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叛逆期孩子的教育论文_刘洁娟

浅谈叛逆期孩子的教育论文_刘洁娟

刘洁娟

(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教师进修学校 048000)

摘要: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要经历或多或少的叛逆;每个孩子在经历叛逆的过程中都会产生这样那样的质疑;每个孩子的质疑都会与老师和家长发生不同程度的对抗,但这就是成长;每个孩子经过不同程度的叛逆、质疑、对抗之后幡然醒悟,原来一切都依然还是那么美好!面对这些处在十字路口的孩子,老师的教育要更加耐心、细心和用心。

关键词:叛逆期;教育;孩子

引言:我们应该先了解孩子为什么会产生叛逆。孩子青春期开始后因为生理变化引起了心理变化,所以他们遇到事情开始思考,由此形成了一些不太成熟的想法,对于家长、老师的话开始产生疑问。当我们的话被孩子质疑的时候,一时间很难适应,但又不想主动承认,也不想主动改变教育方法去面对,因此学生就会产生抗拒,从而会让老师觉得学生不服从管理。除此之外,因为升学、人际关系等的压力逐渐变大,还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心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这个时候家长老师不能够正确的引导,学生很容易在理解跟认识的时候产生技能跟心理的阻碍,特别是一些非正常的外界因素影响下,通常会激起他们下意识的抗拒,从而形成叛逆。

一、叛逆心理的形成

在教学管理的过程里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学生,在教学管制的时候我们也常常会遇到一些不服从老师管理,不接受老师教育的学生。有的学生明明知道自己的做法是错的,但是面对老师的批评、家长的指责、同学的劝导,不仅不听,反倒更加反感抵抗了,甚可以至有些学生用过激的手段来抵抗。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它产生?该怎样减少这种不正确的叛逆心理?这就需要我们正确的了解跟探究。

我们要除去学生的叛逆心理,应该要先了解学生,了解学生是因为什么原因产生的这种心理。其实叛逆心理是学生在成长过程里的一个正常状况,是这个年龄阶段青少年普遍出现的一种心理特点。初中生大都在13~15岁处于一个发育快速的时间段,他们的独立思想跟自我意识越来越强,反感成人将自己看作是孩子。为了证明自己,就对所有的事情都表现出批判的态度。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忽视了自己的独立存在,才产生了叛逆心理,易引起少年的狂躁与不安。从而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

二、正确导向叛逆心理的对策

(一)教师应给学生灌输正确的观念

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教师应该给学生灌输正确的观念,矫正学生错误的思想,帮助学生们度过叛逆期,告诉学生们叛逆期是每一个人都会经历的过程,指出叛逆期的一些错误的事例,给学生们敲响警钟。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方法灌输正确的观念,例如:健康教育课、思想品德课、班会、学校的一些心理讲座等。通过这些方式,让学生们认识到自己的真实想法是否正确,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跟选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教师应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加强师生沟通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并加强师生的沟通,沟通是最重要的交际方式,所以只有通过与学生加强沟通,才能对学生的身心变化有更加细微的感知,这样,才有利于教师及时采取行动去矫正学生的错误行为,并将学生的错误行为导向到正确的轨道上。对教师来说,想要了解一个学生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学生的心理健康,这个就需要教师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学生的配合度相融合,这两方面的融合也充分体现了加强师生沟通的重要性。

(三)教师应严守师德,杜绝言语攻击或体罚学生

教师的言行是一个标杆,教师的师德不仅是这个教师素质的体现,也是评价这个教师是否是一个好教师的标准。只有专业知识牢固,品德优秀,严于律己的教师才可以教出一群有优良品德的学生。近年来,人们广泛关注教师言语攻击或者体罚学生的问题,言语攻击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一种伤害,这种伤害是无声的,但是持续的时间非常之久。叛逆期的学生心理更加的脆弱,如若教师口不择言的对这期间的学生进行言语攻击甚至人身攻击,那么有些后果是无法料想的,因此,每个教师要认清学生的接受能力并不是一样的这一个事实,尽可能的因材施教。人与人之间有效的沟通是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的,一个严守师德的教师,是会想尽办法与学生成为朋友的教师,威严与平易近人并存,做一个聪明的育人者、聆听着和沟通者。

三、如何消除和矫正叛逆期

叛逆期形成的原因有很多种,他们表现出来的情绪跟意向也不同。所以,不同的叛逆期有不同的反应。因为叛逆期是客观环境跟主体需求不一致导致的,因此从根本上来说完除去和矫正叛逆期,就要先解决客体环境跟主体需求之间的问题着手。详细来说,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做。

(一)填平代沟,继承传统。如今的青少年虽然风华正茂,奋发图强,致力于回报祖国,但是因为他们生活在一个与前辈截然不同的环境里,所以有些时候为了实现理想要付出很多,因此有些人在追求独立意识的支配下,尝试在人生道路上实现自己。但是他们刚刚准备踏上未来这条充满困难的道路时,就不能缺少社会上已经成熟的一代人对他们的帮助跟指引,让他们了解自己未来的路该怎样走。

(二)正面灌输,以理服人。经过学校的思想教育体系,尤其是思想政治课对青少年进行观念的教导,最大程度的发挥他们的导向作用,指引他们作出正确的人生选择,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与希望,进而不被繁杂的现象迷惑,始终保持乐观主义态度,不能动摇,勇往直前。这样的灌输能使青少年入耳入脑,口服心服,使叛逆期得以消除。

(三)细心观察,适度放手

家长要学会多观察少干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应当把握重要的问题,给孩子定个大的框架和原则即可,让孩子在不违反原则、不超越界限的基础上自由安排自己的活动,要给孩子选择的权力.父母应该意识到,孩子已经到了学习独立、自我管理的阶段,父母的教育要顺应孩子的发育做到该放手时要敢于放手.如果每一件事都由家长做决定,孩子就会觉得很委屈,觉得家长对自己不信任、不尊重,孩子也会觉得自己的自主权被剥夺了,为了摆脱束缚争取自由,孩子就有可能选择与家长对着干.当然家长在适度放手的同时,也要做有心人,细心观察,适时加以指导和引导.

四、结束语

学生叛逆的言行举止跟思想是青春期心理变化的表现,这其中就显示出学生的反思醒悟,渴望被重视,渴望独立,希望被理解,不断的追求创新。这时如果老师和家长能够正确的指引,就会少走弯路。信任理解往往是通向学生心灵的一座桥梁,虽然每个羽翼丰满的孩子都或多或少的经历过叛逆期的阵痛:但是坚信,坚强的挺过阵痛之后,他们定会越飞越高。当然,这个过程需要老师跟家长有充足的耐心跟爱心,不断的提升自我修养,多加探究学生的心理特点,真正的成为他们人生的引路人。

参考文献:

[1]牟丁岸.浅谈中学生如何应对叛逆期[J].教育:文摘版,2016(12):56-57.

[2]黄巨翠.农村中学生青春叛逆期案例浅析[J].学周刊,2014(35):196-197.

[3]陈歌.浅谈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J]课程教育研究,2013(11):211-212.

[4]张则妹.浅谈叛逆期孩子的家庭教育[J].亚太教育,2019(08):190.

[5]付宝来.叛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之路[J].成才之路,2018(12):90-91.

[6]柳垂锋,周春荣.孩子“玩叛逆”的主要成因及其应对策略[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04):118-119.

论文作者:刘洁娟

论文发表刊物:《论证与研究》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8

标签:;  ;  ;  ;  ;  ;  ;  ;  

浅谈叛逆期孩子的教育论文_刘洁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