗师。……在我的心目中,宗师是治学和为人都达到了最高境界并且深刻地影响着整个学术界的人,而吕先生正是这样的人。”文章发表不久,一位先生来信批评说:你的文章就讲了过头话。怎么能用“最”字呢?诸如此类的事例表明,“最”字很值得讨论。

0.3“最X”形成一个“最”义级层。“最”义级层的涵量,对于所涵容的事物来说,并非僵固不变:可以是单个体的,也可以是多个体的。本文就“最”义级层的多个体涵量问题进行专题探讨。全文包括四个部分:一、“最”义级层面面观;二、多个体数量标示式;三、多个体并列标示式;四、多个体隐性总括式。文章末尾有个结束语。

一 “最”义级层面面观

1.0观察“最”义级层的方方面面,是阐述其多个体涵量的基垫。

1.1“最X”的客观性表述

“最X”有时是客观性表述。这是一种尊重客观事实的、 讲求科学性的数字式认定。其表述的客观性,首先表现为计量测定性,其次表现为定较抉择性。

先说计量测定性。人们常说“世界之最”,或者指人口最多,或者指面积最大,或者指什么山最高,或者指什么河最长,总而言之,是指世界上某一方面排序第一的事物。而这“第一”,是可以通过计量来测定的。各种大小不同的范围里,都存在这种“最”。比如:

(1)一个作家使用多少个词,据统计, 用词最多的是英国作家莎士比亚,总数近12000个。(初中《语文》第六册)

再说定较抉择性。在社会性活动中,人们根据某种标准或条件,通过评比对确定的对象作出抉择,确认其“最”。这种“最”一旦被确认,便成为客观事实。这是体育、电影电视等领域很常见的现象。就用词而言,一般只限于“最佳”二字。例如:

(2)潘虹……曾获“小百花奖”最佳女主角、优秀女主角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录》)

凡是客观性的“最”,都可以证实,可以辨伪,可以经过检测改变结论。如:

(3)从前有人说天都最高,……据说最近实测,光明顶最高。 (高中《语文》第二册)

1.2“最X”的主观性表述

“最X”有时是主观性表述。这是一种来自主观心态的表述, 属于情绪性的认定。其准确性的追求,是感情的真实,而不是计量的真实。比如:

(4)她留给琼斯的那封信,至今她倒背如流, 那是世界上最绝望的信。(陈染《无处告别》)

这种主观性的“最”,不能证伪,不要死抠字眼。季羡林《牛棚杂忆》封面上有这样的文字:

(5 )这是一本用血换来的/和泪写成的文字/这是一代宗师留给后代的/最佳礼品这里的“最佳”,跟评比出来的“最佳女主角”之类,不应混为一谈。

在纯属私人交际的场合,比方在情人或好朋友之间,这种主观性的“最”用得更为随意:

(6)你简直是天底下最笨的傻瓜。(于晴《红苹果之恋》)

(7)苏小姐脸红,骂她:“你这人最坏!”(钱钟书《围城》)

1.3“最X”的主客观表述同X的语词性质

“最X”中,就X的性质而言,有三类:一为形容词,二为动词性词语,三为方位名词。

“最+形容词”,这是最常使用的形式。如果其中的形容词具有可以计量的意义,这一形式通常是客观性表述,比如“最宽、最古老”;反之,如果其中的形容词表示不可计量或难以计量的意义,这一形式通常是主观性表述,比如“最狠毒、最老实”。再比较:

(8)九龙瀑曲折而下,共九截,第二截最长。 (高中《语文》第二册)

(9)孙玉华呢,最正统,正好让她去做许阳的工作。 (白帆《寂寞的太太们》)“最长”是客观性表述,“最正统”是主观性表述。

“最+动词性词语”,这是有时使用的形式。由于动词性词语表示难以计量的行为或状态,这一形式通常用于主观性表述。比如:

(10)转学一门自己并不擅长的专业,是她最不愿意做的事,……(白帆《寂寞的太太们》)

