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真菌处理秸杆提高其营养价值的研究

利用真菌处理秸杆提高其营养价值的研究

赵青余[1]2000年在《利用真菌处理秸杆提高其营养价值的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对利用一种真菌(DT菌)处理农作物秸秆以提高其营养价值进行了研究。农作物秸秆的中性洗涤纤维(NDF)在矿物质液体培养基中经DT菌发酵30d后,损失率高于未经DT菌发酵的对照组中NDF损失率(P<0.01);同时试验组发酵溶液中葡萄糖含量高于对照组溶液中葡萄糖的含量(P<0.01)。分析了在25℃下DT菌对农作物秸秆进行10d、20d、30d固体发酵后农作物秸秆各种参数。不同发酵时间的农作物秸秆中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比对照组秸秆中的含量明显减少(P<0.05);在发酵10d后,发酵秸秆的酸性洗涤木质素(ADL)含量和体外干物质消化率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变化(P>0.05),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其ADL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体外干物质消化率高于对照组(P<0.05)。消化试验中试验组发酵后玉米秸的干物质(DM)、NDF、ADF、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柳英[2]2005年在《提高双低菜籽皮对反刍动物营养价值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以双低菜籽皮的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含量为评定指标。采用混合嵌套设计从干式NaOH法(处理时间分别为1d、2d、3d)、尿素氨化法(处理时间分别为10d、15d、20d)、碱化-氨化复合处理(处理时间分别为15d、20d、25d)筛选出最佳处理组及其处理时间;采用L_9(3~4)正交设计筛选出最佳配比的纤维素酶、β-聚糖酶、木聚糖酶和a-淀粉酶处理组;从而得到最佳化学处理组和最佳复合酶制剂处理组。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技术分析上述最佳处理组处理的双低菜籽皮的结构;并分别以稻草、未处理双低菜籽皮、经最佳化学组处理的双低菜籽皮、经最佳复合酶制剂组处理的双低菜籽皮为粗料配制不同日粮,研究其对湖北麻城黑山羊的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如下: 与对照组(未处理组)相比,双低菜籽皮经干式NaOH法、尿素氨化法、碱化-氨化复合法处理后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降低,中性洗涤纤维24h降解率升高。双低菜籽皮经不同化学方法处理后,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中性洗涤纤维24h降解率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双低菜籽皮经同种方法不同时间处理后,时间对NDF含量及中性洗涤纤维24h降解率的影响是极显著(P<0.01)。就中性洗涤纤维24h降解率而言,干式NaOH处理组比对照组的分别提高了74.22%、66.16%、58.64%,尿素氨化处理组比对照组的分别提高了63.81%、19.07%、15.64%,碱化-氨化复合处理组比对照组的分别提高了28.88%、58.04%、7.79%。 双低菜籽皮经不同配比的复合酶制剂处理后NDF含量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中性洗涤纤维24h降解率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NDF含量均下降,分别降低了8.15%、6.59%、8.56%、9.81%、8.42%、9.57%、7.11%、7.62%、8.05%;中性洗涤纤维24h降解率均有所提高,分别提高了88.07%、89.05%、72.75%、61.42%、59.29%、54.77%、68.72%、64.96%、90.74%。 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处理前后双低菜籽皮的物理结构变化显著。未处理的双低菜籽皮结构紧密,细胞器清晰可见;经过碱化-氨化复合处理之后,薄壁组织膨胀,形成一些“孔穴”结构,并且大部分的细胞器解体脱落;经过复合酶制剂处理后双低菜籽皮表面光滑,“孔穴”结构更加规则,并且细胞器基本完全解体脱落。表明双低菜籽皮经过处理后细胞壁疏松,为瘤胃液的渗透提供有利的条件,从而提高双低

