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名牌战略开创武汉辉煌--关于武汉国际城市建设与武汉发展战略的再探讨_产品战略论文

实施名牌战略开创武汉辉煌--关于武汉国际城市建设与武汉发展战略的再探讨_产品战略论文

实施名牌战略 再创武汉辉煌——武汉建设国际性城市的思考兼及武汉发展战略的再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武汉论文,国际性论文,发展战略论文,名牌战略论文,辉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人们议论风生,要把武汉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国际性城市。我很赞赏这种提法,因为它反映了武汉发展的雄心壮志,表达了武汉人民愤发图强的时代精神。但是,武汉能否成为国际性城市,成为什么类型的国际性城市,怎样成为国际性城市?这些都是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笔者就此提出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以求教于各界贤达。

一、武汉能成为国际性城市吗?

这是一个选择题。选择答案完全掌握在武汉决策者和武汉人民手中。肯定答案与否定答案同时存在,机会均等,其结局在于武汉决策者和全体人民的意志、毅力和实践、拼搏,在于艰苦卓绝、百折不挠的奋斗。

什么是国际性城市?人们列出了许多标准,有的列出10条、8条,有的列出12条、14条,或者更多。我个人认为,国际性城市不宜用某些具体标准去硬套,而只能以它的功能作用和知名度去评判。它既不能自封,也不能他封,不能由某个组织去宣布某某城市是国际性城市,而是由它在功能作用上具有国际性的重大影响和很高的知名度而为全世界所公认的。

国际性城市是一个历史发展的概念。从世界范围来说,国际性城市古已有之。古代西方的雅典、罗马,古代中国的长安、扬州,都曾经是国际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是古代的国际性城市。到了近现代,国际性城市有了很大的变化,它随着经济文化发展的背景变化而有了许多新的角色。纽约、伦敦、巴黎、日内瓦、东京、香港等等城市,都是当今世界公认的国际性城市。

作为当代的国际性城市,既要具备一些共同的基本条件,又要有一定的个性特色。国际性城市的基本条件是现代化和国际化。现代化是指国际性城市必须具备的现代化硬件和软件,比如高度发达的交通、通讯条件,有现代化的国际机场、便捷的水陆交通、现代化的邮政、电信设施;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水、电、气、热及道路、桥梁、立交、便利的交通工具;科技、教育、文化、卫生设施;环保、安全设施保障;社会文明水平高,公民文化修养好,社会稳定与繁荣等等。国际化是指有广泛的国际交流,对外开放度高,并有相当高的知名度,为国际上所熟知和公认。国际性城市的个性特色是指每一个国际性城市除了必须具备基本条件以外,还要有自己独特的优势、特色,显示出鲜明的个性,并以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为国际社会服务,在国际交流中发挥特殊的作用,这种优势和特色,有的表现在经贸方面,有的表现在旅游方面,有的表现在文化方面,有的则表现在其他方面。因此,国际性城市也是多姿多彩、各具特色的。

武汉能否成为国际性城市?我们的回答是:经过长期奋斗、真抓实干,努力创造基本条件,注意突出个性特色,有朝一日是能够成为国际性城市的。但是这个路很长,很艰苦,不能半途而废,否则,要想成为国际性城市也可能是事与愿违的。

二、武汉要成为什么样的国际性城市?

当今世界公认的国际性城市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国际经贸城市。其特点是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从层次来看,有世界范围的国际经贸城市,有区域性范围的国际经贸城市。纽约、伦敦、巴黎、香港是国际经贸城市的典型代表。国际经贸城市是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贸易的焦点,对世界或区域性的经贸活动产生重大的影响。上海正在向国际经贸城市迈进。

国际港口城市。其特点是国际交通枢纽或联运中心。这里讲的港口包括水陆空运输的枢纽,如海港、航空港、铁路枢纽、公路枢纽、海陆空联运枢纽等。鹿特丹、巴拿马、汉堡、法兰克福、温哥华、西雅图、横滨、新加坡、布宜诺斯艾利斯等等,就是著名的国际港口城市。前面提到的纽约、东京、巴黎、香港等,也是重要的国际港口城市。