“最+方位名词”,这也是有时使用的形式。由于方位可以测定,因而这一形式通常用于客观性表述。例如:

(11)这位文人的墓,座落在坟地的最东边。(余秋雨《文化苦旅》)

1.4“最X”的级度位次

孤立地看语义,“最X”处于极度级层,但是, 从程度副词所形成的级度序列看,“最X”级度位次的高低却不能一概而论。

一方面,就通常情况而论,“最X”强调达到“极度”, 是“程度最高”。正因如此,有人排列程度副词,顺序是:稍微—比较—相当—很—极—最。也正因如此,在主观性表述里,为了强调“最”之不可超越,有人采用了“最……不过”或“最……没有”的形式。如:

(12)这种光最神奇不过。(高中《语文》第二册)

(13)有人爱上建侯,那最好没有。(钱钟书《猫》)

然而,另一方面,“最X ”所强调的“极度”是在某种特定范围内相对而言的;其实际度量,有的时候可能反而偏于低或偏于少。这受到特定语境的规约。比如:

(14)县中里学历最高的教师,也只是中师毕业。(余秋雨《文化苦旅》)

(15)怎么办?爷爷得票最多,但不是半数,也不是三分之一。(王蒙《坚硬的稀粥》)前一例,尽管是“最高”,却也只是中级师范,实际上学历偏低;后一例,尽管是“最多”,却未到半数,实际上票数偏少。这里,“最X ”的级度不及“很X”,更别说是“特别X”。可知,单线索地排列程度副词,把“最”排在“很”之上,并不科学。

1.5“最X”事物的单个体与多个体

从涵量看,“最X”的事物可以是单个体的,也可以是多个体的。 看例子:

(16)老刘这人在报社几个副社长中是学历最浅、资格最短、著作最少的一个,……(陈染《无处告别》)

(17)所有的当权派,除了最高层的少数几个天之骄子以外,几乎都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季羡林《牛棚杂忆》)前一例是单个体,所指对象只有老刘一人。后一例是多个体,所指对象包括abcd等天之骄子。

二 多个体数量标示式

2.0数量标示式, 这是“最”义级层多个体涵量的第一种表现形式。如果用S代表句子,用L代表数量词语,那么采用这一形式时,句子中同时出现“最X”和L。即:S〈最X+L〉。

2.1数量词语是“最X”多个体的语言标志。既有定数标志,又有不定数标志。在定数或不定数标志的基础上,还可以形成指别数量标志。

(一)定数标志:L为定数词。例如:

这是我们社最了解情况的两位记者。“两”是定数。再看几个实际用例:

(18)一进屋就见我们系最傲气的两个女生一人面前摊着本您的书,一边看一边互相赞叹……(王朔《你不是一个俗人》)

(19)门生特地从苏州带了几个名厨来,……尤其要他们将吴下三道最负盛名的菜烧好。(唐浩明《曾国藩》第二部67页)

(20)她接待的客人几乎都有来头,数起来共有八个最贴心的。(方方《过程》)上例分别用了“两个”、“三道”和“八个”。既然能用“两”、“三”、“八”,只要是反映实际情况,自然也可以用别的定数词。

(二)不定数标志:L为概数词。例如:

这是我们社最了解情况的几位记者。“几”是概数。概数有的偏少,有的偏多,这由具体情况所决定。例如:

(21)……最让我动心的很少几位大师中仍有……黄宗羲和朱舜水。(余秋雨《文明的碎片》)

(22)中国男子,一度几乎成了最厌恶女性的一群奇怪运动,……(余秋雨《遥远的绝响》)

(23)许多来自世界各国的最优秀的科学家在这里废寝忘食,没日没夜地辛勤耕耘,……(白帆《那方方的博士帽》)

(24)一千多年来,岳麓书院的教师中集中了大量海内最高水平的教育家,……(余秋雨《文明的碎片》)上例分别用了“很少几位”、“一群”、“许多”和“大量”。既然能用“一群”、“大量”,自然也能用“一批”、“大批”或“成千上万”。

(三)指别数量标志:这/那+L。例如:

这两位记者最了解情况。那几位记者最活跃。

不管是定数还是不定数,为了区别事物,“数+量”的前头都可以出现“这、那”,构成“指示代词+数量词”的结构。又如:

(25)是美国的一个教授说的,……这两个人最有嬉皮精神。(朱邦复《巴西狂欢节》)

(26)她……转遍全城也要买回那几根最佳黄瓜。(王朔《浮出海面》)前一例是“这+定数(两个)”,后一例是“那+不定数(几根)”。

L如果是“一些”,跟“这、那”组合之后一般省“一”, 说成“这些、那些”。如:

(27)直到今天,我们都没有资格去轻薄地嘲笑这些天底下最老实、最忠厚的农民。(余秋雨《文明的碎片》)

(28)这里最早的住户,和那些最早开发它的人们,都已经风流云散了。(礼平《小站的黄昏》)

2.2“最X”和L没有固定的先后位序。

由于小句结构成分的配置需要,“最X”和L的出现主要有三种情况。比较:

这是我们社最了解情况的几位记者。

这几位记者最了解情况。

最了解情况的是这几位记者。

前一例,代表第一种情况。“最X”和L都作定语,二者位置可先可后:最了解情况的几位记者→几位最了解情况的记者。看两个实际用例:

(29)几个最大的坟好像还与辛亥革命有关,……(余秋雨《文明的碎片》)

(30)她站在那里,……重温起自己在夜梦中最常出现的几个景象;……(陈染《无处告别》)上例分别出现“几个最大的坟”和“最常出现的几个景象”。给人的感觉是:L在前时更强调L,“最X ”在前时更强调“最X”。

中间一例,代表第二种情况。“这/那L+NP”用在前边, 作主语;“最X”用在后边,作谓语。“最X”也可以出现在“是……的(NP)”之间,为谓语部分所包含。如:这几位记者最了解情况。→这几位记者是最了解情况的(证人)。看个实际用例:

(31)那些分在大医院的同学最实惠,(现在连做一阑尾手术都是递红包,……)(魏润身《扰攘》)上例也可以说成:那些分在大医院的同学是最实惠的。

后一例,代表第三种情况。“最X的”用在前边,作主语; “(这/那)L+NP”用在后边,作“是”字的宾语。同类的例子:

(32)最小的是一对花生双胞胎,男孩福子和女孩贵子,……(池莉《你是一条河》)

(33)最说不清楚的是那些文人,……大半搞不清自己的案情。(余秋雨《文明的碎片》)

2.3数量标示式中的多个体,有主客观的分别, 但不一定绝对平级。一方面,对于L事物来说,“最X”既可以是客观性表述,也可以是主观性表述。比较:

这是我们社最年轻的几位记者。这是我们社最调皮的几位记者。“最年轻”是客观性表述,“最调皮”是主观性。看两个实际用例:

(34)市区两棵最大的白皮松,有一棵就栽植在著名的燕园;……(初中《语文》第六册)

(35)……只有两支最喧闹的队伍,浩浩荡荡,消失在这么一个不大的园子里。(余秋雨《文化苦旅》)前一例是客观性表述。市区白皮松算那两棵最大,为大众所公认,可以测量。后一例是主观性表述。所谓最喧闹,是说话人的笼统印象和认识,而不是通过定性定量的评估所得到的结论。

另一方面,就L事物相互间的度量比较而言, 不同个体并非绝对平级。

如果是客观性表述,那么有三种情况:

第一,甲乙个体并列第一。例如:

(36)他们也派了场里最高级的知识分子一男一女两个农大毕业生来学。(不光《闯西南》)上例等于说“他们也派了农大毕业生、场里一男一女两个最高级的知识分子来学”。由于都是农大毕业生,两人学历相同,因而作为农场里“最高级的知识分子”来说,分不出高低。

第二,甲乙个体并非并列第一。例如:

(37)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事实上,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是第一,印度是第二。

第三,情况模糊。这是最常见的情况。例如:

