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学习方法指导之我见_物理论文

初中物理学习方法指导之我见_物理论文

初中物理学习方法指导之我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习方法论文,我见论文,物理论文,初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师的教,目的是为了“不教”,即启发引导学生会用已学知识,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去分析解决新问题,获得新知识。本文就如何指导初中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1 细读书,多设问,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系统表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取系统知识的主要学习材料。只有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多质疑,多释疑,才能逐步提高学习水平。

教材的阅读,主要包括课前阅读,课堂阅读和课后阅读。

(1)课前阅读,要求学生有的放矢。根据课本内容的不同,教师先按大纲要求,拟出几个阅读提纲,结合课文中提出的问题,使学生边读边想。如阅读“功”这一节,可列出如下提纲:①物理学上“做功”的含义是什么?它和日常生活中常说的“做工”有什么不同?②做功必须具备哪两个必要因素?有哪几种情况不做功?③做功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计算做功的多少?③功的单位是什么?通过阅读,使学生对新课内容有一个粗略的了解,弄清知识点,打出重点、难点,作出标记,以便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解时突破、攻克难点。这样既能逐渐养成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又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课堂阅读,就是在进行新课的过程中让学生阅读,对于那些重点知识(概念、规律等),可以是齐读或默读,边读边记。对于关键的字、词、句、段落要用符号标志,只有抓住关键,才能深刻理解,也才能准确掌握所学的知识。如阅读“重力的方向”时关键是“竖直”。阅读“比热容”的表述时,抓住“单位质量”和“温度升高1℃”;阅读“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课文时,抓住“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和“总保持”。精读细抠,明确概念、规律的内涵和外延。在阅读时,若遇疑难,要反复推敲,为什么这样说,能不能那样说?为什么?弄清其原因究竟。这样,不仅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消化所学知识,同时也可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

(3)课后阅读,结合课堂笔记,在阅读的基础上勤总结、归纳。新课结束或学完一章后,引导学生结合课堂笔记去阅读,及时复习归纳,把每节或每章的知识按“树结构”或以图表形式归纳,使零碎的知识逐步系统化、条理化。通过归纳,可以把学过的知识串成线,连成网,结成体。以便加深理解,使知识得到升华。这就要求教师要经常指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广联博思。

阅读还应包括看书上的图、表格或照片。现行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教材图特别多,几乎每段文字都配有一幅或几幅图。图能帮助理解课文内容,阅读时要把书上每幅图表示什么意思,说明什么问题弄懂,以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充分利用课本中的阅读材料,使学生知道物理知识的重要应用和我国科技的新成就等。

阅读内容可适当拓宽至课外读物,但必须注意选择性和加以指导,不可太偏、太怪,要紧密联系课本内容。

2 细观察,会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学习物理获得感性认识的源泉,也是学习物理学的重要手段。初中阶段主要是观察物理现象和过程,观察实验仪器和装置及操作过程,观察物理图表、教师板书等。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实验仪器、挂图、投影、录像等直观教具和演示实验及学生实验等,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深入细致地观察,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及其变化条件。

2.1 观察要有主次

在观察前教师要讲清观察的目的、任务和要求,使学生明确观察什么和怎样观察。如在观察水的沸腾时,要求学生围绕下列问题观察:沸腾前观察气泡发生的位置、气泡大小、多少,温度计的读数怎样变化?沸腾时观察气泡的变化,温度计的读数是否有变化?停止沸腾时,温度是否变化?……

2.2 观察要有步骤

复杂的物理现象,应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步骤,一步步地仔细观察。如在“研究液体的压强”实验中,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首先要观察所使用的压强计,用手指挤压压强计金属盒上的橡皮膜,观察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受到压强时,U形管两边液面出现的高度差,压强越大,液面的高度差也越大。(2)接着将水倒入烧杯中,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水中,观察U形管两边液面是否出现高度差,根据观察判断水的内部是否存在压强?(3)改变橡皮膜所对方向,再观察U形管两边的液面,根据观察判断水是否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其大小有什么关系?(4)保持金属盒所在的深度不变,使橡皮膜朝上、朝下、朝各个侧面,比较同一深度,水向各个方向的压强有什么关系?(5)将金属盒放入不同深度,水的压强随深度增加怎样改变?(6)观察在同一深度清水的压强和盐水的压强是否相同?

2.3 观察时要思考

如在引入“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前做有关演示时,当学生观察了同一高度处的小车从斜面上分别经过毛巾、棉布、木板表面时运动的距离越来越远后,可引导学生思考:小车在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大小跟什么有关?当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受摩擦力很小时,运动的距离很大吗?当小车在光滑的平面上(无阻力)运动时,运动的距离将有多远?经过观察、思考、推理后,加深对定律的理解。

还要教给学生观察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及物理图表的方法。如顺序观察、全面观察、分步观察、对比观察等方法的灵活运用。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把物理知识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并运用物理知识解释实验、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3 勤实验,会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实验是研究物理的基本方法,它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实验应包括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边学边实验和小实验。

演示实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通过演示实验可以指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物理现象,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为确保演示实验成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弄清实验原理和方法,并考虑到客观环境对实验现象的影响,在课前先做几遍,力争使实验做得规范、熟练、成功,以取得预期的效果。万一演示失败,必须找出原因,重新演示,给学生以有益的影响。教师还要创造条件,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边学边实验,给学生更多的操作机会。实践表明,边学边实验深受学生欢迎,学生直接参与了教学活动,课堂上表现出学习积极性特别高。