闫贵龙[3]2005年在《影响秸秆营养价值的作物学因素及复合化学处理的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采用化学成分分析、活体外消化率测定、活体外瘤胃微生物动态发酵产气量测定以及绵羊饲养试验等研究手段,研究了包括作物品种、成熟期、施肥、植侏部位等在内的作物学因素对作物秸秆主要化学成分和活体外消化率的影响以及尿素—氢氧化钙复合处理对于改善作物秸秆营养价值的效果。 试验一,用两个高油玉米品种(HOC647和HOC298)、两个普通玉米品种(CAU80 and CAU 3138)和—个饲料专用玉米品种(FC)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玉米类型对秸秆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籽粒成熟后,高油玉米秸秆的水溶性糖、淀粉和粗脂肪含量以及干物质、NDF、ADF消化率和48小时产气量,分别比普通玉米秸秆高18.8倍、2.5倍、1.0倍、38.3%、21.4%、25.6%和51.8%(P<0.001),而NDF、ADF和木质素含量分别比普通玉米秸秆低27.3%、32.0,/和39.7%(P<0.001)。高油玉米秸秆的营养价值不仅远高于普通玉米秸秆,而且也远高于饲料专用玉米秸秆。可见,籽粒成熟后的高油玉米秸秆具有营养物质含量高和消化率高的特点,是反刍动物理想的粗饲料和青贮饲料原料。 试验二,以“农大108”玉米秸秆为试验材料,开展的玉米植株不同部位(叶片、叶鞘、茎皮、茎髓、茎常、苞叶)营养价值的比较结果表明,秸秆各部位间的化学成分、活体外消化率和产气量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1),其中总糖含量以茎节、茎皮中最高,分别为20.7%、19.3%;粗脂肪含量在茎节和茎皮中最高,分别为5.80/和5.2%,而茎髓中最少;粗蛋白质含量以叶片中最高(14.9%),而苞叶中最少(6.9%);粗灰分、Ca和P含量均以叶片中最高,分别为10.5%、1.03%和0.1%;NDF在苞叶中含量最高(77.1%);ADF和木质素含量均以茎皮中最高,分别为52.0%、14.4%,苞叶中最低,分别为38.2%、6.7%。DM、NDF和ADF消化率以及最大产气量均以苞叶为最高,其次是叶片、茎髓、茎节和叶鞘,最低的是茎皮。可见,玉米秸秆各部位的营养价值存在明显差异,对其从高到低的排序为:苞叶>茎髓>叶片>叶鞘>茎节>茎皮。 试验三,以两个高油玉米品种(HOC 298和HOC 647)、两个普通玉米品种(CAU 80和CAU 3138)和一个饲料用玉米品(FC)为试验材料,研究籽粒成熟期(1/2、3/4和4/4乳线期)对玉米秸秆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和干物质、纤维组分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籽粒成熟度提高,高油玉米秸秆的水溶性糖、淀粉、粗脂肪含量和干物质、NDF消化率呈线性规律提高(L;P<0.01),而NDF、ADF和本质素含量则直线规律下降(L;P<0.001),其中,4/4乳线期的水溶性糖、淀粉含量和干物质消化率分别比1/2乳线期提高26.5倍、2.4倍和22.7%,而NDF、ADF和木质素含量分别比1/2乳线期减少24.1%、30.6%和38.4%;普通玉米品种秸秆的情况与高油玉米秸秆正相反,而饲料专用玉米秸秆情况则介丁高油玉米秸秆和普通玉米秸秆之间。可见,高油玉米秸秆是一种优质秸秆,随着籽粒成熟度的提高,它的营养成分和价值呈现与其它类型玉米秸秆完全不同的变化规律。 试验四,用目前生产中普遍种植的青饲玉米品种白马牙(Zea mays L.)的秸秆作为试验材料,研究追施氮肥对玉米秸秆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追施尿素量的增加,氨基酸总量、非必需氨基酸总量和粗蛋白、真蛋白、各种必需氨基酸、Ca含量呈线性规律提高(L;P<0.001),而粗脂肪、ADF和木质素含量则均不受影响(P>0.05):尿素追施量小于75kg/ha时,总糖含量随尿素量的提高而增加,尿素量为75~450kg/ha时,总糖含量随尿素量的提高而减少。追施尿素能提高玉米秸秆的干物质、CP、NDF和ADF的消化率,但尿素追施量大于300kg/ha时,这种效果不再提高。用不同尿素追施量的青贮

