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大数据背景下少数民族学校教育的变革与挑战论文_阳晓东

试论大数据背景下少数民族学校教育的变革与挑战论文_阳晓东

云南省武定民族中学

随着我国科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间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方面。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已被逐渐纳入到学校教育体系之中。然而,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少数民族学校的发展中,所呈现出的师资力量、教学资源匮乏等状况,都阻碍着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进程。如何利用大数据时代先进的网络技术,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传递少数民族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是我们应该着重探讨的方向。

1 学习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现状

1.1 融入学校现代教育体系

我国少数民族教育被逐渐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之中,丰富了学校教育的文化内涵,使学校教育的课程内容朝着多样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通过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改良,使之更符合现代教育的教学目的,使学生更易掌握学习方法,增加了课程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热情。少数民族教育融入学校教育体系,既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又有利于我国学校教育的革新和发展。

1.2 缺乏师资力量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教育越来越受重视,不仅要求教师能够熟练地掌握并且传授学习技能,更要求把少数民族传统的文化内涵传递给学生。就目前少数民族教育的现状而言,由于专业教师缺乏,教育的内容和课程的设置大多流于学习技能和学习形式,而对于少数民族文化内涵的讲解和研究并不多。目前针对于少数民族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高校严重稀缺,有限的专业人才在毕业后又难以获得良好的就业环境,这些都使得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受到阻碍。

1.3 专业教材的缺乏

少数民族传统教育要求教师不仅教授基本的知识,还要把相应的民族文化内涵传递给学生。就目前我国少数民族教育而言,除了师资和器材,还缺乏详细的教材和系统完善的教育体系。面对繁杂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如何针对各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合理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文化内容;如何将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理解民族文化,体会其魅力等,都需要深入地研究,形成详细的教材及标准化、系统化的教育体系,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师进行教育教学。

2 大数据时代的特点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信息的传播和交流提供了迅速、便捷的载体和渠道。相比于传统的传播媒介,互联网技术使得现代传媒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更快的速度,将信息传递到更广阔的范围,改变了传统媒体传播的媒介和途径,成为新时期大众传媒的主要渠道,并建立起信息共享的平台,方便了受众间的信息交流。它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采集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传送与共享等工作,将各式各样的信息通过多种互联网媒介,生动地传递给受众群体,提高了信息的真实性、时效性和保存时长。互联网的发展,给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便捷的渠道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路径

3.1 建立空中课堂和远程授课

针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师资力量不足状况,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的优势,建立网络"空中"课堂进行远程授课,在此实现资源的合理调配和资源共享。网络课堂能够跨越地域的界限,把聚集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优秀师资力量、优质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传递到教学资源相对缺乏的地区,在最短的时间内,使用最低的成本,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共享。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是互联网科技与少数民族传统教育相结合的良好途径,也是我国学校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深厚的少数民族文化底蕴,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实现远程教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互联网科技的普及,为实现少数民族传统教育远程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障。通过对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教育资源的整合,合理优化资源配置,运用远程授课等方式,将优秀的教育资源传递到非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既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又有利于促进现代学校教育内容的丰富和教育体系的完善。

3.2 多媒体技术在少数民族教育中的运用

针对我国少数民族教育过程中专业教材资源不足的状况,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实践。传统课堂的授课方式大多依靠书本教材和教师的言传身教来进行,受语言和文字描述能力的限制,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程度和技能的掌握度远远不及现代课堂的授课方式。多媒体教学的教材不再拘泥于传统的书本文字和图片,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轻易地搜集到丰富的电子教学素材。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现代教育各学科的课堂中,通过生动形象的课件演示和真实的视频、图片、模拟效果等,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知识映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迅速掌握学科技能。少数民族教育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学习技能,还要理解文化的内涵。这就要求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之初,将理论知识教育课和学习技能教育课协调安排。

3.3 建立少数民族传统教育网上互助平台

促进少数民族地区优秀的民族传统教育资源更快、更广泛地传播到教学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可以建立民族教育教学平台。通过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借助网站、APP等载体,搭建少数民族教育论坛,建立网上互助平台。将各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资源聚集在一起,实现资源共享,帮助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实现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登录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分享心得体会和教育经验等。还可以通过与其他用例如,建立少数民族传统教育网上论坛,所有教师、学生以及对民族文化感兴趣的人士,均可以户的交流,更加深入地理解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内涵,交流教学经验和授课方法等。同样,也可以通过建立专业的APP,将与少数民族传统教育相关的内容展示出来,方便人们获取所需的信息。同时,可以聘请专家或志愿者,进行在线授课或答疑,实现教育教学互助。

4 结束语

通过研究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现状,认识到将我国的少数民族教育纳入到学校现代系统的必然性和重要性。研究大数据环境下,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教育发展的语境,分析少数民族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教学资源配置不均,师资力量、专业教材等不足的困境,可以运用互联网技术,采用远程教学、空中课堂等方式,更新教育教学模式,从而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调配。通过建立网上互助平台和教育APP等,实现教育互助和资源共享。总之,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赋予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良好文化氛围和环境,不断探索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路径,大力推进我国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广泛传播,是当今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繁荣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王美君(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学习大数据背景下少数民族学校教育的变革与挑战[J].学习贵州民族研究,学习2019,学习(2):227-230.

[2]宋生涛(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习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多元文化校本课程评价的内涵、特征与取向[J].学习当代教育与文化,学习2018,学习(1):95-99.

论文作者:阳晓东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8

标签:;  ;  ;  ;  ;  ;  ;  ;  

试论大数据背景下少数民族学校教育的变革与挑战论文_阳晓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