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观澜体育公园应急避难场所设计论文_左荣建

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广东. 深圳 518000

【摘 要】应急避难场所是为了人们能在灾害发生后一段时期内,躲避由灾害带来的直接或间接伤害,并能保障基本生活而事先划分的带有一定功能设施的场地。应急避难场所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一项灾民安置措施,是现代化大城市用于民众躲避火灾、爆炸、洪水、地震、疫情等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安全避难场所。紧急时避难,闲时利用应急逃生模拟平台宣传应急逃生知识。应急避难场所具有应急避难指挥中心、独立供电系统、应急直升机停机坪、应急消防措施、应急避难疏散区、应急供水等应急避险功能,形成一个集通讯、电力、物流、人流、信息流等为一体的完整网络。应急避难场所是一项重要的安置措施,现就深圳观澜体育公园应急避难场所的设计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健词】城市社区、城市社区应急避难场所、应急、应急避难场所、应急设施

1.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深圳市龙华新区观澜镇,北靠观光大道,东面为观兴东路,西面与南面为福园路。建设场地地形坡度较大,服务设施较齐全,交通便利。

2.规划分析

依据图纸,红线范围面积约为61550㎡,主入口广场约为3300㎡(属建筑垮塌范围,应扣除),网球场与篮球场约为3643㎡,足球场约为8000㎡,扣除场地设施占用的场地(约为2400㎡),实际有效面积约为9243㎡(8000+3643-2400=9243)。根据《深圳市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2010-2020年)》,观澜体育公园应急避难场属于室外固定避难场所,避难人员人均有效用地面积宜为2-3㎡。应急避难场所的设计必须确定其人员承载容量,作为计算各种设施的容量、个数、用地面积以及进行应急组织管理的依据。应急避难人员容量应按下式计算:

C=A÷Am

式中C----应急避难人员容量(人)

A----有效利用面积(㎡)

Am----应急避难人均有效面积(㎡/人)

应急避难人员容量为:

应急避难人员容量=有效利用面积÷应急避难人均有效面积

=9243平方米÷2~3平方米/人=3081~4622人。

综合考虑,定为可接纳应急避难人员3000人,确保应急避难3天以上。

3.规划布局

观澜体育公园应急避难场所在设计布置上不应影响其作为公园的正常使用。本次设计拟充分利用现有建筑及设施,通过增加应急避难配套设施,构建功能齐全的应急避难场所。观澜体育公园应急避难场所根据中心避难场所标准,即满足基本设施的应急避难场所。考虑到公园本身的性质及功能,建设的所有应急设施应与公园设施及景观相协调、互补。观澜体育公园应急避难场设计主要是对场地进行应急避险相关的功能分区,建设相应的配套设施。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设计的图纸及《深圳应急避难场所分级标准》,定为三级避难场所。观澜体育公园应急避难场所共划分为:生活安置、部队驻扎、应急管理、医疗救护、水电供应。各个功能之间相互协调,共同构建观澜体育公园应急避难体系。

生活安置

生活安置设置于观澜体育公园的足球场、网球场,规划面积约为9243㎡,共划定8个应急篷宿区,每个应急篷宿区用地不超过1000㎡,依据现状地块的场地关系划分成二个片区。共计可搭建3X4M的救灾专用帐篷约500顶,可容纳3000人左右的应急住宿。应急篷宿区之间及内部要按照防火及卫生防疫要求设置通道,配置灭火器材。

部队驻扎

在篮球场规划一块救援部队驻扎营地。另在篮球场部队驻扎营地处设一处应急直升机停机坪,便于物资运输与人员转移。

应急管理

主要负责应急管理、物质食品发放、应急指挥、应急治安、消防等。另用服务大厅的建筑作应急物资储备的仓库。以便于将物资就近发放到篷宿区(与篷宿区的距离不超过500M)

水电供应

供水点按100人至少一个水龙头,每250人设一处饮水处,应至少按设置30个水龙头(按容纳3000人标准,30X100=3000),12个饮水处(按容纳3000人标准,12X250=3000)。游泳馆建筑备有应急电源,并配置一定数量的移动照明设施。

