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电影“新浪潮派”鼻祖——弗朗索瓦#183;特吕弗,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鼻祖论文,弗朗论文,新浪潮论文,法国电影论文,特吕弗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弗朗索瓦·特吕弗,生于1932年,法国著名导演,“作家电影”的突出代表。1958年开始拍摄影片《四百下》,获夏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它和以后拍摄的三部长篇、一部小品,即《20岁时的爱情》(1962)《偷吻》(1968)、《夫妻关系》(1970)《飞逝的爱情》(1978)共同构成了他自传性质的影片。在特吕弗的其它影片中,如曾获第46届奥斯卡最佳外国影片奖的《美国之夜》、《野孩子》、《绿色的房间》中,他亲自饰演影片中角色,建立一种作者和制片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他一开始拍片就显示出有一种具有个人独特特征的电影表现手法,至今仍是“新浪潮”最有恒心的多产元老之一。1981年,他执导的《最后一班地铁》获当年法国凯撒奖10项单项奖。
1957年,弗朗索瓦·特吕弗在《电影手册》杂志上撰文谈到想象中的“明天的电影”问题,并以此阐述了“新浪潮”的根本原则。“明天的电影”这个定义,当时是针对占统治地位,已经僵化了的法国“优质电影”的实际,从个人的作家电影的本义上提出来的,也适于特吕弗本人的创作:它要求题材多样化,又要表明某种出发点的主观性。实际上从他迄今为止的影片几乎找不到共同点,至少从主题上找不到。在他的作品中,除了为向电影工业的娱乐需要让步拍摄的样式上似乎较为轻松的影片,主要还是严肃的、主题上有追求的影片。
作为法国电影“新浪潮派”的创始人,弗朗索瓦·特吕弗编导的影片丰富多彩、内容各异,而且无不显示了他本人的特点,充满了他个人主义风格的创作个性。下文中仅就他编剧并导演的《阿黛尔·雨果的故事》和他执导的《最后一班地铁》来看一看弗朗索瓦·特吕弗的创作风格和艺术成就。
1975年,法国卡罗斯影片公司摄制了由弗朗索瓦·特吕弗导演的彩色影片《阿黛尔·雨果的故事》,此片再现了著名文学作家维克多·雨果的小女儿的故事。这是部描写疯狂爱情故事的影片,当然摆脱不了极端的片面性。阿黛尔从海峡小岛根西出发,前往加拿大的哈利法克斯港旅行,去找她的情人——一个爱尔兰军官,希望能获得他的爱情并和他成婚。可是一切终成泡影,她遭到了拒绝,她因为自己想错了而心烦意乱,孤独地捧着本日记留了下来,最后神经失常。特吕弗以非常冷静的笔触和客观分析叙述了这个激情被压抑、个性日益崩溃的故事;热情奔放的浪漫主义感情遭到拒绝和破坏是通过故事讲述者的不断露面通过紧凑的场景安排,通过信件和引文加以表现的。从某种意义上说,《阿黛尔·雨果》的故事是一个爱情故事,但这不是一次爱情的证明,而是一次对爱情话语的裂解与反证。
《阿尔黛·雨果的故事》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然而影片并不是一部狭义的“传记片”,它也不是对阿黛尔日记的“改编”,特吕弗借助这个真实的故事来呈现一个“虚假的性格”,使之成为一份心灵之谜的个例病案。
影片《阿黛尔·雨果的故事》的一个有趣之处在于,特吕弗将阿黛尔的悲剧呈现为一个特定的时代中的悲剧。同时他以特定的电影语言将阿黛尔的故事呈现为一个历史中的故事。而对电影艺术说来,严格意义上的历史的表象真实是不可复原与重现的。当你试图复原某一个时代的历史表象时,一个较为巧妙的方式是去模拟或复原那一时代表象艺术的媒介特征。《阿黛尔·雨果的故事》似乎便是成功的一例。
《最后一班地铁》,这部彩色文艺故事巨片,轰动了法国和世界,获得了法国电影界的崇高荣誉:一举囊获了1981年法国第六届凯撒奖的十项金奖,开创了凯撒奖的获奖新纪录。该片讲述的是1942年德军占领时期,法国巴黎戏剧界的日常生活。虽然说这部影片与“新浪潮”一脉相承,而且带着特吕弗个人风格的印记,但它毕竟是一部后继作品。就是说,它对于“新浪潮”既有继承,又有所发展。
《最后一班地铁》取材于占领时期的报章杂志,特吕弗本人曾多次走访幸存的犹太人,以及一些历史的见证人,他们的回忆使影片具有了极明显的真实性。特吕弗出色地再现了占领时期的巴黎生活,对当时的异常气氛和险境作了恰如其分的描写。就该片的继承与发展来看,《最后一班地铁》表现得十分出色。首先,戏剧性渗透进散文的风格中。散文风格是“新浪潮”电影的一个很基本的特点,虽有一点故事的内容,但往往结构松散,不形成紧密的因果关系的情节链。该片虽然基本上还保持着一些结构和风格,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其中的戏剧性增强了。因此该片继承了它的“散文风格”,又强化了“戏剧情节”,使影片能达到雅俗共赏的地步。其次,细节真实、制作精美、增强了影片的真实感。该片中许多情节的描写都有历史的依据,作者把当时戏剧界中生活发生的许多事件编织进影片的情节中。片中的一些细节描写,或者为了交待情节,或为了烘托时代气氛,对片中的一些美学处理非常出色。为了渲染时代气氛,影片的彩色不是绚丽华美的,而是处理或近似黑白片的暗色调,给人一种陈年往事的感觉,使人想起过去那个黑暗与浓雾的时代,灯光黯淡,黑影憧憧……最后,纪实与虚构相结合。影片中采用了不少纪录镜头,作为历史变迁的见证。虚实相生,扑朔迷离,耐人寻味。
弗朗索瓦·特吕弗成就辉煌,始终对电影艺术执着追求。作为世界著名的导演,特吕弗对法国电影界,甚或世界电影艺术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他的伟大成就将永载于世界电影史册。
标签:新浪潮论文; 阿黛尔·雨果的故事论文; 电影论文; 法国电影论文; 最后一班地铁论文; 弗朗索瓦·特吕弗论文; 影视论文; 剧情片论文; 纪录电影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