(38)至于我参加的劳动工种,那还是非常多的。劳动时间最长的有几个地方。(季羡林《牛棚杂忆》)那“几个地方”的劳动时间长度,也许可以严格地排出一二三的次序,但也可能有同有异,连说话人也只有笼笼统统的感觉。

如果是主观性表述,那么,一般情况模糊。比如:

(39)先后在巨大的社会灾难中迅速开创了“贞观之治”和“康雍乾盛世”的两位中国历史上最杰出帝王都不是汉族,……(余秋雨《文明的碎片》)

(40)……她不懂英语,只好找一些最苦最累,收入又少的活勉强糊口。(白帆《寂寞的太太们》)前一例,到底哪一位更杰出,不知道;后一例,到底什么样的活更苦更累,说不清。

总起来看,对于“最”义级层中的多个体,说话人只看重它们的级层共性,而不看重它们相互之间的差异性,听话人接受的是共性方面的信息,并不苛求一定得分出第一第二来。

三 多个体并列标示式

3.0并列标示式, 这是“最”义级层多个体涵量的第二种表现形式。用S代表句子,用B代表并列结构,句子中可以同时出现“最X”和B。即:S〈最X+B〉。

3.1并列结构是“最X”多个体的另一种语言标志。看这个例子:

(41)要在全国排出最富的家庭和个人,最前面的一大串名字大多也是山西人;……(余秋雨《文明的碎片》)“最富的家庭和个人”,这是多个体并列标示式;“最前面的一大串名字”,这是多个体数量标示式。

在并列标示式中,并列项既有全举的,也有突举的;可以是名词性的,也可以是非名词性的;可以是加合性的,也可以是选择性的。

(一)全举并列

并列项具有穷尽性。二项并列的,事物涵量为二;三项并列的,事物涵量为三。例如:

(42)我最有名的作品是发在《小说群》上的《东太后传奇》和发在《作家林》上的《我要说我不想说但还是要说》。(王朔《顽主》)

(43)最好是野史、艳史、秘史,纪实的有爆炸性新闻的也好卖。(张欣《爱又如何》)前一例,并列的事物为二,它们都是“我最有名的作品”;后一例,并例的事物有三,它们都属“最好(卖的)”。

(二)突举并列

并列项突出地列举若干代表性事物,后边带有“等/等等”,表示未尽。例如:

(44)……其中包括“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等最高奖项。(《小说家》1998年第4 期封底)上例四个并列项加“等”,它们都是“最高奖项”。

(三)非名词性并列

并列项一般用名词性词语,但是,有时也可以用动词性或形容词性词语。如:

(45)神交和默契是最动人的。(张欣《梧桐梧桐》)

(46)女人最重要的是自重,自尊,自强,……(白帆《寂寞的太太们》)前一例有两个并列项,用了动词性词语;后一例有三个并列项,用了形容词性词语。

(四)选择性并列

并列项之间一般是加合关系,常用表示加合的标志“和”,或者可以添加“和”。但是,有时也用表示选择的“或/或者”。如:

(47)最差的是居委会或个体办的,无非是几个老太太合伙领着孩子玩,赚个零用钱花花。(刘震云《一地鸡毛》)上例等于说:最差的托儿所或者是居委会办的或者是个体办的。

3.2“最X”和B没有固定的先后位序。

由于小句结构成分的配置需要,“最X”和B的出现主要也有三种情况。比较:

这是我们社最年长的老张和老赵。

我们社老张和老赵最年长。

我们社最年长的是老张和老赵。

前一例,代表第一种情况。“最X(的)”在前,作定语;B在后,是中心语。同类例子:

(48)其实我们这些人空有满腔的救国救民热情,却连最起码的柴米油盐都不懂。(白帆《寂寞的太太们》)

中间一例,代表第二种情况。B用在前边,作主语;“最X”用在后边,作谓语。“最X”也可以出现在“是……的(NP)”之间, 为谓语部分所包含。如:我们社老张和老赵最年长。→我们社老张和老赵是最年长的(编审)。同类例子:

(49)房屋、衣服是最具体的代表,……(朱邦复《东尼!东尼!》)

后一例,代表第三种情况。“最X的”用在前边,作主语;B用在后边,作“是”的宾语。同类例子:

(50)中国名山间出现过的书院很多,延续状态最好、因此也最有名望的是岳麓书院和庐山的白鹿洞书院。(余秋雨《文明的碎片》)

值得注意的是:

第一,B带上“第”,可以跟“最X的NP”形成同位结构;L 和“最X的NP”,不存在这种情况。比如:

我们有张甲赵乙李丙等最优秀的世界级运动员。

第二,B不能同“最X”直接构成递加式定语,这也不同于L 和“最X”。但是,B如果用在“像”字后边,说成“像B这样/那样”, 表示举例,则可以。比如:

我们有像张甲赵乙李丙那样(的)最优秀的世界级运动员。

我们有最优秀的像张甲赵乙李丙那样的世界级运动员。

再看一例。

(51)创业的皇帝决不会是知识分子,只有像刘邦、朱元璋等这样一字不识的,不顾身家性命,“厚”而且“黑”的,胆子最大的地痞流氓才能成为开国的“英主”。(季羡林《牛棚杂忆》)上例可以压缩成为:只有像刘邦、朱元璋这样的胆子最大的地痞流氓才能……│只有胆子最大的像刘邦、朱元璋这样的地痞流氓才能……。

3.3并列标示式中的多个体,跟数量标示式一样, 不管属于客观性表述还是主观性表述,都不一定绝对平级。比较:

我们社,老张和老赵最年长。我们社,老张和老赵最难缠。前一例是客观性表述。老张和老赵谁的年龄状况如何,可以根据出生记录来确认。无论如何,两人不会同年同月同日同一时辰出生。后一例是主观性表述。老张和老赵谁更难缠,这无法检验,不过程度不会百分之百地等同。只是,“最年长”也好,“最难缠”也好,人们都只看重“最X”的共性,而不想弄清谁“更X”。再看这个例子:

(52)现在最火的是《股票风云》跟《房地产经营法》,要卖您批点这书没问题。(魏润身《扰攘》)“最火”是主观性表述。如果说成“标价最高”,便成为客观性表述。不论是主观性的还是客观性的,给人的感觉都是,排在前头的可能被认为“更X”一点。

3.4并列标示式和数量表示式,可以在一个小句中交合使用。 这时,“最X”、数量词语和并列结构三者句中同现,合指相同对象。 即:S〈最X+L+B〉。

比如,“我最长的两部书是《糖史》和《密林弥勒会见记剧本译释》”,既出现了“最长”,又出现了数量词语“两部”,还出现了并列结构“《糖史》和《密林弥勒会见记剧本译释》”。又如:

(53)中国当代最负盛名的一批作家,如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叶圣陶、冰心、孙犁、萧乾、王蒙等等,都曾欣悦地将他们的力作交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小说家》1998年第4期封底)上例既出现了“最负盛名”,又出现了“一批”,还出现了“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叶圣陶、冰心、孙犁、萧乾、王蒙等等”。

从相互关系看,在这种“三结合”用法中,“最X”和L之所指是上位事物,而B之所指则是下位事物。它们在句子里不管如何配置,B都是对L的解注,或者说,B都是L的具体化。如:

(54)这个世界给人弄得混乱颠倒,到处是磨擦冲突,只有两件最和谐的事物总算是人造的:音乐与烹调。(钱钟书《写在人生边上》)

(55)著名的反清义士函可在东北流放时最要好的那些朋友李裀、魏琯、季开生、李呈祥、郝浴、陈掖臣等几乎都是被贬的清朝官吏,……(余秋雨《文明的碎片》)这两例,“最X”、L和B的配置情况并不相同,然而, 有一点是相同的:“音乐和烹调”是“两件最和谐的事物”的具体化;“李裀、魏琯、季开生、李呈祥、郝浴、陈掖臣等”是“最要好的那些朋友”的具体化。

