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研究论文_杨立华

杨立华(湖北省丹江口市均州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42700)

【摘要】目的:探究中医辨证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诊治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按照随机平均原则,将其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实施西药基础治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中医辨证治疗,疗程均为8周。结果:(1)两组患者经治疗后,都具有一定的疗效,其中治疗组显效20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5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发生心悸1例,头晕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而治疗组发生心悸2例,头晕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同样为1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相比于单纯西药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关键词】中医辨证;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研究【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7-0246-02

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提示,高血压患病人数占全球总人数的25%-30%,占欧洲人群的35% -40[1]。而原发性高血压在老年人当中发病率非常高,临床主要表现为血压升高,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给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现代医学关于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存在着疗效不确切及副作用较大等弊端[2]。近年来有关中医学辩证施治在治疗高血压的研究报道越来越多,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诊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对其中的30例患者运用中医辨证治疗,疗效满意,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诊治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按照随机平均原则,将其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实施西药基础治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中医辨证治疗。其中对照组的30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年龄处于61岁到72岁之间,平均年龄(654±41)岁;治疗组的30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年龄处于60岁到73岁之间,(661±49)岁。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基本资料实施统计学分析,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根据2013年国内老年高血压定义标准[3]:① 发病年龄≥60岁;② 血压持续或3次非同日测量SBP≥140mmHg或DBP≥90mmHg;SBP≥140mmHg,但DBP<90mmHg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③“假性高血压”即动脉内实际血压不高,但由于袖带不能正常压迫硬化的胧动脉而使测量值虚高,老年人多见。

13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中医证型参照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高血压病的中医诊断标准,分为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阴阳两虚证4型。肝火亢盛证主症:眩晕、头痛、急躁易怒;次症:面红、目赤、口干、口苦、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阴虚阳亢证主症:眩晕、头痛、腰酸、膝软、五心烦热;次症:失眠、耳鸣、健忘、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痰湿壅盛证主症:眩晕、头痛、头如裹、胸闷、呕吐痰涎;次症:心悸、失眠、口淡、舌胖苔腻、脉滑。阴阳两虚证主症:眩晕、头痛、腰酸、膝软、畏寒肢冷。次症:耳鸣、心悸、气短、夜尿频、舌淡苔白、脉沉细弱。舌脉:舌红少津液,苔薄或花剥,脉细数无力,或细而弦。

14 排除标准①经相关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者;②有精神性疾病或精神性疾病家族史;③不符合纳入标准或资料不全影响统计者;④年龄在60岁以下;⑤中医两型并见无主次之分或三型并见,证候复杂者。

15 治疗方法(1)对照组:只实施基础治疗,口服卡托普利每天3次,每次25毫克。

(2)治疗组:实施中医药辨证治疗并且伴基础治疗,根据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四种类型的治疗分别如下。阴阳两虚型:地黄饮子加减,阴虚阳亢型:天麻钩藤饮加减,肝火亢盛型:龙胆泻肝汤加减,痰湿壅盛型:半夏白术天麻汤化裁。

(3)2组疗效均为8周。

16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161 观察指标记录对比组的血压变化、降压效果及中医证候评分,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根据我国《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中医证候疗效标准[4],无效:症候积分减少不足百分之30,甚或加重,体征、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有效:症候积分减少大于等于百分之30,体征、临床症状均有好转。显效:证候积分减少大于等于百分之70,体征、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162 统计学方法对本次研究中的相关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0处理,治疗总有效率等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采用卡方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当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都具有一定的疗效,其中治疗组显效20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5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对照组发生心悸1例,头晕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而治疗组发生心悸2例,头晕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同样为1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中医文献中并无高血压病的病名,根据高血压病的临床表现,我们可以确知在古代文献中,眩晕与头痛两证的发生,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血压升高造成的。高血压病的中医病机较为复杂,阴阳失调、气血紊乱,是高血压病最重要的病理基础。以刘巍[5]为代表的众多医师认为,淤血内阻、痰浊中阻、气血亏虚、肾精不足、肝阳上亢都能引发高血压疾病。而[6]以董雁逊为代表的众多医师则认为,高血压是由环境因素、年老脏腑功能衰退、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先天禀赋异常等致使人体脏腑气血阴阳失调,或者由瘀、痰、火、风等病理性因素扰乱了人体血脉致使人体气血运行乖违从而导致该病。

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心悸、乏力、失眠、健忘、耳鸣、头晕、头痛、等表现,高血压疾病会给患者的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带来重大的影响,同时还会影响到患者的生存能力。西医对高血压的治疗往往只注重降压的效果,而忽视了改善患者症状,通过治疗后,患者的血压虽然降下来了,但患者经常会有各种各样的不适,还会影响到患者的生存质量。但是中医辨证治疗中,对于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及临床症状的改善具有积极的作用,虽然其降压幅度不大,但是不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次研究中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综上所述,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相比于单纯西药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参考文献[1] 金艳蓉,江建锋,李军,等.昆明地区高血压人群中医体质分布特点调查分析[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1(7):77-79.[2] 徐凤励,赵凡平,夏卫兵,等.中医适宜技术治疗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疗效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9):1061-1062.[3] 刘宏祥,赵永辰,杨光福,等.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验证及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98-100.[4] 黄志钢,李美婷.社区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的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2,09(20):89-90,93.[5] 刘巍,熊兴江,王阶,等.高血压前期的中医认识及治疗[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4):2416-2420.[6] 董雁逊,谭丽,王晓娟,等.中医食疗对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2):4460-4461

论文作者:杨立华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4月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24

标签:;  ;  ;  ;  ;  ;  ;  ;  

中医辨证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研究论文_杨立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