游济豪[4]2013年在《利用CNCPS法评估白腐真菌降解秸秆效率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作物秸秆为反刍动物提供了丰富的粗饲料资源,但大部分农作物秸杆因其直接饲喂时难以被消化,故饲用价值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如何对其进行降解处理来提高其饲用价值,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秸秆饲料处理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和微生物法。近年来,国内外利用白腐真菌对秸秆进行微生物处理上取得一些成果,并且有很多试验利用体外消化率和体外产气法评价被处理后的秸秆。而作为秸秆中主要的两种物质:蛋白质与碳水化合物,目前还没有研究关注其具体的组分变化情况。利用白腐真菌降解在未来将是一种有效提高秸秆消化率的方法,可以为反刍动物提供更多的饲料来源。在本试验中,通过使用一种具有代表性的白腐真菌——糙皮侧耳对四种农作物秸秆进行不同时间的降解。然后测定不同时间点(0天、7天、14天、21天、28天)糙皮侧耳的酶活性、体外产气情况,最后利用康奈尔大学的净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体系将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根据植物的组织情况与瘤胃中的消化情况分为几个部分,分析经过白腐真菌降解处理后的各蛋白质组分以及碳水化合物组分的变化情况。试验中发现,在蛋白质分析研究中,非蛋白氮和真蛋白中的中速降解蛋白变化差异显著(P<0.01)。在碳水化合物的研究中,糖类以及难溶解的碳水化合物变化差异显著(P<0.01)。结合体外产气法的产气曲线以及体外产气常数可以发现,这些可能都与体外产气量的增加有关。由此得出结论,白腐真菌通过分泌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和木质素酶,不仅改变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含量,更重要的是,在瘤胃消化的层面上,改变了部分瘤胃可利用的营养物质的比例。

