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有权优势与进入模式--中国企业赴韩投资研究_投资论文

企业所有权优势与进入模式——中国企业在韩投资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企业论文,所有权论文,优势论文,模式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引言

自从1992年中韩两国建立外交关系以来,两国的投资方面的交流迅速发展。韩国企业把中国市场看作“第二内需市场”,加快向中国的投资。与此同时,中国企业也开始向韩国投资, 2002年在韩国注册登记的中资企业已达2732家,累计投资金额已超过了4.72亿美元(见表1)。

表1 截止2004年中国对韩国投资企业与金额的分布

年份 企业个数(家) 协议中方资金额(千美元) 年份 企业个数(家) 协议中方资金额(千美元)

1987-89

1 2800 1996 56 5578

1990 1 1000 1997 66 6518

1991 3

690 1998 87 8381

1992 6 1056 1999 300 26586

1993 29 6864 20001077 76496

1994 31 6145 2001 679 70422

1995 45 10892 2002 351249357

注:不包括香港和台湾地区的统计。

资料来源:,Ministry of Commerce,Industry and Energy Republic of Korea,Korea Investment Service Center,2003.

中国对韩国投资企业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中都有分布,其中,服务贸易、批发零售业、餐饮业等行业相对集中。截至2003年 3月底,对韩国投资企业中服务贸易行业企业占绝大多数,共计2088家,占总数的73.9%,中方投资1.4亿美元,占中方协议投资总额的 28.8%;其次为餐饮业161家和批发零售业161家,共计322家企业,各占总数的5%,中方分别投资1800万和1000万美元,占中方协议投资总额的3%和2%。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探索中国企业在韩国更加有效的投资方式。

二、理论背景及研究模型的建立

在国际商务研究领域中,有关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问题吸引了研究者极大的关注。不少学者认为,对企业而言,在特定的国外市场选择正确的进入方式是企业国际化进程中最重要的决策之一。在进入国际市场领域方面的著名学者,美国沃顿商学院教授Root认为,所谓国际市场进入模式是使企业有可能将其产品、技术、工艺、管理及其它资源进入其他国家(地区)市场的一种规范化的部署。一般来说,从事国际化经营的企业采取三种基本方式进入到全球市场贸易式、契约式和投资式。

通过专家多年研究成果的积累,已建立了几种影响进入模式决策的研究框架,并且经过了实践检验,如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Carlson、 Johanson &Wiedersheim-Paul以及Johanson &Vahlae等人提出的国际化渐进过程理论。以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为基础,Beamish & Banks、 Anderson & Gatignon等学者广泛地应用交易成本理论说明企业是如何选择进入国外市场模式的。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跨国公司海外投资数量的增加,投资领域的扩展以及投资方式的不断变化,有关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部分的研究大都利用了修正的交易成本理论,如跨国公司的合作性战略,扩展市场能力以及分享国外公司更多的利益。在国际市场进入模型选择的相关研究中,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应用最为广泛(Dunning):自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跨国公司日益成为一种全球性的组织,其国际市场的扩展战略也越来越趋向服务于母公司的全球战略。因此,战略行为理论在国际市场进入的应用研究中得到了高度重视 (Kogut、Liang Neng)。

学者们普遍认为,在研究进入模式选择时,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模型代表了多种理论及方法的综合运用:国际贸易理论、以资产为基础的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该模型的优点在于创造了新的决定因素,并将新因素与以往的研究结合起来。但该模型也有其明显的不足之处,例如,利用三种优势来解释进入模式的选择有不少重复之处。因此,目前仍有新的原则和研究模型在不断探讨。

在此,作者在充分回顾国际市场进入理论及其相关应用成果的基础上,以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为基本理论框架,建立了本研究模型(见图1)。

图1 实证分析模型

根据邓宁模型的研究思路,从事国际化经营的企业在选择进入模式时,必须首先分析影响进入模式决策的关键性因素。我们将这些关键因素主要分为三类,即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第一,所有权优势。所有权优势是企业从事对外直接投资的基础,指企业拥有或能够获得的、而东道国国内企业没有或无法获得的资产及其所有权。所有权优势主要采取无形资产的形式,包括技术优势、营销优势、组织管理优势和金融优势等。第二,内部化优势。内部化优势指企业在内部转移资金、技术、管理技能和其他所有权优势,以减少外部交易成本的能力。第三,区位优势。区位优势是指企业在投资区位上具有的选择优势。