从实际作用看,这种“三结合”用法双角度地反映了“最”义级层的多个体涵量,同时也更强调了不同个体在“最X”上的共性。 这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

(56)我当时最羡慕、最崇拜的是三种人:老干部、解放军和工人阶级。……在我眼中他们都是“最可爱的人”,是我终生学习也无法赶上的人。(季羡林《牛棚杂忆》)老干部也好,解放军也好,工人阶级也好,这三种人中的哪一种都是“最羡慕、最崇拜”的对象,都是“最可爱”的人。

四 多个体隐性总括式

4.0隐性总括式, 这是“最”义级层多个体涵量的第三种表现形式。用S代表句子,用M代表总括义名词,句子中同时出现“最X”M。 即:S〈最X+M〉。

4.1隐性总括式的构成,是由于在句子里配置了总括义名词。 总括义名词泛指一类人物,语义上隐含多个体。从句法配置的不同状况看,隐性总括式主要表现为四种模态。比较:

最敢说话的记者大受欢迎。他是最敢说话的记者。

群众需要最敢说话的记者。他们都是最敢说话的记者。四个例子各代表一种模态。其中的“记者”,泛指一类人物,是总括义名词。

(一)模态1:最X的M·VP。

“最X的M”用于主语部分,“最X”和M之间隐含“那一部分、那些个”之类意思。可以说成“最X的+那一部分+名词”, 向数量标示式转化。比如:最敢说话的记者大受欢迎。→最敢说话的那一部分记者大受欢迎。同类的例子:

(57)直到20年前,还只有最勇敢的人才敢冒险飞行。(初中《语文》第六册)

(58)李亚有观点云:在社交的场合中,最受众人注目和宠爱的女人第一是家庭地位很高的,第二是自身容貌美丽的,第三是才华横溢的。(方方《白雾》)前一例等于说“最勇敢的那一部分人”,后一例等于说“最受众人注目和宠爱的那一部分女人”。

有时,只出现“最X的”,但可以补出M。比如:

(59)最不济的当然是上中学上技校,……(魏润身《扰攘》)上例等于说“最不济的那一部分人”。

(二)模态2:~VP·最X的M。

“最X的M”用在VP后头,作宾语。可以添加含并列成分的“像”字结构,说成“像abc那样的+最X的+M”,向并列标示式转化。 比如:群众需要最敢说话的记者。→群众需要像孙康、赵民那样的最敢说话的记者。又如:

(60)老板就愿意聘最好的歌手,……(王金华《走出伊甸园》)上例可以说成:愿意聘像宋祖英、孙悦那样最好的歌手。同类的例子:我要开最时髦的轿车。│你应该考最著名的大学。│他想去最容易施展才能的单位。

(三)模态3:他是最X的M。

“最X的M”用作“是”的宾语,断定事物之所属。句子的主语用单数人称代词“他、我、你”,或者用单称名词。等于说:“某个人是最X的M之一。”比如:他是最敢说话的记者。→他是最敢说话的记者之一。又如:

(61)那些天,我是《屈原》最忠实的观众。(王朔《浮出海面》)上例等于说“我是《屈原》最忠实的观众之一”。如果把其中的“我”改写为“张玉珍、李小松”之类,便成为单称名词作主语。

(四)模态4:他们是最X的M。

“最X的M”用作“是”的宾语,断定事物之互等。句子的主语用复数人称代词,或者用群体性名词语。等于说:“某类人物之中的任何一个都是最X的M。”比如:他们都是最敢说话的记者。→他们之中任何一个都(是)最敢说话(的记者)。又如:

(62)他们是我最好的朋友。(王朔《顽主》)意思是:他们之中的任何一个都是我最好的朋友。“他们”是复数人称代词,假若换成“当地猎人”,便是群体性名词语做主语:当地猎人是我最好的朋友。

这类说法,如果简省“是……的M”,便成为“他们最X”:

(63)(夏天穿的单薄,乳晕还很分明呢,我觉得)不戴罩子的女人最性感。(马兰《桂圆干》)