国际文化城市。其特点是国际文化、艺术中心,是国际文化交流的枢纽。维也纳(音乐)、洛杉矶(电影)、雅典(古文化)、开罗(古文化)、亚历山大(古文化)、巴格达(古文化)、莱比锡(博物馆)等等,都是公认的国际文化城市。我国首都北京是著名的国际文化城市。国际旅游城市。其特点是国际风景、人文旅游中心,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幽雅洁净的环境。日内瓦、斯德哥尔摩、华沙、布拉格、悉尼、曼谷、科伦坡、马德里、里斯本等等都属此类。前面提到的许多国际港口城市、国际文化城市、国际经贸城市也兼有国际旅游城市的特色。

国际宗教城市。其特点是国际著名宗教的发祥地、朝圣地或宗教事务中心。耶路撒冷、麦加、瓦腊纳西、罗马(梵蒂冈)、加德满都等等,都是著名的国际宗教城市。

国际工业城市。其特点是国际著名的工业制造业中心。既有综合性的国际工业城市,也有单项产品的国际工业城市。综合性国际工业城市以多种工业产品的总部或中心而闻名于世,如东京、横滨、纽约、伦敦、巴黎等;单项产品国际工业城市则以某一种产品制造中心而享誉世界,如底特律、丰田、斯图加特、沃尔夫斯堡、都灵(以上汽车工业)、休斯敦、洛杉矶、科威特城、海牙、里约热内卢(以上石油工业)、匹兹堡(钢铁工业)、威尔明顿、法兰克福、勒弗库森、路德维希(以上化学工业)大阪、慕尼黑、埃因霍温(以上电器工业)等。

此外,还有国际会议中心、国际组织常驻中心等国际城市,它们往往与上述某些类型国际性城市交织在一起,如纽约、日内瓦就是这样的国际组织与国际会议中心。

武汉要成为什么样的国际性城市?也就是说,武汉在国际性城市中如何定位?这不是由人们主观愿望随意决定的,而是要从武汉的客观实际、发展趋势来进行分析。

武汉能否成为国际经贸城市,亦即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我认为不大可能。至少在21世纪20年代以前不可能。武汉在国内金融虽较发达,但国际金融业务尚少;从对外贸易来看,近年来虽有所发展,但在全国对外贸易中的比重甚小。中国有可能成为国际经贸城市的,一个是上海,一个是广州,一个是97年回归祖国后的香港。武汉在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方面,在可预见的30年内,很难与沪、穗、港相匹敌。

武汉能否成为国际港口城市,亦即国际交通枢纽?也不太可能。诚然,武汉(主要指汉口)历史曾经有“九省通衢”的光辉一页,但那是在封闭的封建社会形成的,是国内市场而不是国际市场。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在对外开放中迈开了较大的步伐,在交通设施方面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例如天河机场、长江公路桥、武汉客运港,汉口新火车站以及四通八达的公路。但是,这些主要是国内交通。天河机场可以在改扩建后发展成为国际机场,也不能与当今世界著名的空运港相比。武汉发展国际间江海联运可以有一定进展,但要成为国际大港口则殊为困难。因此,武汉很难成为“国际通衢”。武汉在国际交通中可以有所作为,但不大可能成为国际交通枢纽。中国有可能成为国际港口城市的是连云港(新亚欧大陆桥起点)、上海、大连等。

中国的城市中有可能成国际文化城市和国际旅游城市的是北京、西安、杭州、桂林等。武汉虽然也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有相当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比之上述城市也缺乏竞争力。

当然,武汉也更不可能成为国际宗教城市、国际会议中心、国际组织常驻中心等等了。

这样,武汉要成为什么样的国际性城市就一目了然了。武汉努力的方向,应该是国际工业城市。我个人认为,武汉国际性城市的定位只能如此。当然,武汉可以大力发展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航空、国际通讯、国际旅游以及其他各种国际交流,但是,要成为上述各项的国际中心则不大可能,这是明眼人一看就可知的不争的事实。武汉应该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定位在国际工业城市这样一个国际性城市目标上,同时在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航空、国际通讯、国际旅游以及其他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取得进展,形成众星拱月之势,共托武汉的光辉。