医疗救护

观澜体育公园应急避难场所属于固定避难场所,根据相关规定,需配置一个应急医疗救护点,总面积不小于300㎡。

4.应急交通组织

交通组织原则

应急交通的组织必须满足人员紧急集散、避难期生活及后勤保障等多方面的需要。应急交通的组织应尽量利用现有的铺地及道路,做到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应急交通的组织要有明确的分级,使各功能区都组织到各级路网之中。采用环状布局,便于各种市政管线的铺设。公园与市政路相接处采用无障碍设计,用坡道与市政路相连,便于机动车通达园区。另在公园主入口广场设置一处应急车辆停车场。

应急通道分级

(1)一级应急通道

利用观兴东路作为一级应急通道,主要承担应急状态下人员的集散及物质的运输。

(2)二级应急通道

在公园内部利用环状的5米宽主道路作为二级应急通道,主要承担应急状态下避难人流的交通组织。

5.应急设施项目建设

应急标识

在应急避难场所外围的交通道口设置“应急避难场所”指引标志,标明方向和大致距离,以明确应急避难场所的方位。在应急避难场所内部各功能区与内部道路的分界处设置指示标志,如在应急避难所内的道路边、草坪上以及建筑物附近设置“应急厕所”、“应急篷宿区”以及“应急指挥中心”等标志,以明确该功能区的用途。

应急厕所、应急垃圾存放及洗浴设施

应急厕所、应急垃圾存放及洗浴设施结合一起设置,由于篷宿区分为二大区块,所以应急厕所、应急垃圾存放及洗浴设施也在二大区块均设有(为方便,且考虑距篷宿区30-50M的原则)。设计考虑在下风方向(深圳主导风向为东南风、东北风),足球场篷宿区设在足球场西北面,网球场篷宿区设在网球场西南面。

应急物资储备

将自然雨水湖旁服务大厅的建筑作应急物资储备的仓库。以便于将物资就近发放到篷宿区(与篷宿区的距离不超过500M)。此外,可以协调周边商业做为本项目的共享储备仓库。由于食品和药品的储存受保质期的约束,建议本项目不自行购买存储,拟采取与周边500米范围内的大型商场及药店协商储备的措施。

应急预案

应针对灾难发生后应急避难需要,制定应急避难场所内应急预案,明确应急责任和机制。

6.应急电力

1、应急电源

本项目规划两套电源,一为游泳馆地下室变电所正常母线出线回路,二为游泳馆地下室发电机房配备的燃油发电机,以备电力中断之时确保应急照明、广播、监控等设施用电。(发电机房应按国家应急避难场地及配套设施的标准设计。)

2、供电线路

从双电源供电的YJAL配电箱分别引出沿足球场,网球场,篮球场敷设的供电线路。

3、应急照明

利用现有足球场2个球场灯,网球场2个球场灯,篮球场4个球场灯接入双电源供电的配电箱内,以便在夜间或光线不足的情况下为避险人员提供照明服务。此外,配备一定数量的多功能手提式应急灯。

7.应急广播及监控

1、应急广播系统

应急广播系统,设置在游泳馆的监控室内,(监控室应按国家应急避难场地及配套设施的标准设计)能覆盖整个园区,平灾两用。发生灾情时,应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及时向灾民发布灾情等有关信息,对灾民开展防灾减灾、避难应急、自救互助的宣传教育,制止灾难谣言的传播,稳定避难场所的秩序。平时在广场开展主题活动时,可播放背景音乐,烘托广场活动气氛。

2、应急监控系统

在重要部位如主要通道、篷宿区及人流集中的地区设置监控点,安装监控设备,方便掌握整个园区的情况,配合开展应急指挥、宣传和治安保卫工作。平时该监控系统作为园区安全保卫设施,为园区安全防范提供有力保障。监视器主机设置在游泳馆监控室内(监控室应按国家应急避难场地及配套设施的标准设计)。