有的句子里两个“最X”应合使用,实际上分属两种模态。如:

(64)往往最不值得捧的人最需要捧,……(王朔《你不是一个俗人》)“最不值得捧的人”,即“最不值得捧的那一部分人”,是第一种模态,这一部分人,他们之中的任何一个往往都“最需要捧”,这是第四种模态。

4.2 如果说数量标示式和并列标示式是“最”义级层的有标志形式,那么,隐性总括式便是无标志形式。个别隐性总括式,比如“最高学府”,已经进入词汇层面,肯定表示多个体;然而,作为无标志形式,就一般情况而言,隐性总括式中的多个体,不管是客观或主观性表述,都具有较大的模糊性。比如:

他是最佳射手。他是最热情的观念。前一例是客观性表述,有两解:一是名列第一的最佳射手,二是最佳射手之一。如果脱离语境,很难断定是哪个意思。后一例是主观性表述,也有两解:一是名列第一的热情观众,二是最热情的观众之一。由于主观色彩很浓,人们一般都会理解为“之一”。

以下三点值得注意:

第一,隐性总括式的四种模态,在表意的模糊性上有所不同。

模态4不模糊。这是因为,主语“他们”之类表示复数, 句中往往还出现“都”,这就规定了相应的宾语“最X的M”自然也是多个体的。这一模式,也许可以认为是准数量标示式。

模糊的是模态1、2、3。比如;最有威望的教授才可以当选。 (模态1)│我们拥有最有威望的教授!(模态2)│他就是最有威望的教授!(模态3)前一例,可以当选的,到底是最有威望的那一位教授, 还是最有威望的那一部分教授?中间一例,我们拥有的,到底是一位最有威望的教授,还是“像a教授、b教授、c 教授那样的”若干位最有威望的教授?后一例,“他”到底是教授中绝对的天字第一号人物,还是最有威望的教授之一?都可以有两种理解。

第二,语境的规约,可以避免涵量的模糊。所谓语境的规约,往往表现为在上下文中使用特定的照应词语。比如:“最有威望的教授才可以当选。已当选的张李二位,都是最有威望的教授!”由于下文出现了“张李二位”和“都”,这就确定地表明了是“最有威望的那一部分教授”的意思。又如;

(65)她们却要长年累月在上面干活,肯定得是最有勇气、最有胆量的女孩才能胜任。(王朔《空中小姐》)这一例,上文有照应词语“她们”,这决定了指的是“最有勇气最有胆量的那一部分女孩”。

第三,为了适应特定的语用需要,可以有意地利用说法的模糊。看这个例子:

(66)世界金融杂志点评全球金融机构

交通银行被评为中国最佳银行

这两行字,见于笔者住宅附近一家交通银行门口挂着的一条红色大横幅。有两解:第一,被评为最佳银行的有几家,交通银行是其中的一家;第二,只有交通银行是“最佳”,其他银行如中国人民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等都不是。

乍一看到,笔者就推想:最有可能是第一种含义,该银行是利用模糊说法来加大溢美性宣传的信息量;如果是第二种含义,该银行不会放过独自突出的机会,一定会写成:“交通银行被评为中国唯一最佳银行。”果不其然,后来听广播,才知道是:“中国人民银行被评为中国第一家最佳银行。”

4.3跟隐性总括式相关,有三个特殊的表现形式。它们的使用, 都取决于“最”义级层具有多个体涵量的逻辑基础。

(一)“最……之一”

实际语言运用中,常见“最……之一”的说法,即:“某人或某物是最X的M之一”。一旦出现“之一”,“最X的M”的多个体涵量便显性化了。例如:

(67)冰心是五四以来最有影响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初中《语文》第六册)

(68)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初中《语文》第三册)显然,“最有影响的儿童文学作家”、“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都有一些个,而“冰心”和“沙漠”分别是其中的一个。

凡是说“最……之一”的,肯定不是唯一“最X”的人或事物, 即不是唯一的第一名。有的,也许是并列第一中的一个:大多数,肯定不能排名第一。不管是哪一种情况,采用这一说法都是为了极力强调所说的人或事物应属“最”级层次。

