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市政道路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运用论文_刘成成

探析市政道路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运用论文_刘成成

咸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陕西省咸阳市 712000

摘要:市政道路是一座城市的形象,关乎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加快,市政道路建筑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生活环境与城市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政道路在发展过程中也逐步向生态化、健康化的方向进行延伸,这对改善城市环境,提高交通质量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海绵城市理念正逐步发展,将其融入到市政道路的设计当中,能够更好的促进工程质量的提升,并在原有基础上,预防和缓解城市内涝问题。本文就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市政道路设计;海绵城市;应用

1 引言

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市政道路工程设计可以提升城市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城市水资源污染问题。并且海绵城市建设技术用于市政道路建设是对于城市径流总量、峰值、污染控制的较大贡献。所以探讨如何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于市政道路工程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海绵城市”概述

简单来说,海绵新型城市理念即是是指其在城市内部可以做到像其他海绵一样,面对多种多样复杂多变的城市环境气候变化和各种错综而不及时预防的自然灾害时使它具有“适应”并“恢复”的巨大弹性,因此需要充分发挥城市道路、绿地和城市水系等自然生态系统对城市雨水的回收吸纳、蓄渗和净化缓释保护作用,将其在城市内部的雨水吸收、储存、净化、释放等重要能力充分利用归入各种新型材料的生产开发中,希望其在城市内部能够做到像其他海绵一样,能够充分适应环境中的变化以及有效率地应对自然灾害等,做到在刮风下雨的城市过程中,实现城市吸水、蓄水、净化的重要功能;而在城市需要水资源时,又能将蓄存的水进行有效利用。基于我国海绵新型城市建设理念和在建设的实际背景下,应严格遵循城市生态保护为先、因地制宜和城市统筹规划建设的城市绿色环保发展原则,结合自然保护途径、人工保护措施和行为三位一体,在有效保障海绵城市安全防涝排水抗洪防涝的基础上,有效率地实现对城市雨水的综合充分利用,以有效保障和谐的城市生态环境。因此,海绵地带城市工程建设实施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对自然界的降水、地表水以及城市地下水等资源处理利用工作都要进行一定的高度重视。

3 市政工程排水设计现状

随时海绵城市理念逐步普及,部分城市为了更快实现“海绵城市”的目标,对城市的排水系统进行快速更新,但海绵技术的应用还处在探索和实践阶段。我国很多地区都响应国家政策相继出台了地方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图集等技术文件。但由于理论研究深度方面的欠缺、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城市的区域位置、水文特点以及气象条件等因素存在较大的差异,排水设计在更新城市排水系统时较难做到因地制宜,根据所在城市的水文条件、气候、温度以及季节特点合理确定适用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选择;在设计过程中也缺乏对城市积水分布特点的全面调查,造成后期的排水设计不能符合实际城市水资源特点,对城市水资源的储存与质量造成负面影响,或不具有可持续性。虽然当前海绵城市理念已经逐渐受到各个城市领导的重视,但是在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到市政工程排水设计过程中时,往往排水部门会将城市雨水的收集利用作为设计重点,而忽视了径流污染的控制以及后续的管养。主要表现为污水治理难以符合城市的水资源特点,污水处理不达标或者污水处理率低的现象频繁出现,破坏城市水环境。

4 “海绵城市”理念下市政道路设计

4.1 透水铺装

作为新型铺装形式的一种,透水铺装的关键是利用排水渗透设施、大空隙结构层,实现雨水就地入渗的目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实验证明,硬化路面的降雨渗透率约为15%,而透水铺装的降雨渗透率能够达到75%以上,随着地面径流量的降低,洪峰被消减,即使出现连续降雨、大暴雨等极端天气,城市引发洪涝灾害的概率也会大大降低。例如,某主干道,在设计时就运用了透水铺装的形式,由于该工程包括人行道、机动车道和非机动道。因此,所设计市政道路必须保证其交通功能,如果在车行道运用透水铺装,建成通车后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对其进行养护;另外,过高的基础含水率会缩短车行道的使用寿命,因此,设计师决定仅将透水铺装运用于人行道。在对透水铺装加以运用时,以下内容应重视:无论是上层结构还是下层结构,均应当运用透水结构,如果存在下层不能透水的情况,那么透水铺装的渗水效果便会大打折扣。

4.2 下沉式绿化带

要根据城市市政道路设计的情况,将海绵城市各项措施进行合理的运用。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市政道路设计除了对道路的传统施工,还有对人行道、绿化带等内容的设计。在绿化带设计当中,可以在道路两侧做好下沉式的绿化带设计,利用绿色的渗透能力形成一个洼池,进而有效的储存雨水。当雨天时可以有效提升雨水的渗透量,减少路面的积水,并在这个过程中完成过滤功能,将渗透的雨水补充到地下水中去,更好的维护水系统的建设。下沉式绿化带在城市道路设计有着重要作用,对雨水的滞留、储存、排放、补充地下水起到良好效果,加大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

4.3 车行道的设计

首先,道路和人行道的设计并没有太大变化。然而,车行道比人行道表面大得多。如果路面不透水,则在长时间下雨后将会把热岛效应施加到路面上。因此,在实施道路设计中的“海绵城市”原则时,设计者不仅要考虑道路的功能要求,还要考虑道路的结构特征。在这方面,可以就道路建设提出以下建议:①必须适当选择合理材料以促进雨水的快速渗透并防止大量的水积聚在路面上。②选择具有良好透水性的施工材料以及高水平的施工技术对于车行道的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施工组织设计等因素,单元将按施工图设计和施工。③必须合理控制排水通道的高度和深度,使排水通道附近和周围的水完全流入排水通道。

4.4 种植设计

在绿化带设计中,应结合建设区域的周围情况进行合理的设计,加强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充分考虑不同时期内绿色植物的观赏效果,满足城市建设发展需求的同时,提高植物种植的社会效益,进而提高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质量。在植物种植时需要结合绿地雨水建设进行合理的布置,从而更好的发挥出雨水控制系统的作用。要合理选择种植植物,加强植物群落的协调性,使各个植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和谐成长。

5 结束语

市政道路设计中涵盖了多方面的内容,不仅需要对路面设计还需要对机动车道、绿化带等设计工作。将海绵城市设计理念融入到市政道路设计当中,可以更好的缓解环境污染问题,降低洪涝等灾害对城市的影响,改善城市地下水不足等情况。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传统的市政道路设计已经满足不了城市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结合城市实际发展需要和情况,不断的进行创新,为促进城市更好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国良.论“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8,25(05):115-116.

[2]孟令全.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应用探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8(04):203.

[3]贺鹏.海绵城市理念下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15):71-72.

[4]高保春.试论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区,2018(08):202.

[5]杨杰,李倩.论“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J].绿色环保建材,2018(03):121.

论文作者:刘成成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2/24

标签:;  ;  ;  ;  ;  ;  ;  ;  

探析市政道路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运用论文_刘成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