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影响及对策_冲突管理论文

网络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影响及对策_冲突管理论文

网络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影响与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民族文化论文,网络文化论文,对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计算机互联网络的飞速发展,给信息的传播方式带来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它在各个方面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的合并,表明传播业与网络的联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象征着网络对信息产业的超越。随着因特网的发展,网络文化将使各国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迅速扩大。

一、网络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影响

因特网因其传播信息的跨时空超量综合特征以及双向互动功能,被人们称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第四媒体在20世纪末的异军突起,大大改变了传统信息传播理念,西方发达国家纷纷走上新闻传播数字化发展之路。网络传播是根本意义上对传统媒体的优势整合,它所带来的影响是“人类文明以来首次遇到的本质上的转换”。可以说,网络手段的运用是新闻的又一次飞跃,在人类大众传播发展史上有着里程碑的意义。毫无疑问,网络正在迅速改变人们传统的交流与交往的模式,并以此形成一种新兴文化形态——网络文化。

网络扩大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促进了智能的倍增,已形成了一个与物理空间不同的信息交流空间,被称为“电脑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可以进行跨国界跨民族间的交往,随着空间中电子图书馆、电子出版物、远程教育等手段和工具的发展和运用,各国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迅速扩大。

1.英语文化势力的增强和渗透

美国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说过:“信息高速公路将打破国界,并有可能推动一种世界文化的发展,或至少推动一种文化活动、文化价值观的共享。”意大利马克思主义者葛兰西曾经提出了著名的“文化霸权”理论,这是指在某个单一群体影响下形成的一种为当代民众广为接受的主宰世界观。众所周知,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工业化时代的遗产,西方文明在过去几个世纪中,是一种强势文明。特别是在科技文明、工业文明、商业文明等方面,明显地优于、高于东方文明,尤其在科技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西方文化大有席卷全球之势。

美国是计算机信息技术产生的发源地和最先进的国家,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和第一条网络都是美国人的发明,当今最流行的操作系统和最有影响的网络搜索软件也是美国人的发明。互联网络上90%以上的信息都是英文信息,以至使网络文化逐渐形成了一种英语文化势力。阿尔温·托夫勒在《权力的转移》中说:“世界已经离开了暴力和金钱控制的时代,而未来世界的魔方将控制在拥有信息强权人的手里,他们会使用手中掌握的网络控制权、信息发布权,利用英语这种强大的文化语言优势,达到暴力金钱无法征服的目的。”目前英语文化,尤其是美国文化,已借助新型传播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新的文化霸权,这一霸权不仅对发展中国家而且也对非英语区的发达国家形成了威胁。1994年8月1日美国《新闻周刊》载文指出:“什么样的人是新殖民主义者?他们手中拿的是计算器而不是枪支……他们并不大事声张,也不使用枪炮,便在发展中国家里扩张了势力。这种势力要比任何武器所能达到的大得多和阴险的多。”在以“放任权力和自我授权”为特征的电脑空间里,西方发达国家依靠经济和科技的强势使信息传播单向流入处于弱势的第三世界,通过“信息殖民”,控制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命脉。以巩固其西方强势文化的地位。

2.信息污染

因特网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传递声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信息,具有速度快、使用方便和难以控制的特点,使得文献信息质量严重地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现象。在“信息自由”的口号下,一些冗余信息、污秽信息、盗版信息、虚假信息、失真信息、过时信息和错误信息亦可借助因特网而广为流传,加重了意识形态方面的社会问题,构成了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公害。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一个专家小组,花了18个月,调查了网上92万条信息、图片及影片,判定其中83.5%的内容带有色情内容;电子公告牌储存的数据图像有4/5含有污秽内容,这一报告经《时代》杂志作为封面故事刊发后,在美国曾引起轰动。网络文化中的信息污染对健康的民族文化的危害是不能低估的。

3.网络传播的跨文化冲突

文化就是人化,是人的文明化。文明并不必然包含冲突,只有用野蛮的手段去强行推销某种文明时,才显出文明仿佛是在冲突。不能用平等的态度对待其他民族的文化是引起冲突以至民族战争的根本原因。人类文化的形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独立的重要力量和标志,是一个民族昌盛的重要表现和景象,是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根基。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在本民族长期的生产实践、社会实践、审美实践中形成发展起来的,是一个民族的人文精神、价值观念、民风民俗、话语体系、文化心理结构的集大成。过去,由于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制约,这些异质文化之间可能只是有限的往来;或许因为空间距离、政治、宗教信仰等原因,有些文化之间根本就不来往。而在信息社会中,因特网已成为全球相连的互联网,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或者说物理上的空间概念,使各国之间的真实的地理距离已不复存在,国界等限制也不存在了,世界变成了地球村。网络上的新闻传播不是单一文化而是跨文化的传播,使文化之间的扩大交流势不可挡。如前所述,由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网络新闻传播起步较早,各方面比较成熟,致使英语文化对非英语区国家的影响大大超过了非英语国家文化对英语区国家文化的影响。对别的其他文化的新闻传播就形成了冲击和威胁。跨文化的传播进一步促进了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多元的文化传播在网络上将出现从未有过的激烈竞争的局面。传播的全球化与新的文明冲突,将成为网络传播的重要特征。而网络世界的文化冲突的特点则是冲突范围扩大,冲突多样化和冲突更加频繁。