8.应急给排水

1、应急供水

1.1.应急供水设施可选择设置供水管网、供水车、蓄水池、水井、机井等两种以上供水设施,并根据所选设施和当地水质设置净水设备,使水质达到直接饮用标准,并应符合如下要求:

1、每100人应至少设一个水龙头,每250人应至少设一处饮水处。

2、人员饮用水量3L/(人•日),生活用水量10L/(人•日)。

1.2.供水需求量:饮用水量按3L/(人•日),生活用水量按10L/(人•日),该避难场所共计容纳3000人,故每日需要饮用水9吨,生活用水30吨。该避难场所为3级避难场所,应急供水需要考虑3天的储备,即需要储备27吨的饮用水及90吨的生活用水,应急供水共需储备117吨生活用水。

1.3.供水水源:本项目规划两套主要水源,并配备辅助措施。水源一:新建供水管网连接周边市政路现有的市政供水管。水源二:在2个地块分别设置有效容积为60立方米的临时应急不锈钢水箱同时配套相应加压及抽水设备放置于仓库。此外可考虑在应急物资储备仓库储备一定数量的成品瓶装饮用水应急,并配备4辆容积30立方米的供水车作为辅助应急水源。

1.4.供水管网:分别从周边市政路市政给水管网引水沿公园布置DN100供水管网,并沿公园四周铺设DN80的给水支管至应急厕所及水龙头等用水点。此外给水主管应预留DN100驳接口接入临时应急不锈钢水箱。

1.5.饮用水净化设备:按照每个篷宿区2台饮用水净化设备计算,共需配备12台饮用水净化设备,购置的饮用水净化设备应具备加热功能。

2、应急排水

2.1.应急排污:设置满足应急生活需要的避免造成环境污染和排放管线、建议污水处理设施。应急排污系统应与市政管道相连接或设立独立排水系统。

2.2.应急排水管网采用雨、污分流制设置。

雨水系统:利用广场现有的排水暗沟及相应雨水管网。

污水系统:该项目的污水主要为应急厕所产生的污水,本次设计结合应急厕所在二个地块共修建污水管道就近将污水排入周边现状管网。

9.应急厕所及洗浴设施

应急状态下一方面可采用移动式厕所。另一方面利用园内现状开敞空间集中新建暗坑式应急厕所,灾害发生时,只要掀起盖板,搭起维护,就可以使用。蹲位按1个/50人设置,该避难场所避难容量为3000人,故共计设置60个蹲位,并附设冲水系统。应急洗浴设施可结合应急厕所设置,也可以设置移动式洗浴设施。

10.结束语

应急避难场所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一项灾民安置措施,假如发生不可避免的灾害,比如地震或火灾等,那么这么多建设起来的“应急避难所”,就将成为一个能为千万人提供生命线的避难场所,成为呵护生命的公园。应急避难所在闲时可利用微救应急逃生模拟平台宣传应急逃生知识,让应急避难所一处多用,提升市民防灾应急意识。“应急避难所”多利用空旷的集散广场、草地、运动场地等进行应急设施的布置,这样平时这些场地能发挥应有的休闲、娱乐、集散、聚会、运动等功能,在应急时又能达到提供生命避难的场所。2015年12月深圳光明发生的山体滑坡也证明了“应急避难场所”的设置重要性。

“应急避难场所”也是在景观设计中相对来说没有那么重视的部分,相对是比较簿弱的环节,如果能在设计前就结合“应急避难场所”功能综合考虑,将会是功能更加合理、方案更加周全的设计。将会是一举两得的。

“应急避难场所”与景观设计的结合是一个相对较新的课题,本人现以观澜体育公园“应急避难场所”设计与大家探讨,文中难免会有纰漏和考虑不周全的地方,还望各位专家及同行指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3]《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场址及配套设计(GB 21734 -- 2008)》

[4]《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

[5]《深圳市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2010-2020)》

[6]《深圳市室外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实施方案》

[7]《深圳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8]《深圳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

[9]《深圳市应急避难场所分级标准》

论文作者:左荣建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6

标签:;  ;  ;  ;  ;  ;  ;  ;  

深圳观澜体育公园应急避难场所设计论文_左荣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