武汉应该努力成为什么样的国际工业城市呢?武汉是国内的综合性工业城市,解放前以轻纺工业为主。解放后除继续发展轻纺工业以外,又逐渐兴起了钢铁、机械、造船、化学等工业。改革开放尤其是近年来又在大力发展汽车、光纤通讯、电子、家用电器、服装等工业。武汉市提出“车、钢、机、新”四大支柱产业。这就突出了武汉工业的特色,在综合性中又有重点。车指汽车、钢指钢铁、机指机械、新指高新技术,它不是某一项产业,而是代表了产业发展的方向,可以是多种新技术产业,如光纤通讯、电子计算机、核能、生物工程等等。此外,还有其他产业如服装、纺织、医药、食品、建材、塑料、化工、家电等等的发展。从产业结构上看,是符合武汉实际和发展方向的。同时,对农业、服务行业也相应地加大发展力度,使一、二、三次产业协调并进。应该说,这是一个较好的思路。这对武汉建设国际性城市具有重要的作用。

这样的思路如何实施呢?更具体地说,突破口和切入点在什么地方呢?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过去十多年来,武汉在发展方向上也提出过一些很好的思路,在实践中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勿庸讳言,武汉在发展质量、发展速度上明显落后于一些兄弟城市,在全国大城市中的经济地位在不断下移,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除了政策上不平等(与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比)和其他客观原因以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找准突破口和切入点。武汉要建设成为国际性城市,武汉经济要腾飞,突破口和切入点在什么地方呢?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应该认真研究,深入探讨。

三、武汉建设成为国际性城市的突破口和切入点何在?

80年代初中期,武汉开展了一场关于武汉发展战略的大讨论。这场讨论参加者非常广泛,形式多样。当时讨论非常热烈,有政府组织咨询论证的,有学校、研究机关、企事业单位、学会、协会组织讨论的,也有广大干部和群众自发参加研讨、主动向报刊投稿进行讨论和争鸣的。在这场持续数年的大讨论中,对武汉发展战略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思路和建议。其中,有代表性的是两种意见或两派观点;一派意见是“两通起飞论”(后来改称“两通突破论”),即依靠交通,流通起飞带动武汉经济发展;另一派意见是“拳头产品论”,即依靠科技进步发展拳头产品、增强武汉实力、带动武汉经济发展。两派在争鸣中都没有否定另一派的合理意见,但侧重点不同,突破口和切入点不同。“两通起飞论”者(或“两通突破论”者)也并没有否定科技进步、拳头产品的重要性,但他们的侧重点是放在“两通”上,因而主要注意力也放在“两通”上,而对发展拳头产品注意不够。“拳头产品论”者也没有否定交通、流通的重要性,但他们的侧重点放在依靠科技进步发展拳头产品上。笔者是主张拳头产品战略的,十年前就写过有关文章表明过自己的观点。现在,笔者又进一步由“拳头产品战略”发展为“名牌产品战略”,基本观点一致,但有新的含义。此处不详述。

当时,武汉的决策层采纳了前一种意见,即武汉市实施“两通”起飞或“两通”突破。而对于后一种意见则未给予应有的重视,没有投入很大的精力去研究后一种意见。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回过头来看,这种决策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因而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有其片面性的一面,因而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利于武汉经济的发展。今日重提这个问题,不是要争个输赢、讨个是非说法,而是要通过回顾走过的路,总结经验教训,推进武汉经济的腾飞。其中,特别重要的是,寄希望武汉决策层在这个问题上应有所认识、有所觉醒,使决策更符合武汉的实际和今后的发展,少一点片面性,多一点辩证法。果能如此,则武汉腾飞有望,武汉人民幸甚!

应该说,十多年来实施“两通起飞”(或“两通突破”)战略,武汉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有了很大的发展。汉正街小商品市场闻名全国,跻身全国十大市场;江汉路商业一条街成为全国文明商业街;大型商场、百货大楼一个个拔地而起,过亿元销售额的大商场已达16个,其中有6—8个近几年名列全国大规模零售商店百强;金融市场尤其是国债市场名列前茅;武汉市内交通和市外交通有了重大改善和新的发展,水、陆、空运输堪称发达;通讯建设飞速发展,几年时间电话通话由10余万门发展到100万门,市区内高楼大厦越来越多,武汉旧城区低矮的形象已被高大的形象取而代之……等等,等等,还可以举出很多,不一而足。谈到这些,武汉人的确可以扬眉吐气,引以自豪。

但是,武汉市的整体经济实力与武汉特大城市的地位不相称,武汉的总体经济规模和财政实力相对过小,武汉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总的趋势是在下降,武汉市能在全国叫得响、打得开的名牌产品很少很少,武汉市国有企业亏困面相对过大,发展后劲不足,如此等等,又使我们武汉人在兄弟城市面前自惭形秽,羞愧难言。