可以说,网络文化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各民族文化在冲突和融合中,统一性和共通性不断增强;另一方面,对于以信息接受为主的非英语和发展中国家来说,与全球网络的互联有可能造成对本国文化的冲击和忽视。如果这些国家不采用高科技手段保护和宣传本国的文化艺术,那么就要在网络环境下的国际文化竞争中处于劣势,有些民族语言和文化甚至有可能消失。

二、抵制“信息殖民”的成功经验

目前“全球信息化”大有“全球美国化”的危险,面对美国强大的文化殖民攻势,各非英语的发达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纷纷采取各种策略和措施,对本国民族文化进行保护,抵制“文化帝国主义”的“信息殖民”。

1.各国抵制“信息殖民”的成功经验

欧洲国家非常担心自己的民族文化会淹没在美国的信息产品之中。法国和加拿大曾多次表示要防止美国文化利用信息高速公路占领它们的国内市场。法国一直非常关注实施信息高速公路中的多元化原则。法国司法部长雅克·图邦认为:英语占主导地位的互联网是一种“新形式的殖民主义”。为此,法国人还通过一项法律,要求在法国的互联网络上进行广告宣传的文字必须译成法语。法国总理希拉克更提出:“要确保莫里哀和卡缪的语言不在信息高速公路上漏掉。”法国文化部提出,如果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缺乏相当的规范管理,就有可能造成国家文化的丧失和对所有用户而言不平等的入网标准,因此必须建立公平竞争规范,培养和保护各地区的文化语言差异。加拿大也已着手建立自己的能有效抵制外国媒介入侵的媒介系统、法律系统,以确保加拿大文化的纯粹性和法定主权的广阔范畴。在加拿大联邦政府的一份预测信息交流未来的报告中有这样一段话:“加拿大下一届政府的主权竟深深依赖于电子信息传播……如果我们希望掌握我们的经济,那么我们需要一个老于世故的电子传播手段, 在加拿大发展并拥有符合加拿大要求的系统。 ”1997年以来,德国、芬兰也都在进行德语网络的研究, 试图将德文打入国际互联网络,以占有这个无限前程的市场,同时与美国文化对抗。在亚洲,商业上一直是美国对手的日本,也不甘心本国文字被淹没在茫茫的英语信息里。他们正在建设自己的网络环境,努力做到既参与世界文化的交融,同时又保证自己的独立性,敢于对异己文化的骚扰说“不”。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视自己的民族文化,积极采取严密的防范措施以抵制信息高速公路带来的外来文化的侵袭。前总理李光耀强调,新加坡意识到了将来它不得不通过审查制度以外的其他方式来继续维护一种牺牲了某些西方式自由但换取了强烈集体感的文化。为此,新加坡政府一方面积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大力发展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另一方面,珍惜自己独立国家的利益,维护本国传统的文化,增强自身的凝聚力。

2.我国抵制“信息殖民”弘扬中华文化的若干思考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金吾伦先生指出,保护民族文化,不是像对待一件古代文物那样把它与周围世界隔绝开来。相反,一种文化只有与时代想适应,不断地更新和发展,又不失去自身传统的特色,才是一种有生命力的文化,一种根深叶茂的文化。可以说,网络是人类信息技术的一次重大发明,是科学进步的产物,而且,网络自身的发展速度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它是适应社会需要和人类生存需要的。因此,将网络拒之门外而谈中华文化的发展是不科学的也是不现实的,要想抵制“信息殖民”的侵蚀,弘扬中华文化,就要面对网络发展的现状,利用网络的优势,大力弘扬优秀的传统中国文化,使这块瑰宝永放异彩。

思考之一:要充分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予以维护和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在长期的发展中孕育了自己特有的精神品格和道德风貌,它有着西方文化所没有的优点和特点,而且可以说,所谓“东亚文化”,其核心乃是中华传统文化。一位新加坡学者就说过:“……面对世上其他地区的挑战,新加坡希望能依靠中国,以使自己成为一个重量级的选手。”近年来,港台和新加坡作为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部分,在物质文明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对以儒家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其当代价值表现在: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它具有文化交流的作用;对儒家文化圈的国家和地区,它起着道德教化的作用;对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而言,它发挥着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如前所述,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具有顽强生命力的文化,她在绵延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力量之所在。我们要站在历史的高度,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将具有优秀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中华传统文化继承下来,发扬光大。