本研究将采用三个关键性因素,以企业所有权优势的分析评价法为主,以在韩国的中资企业为调查对象,对国际市场进入模式决策直接相关的企业所有权优势进行评估,并研究探讨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进入及国际化经营方面的若干决策。

三、研究假设及变量的设定

1.研究假设的设定

一般而言,企业的竞争优势同企业所拥有的有形、无形的内部资源的优势成正比。依据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越是拥有优秀资源的企业就更加善于利用其资产所有权优势,同时将市场交易内部化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因此依靠资产所有权形成竞争优势的企业在寻求海外发展时,在合资经营与独资经营两者之间选择后者的倾向更高。这些决定竞争优势的因素中具有代表性的如下:即营销能力、技术能力、财务能力等,对此所进行的先行研究如下:Denekamp将营销能力通过美国制造业在海外投资的决定性因素来进行研究,Caves将技术力量通过R&D投资与长期积累经验所形成的技术进行说明,并且将其作为海外投资的重要决定因素来研究。另一方面, Hood&Young将依靠企业良好的信用度形成的财务能力通过海外投资企业的竞争优势因素来进行分析。因此根据这些竞争优势因素的研究又建立了如下的假设。

假设1:营销能力越强的中国企业,会越优先选择独资经营方式。

假设2:技术能力越强的中国企业,会越优先选择独资经营方式。

假设3:财务能力越强的中国企业,会越优先选择独资经营方式。

2.变量的设定

如上述研究模型说明,自变量为企业所有权优势。自变量的具体项目首先选择从先行研究当中共同使用的自变量,为了说明这些自变量,附加了具体的自变量。这些具体的自变量在 Denekamp、Caves、Hood&Young等人的研究中使用,而具有这些特点的变量通过问卷调查,以李氏5分量制测定(见表2)。

表2 自变量

┌──────────────┬──────────────┐

变量 │测定项目│

├──────────────┼──────────────┤

││-开拓新市场的能力

│├──────────────┤

│营销能力│-企业的国际知名度

│(非常低:1分。非常高:5分)││

│├──────────────┤

││-管理顾客能力

│├──────────────┤

││-市场调查及分析能力 │

├──────────────┼──────────────┤

││-开发新产品能力 │

│├──────────────┤

│技术能力│-R&D(研究与开发)投资水准 │

│├──────────────┤

│(非常低:1分、非常高:5分)│-品质管理能力

│├──────────────┤

││-核心技术及研究人员水准 │

├──────────────┼──────────────┤

││-应付交易风险能力

│├──────────────┤

│财务能力│-财务结构的稳定性

│(非常低:1分。非常高:5分)││

│├──────────────┤

││-动员资金力量

└──────────────┴──────────────┘

中国企业在韩国子公司所拥有的出资类型有独资企业与合资企业,我们可以把他们看作因变量。根据Stopford&Wells、Comes-Casseres、 Hennart等人的研究,拥有95%以上的股份时可视为独资企业,拥有6%以上不到95%的股份时可视为合资企业。因此在海外的子公司如果拥有 95%12上的股份时,可定义为独资企业,并且赋值为0;而如果拥有6%以上不到95%的股份时,则可定为合资企业,同时赋值为1。

四、研究方法

1.样本的设计和收集资料方法

为了达到研究目的,需要以实际进入韩国的中国企业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抽样调查对象的总体定为进入韩国的中国子公司。本研究以 2002年6月30日至今登记在韩国产业资源部“外国人投资企业目录(DIRECTORY OF FOREIGN COMPANIES IN KOREA)”上的韩国国内的130家中国制造企业为调查对象,从2004年 1月15日开始至2月10日进行了问卷调查。将问卷调查对象限定在制造业的理由是,为验证本研究中的各种假设所设计的调查事项,对于非制造业来说有很多都不适合,因此回答起来非常困难。在研究当中,首先为了使调查对象充分了解研究目的与调查意图,在调查之前向调查对象详细说明调查内容,并且与调查对象承诺调查内容不会在调查目的之外使用并为其保密,然后要求协助。而且尽可能统一资料收集方法。为了提高效率,利用邮政、电话、传真等,发放问卷,然后再回收。

2.统计分析方法

在本研究中主要使用描述统计分析法、 Cronbach'sα值的检验法、主成分因子分析法 (principal components factor analysis)、二项逻辑斯蒂回归分析(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并利用SPSS11.5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五、实证分析结果