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呢?我认为在于武汉市没有注意发展拳头产品,没有实施名牌战略。这是武汉市落后于一些兄弟城市的主要原因。

武汉市近十年来实施“两通”战略,把重点和注意力集中在“两通”发展上,使城市基础设施、交通条件、商业服务等等有了很大的改善和发展。但是,由于对工业发展重视不够,没有注意发展拳头产品和名牌产品,使武汉的经济实力一直不能很快地壮大起来,市场丢掉不少,财政捉襟见肘。直到今天,武汉市决策层仍没有明确地提出过名牌战略,在认识上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更没有具体的措施。我这样说,是有事实根据的。固然,90市里提出过发展武汉精品的口号,并在服装等行业开展了武汉精品活动,应该说是一个进步,但是,精品战略与名牌战略远不是一回事。主要的区别在于:前者从价格出发,着眼于少数人;后者从市场出发,着眼于大国。因此,实施几年,精品战略收效甚微。在今年年初市九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市《政府工作报告》原稿只字未提名牌战略,经过许多人大代表提出意见和建议后,在《政府工作报告》修改稿中才有二、三处提到名牌战略,但没有任何具体说明。去年5月,10余位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联名建议武汉市实施名牌产品战略,由市人大常委会转交市政府,时过半年,如石沉大海,音信全无。

放眼其他一些省市,情况截然不同。他们都把实施名牌战略或名牌工程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具体研究,组织落实,订出规划,措施到位,长期坚持,取得明显成效。

上海市实施名牌战略已有多年,他们叫作“名牌工程”。为了落实名牌战略,他们专门成立了上海市名牌战略领导小组,并采取措施扶植企业创名牌。该领导小组协调上海市各级政府的经济综合部门及有关职能部门,围绕“名牌工程”,搞好宏观经济政策和措施的配套,引导资源投向,充分发挥财税、信贷、外汇等经济杠杆的导向作用,促进名牌战略的顺利实施。上海还将名牌产品由过去的“命名制”改为“推荐制”,从1995年5月起,上海将推荐100个质量信誉高、市场占有率大、经济效益好和具有发展后劲、国内有明显竞争优势的上海名牌产品,其中有的还具有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江苏省扬州市实施名牌战略,有60项产品获全国“单打冠军”,大大提高了扬州市的经济实力。江苏省泰州市是一个只有26万人口的县级市,由于全面实施名牌战略,1994年有20个产品成为全国“单打冠军”,四年迈了四大步,年产值递增率50%,被评选为全国100强县市和小康县市,人均财政收入名列江苏前茅,全国第6位。

山东省青岛市从1989年起就实施名牌战略,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成效显著。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创造出一批名牌产品,其中24个产品已打开市场,具有一定的知名度,被青岛市政府命名为首批“青岛名牌”。其中,海尔牌冰箱、青岛啤酒、双星牌旅游鞋、海信牌(原青岛牌)电视等已成为国内名牌,并在国外有了一定影响。他们总结了一个“公式”:0.3%=30%=60%。这不是一个数学等式,而是对“青岛名牌效应”的高度概括。其含义是:1994年,仅占青岛市县以上工业企业产品种类0.3%的24个青岛名牌,却实现销售收入70亿元,占总销售收入的30%;实现利税9亿多元,占总利税的60%。这充分体现了名牌战略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广东省实施名牌战略更是卓有成效,过去广东工业产品很少,但改革开放以来,他们在发展商贸、旅游业的同时,集中主要精力猛攻名牌战略,层层落实,遍地开花,尤其是以广州、深圳、珠海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更是来势汹涌,佛山、顺德、东莞、中山、肇庆“五小虎”冲锋在前,惠州、江门、新会紧随其后,国有企业、乡镇企业、三资企业、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共同发展,涌现了一大批名牌产品,“广货北伐”已成为大势所趋。从“珠江水、广东粮”到彩电冰箱,迅速占领国内广大市场,广东省的经济实力也迅速上升,国有经济也搞活搞好了。其国有经济资产总量名列全国第一。广东国有工业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与其他经济成分的工业企业相比处于领先地位。1994年广东省国有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为105.32%,比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高2.46个百分点。

