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综合防治论文_李灿培

浅析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综合防治论文_李灿培

佛山市高明区明城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528500

摘要:在猪养殖生产中,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一种多发、易发且较难治愈的病毒性疾病,其对猪的发育以及养殖户的养殖效益都存在极大的负面影响,为此有必要加强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治研究。文章旨在通过分析该病的病原、流行性特点以及发病症状等,进一步提出该病综合防治的有效措施,以期最大限度地减少该病对猪群的危害以及对养殖户造成的损失。

关键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综合防治;措施

引言: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在猪养殖活动中易发、多发,且能造成较大的养殖危害和经济效益损失,为此,需强化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研究,找到该病综合防治的有效策略,提升猪养殖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一、概述

1.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病原

实验证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病原是一种套式病毒,该病原体具有囊膜,且在宿主体外寄生且温度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最长能存活4个月。在环境温度4 ℃时,该病毒能持续生存1个月,在环境温度21 ℃时,该病毒持续生存为6 day,在环境温度37 ℃时,该病毒持续生存仅为1day,由此可见,该病原对温度反应敏感,通过高温能达到将该病毒灭活的目的。在pH 值为 6.5-7.5条件下,该病毒能够稳定成活,一旦碱性过高或者酸性过高,都能阻碍该病毒的复制,进而影响其传播,因而也可以采用强酸或强碱环境下灭活该病毒。当该病原侵入猪只体内,由于该病毒为单股正链 RNA 病毒,结构极不稳定,会出现高频率的基因突变和重组,进而使该病毒发生变异,导致出现病毒的亚种及亚群。

2.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流行性特征

该病的流行特征表现最为突出的是猪是该病毒最易感染的生物种类,且在不同年龄、品种、性别的猪上都可能发生感染。尤其是妊娠期的母猪以及育龄期在1月以内的仔猪,更是该病集中易发的时期,且一旦染上该病,致死率极高,基本上达到100%。同时,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最常发于夏季高温高湿季节,传染源主要为病死猪以及流产母猪产出的猪死胎。该病能水平和垂直传播,其中水平传播主要是通过呼吸道,垂直传播主要是通过生殖道。一般情况下,隐性感染该病毒的病猪在应激情况下所排出的病毒通过粪便和猪群的口眼鼻接触最易导致猪群大面积传播感染该病,且在某些特定情况下,部分禽类也能作为传播媒介来传播该病毒。该病致病原理为病毒侵入猪体内破坏猪体免疫系统,导致染病猪只自体免疫功能下降,易被其他病菌和继发性病毒同时感染,继而产生多病混合感染的症状。

3.临床症状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多发于妊娠期母猪和1月以内育龄期的仔猪上。当母猪染上该病时,临床表现为初产中母猪精神不济、呼吸困难、高热、食欲减弱甚至废绝,孕猪发生早产、流产、木乃伊胎、死胎、仔猪体弱等情况;当仔猪染上该病时,临床症状主要为仔猪出现眼睑水肿现象。无论是妊娠期母猪,还是初生仔猪,一旦染上该病,猪只死亡概率极高。此外,该病在育成猪身上也可发生感染,染病后猪只出现体温升高、食欲废绝、呼吸道感染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继而大概率出现病猪死亡情况。

4.病理变化

不同地区的病死猪病理变化不完全一致,但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肺炎,剖检主要可见以下症状:

4.1 病死猪肺水肿,呈弥漫性间质性肺炎,大叶性或出血性肺炎,肿胀、变硬,呈不能萎缩的橡皮状肺;肺间质增宽,肺部表面颜色不一,呈花斑样肺,严重的则呈实变、肝变;部分患猪肺表面有出血点;支原体感染严重的病死猪肺部的尖叶、心叶、中间叶和隔叶的前缘呈肉样或虾肉样实变。部分病死猪肺部充血淤血,呈紫红色、斑驳状褐色大理石样病变;部分患猪切面鲜红如鲜牛肉状,流出大量带泡沫样液体;部分病死猪肺部有化脓灶。

4.2 大部分患猪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道粘膜充血,气管、支气管充满白色、淡黄色甚至带血的泡沫。

4.3 淋巴结肿大、充血甚至出血,尤其是腹股沟、肺门、肠系膜等处淋巴结,部分淋巴结切面湿润外翻,中间肉质呈坏死样渗出性浸润,部分表现为典型的大理石样花纹。病死猪扁桃体充血、出血,甚至有化脓性溃疡灶。

4.4 部分病死猪胃底粘膜出血、溃疡、坏死,小肠粘膜充血、出血,盲肠、结肠粘膜出血,部分猪回盲肠有溃疡灶。

4.5 部分病死猪脑呈非化脓性脑炎,脑膜充血、出血。

4.6 部分病死猪脾脏肿大,颜色变黑,边缘或表面出现梗死灶,质脆,触摸易破。

4.7 大部分病死猪膀胱、肾脏、喉头、心冠状沟脂肪及心内外膜、心耳有出血点。

4.8 部分病死猪肾脏肿大,呈褐色或土黄色,质地较脆或变软,有淤血现象,表面密布针尖至小米粒大小的出血点;部分患猪切面皮质、髓质以及肾盂、肾乳头严重出血;部分病死猪肾脏苍白并有淤血现象;部分病死猪肾变形,表面凸凹不平。