思考之二:要科学地吸取外来精华,给中国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我国著名的学者季羡林先生近几年提出一个观点:文化交流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重要动力之一。他还进一步指出,人类是互相依存的,是相辅相成的;人类各民族各国家的文化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是浑然一体的。我们说。西方文明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是一种强势文明,西方文化有不少科学的合理的成分,应予借鉴和吸收。特别是在信息社会的今天,随着网络化发展的“地球村”建立,世界文化的全球时代之门已经打开,而西方文化为此作出的领先作用,是应该肯定的。西方文化在世界进步中的作用是众所周知的,特别是在人类的科技、工业、商业文明等方面的贡献尤为显著。然而,西方文明并非尽善尽美。西方文化是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体制的反映,掺杂着许多消极的反科学的丑恶的东西,必须加以鉴别和抵制。所以说,学习西方文化,我们要用科学的态度。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在借鉴外来文化时,我们只吸取西方文化中的优秀成果,决不走全盘西化之路。特别是在文化交流中,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的行动,“我们要向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经济管理方法以及其他一切对我们有益的知识和文化,闭关自守、故步自封是愚蠢的。但是,属于文化领域的东西,一定要用马克思主义对它们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方法进行分析、鉴别和批判。”(《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44页)鼓吹文化本土化, 排斥外来文化是错误的,因为单有中国传统文化是不可能造就出现代文明的。我们需要的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紧密结合。

思考之三:要利用网络优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第四媒体是一个开放的媒体,它使全球联为一个共时性的超越国界的整体,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传播面对的是整个世界。可以看出,网络对我国民族文化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尽管从理论上讲网络信息流的传播是平等的,但由于英语文化在网络上的霸权,使得文化帝国主义在网络上暂时具有一定的进攻性,而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因特网的影响力比较低,网民所获取的信息大量是从国外传输进来的。但随着“人性化界面”技术的发展,随着人机语言互动技术在网络上的普及,建立“国际信息和交流新秩序”的物质条件将会逐渐成熟。据最新资料统计,中国已成为因特网上的最大用户之一,随着一系列“金”字工程的顺利实施,我国的网络化建设突飞猛进,不同用途的公用数据网,各具特色的计算机网、数据库建设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专用网不断扩充,成为国家网络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抓住网络为我们提供的有利时机,将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料放在网上,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

思考之四:要发挥政府职能优势,利用网络媒体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教育。在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的决议》中,把思想道德文化建设作为重点,并提出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精华的问题。中国传统文化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包括: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利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关键是如何在网络传播中体现出来。在这一方面,美国政府的作法值得借鉴。如美国著名的网站“美国的回忆”,包含有南北战争、移民风情、重大事件等,是对读者进行国情教育的最好的教材,被评为“研究美国历史的最佳网点”;另一网站“托马斯网络专页”是专为公众了解美国联邦立法的信息而专门设立的,仅1997年查询该网站文献资料库的文件达1亿个,平均每天查询27万多个文件; 还有“白宫网站”,里面除了美国各届总统的个人资料外,还把《独立宣言》等重要历史文件放在上面,还有现任总统的个人信箱,任何网民都可以随时给总统写信询问有关问题,网站会随时解答这些问题,以此来表明美国总统或政府对这些问题的立场,这实际上已经发挥了网络的意识形态的宣传作用。而这些网站的设立,都是政府直接参与的。“美国的回忆”和“托马斯网络专页”分别是由美国第104届和105届国会决定后正式启动的,充分发挥了政府导向的作用。我国政府已充分认识到了网上舆论和意识形态的宣传作用。1999年为我国信息产业界的“政府上网年”,已有60%左右的国家部委和各级政府在163 (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169(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网上设立自己的站点。 今年,上网规模将不断扩大。我们相信,各级政府会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宣传我们自己的思想观念。组织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信息资源上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体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思考之五:要树立民族文化安全意识。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也正是在同一的文化认同的前提下,才可能建立自己的国家。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特征,因而文化已成为区分不同国家与民族的显著特征之一。惟其如此,文化间的竞争与冲突就成为必然。随着网络化的发展,利用信息技术宣传自己的思想文化,宣扬自己的价值标准,已成为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文化渗透与控制,实现自己霸权的主要手段。在国际关系中,让对方接受你的价值观念和文化理念,也就是让对方接受了你的评判标准,也就等于让对方接受了你的优势地位。很难想象,如果一个国家的主流文化被外来文化占领,这个国家还能有思想文化的独立,还能有国家的真正独立。因此,民族文化安全意识的树立,不可等闲视之。只有牢固树立民族文化的安全意识,才会自觉保护和弘扬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抵制外来腐朽文化的侵蚀。

世界文化从来都是多元化的,网络时代也不例外。网络文化也应该是各民族文化共同构筑的有机体,而不应该也不可能是美国文化的代名词。我们认为应当是“一个世界,多种声音”,而不是“多个国家,一种声音”。建立全球信息与传播新秩序,维护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应成为发展中国家以及整个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的方向。

标签:;  ;  ;  ;  

网络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影响及对策_冲突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