常娟[5]2010年在《高效玉米秸秆生物饲料的研制及其在肉鸡生产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能量饲料的短缺是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中国是世界上秸秆产量最多的国家,秸秆产量占中国生物质资源的一半,经济有效地利用秸秆能够实现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缓解能源危机,保护环境,实现农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动物生产中最主要的能量饲料——玉米价格的上涨,切实可行地将木质纤维类物质转化为动物饲料已迫在眉睫。本文将秸秆的预处理与微生物发酵相结合,研制出高效的生物发酵秸秆饲料,并进行工厂化生产,研究其营养价值和代替玉米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对玉米秸秆进行不同物理化学预处理的研究表明,玉米秸秆预处理的最优条件为:风干玉米秸秆在压力2.5 Mpa,保压时间200 s的条件下直接进行爆破处理,蒸汽爆破使秸秆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率分别达到8.47%、50.45%和36.65%(P<0.05)。选择该条件进行预处理,在实际生产中是可行的,为后续微生物发酵奠定了基础。(2)首先对玉米秸秆进行蒸汽爆破预处理(2.5 Mpa, 200 s),然后再进行不同微生物发酵,研究物理和生物学处理对秸秆成分、相关酶活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微生物发酵均显著降低了秸秆中的纤维素含量(P<0.05),米曲霉在降解爆破秸秆中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方面的效果显著高于康氏木霉(P<0.05),说明米曲霉发酵更有利于秸秆中不溶性纤维成分的转化。爆破预处理秸秆经米曲霉发酵6 d后,秸秆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率分别为27.89%和64.80%(P<0.05),发酵秸秆中的滤纸酶、羧甲基纤维素酶、淀粉酶和蛋白酶活力分别达到335.10、1138.92、32.57和201.99 U/g。爆破秸秆经米曲霉发酵后,甲酸含量降低,糠醛全部被降解,有效地减少了爆破产物对动物生产可能产生的潜在负面影响。扫描电镜对微观结构的观察表明,未处理秸秆的表面规则平滑,紧密完整。爆破处理后的秸秆表面有许多球形的凸起结构,使秸秆中的木质素发生重排,提高了秸秆的比表面积。爆破秸秆经微生物发酵后,机械组织破碎,内部有更多的纤维组织暴露,更有利于动物对纤维成分的利用。爆破预处理和米曲霉发酵相联合,对于提高玉米秸秆的降解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3)以爆破玉米秸杆为主要原料(81-100%),以玉米(0、2.5、5.0%)、麸皮(0、2.5、5.0%)、豆粕(0、2.5、5.0%)和复合营养物质(0、2.0%、4.0%)设计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对爆破秸秆微生物发酵的培养基进行优化,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爆破秸秆生物降解的最优培养基组合为:83.5%爆破玉米秸杆、5.0%玉米、2.5%麸皮、5.0%豆粕和4.0%营养液。其中营养液、豆粕和玉米的不同水平对纤维素的降解率有显著的影响(P<0.05)。(4)分别采用套算法和强饲法测定生物秸秆肉鸡的表观代谢能。套算法选用16只AA商品肉鸡,分为2个处理,每个处理8只鸡。处理1饲喂基础日粮(基础日粮中添加了8%的生物秸秆),处理2饲喂试验日粮(以30%的生物秸秆代替基础日粮中的能量饲料和蛋白质饲料)。计算出基础日粮的肉鸡表观代谢能12.63 MJ/Kg,推算出生物秸秆的表观代谢能为12.46 MJ/kg,而根据套算法计算出生物秸秆的表观代谢能为4.38 MJ/Kg。强饲法选用10只AA商品肉鸡,分为2个处理,每个处理5只鸡。处理1饲喂生物秸秆,处理2饲喂爆破秸秆。计算出生物秸秆和爆破秸秆对肉鸡表观代谢能分别为5.30和6.33 MJ/kg。(5)为研究生物秸秆替代玉米的适宜比例及生物秸秆对肉鸡生产性能和各项指标的影响,对肉鸡进行前期(1~21 d)和后期(22~42 d)两个阶段的饲养试验。前期选择1日龄健康的AA肉仔鸡200只鸡,分为5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后期在前期原处理内共选择150只鸡,分为5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1组用生物秸秆代替基础日粮中4%的玉米(ME按照推算法计算结果12.46 MJ/kg计),试验2组用生物秸秆代替基础日粮中8%的玉米(ME按照推算法计算结果12.46 MJ/kg计),试验3组用生物秸秆代替基础日粮中12%的玉米(ME按照推算法计算结果12.46 MJ/kg计),试验4组用生物秸秆代替基础日粮中8%的玉米(ME按照强饲法计算结果5.30 MJ/kg计,各项营养指标与对照组平衡)结果表明:在试验前期,饲料中添加各水平的生物秸秆均降低了肉鸡的日增重和饲料转化效率。