4.9 部分病死猪肝脏肿胀,颜色变淡,有的肝则变硬,呈黄土色,质脆;部分肝脏表面有坏死灶或白斑,个别肝脏表面有少量纤维素性渗出物;胆囊肿胀,胆汁浓稠呈渣样。

4.10 部分病死猪呈多发性浆液纤维素性胸膜炎和腹膜炎,胸腔、腹腔内有黄色积液或纤维性渗出物,部分肺浆膜与胸膜或心包纤维素性粘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个别心脏肿大变形,质地柔软,心室、心房内膜出血,心包增厚,心包腔内含有污浊液体,并混有少量纤维素性渗出物。

二、综合防治措施

1.预防措施

落实各项生物安全措施,全方位封闭猪场,禁止猪场以外人员进入猪场,重点加强对装猪台、人员出入口、污水排出口、物料出人口等容易传人疫病关键地点的管理,对外来车辆和装猪台应严格消毒;猪场工作人员必须经沐浴、更衣、换鞋、严格消毒后方可进人生产区,禁止任何猪场以外人员进入猪场生产区;并做好猪场废物、污水处理和杀虫、灭鼠等工作,全面预防外界病原侵入猪场内。

高度重视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猪高热病”的病原主要为多种病毒和细菌、支原体、寄生虫的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通过消毒减少环境中的病毒、细菌、支原体等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减轻外界病原对猪群的压力;消毒时应选择对病毒效果较好且刺激性较小的消毒剂,做好各类疫苗的免疫注射工作,重点做好猪瘟、高致病性蓝耳病灭活苗、A型或A+B型巴氏杆菌疫苗、猪伪狂犬、链球菌Ⅱ型、猪萎缩性鼻炎等疫苗的免疫注射工作。

药物预防措施在以下各阶段猪群饲料中添加抗菌素组合,可使用微囊化氟甲砜霉素与阿莫西林或强力霉素等兽药制剂联合用药进行预防。

①哺乳母猪:从产前7天开始使用至产后14天。

②断奶仔猪:从断奶前5―7天开始使用至断奶后15天。

③生长育肥期:每次转栏同时饲料中开始添加,连用15天。④如果猪场存在弓形虫病的危害,则应定期在大中猪饲料中添加磺胺类药物进行净化。

⑤在炎热高温的天气或猪群转栏、注射疫苗时,应在饮水中添加水溶性多种维生素或电解质等抗应激药物,尽量降低因应激导致猪群抵抗力下降而发病的机会。

2.治疗措施

①应激将使死亡率更高。发病猪场经常发生患猪肌肉注射疫苗、抗菌素、黄芪多糖后,不但不能治愈,反而加快了病猪的死亡。尽量在饮水和饲料中添加药物控制猪病,减少肌肉注射,以免引起应激使死亡率上升。从临床观察发现治疗用药时从饮水和混饲同时给药比肌肉注射死亡率低。如确需肌肉注射时,应提前在饮水中添加多种维生素和抗菌素,连用5-7天,减轻因注射产生应激导致死亡。清洁猪栏时不要用凉水直接冲洗发病猪只,以免引起体温升高的患猪应激而加速死亡。

②早用药、冲击量用药。及早使用药物进行控制,用药前期(3-5天)剂量必须适当增加(冲击量用药),避免低剂量治疗,临床上亚治疗水平剂量治疗往往没有效果;

③治疗用药应注意标本兼治。“猪高热病”病原存在免疫抑制性疾病,应使用有免疫增强作用的药物,逐步恢复病猪被病毒抑制的免疫机能,增强猪群抵抗力,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④发病猪场控制和治疗用药应避免与日常预防保健用药相同的组合。如猪场日常保健用氟甲砜霉素+阿莫西林组合时,控制和治疗组合可调整为氟甲砜霉素+替米考星(磺胺间甲氧嘧啶或强力霉素)等。

⑤不要随意超量使用安乃静等治标性质、副作用较大的退热药物,否则,经常会发生因患猪体温下降过快产生应激而突然死亡。使用磺胺类药和抗病毒药物时,应准确把握添加量,避免因大剂量用药导致猪群中毒而使死亡率更高。

⑥注射治疗时应严格做到每注射1头猪更换1个针头,不然会传染得更快。

⑦发病猪和怀疑已感染疾病的猪群不要接种任何疫苗,以免因注射引起应激而使病猪死得更快、死亡率更高。

⑧改变生产流程。“猪高热病”一般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保育仔猪死亡率较高。在保育舍发病严重的猪场,在栏舍周转允许的情况下,应适当延长哺乳时间,仔猪在35天以后断奶,移走母猪后,仔猪继续在原栏继续饲养15至25天后,在做好保温的前提下,直接转入生长猪舍,避开进人保育舍饲养,可有效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得知,染上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猪只有明显的患病特征,因此要对患病病猪进行综合防治,需结合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具体病征以及患病猪只的具体病况进行有效分析,进而采取强化免疫预防、加强饲养管理、采用中西结合治疗方法等针对性措施,对该病进行综合预防和治理,从而达到有效指导猪养殖活动,减少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发生率和死亡率,帮助猪养殖户提升养殖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朱静.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流行特点及综合防治.现代农业科技.2012.04.

[2]李霞.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流行特点及综合防治.农业装备技术2013.02.

[3]闫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断与防制.现代畜牧兽医.2017.09.

[4]汪宏.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技术规范.吉林畜牧兽医.2017.07.

[5]徐涤平.规模化猪场蓝耳病防制措施的制定及应用效果.湖北农业科学.2017.01.

论文作者:李灿培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4

标签:;  ;  ;  ;  ;  ;  ;  ;  

浅析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综合防治论文_李灿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