地处祖国北疆、工业基础薄弱的内蒙古,改革开放以来实施名牌战略,也逐步培植和涌现了一批在国内外市场有一定知名度的名牌产品,如仕奇牌西服,鄂尔多斯羊绒衫,鹿王、雪原、荣冠羊绒制品,天使牌手工羊毛地毯,天坛牌仿古地毯,海乳牌干酪素、奶油,伊利牌奶粉、冷饮,狮牌、骆驼牌铜挂锁、钢挂锁等等。内蒙古还雄心勃勃,制定了“512”名牌战略,即到本世纪末,做到50种产品在国际上享有一定声誉,成为名牌,100个重点产品质量达到90年代初国际先进水平,200个产品成为出口创汇、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信誉高、经济效益好的名牌产品。

其他一些省、市、区,如四川、河南、陕西、安徽、江西、天津、广西等等,都提出了实施名牌战略或名牌工程的计划。

无可讳言,我们武汉市在实施名牌战略方面已经落后了一大截。落后并不可怕,只要认识了,急起直追,还是有可能后来居上的。关键是要有勇气承认落后,要有决心不甘落后,要有措施摆脱落后,从现在抓起,真抓实干,持之以恒,矢志不移,扎扎实实实施名牌战略,武汉是大有希望的。

实施名牌战略也是湖北省领导同志对武汉的期望。1995年8月25日,省委省政府召开会议,听取武汉市委市政府关于“九五”计划的汇报,探索武汉加快发展的路子,更好地发挥武汉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龙头”作用。省委书记贾志杰在发言中指出,武汉市是湖北省经济的“第一发展极”,是湖北省“九五”规划的“重中之重”。他对武汉“九五”规划提出了七点意见,其中在第三条谈到切实搞好结构调整时,强调指出:要把优化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产业结构作为武汉经济发展的重点和方向认真抓好。并明确提出:“要把创名牌放在调整的中心位置”。我认为,贾志杰同志的这个意见是非常中肯的,触及到武汉市经济发展的要害,我们希望武汉市领导能高度重视省委的意见,把实施名牌战略尽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只有真正把实施名牌战略作为武汉经济发展与腾飞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武汉的经济实力才能迅速增强,武汉改革开放才能迈出新的步伐,武汉的国际知名度才能进一步提高,国际交流和国际影响才能扩大,武汉建设国际性城市才有希望。

四、抓市场创名牌 创名牌拓市场

为什么说,实施名牌战略是武汉建设国际性城市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是武汉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呢?从根本上说,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客观要求。

名牌战略实际上是市场战略。因为创立名牌、发展名牌,都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并在市场竞争中形成,为市场所承认,归根到底是要被广大消费者(市场需求者)所公认。因此,只有通过市场和市场竞争才能创立名牌。抓市场创名牌,是实施名牌战略的基本着眼点。

名牌战略来源于品牌战略,品牌战略又来源于产品战略。也就是说,名牌战略的基础是产品战略。这里要澄清一种模糊的认识;有人以为,产品战略就是产品经济,因而讳言产品,更讳言产品战略。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不排斥“产品概念”,也不排斥“产品战略”概念,中央有关文件不是一再提出要调整产品结构、优化产品结构吗?不少地区不是一再提出要发展拳头产品、龙头产品、名牌产品吗?这都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提出来的,可见,不能把产品、产品战略与产品经济混为一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是要拿到市场上进行交换的,它应该成为商品。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的本质规定和内在要求。至于它最终能否成为商品,能否在市场上实现,则取决于许多复杂的因素,那是另外的问题。

每一个生产企业,都必须实施正确的产品战略,才有发展前途。产品战略就是企业根据市场发展趋势,开发有市场前途的产品,其核心是产品创新。谁的产品能赢得市场、占领市场,谁就能得到发展壮大。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关键是要有符合市场需要、有市场潜力和前途的产品。选择什么产品、开发什么产品、发展什么产品、淘汰什么产品,是企业决策者应该首先考虑的问题。产品战略如果决策失误,企业就会陷入困境。这里的学问大得很、深得很,一个真正的企业家,必然会把产品战略放到企业的重点课题中来认真对待。企业的产品如果没有市场,企业也就没有生命了。因此,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品战略,其实就是市场战略,是企业开发和生产有市场前途的产品并用这种产品去占领市场的战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除了少数产品例外,一般来说,产品都要有品牌。品牌是用来识别产品的文字、符号、图案、设计及其组合。产品有了品牌,就有了个性和特性,就能在市场竞争中标新立异,开创新的局面。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开发出了市场需要的产品,就应该为它创立一个好的品牌,以利于开拓市场,进行市场竞争。要有强烈的品牌意识,实施品牌战略,强化品牌特色,树立品牌形象,使品牌在消费者心中扎根。因此,品牌战略是产品战略的发展和深化。