12%的生物秸秆添加组和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了肉鸡对有机物质、能量和蛋白质的代谢率(P<0.05),显著降低了肉鸡回肠和盲肠的乳酸菌数量(P<0.05);12%的生物秸秆添加组和8%的生物秸秆加油组显著提高了肉鸡的血清尿酸的水平(P<0.05);饲料中添加12%的生物秸秆对肉鸡性能有显著的负面影响。8%生物秸秆添加组肉鸡十二指肠滤纸酶和CMC酶、盲肠的滤纸酶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添加8%的生物秸秆代替玉米更有利于纤维素酶活力的增加和肉鸡对饲料中纤维成分的消化。不同比例的生物秸秆代替玉米均降低了肉鸡饲养的经济效益。在试验后期,饲料中添加4%和8%的生物秸秆代替玉米和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了肉鸡的采食量(P<0.05),其中8%组肉鸡日增重比对照组提高5.75%;4%和8%的生物秸秆代替玉米组饲料中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代谢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8%生物秸秆代替玉米组肉鸡回肠和盲肠中的乳酸菌高于对照组(P<0.05),该组肉鸡十二指肠和盲肠的滤纸酶、CMC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中添加12%的生物秸秆和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了肉鸡能量的代谢率(P<0.05);12%的生物秸秆添加组肉鸡回肠和盲肠的乳酸菌显著低于8%的生物秸秆代替玉米组(P<0.05);饲料中添加12%的生物秸秆代替玉米显著提高了肉鸡十二指肠和回肠的相对重量(P<0.05)。8%的生物秸秆能量平衡组显著提高了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的水平(P<0.05),提高了蛋白质的利用效率;8%的生物秸秆能量平衡组肉鸡回肠和盲肠中的乳酸菌高于对照组(P<0.05);8%的生物秸秆能量平衡组使肉鸡胸肌的红度升高,提高肉的品质。在肉鸡后期饲料中添加4%的生物秸秆代替玉米,提高了肉鸡的经济效益,添加8%的生物秸秆代替玉米,经济效益和对照组相当,饲料中添加8%的生物秸秆代替玉米经济效益高于8%的生物秸秆能量平衡组。因此,在肉鸡饲养后期的饲粮中添加4-8%的生物秸秆代替玉米有利于肉鸡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对于农作物秸杆的利用及节粮型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刘敏[6]2008年在《温度及容重对侧耳菌提高秸秆营养价值的影响》文中认为黑龙江省草食家畜数量增加迅速,牧草资源紧张,远远满足不了家畜对优质粗饲料的需求,另外黑龙江省秸秆产量大,来源丰富,但未经处理的秸秆细胞壁中粗纤维(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结构导致秸秆采食量和消化率低,造成能源浪费。针对这些现象,本研究利用的白腐真菌中无毒无害的侧耳菌处理秸秆饲料,它有较强分解粗纤维能力,通过观察秸秆处理过程中各项粗纤维含量、各种酶类以及消化率的变化,研究不同温度、容重对白腐真菌处理秸秆效果的影响,为科学和有效利用秸秆饲料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数。试验一结果表明:侧耳菌在16℃、20℃和24℃条件下处理秸杆饲料。结果表明三个处理组粗纤维含量呈下降趋势,酶活呈规律性变化,DMD、NDFD随时间呈上升趋势。在16℃组中,各项粗纤维的降解速度都低于20℃组和24℃组,呈缓慢下降趋势,与20℃组和24℃组相比,漆酶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达到酶活时间较长,并且酶活较低。纤维素酶酶活均随着时间而上升,但酶活低于20℃组和24℃组,DMD、NDFD在16℃组中一直缓慢上升,处理至29天时达到最大值。与16℃组相比,在20℃组和24℃组中,各项粗纤维下降速度较快,其中纤维素下降速度一直较快,半纤维素处理23天后下降速度减慢,木质素20天后下降速度减慢。DMD、NDFD上升速度较快,20天后趋于稳定,不再迅速上升。综合分析粗纤维降解、酶活以及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情况,在20℃与24℃条件下,适宜处理时间为20天,在16℃条件下为29天。试验二结果表明:100千克/立方米、130千克/立方米、160千克/立方米三个不同容重对侧耳菌处理秸秆过程中各项粗纤维含量及其变化趋势以及酶的分泌差异不显著(P>0.05)。纤维含量下降速度一直较快,半纤维素与木质素在20~23天前降解迅速,漆酶与木质素过氧化物酶酶活首先随着时间上升,出现酶活高峰后迅速下降。纤维素酶随着时间上升,至处理结束时酶活较高。试验三结果表明:100千克/立方米、130千克/立方米、160千克/立方米三个处理组各项指标均差异不显著(P>0.05),160千克/立方米组提高效果最佳并且利于实际生产,秸秆饲料DMD由47.66%提高到52.22%(P<0.05),NDFD由38.49%提高到43.07%(P<0.05),编织袋法处理秸秆饲料具有可行性。