1.调查样本的结构

首先通过问卷的回收情况汇总和观察调查样本的结构,了解了主要调查项目的描术统计分析结果,由此掌握了中国企业对韩国直接投资的全面情况。

问卷的回收情况,向外界邮送的130份问卷中,回收85份,回收率达到了65.4%。排除无效问卷,最后用于实证分析的问卷为78份。按业务种类观察调查对象的分布,如表3所示,其他制造业(21家、占26.9%)为最多;依次为食品制造业(15家、占19.2%);电气·电子产业(9家、11.5%)。

表3 调查对象的类别分布

┌──────┬──────┬──────┐

│种类│企业数(家)│ 比重(%)│

├──────┼──────┼──────┤

│食品│15 │19.2│

├──────┼──────┼──────┤

│纤维.服装

│8

│10.3│

├──────┼──────┼──────┤

│纸制品.木材 │1

│1.3 │

├──────┼──────┼──────┤

│化学制品│8

│10.3│

├──────┼──────┼──────┤

│医药│1

│1.3 │

├──────┼──────┼──────┤

│石油│1

│1.3 │

├──────┼──────┼──────┤

│陶瓷制品│3

│3.8 │

├──────┼──────┼──────┤

│金属│4

│5.1 │

├──────┼──────┼──────┤

│机械│6

│7.7 │

││││

├──────┼──────┼──────┤

│电气·电子 │9

│11.5│

├──────┼──────┼──────┤

│交通运辅设备│1

│1.3 │

├──────┼──────┼──────┤

│其他制造业 │21 │26.9│

├──────┼──────┼──────┤

│合计│78 │100.0

└──────┴──────┴──────┘

观察调查对象企业对韩国的进入方式,78家企业中股份占95%以上的独资企业有15家、占19.2%:合资企业有63家、占80.8%。因此,可以说大部分被调查企业以合资方式进入韩国。

78家调查对象中投资规模为100万美元以下的小型投资企业有2l家,占整体投资的 26.9%;投资规模为100万-150万美元之间的企业为35家,占整体投资的44.9%;150万- 200万美元之间的投资企业有14家,占整体投资的17.9%;而超过200万美元的大规模投资企业只有8家,占整体投资的10.3%。

2.假设检验

(1)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的目的是用少量因子代替多个原始变量,因子个数的选择是其组选择项决定。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问卷中有关影响进入方式的11项问卷项目进行因子分析,根据因子的旋转方式 (varimax),提取Eigen值超过1的三个因子(见表4)。这三个因子的负荷值,分别反映进入方式的影响因素的特征。所以命名〈因子1〉为营销,命名〈因子2〉为技术,命名〈因子3〉为财务。

表4 关于企业所有权优势的因子分析结果

因子

因子1 因子2因子3

项目 (营销) (技术) (财务)

开拓新市场的能力

0.8950.0860.227

管理顾客能力

0.8690.0870.294

市场调查及分析能力 0.752

-0.149

-0.067

企业的国际知名度

0.7250.085

-0.244

开发新产品的能力

0.1180.904

-0.005

R&D(研究与开发)投资水准 0.0560.880

-0.149

品质管理能力

0.1760.6650.034

核心技术及研究人员的水准

0.0270.6400.229

应付交易风险能力

0.154

-0.1760.865

财务结构的稳定性

0.0580.1050.789

动员资金力量

0.0250.0540.699

Eigen值2.6072.0691.599

方差比率(%) 30.5 22.6 17.2

累积方差比率(%) 30.5 53.1 70.3

(2)置信度的检验

由于通过因子分析所提取的三个影响因素是由针对企业管理者而设计的测定项目来过程的,所以有必要对这些测定项目进行置信度(reliability)检验。由于因子分析的变量一般利用 Cronbach'sα值来检验其置信度。但是Cronbach'sα值没有统一的标准,一般在社会科学研究中Cronbach’sα值达到0.6以上时就可以用 (Nunnallv,[978]。在本研究中,进行置信度检验的结果,Cronbach'sα值都超过0.6。这表明,问卷的测定项目比较满意地反映了3个影响因素的特征(见表5)。

表5 关于企业所有权优势的置信度检验结果

┌────┬──────┬──────┬───────┐

│测定变量│ 初期项目数│ 最终项目数│Cronbach'sα │

├────┼──────┼──────┼───────┤

│营销能力│4

│4

│0.7476│

├────┼──────┼──────┼───────┤

│技术能力│4

│4

│0.6494│

├────┼──────┼──────┼───────┤

│财务能力│3

│3

│0.8182│

└────┴──────┴──────┴───────┘

(3)二项逻辑斯谛回归分析

作为了解中国企业以直接投资进入韩国时,企业所有权优势与进入方式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中进行二项逻辑斯谛回归分析。