在学生实验中,要使每个学生都能接触实验器材,了解实验目的和原理,指导学生严格按使用规则和程序亲自操作,作必要的记录,根据实验内容得出结论,促使学生手、眼、脑并用。让学生通过实验,自己去“发现”规律,学到探索物理知识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技能和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实验教学中,还要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启发学生勤于思考,如在做“测定小灯泡的功率”实验前可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1)为了测定小灯泡的功率必须测出哪些物理量?(2)需要哪些实验器材?(3)怎样组成电路?画出实验电路图。(4)要记录哪些数据?(5)在什么条件下测出的功率才是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在实验后再提出以下思考题:(1)小灯泡在什么条件下才能正常发光?如果小灯泡太亮或太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2)傍晚有时电灯偏暗,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通过这样的边实验边思考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电功率、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理解。

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教材在课后安排了不少小实验。这类实验,所用器材易找,操作也简明容易,要求学生动手制作,亲自实践,运用所学知识去处理实际问题或解释观察到的现象,也是物理实验教学的一种极好的补充。还可组织小制作和展评活动,以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看到自己制作的“小产品”感到无比的兴奋,这样便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发挥,这对于加深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和创造精神都是十分有益的。

4 多思考,细比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孔子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学习的开端、思维的动力。在物理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结合教材中的“想想议议”,进行巧妙的设疑,启发学生动脑积极思维,多质疑,多解疑,才能真正弄清物理概念、规律的内涵和外延,并提高表述能力。如在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时,教师可先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认识到浸在液体里的物体不论是上浮的还是下沉的都受到浮力,接着提出以下几个思考题:(1)既然浸在水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作用,为什么铁块在水中下沉?木块能浮在水面上呢?(2)把同样重的铁块和木块同时放在水里又会怎样呢?(3)用钢铁制造的大轮船为什么又会浮在水面呢?从而诱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然后通过对放在液体中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抓住比较重力和浮力的大小的关系,根据二力合成的知识,得出物体的浮沉条件。

对教材上的各种结论,引导学生不仅要善于从正面提出问题,还要善于反向思考。如“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而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物体是不是都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呢?通过反向思考,有助于弄清结论成立的前提,并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理知识本身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但又有区别。如某些现象相似,但实质不一;某些物理量的测量方法相似,但所用的器材不同,等等。如果教师遇到什么讲什么,学生遇到什么学什么,学生头脑中就会觉得很乱,容易导致学生应用时混淆不清。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找出异同和联系,掌握知识的本质。例如,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就可列表比较。

汽油机和柴油机、电动机和发电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质量和重力、压力和重力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等,都可以列表比较。通过比较,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同时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5 善记忆,会记忆,提高记忆效益

为了使学到的知识牢固地铭刻,必须加强记忆。如图表记忆,顺口溜记忆,理解记忆,类比记忆,系统记忆,形象记忆等,这些巧记、妙记,都能缩短记忆周期,使知识信息贮存得牢固。指导学生科学地记忆,就可以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智慧的仓库”。在新的学习活动中,当需要某些知识时,则可随时取用,从而保证了新知识的学习和思考的迅速进行。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进行科学记忆。

5.1 理解透彻,记得牢

理解是提高记忆质量的前提。对初中物理中一些易混淆的概念,如“额定功率”、“实际功率”、“比热”等,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否则更易发生混乱。

5.2 语言简炼,记得快

教师可将一些重要知识编成顺口溜,以帮助学生记忆。如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编成:“一物一线等值反向”;光的反射定律可编为:“三线同面,法线居中,哪来哪去,角度不变”;电路识别可编为:“简单电路四元件,源器线加电键,逐个顺次是串联,电路分叉属并联”。

5.3 反复强化,记得准

对有些知识,需反复强化记忆。即凡涉及到该内容时就不断强化刚形成的条件联系,并及时运用、巩固,以加强记忆。

5.4 充分感知,记得深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加强实验教学,调动各种感官的协同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学习中所研究的对象,可以加深记忆。实践证明,看、听、议、练印象深,记得牢,其中约70%的记忆靠视觉。因此,必须努力做好每个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还可设计一些现象明显、生动的实验帮助学生记忆。

6 广训练,精练习,提高学习成绩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练习包括课堂练习、作业练习、实验操作练习、单元练习及综合练习等,教师应注意处理好以下几点:

(1)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适量练习。既要有知识覆盖面,又要有适当的知识梯度。这样,不仅可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可使学生在练习中得到有效提高。

(2)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思维活动,不断探索解题的方法、思路和技巧,以便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解题时积极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抓住关键的词句和物理过程仔细分析,同时应反思解题过程,勇于修正错误,不断提高解题能力和思维效率。

(3)在练习过程中,要及时地对学生的成绩及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给予讲评,从中激发学生的进取激情,增加他们的学习信心。尤其要注意对后进生的关心、鼓励和帮助。

总之,阅读、观察、实验、思维、记忆、练习等方法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只要我们在教学中能依据学生实际,结合教材特点及教学大纲的要求,遵循教学规律和认识规律,创造有利于指导学生形成科学学习方法的情境,就会使各个环节的指导适合学生的学习,使学生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只有学生想学、会学、乐学,才能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再把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才能大面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标签:;  ;  ;  ;  ;  ;  ;  

初中物理学习方法指导之我见_物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