齐刚[7]2004年在《白腐菌降解秸秆木素及饲料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分类号:学校代码:10057研究生学号:2001111白腐菌秸秆木素生物降解及饲料化研究STUDIES ON BIODEGRADArION OF LIGNIN IN SITA

金加明[8]2006年在《木霉纤维素酶产酶适宜条件及对秸秆降解参数优化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探讨木酶纤维素酶对秸秆纤维素的降解作用,本论文进行了绿色木霉3.3771(Trichoderma viride 3.3711)和康宁木霉3.2774(Trichoderma koningii 3.2774)产酶适宜条件及部分酶性质的研究;秸杆饲料酶解处理技术应用研究。经过大量的试验工作,得到以下的结果:1)试验确定了一系列的碳源、氮源、pH值、接种量、摇床转速、培养温度和时间。试验结果表明,适宜液体发酵产酶的条件为:绿色木霉以玉米秸杆粉(爆破)为碳源,康宁木霉以稻草粉(爆破)为碳源,绿色木霉和康宁木霉产酶酶活最高,CMCase酶、β-葡糖苷酶和FPA酶分别为308.56U/ml、14.68U/ml、33.56U/ml和276.36U/ml、25.35U/ml、37.88U/ml:这两种木霉最适氮源为硫酸铵;最适pH值5;最适培养温度为28℃;接种量5%;摇床转速150r/min;培养时间为144h。研究了绿色木霉和康宁木霉滤纸酶酶学性质,结果如下:滤纸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50℃,在45℃以下酶的热稳定性较好;滤纸酶的最适反应pH值为5.0,在pH3.5~6.0之间比较稳定。2)试验确定了酶制剂、处理时间、原料和环境pH值为影响因素,采用L_(16)(4~5)的正交试验设计。试验结果表明,影响纤维素降解的因素主次顺序为:处理时间→原料→粗酶液→环境PH值。在确定的因素和水平下,纤维素酶降解秸杆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在玉米细粉中使用绿色木霉粗酶液8ml,无须调整环境pH值,处理16h即可得到最佳的酸性纤维降解率。