把通过因子分析组成的企业所有权优势设为自变量;把独资与合资经营方式设为因变量。在本逻辑斯谛回归分析中,以合资经营的发生可能性为标准,进行了分析。假设在海外直接投资中选择少数股份的概率可用下列函数式表示,同时它也是对被定义为1的合资经营发生概率。

P(Yi=1)=1/[1+exp(-a-BXi)]

Yi:因变量Xi:自变量B:回归系数a:常数

自变量系数通过最大似然估计(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而模型的准确与否则通过模型的卡方(chi-square)测试法验证。当逻辑回归系数为正值时,选择合资经营的比例较大。

如同以下统计结果(见表6),因为模型卡方的显著性水平(sig=O.0000)小于α=0.05,是显著的。这说明模型的总的拟合度高。

表6 关于企业所有权优势的二项逻辑斯谛回归分析结果

┌───────────────────────────────────────────┐

│ -2倍的似然对数值(-2 Log Likelihood)=7366

├───────────────────────────────────────────┤

│ 拟合度(Coodness of Fit)=6.329 │

├───────────────────────────────────────────┤

│ 卡方值(Chi-Square)=34.974 │

├───────────────────────────────────────────┤

│ 自由度=3 │

├───────────────────────────────────────────┤

│ 显著性水平=0.0000│

├────┬───────┬────────┬──────┬───────┬──────┤

因子 │

β(系数) │ SE(标准误) │ Wald统计量 │Sig

│ Exp(β) │

├────┼───────┼────────┼──────┼───────┼──────┤

营销 │-1.8637

│0.9250 │

4.0593

0.0439**

0.2018

├────┼───────┼────────┼──────┼───────┼──────┤

技术 │1.1647│0.5957 │

3.8225

0.0506*│

0.1708

├────┼───────┼────────┼──────┼───────┼──────┤

财务 │

-0.5922│0.4020 │

2.1704

0.1407 │

0.3985

├────┼───────┼────────┼──────┼───────┼──────┤

常数 │1.8166│0.9414 │

3.7235

0.0537 ││

├────┴───────┴────────┴──────┴───────┴──────┤

│注:*p<0.1,**P<0.05(双尾检验)│

└───────────────────────────────────────────┘

分析结果,在统计上,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的因素是营销因子;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的因素是技术因子。营销因子由4个因素组成,其系数符号显示为 (-),得到了与假设同样的结论。而且同<假设 1>的内容一样,中国企业随营销能力越高越优先选择独资经营方式。即在营销能力方面确保竞争优势的企业,不需要别的同种企业的协助,也能在韩国成功地独立经营。技术因子由4个因素组成,其系数符号呈(+),而且与<假设2>的内容不同,中国企业技术能力越高,越优先选择合资经营方式。对此可做如下的解释。

整体上讲,韩国制造业相对于中国同类行业在技术方面始终保持着较高优势。中国企业正是看到了这一差距,便通过与韩国企业合作的方式挺进韩国市场,掌握他们的更多先进技术。

六、结论

本研究把着眼点放在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过程和中国企业向韩国市场的进入方式的选择上。并提出假设,然后用实证进行了证明。对在韩国的中国企业进行问卷调查,然后用回收的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了实证分析,设定两个因变量,在此基础上再设定3个假设。

实证分析结果,进入韩国的中国企业,营销能力越高,选择独资经营方式;技术能力越高,选择合资经营方式。但财务能力对进入方式不具有任何影响。因此假设1得到了支持;假设2、 3被否定。

本研究导出了对于中国企业走进韩国具有影响的主要变量,在此基础上导出中国企业的进入方式选择的行动模型。这给今后有关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而且在此基础上,有关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会更为系统、合理。但是本研究中,在设计和分析研究模型方面,存在着多种局限性。

第一,本研究是以对在韩国投资的企业实施的问卷调查为根据进行的实证分析,同时所使用的资料是企业家个人的理解与认识,因此使用的资料可能由于主观因素较强而缺乏客观性。

第二,对中国企业在韩国投资行为的说明不包括下列因素,即(所在国家特征、相关产业结构特征及文化特征等)。

在今后的研究课题中,应将上述因素也作为重要因素来研究,同时应增加对以直接投资方式向韩国进行投资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企业之间的比较。

标签:;  ;  ;  ;  ;  ;  ;  

企业所有权优势与进入模式--中国企业赴韩投资研究_投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