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孩子一点自我成长的机会吧论文_吴方程

还孩子一点自我成长的机会吧论文_吴方程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吴店镇吴店初级中学 274000

新学期开学,领导让我担了一个班的班主任。我们的学校是寄宿制初中,但学生离家也不算太远,基本每五天让回家一次。第一个星期,我在晚自习时经常注意到总有几个孩子趴在桌子上偷偷哭泣。疑心出了什么大事,细心询问,不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都围过来,七嘴八舌汇成一句话:我们想回家。离开家长的日子用五根指头就能数过来,这么短时间就想家了。想家的理由更是让人大跌眼睛:袜子臭了,我不会洗;裤子破了,没人补;我的钱用光了;我的零食吃完了;我的手值日磨破了;学校的饭不好吃……不禁让人感叹:宝贝,你们什么时候才能长大,什么时候才能开始独立?

孩子每次返校,家长总是早早地把孩子送来,见了我总是唠叨个没完。经常听到一些家长埋怨:孩子懒,什么事都不会做,房间里乱得像猪窝,拌倒了座位也不会扶,衣服脏了也不会洗……

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一个童话故事。一只小鹰刚出生没多久,就要接受母鹰残酷的训练。第一步,在母鹰的帮助下练习飞行,所谓的飞行只是比爬行好一点点。幼鹰需要成千上万次的训练,每次直到母鹰满意了才能获得母亲口中的食物。第二步,母鹰把幼鹰带到树梢上或陡崖边,直接把幼鹰推下去,胆怯的伸不开翅膀的会活活摔死,勇敢的展开翅膀的飞到母鹰身旁会再次被从高处推下,反复训练。最后剩下的幼鹰,才会成为真正的雄鹰。

一位母亲为她的孩子伤透了心,去找专家咨询。专家问:孩子系鞋带的时候打了一个死结,你是不是不再给他买带鞋带的鞋子?母亲点了点头。专家又问:孩子第一次洗碗弄湿了衣服,你是不是不再让他走近洗碗池?母亲点头。专家又问:孩子第一次整理自己的床用了一个小时,你嫌他笨手笨脚对吗?母亲惊愕了,从椅子上站起来,凑近专家问:“你怎么知道的?”专家说:从那根鞋带知道的。母亲问:以后我该怎么办?专家说:当他生病的时候,你最好带他去医院;他要结婚的时候,你最好给他准备好房子;他没钱时,你最好给他送去。这是你今后最好的选择,别的,我也无能为力。

上面这位家长遇到的烦心事,在中国很有代表性,其在网络上被称为“直升机父母”、“割草机父母”。“直升机父母” 、“割草机父母”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两个新词语:把某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的父母叫作“直升机父母”——就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孩子的上空,时时刻刻监控孩子的一举一动;而“割草机父母”是“直升机父母”的升级版,他们不等着困难出现在孩子面前,随时替他们清除障碍,他们时刻想着要扫清孩子们前面可能会出现的所有障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我又想起网上爆过一则新闻:大连的周奶奶收到一件快递,打开一看,竟然是孙女寄回来的一大包衣服和7双袜子,让她洗完再给邮回去。此时孙女上大学8天。七十多岁的周奶奶说,孙女是她一手带大的,确实溺爱,只想着让孩子好好学习,从不让干家务活,啥也不会干。儿子、儿媳知道后,很生气,打电话把孙女骂了一顿,也埋怨她平时太娇惯孩子了。周奶奶感到很委屈,但心里也确实觉得孩子太不像话,她想告诉其他孩子的爸妈和爷爷奶奶:“孩子惯不得呀,一定得养成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新富养”是如今很多独生子女家庭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父母除了不计成本为子女花钱“投资”外,对孩子的呵护也已到了费尽心思的地步。如今有这样一类家长,他们天天接送孩子,隔三差五地给老师打电话,或者没事往学校跑,时时刻刻监控着孩子的一举一动,希望所有的一切都在家长的掌控之中。他们为孩子安排各式各样“对他好”的补习、活动,深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点……于是有人就把这样的父母称为“Helicopter parents”,直译过来就是“直升机父母”。

中国是个“直升机父母的超级大国”。在计划生育政策下,孩子是父母的小王子、小公主。父母从孩子出生开始就毅然担当起儿女的终生保姆和人生规划师:幼儿园受欺负爸妈要找老师兴师问罪,小学组织打扫卫生父母会跑来帮忙擦玻璃,孩子稍微大一点了也总不放心,担心早恋,害怕学坏,就连上了大学也要全家总动员,背着行李和孩子一起去学校报到。更有趣的是,孩子大学毕业了找工作、应聘面试的时候,父母站在后面替他回答问话。“直升机割草机父母”的过分保护,使孩子失去了自由成长的空间,不利于其独立性和社会性的培养。有了这样的“专机”,孩子用脚自己走的路变少了,久而久之,步入社会后变得难以适应。如果仅仅担心孩子迟到就动用直升机,那么当孩子长大成人后,面对社会上各种无法预料的艰难险阻,他们又该如何应对和立足呢?

孩子成长的路上,存在一个非常温柔的陷阱,就是过分庇护孩子的父母亲手挖掘的。掉进陷阱的孩子,由于被剥夺了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机会,从而失去了长大成人的机会。父母本不该事必躬亲,孩子大了,应该有自己的活动空间和私人天地。

一方面,过分保护会使孩子失去锻炼、成长的机会;另一方面,过分保护也会使孩子感到能力缺乏,因而对自己失去信心。孩子需要一定的空间去成长,去实验自己的能力,学会如何对付危险的局势。不要为孩子做任何他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如果我们过多地做,就剥夺了孩子锻炼发展自己的机会,也剥夺了他的自理能力的形成和自信心的建立。

爱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适度的受,会让一个人学会成长;父母毫无保留的爱,有可能耽误孩子一生。明智的父母,应该鼓励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条件,尽量地培养自理能力,发挥自己的潜能,使自信心在能力的支柱上成长。所以,我在这里恳求天下的父母:

请给孩子一个自我成长的机会吧。

论文作者:吴方程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10月总第2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3

标签:;  ;  ;  ;  ;  ;  ;  ;  

还孩子一点自我成长的机会吧论文_吴方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