陶莲[9]2017年在《生物技术提高玉米秸秆饲用价值的研究及其机理探索》文中指出利用生物技术提高秸秆饲料利用率有助于开发饲料资源与减少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等实际问题。基于合理调控青贮发酵对秸秆品质的改善的作用,筛选出高效生物青贮发酵制剂,采用体外(in vitro)、半体内(in situ)和活体动物(in vivo)试验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效果验证,同时,对生物制剂改善玉米秸秆青贮品质的机理进行了探索。本研究分四步骤进行:1.青贮发酵作用对玉米秸秆品质的改善作用及其对菌群构成影响的评价。采用经典的分析方法和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青贮发酵前后玉米秸秆感官指标、发酵品质、营养成分以及细菌群落构成及丰度的变化,确定青贮发酵是否能够改善玉米秸秆的饲用价值;2.研究生物制剂对玉米秸秆青贮饲料发酵品质、营养成分及消化率的影响。通过在玉米秸秆原料中添加微生物制剂、酶制剂、微生物制剂+酶制剂,青贮45天后检测青贮饲料发酵品质、木质纤维素组分以及瘤胃消化率,来分析判断各种生物制剂对玉米秸秆青贮饲料品质改善的作用,优化出最为适宜的生物制剂;3.研究所筛选的生物制剂对玉米秸秆青贮发酵过程中化学组分及微生物群落构成的影响。通过对玉米秸秆进行青贮,在0、1、3、5、7、14、21、45天分别开袋取样,探明不同发酵阶段细菌及真菌的菌群构成及丰度变化规律;不同发酵阶段青贮发酵品质及营养组分动态变化规律;酶菌复合制剂对菌群变化及青贮品质的作用机制;4.运用动物比较试验对所筛选的生物制剂进行效果验证。通过肉羊饲养试验,阐明不同玉米秸秆青贮饲料对肉羊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营养消化及血液指标的影响,对所筛选出的生物制剂效果做充分的验证。结果表明:1.青贮发酵45天后的玉米秸秆青贮饲料呈黄绿色,质地较好,呈酸香味。青贮发酵能够使玉米秸秆pH值迅速降低,乳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及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含量有下降趋势(0.1<P<0.05);玉米秸秆经过青贮发酵相关微生物发生了显著变化,变形菌门(Proteobaacteriaa)、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肠杆菌目(Enterobacteriales)、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和魏斯氏菌属(Weissella)菌群数量显著降低(P<0.05);青贮发酵能够显著增加(P<0.05)厚壁菌门(Firmicutes)、芽孢杆菌纲(Bacilli)、乳杆菌目(Lactofbacillaales)、乳杆菌科(Lactobacillaceae)、片球菌属(Pediococcus)和乳杆菌属(Laactobacillus)菌群数量;2.酶菌复合处理组(MCL1和MCL2)pH值最低(P<0.05),NDF、纤维素在瘤胃中降解能力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木质素(acid detergent lignin;ADL)降解率在数值上高于其他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酶菌混合处理组能够降低NDF、ADF、纤维素含量(P<0.05);3.青贮发酵过程对青贮各品质指标影响显著,而酶菌复合制剂对NDF、pH值、乳酸(lactic acid;LA)、乙酸(acetic acid;AA)和丙酸(propionic acid;PA)含量影响显著(P<0.05)。青贮时间及青贮时间和添加剂的互作效应对细菌及真菌门水平群落构成影响显著(P<0.05)。添加剂对真菌门水平群落构成影响显著(P<0.05);对细菌门水平群落影响不显著(P>0.05);4.添加生物制剂玉米秸秆青贮组、无添加玉米秸秆青贮组、羊草组对照组的净增重(weight gain;WG)、平均日增重(average daily weight gain;ADG)、胴体重(carcass weight)、DM和ADF的表观消化率(apparent digestibility)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添加生物制剂玉米秸秆青贮组干物质和有机物排出量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和羊草对照组(P<0.05)。添加生物制剂玉米秸秆青贮组和无添加玉米秸秆青贮组的NDF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羊草组(P<0.05)。各处理组内脏器官占宰前活重比例及各血清生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基本结论:1.青贮发酵改善玉米秸秆感官指标、发酵品质以及营养成分,并且可以有效降低有害细菌的数量,增加有益菌的数量,从而降低致病菌对家畜健康存在的潜在风险;2.酶菌复合添加剂喷洒到秸秆中进行青贮发酵后,能够有效破除玉米秸秆青贮饲料的特殊的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复合体结构,改善秸秆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提高营养物质的保存量及反刍动物瘤胃对秸秆营养物质的降解率,从而提高秸秆的可利用率,其中MCL2处理组效果最佳;3.生物制剂通过改变真菌群落构成来改善玉米秸秆青贮的利用率;4.玉米秸秆经过生物制剂处理后改善了玉米秸秆的饲用价值,达到与羊草相同的生长和屠宰性能。