(二)“最最”

实际语言运用中,还常见“最最”的说法,即:“最最X的M”。一旦说成“最最X”,就意味着“最中有最”,从而显示出“最X”所涵容的事物可以是多个体的。例如:

(69)……从永定门往北看一眼望到箭楼的是北京最最热闹的前门大街。(魏润身《扰攘》)

(70)他们发明创造的天才表现得最最突出的地方,却是晚间训话。(季羡林《牛棚杂忆》)上例表明:北京最热闹的大街有好些个,前门大街是最中之最;最突出的天才表现有好些个,晚间训话是最中之最。

“文革”期间常常听到“最最最最”。那种极尽歌颂之能事的话风和文风不值得提倡;但从语用心理看,这正反映人们的一种潜意识:“最X”可以是多个体的。不然,为什么还要“最最”, 甚至还要“最最最最”?

(三)“第二最X”

实际语言运用中,还可以见到“第二最X”的说法。这一说法, 同样建立在“最X的M”涵容多个体事物的逻辑基础之上。比如:

(71)这是北京第二座最大的王府,仅比怡亲王允祥的府邸略小一点,……(二月河《雍正皇帝·恨水东逝》)上例等于说:北京最大的王府有多座,其中怡亲王府邸是第一,而这座廉亲王府邸是第二。

有第二,就有第三、第四。只是,位次越后,采用这一说法的可能性越小,因为可能超出人们期望的评价级度。然而,不管怎样,这类现象进一步证明了“最X”事物既可以是多个体的,又可以是非第一的。

五 结束语

(一)本文管“最X ”所涵容的事物数量叫作“最”义级层的涵量。大量语言事实表明,“最”义级层可以有多个体涵量。其表现形式有三种:

Ⅰ多个体数量标示式:S〈最X+L〉

Ⅱ多个体并列标示式:S〈最X+B〉

Ⅲ多个体隐性概括式:S〈最X+M〉

前两种是有标志形式,后一种是无标志形式。此外,还有几个派生的特殊表现形式,包括“最……之一”形式、“最最”形式和“第二最X”形式。

(二)自然语言表述系统,不等同于简单的形式逻辑推论系统。在自然语言表述系统中,“最X”可以是客观性表述, 也可以是主观性表述。由于主观情绪的干预,又由于有多个体涵量的逻辑基础,这就决定了被形容为“最X”的事物不一定是事实上位居第一的事物, 也决定了多个事物可以被共同强调为“最”级事物,在某个时候、某种程度上显示出模糊说法的语用价值。“在我的心目中,宗师是治学和为人都达到了最高境界……的人”这个判断毫无问题。首先,“在我的心目中”表明这是个人看法,不想强加于人;其次,堪称“宗师”的大学者不只一人,当说他们之中哪一位“治学和为人都达到了最高境界”时,绝对没有说他是“天下第一”的意思。

(三)汉语的词汇词义的分析研究,应该同语法语用的分析与研究结合起来。所谓词汇词义,是指词汇系统中一个一个语词的基本含义;所谓语法语用,是指语词在特定语法组合中的实际运用。孤立的词汇词义层面的分析,只能获得最基本的了解;衔接上语法语用的分析,才有可能获得深入而全面的认识。这种接轨研究,具有普遍意义,并非“最”字如此。比方“没”,从词汇词义的角度说,“没”就是“没”,就是零,但从语法语用的角度说,“没”不一定完全没,可能不是零。(参看邢福义1995)又如“兄弟”,就加合型用法来说,所有词典都解释为“哥哥和弟弟”。然而,在实际运用中,有时则指“哥哥或弟弟”,有选择性:他没有一个兄弟。(参看邢福义1990)诚然,在特定的语法环境中,在语言的动态应用中,词语的含义往往比词汇角度的解释要丰富得多。

标签:;  ;  ;  ;  ;  ;  ;  ;  ;  

“最”意义层的多个体内容_复数名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