在品牌竞争中,通过优胜劣汰,一些差的品牌被淘汰了,被湮没了,而一些好的品牌则脱颖而出,成为广大消费者喜欢的品牌,有广阔的市场,这样的品牌就是名牌。名牌就是著名的品牌。因此名牌战略又是品牌战略的深化和发展。名牌产品总是和高质量、高信誉度、高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高效益联系在一起,创名牌是开拓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的主要法宝。通过创名牌、保名牌、发展名牌系列,来大力开拓市场,开拓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是每一个企业应该紧紧抓住的关键。名牌就是市场,名牌就是效益,这是许多企业创名牌的经验之谈。

名牌有不同层次、不同档次,任何产品都可以创名牌,高档、中档、低档产品都可以创名牌,那种把名牌等同于高价格、高消费,是一种误解。我们既要创一些少数高收入者需要的高档、高价精品名牌,更要多创一些广大中低收入者所需要的中低档名牌,大众化名牌,让名牌走进千家万户,名牌才有生命力,名牌的市场才能不断扩大。

名牌按其知名度高低和市场拓展空间范围的大小,可以分为本地名牌、区域名牌、国内名牌、国际名牌。在实施名牌战略时,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不同层次的名牌渗透方案,循序渐进地扩大名牌的市场空间。

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方针,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并明确提出向结构优化要效益,向规模经济要效益,向科技进步要效益,向科学管理要效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归根到底要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关键是抓好科技和教育。我认为,实施名牌战略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在要求。

创名牌的基础是高质量。高质量源于高科技、严管理。因此,创名牌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一定要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为支撑,不断开发高新技术,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革新,通过高科技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的品位和质量,降低消耗、降低成本、减少和防治污染,变粗放型为集约型。为此必须加强全方位的科学管理。这些都需要有高素质的人才作保证。不仅要有很高的业务技术素质,而且要有很高的思想品德素质。这就要求劳动者有较高的素质,并随着科技进步和时代发展不断对劳动者进行教育和培训。可见,创名牌必然要求科技进步、教育发展、管理科学,从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创名牌也是搞活国有企业,使国有亏损企业扭亏增盈的重要措施。许多国有企业搞不活、搞不好,发生亏损和困难,原因固然很多,但没有受市场欢迎的名牌产品则是其中的一个十分重要原因。通过创名牌,可以优化产品结构,优化资本结构,优化资本运营,盘活资产存量,增大资产增量,壮大国有企业。创名牌既可以由亏困企业自己创,也可以由优势企业创,通过优势企业兼并劣势企业、亏困企业来盘活存量,壮大优势企业这应该是扭亏增盈的一种新思路,但要防止把负担全部转嫁给优势企业,把优势企业拖跨,国家对劣势企业和亏困企业在历史包袱、社会保障等方面应承担一定的责任。以优兼劣,使劣变优,壮大优势企业,关键也是靠优势企业有名牌产品、拳头产品,有市场发展前途。

武汉市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特大城市,又是老工业基地,曾有过历史的辉煌。现在,武汉市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又有新的发展机遇,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心正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武汉处于从东到西的结合点;长江流域的开发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上海浦东的开发、三峡工程的上马,都为武汉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改革开放17年来尤其是近几年来,武汉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城市面貌有了很大改观,经济发展速度很快;武汉有一批在全国有名的大型企业,如武钢、武重、武锅、葛化、长飞、健民等等,武钢质量效益型道路和经验在国内很有影响;武汉市钢、车、机、新四大支柱产业正蓬勃发展,其他一些优势产业和重点行业也蒸蒸日上。因此,武汉的发展大有希望。只要我们进一步从各方面努力,尤其是大力实施名牌战略,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武汉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就更将前程似锦,在本世纪末和21世纪初为建设国际性城市打下坚实的基础,争取在21世纪20年代左右能步入国际性城市的行列,再造武汉的辉煌。

标签:;  ;  ;  ;  ;  ;  ;  

实施名牌战略开创武汉辉煌--关于武汉国际城市建设与武汉发展战略的再探讨_产品战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