王素静[10]2012年在《产β-甘露聚糖酶大型真菌菌株及对秸杆的降解》文中研究指明β-甘露聚糖酶是是一种新型酶制剂,属于半纤维素酶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目前β-甘露聚糖酶已在饲料、食品、医药、造纸、纺织、石油等多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微生物来源的β-甘露聚糖酶具有活性高、成本低、提取方便、更广的作用pH值、温度范围和底物专一性等显著特点,是饲料用p-甘露聚糖酶的主要来源。β-甘露聚糖酶是一种很有开发前景的新型饲料添加剂。秸秆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秸秆做家畜饲料是很常见的利用方法,但是秸秆中含有不易分解的大分子物质,矿物质和维生素严重不足,体积大,质地粗硬,适口性差,不易消化吸收,营养品质低下,可直接利用的养分少。如果采取一些合理的处理技术提高其营养价值,秸秆将会成为反刍家畜的主要能量饲料。大型真菌多属于菌物界、担子菌门,少数属于子囊菌门。目前关于大型真菌产p-甘露聚糖酶的研究很少,我国几乎处于空白阶段。本研究对东北林业大学森林微生物实验室提供的24个常见大型真菌菌种产p-甘露聚糖酶做了测定。采用刚果红染色法筛选出10个能产生p-甘露聚糖酶的菌株;通过定量筛选方法制作酶活曲线和对稻草粉成分的测定,筛选出产β-甘露聚糖酶酶活较高,降解秸秆能力最强的菌株-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r (Fr.) Sing.。通过优化产酶条件,获得了金针菇产p-甘露聚糖酶的最佳发酵条件:最佳pH为6.0,酶活为2.16U/mL:最适培养温度为25℃,最适培养周期为5d,酶活2.52U/mL;最佳碳源为槐豆胶,酶活为2.6U/mL;最佳氮源为酵母抽提物,酶活为2.1U/mL。通过对p-甘露聚糖酶粗酶液酶学性质的分析表明:p-甘露聚糖酶最适反应温度为40℃,在30-50℃都具有较高的活力,具有较低的耐热性;酶最适反应pH为6.0,pH值稳定范围较宽,在pH值5.0-9.0之间的酶活较稳定,相对酶活一直保持在85%以上;Ca2+、Li+作用下酶活力较强;并用Linewear-Burk双倒数作图法求出Km值,以魔芋精粉为底物的Km为14.1g/L,回归方程为:Y=3.28X+2.29;同法求得该酶以瓜儿豆胶为底物时Km为10.4g/L,回归方程为:Y=3.97X-3.95。这些数据均表明p-甘露聚糖酶具有极佳的适合饲料工业用的酶学性质,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用栽培金针菇处理后的秸秆作为日常饲料时,奶产量高,收入高,成本低,可以替代基础精饲料做为日常饲料,如果把每年大量未利用的秸秆栽培食用菌后做动物饲料,可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并且以秸秆作饲料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利用真菌处理秸杆提高其营养价值的研究[D]. 赵青余.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0

[2]. 提高双低菜籽皮对反刍动物营养价值的研究[D]. 柳英. 华中农业大学. 2005

[3]. 影响秸秆营养价值的作物学因素及复合化学处理的效果研究[D]. 闫贵龙. 中国农业大学. 2005

[4]. 利用CNCPS法评估白腐真菌降解秸秆效率的研究[D]. 游济豪. 南京农业大学. 2013

[5]. 高效玉米秸秆生物饲料的研制及其在肉鸡生产中的应用研究[D]. 常娟. 河南农业大学. 2010

[6]. 温度及容重对侧耳菌提高秸秆营养价值的影响[D]. 刘敏. 东北农业大学. 2008

[7]. 白腐菌降解秸秆木素及饲料化研究[D]. 齐刚. 天津科技大学. 2004

[8]. 木霉纤维素酶产酶适宜条件及对秸秆降解参数优化的研究[D]. 金加明. 甘肃农业大学. 2006

[9]. 生物技术提高玉米秸秆饲用价值的研究及其机理探索[D]. 陶莲.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7

[10]. 产β-甘露聚糖酶大型真菌菌株及对秸杆的降解[D]. 王素静. 东北林业大学. 2012

标签:;  ;  ;  ;  ;  ;  ;  ;  ;  ;  ;  

利用真菌处理秸杆提高其营养价值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