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培养路径论文_陈元桂

浅谈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培养路径论文_陈元桂

(四川省大英中学 大英 629300)

【摘 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作者认为,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培养路径主要包括文本对话、情境再现、活动感化、示范引领等四个方面。

【关键词】:语文教学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路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三个维度的目标之一,它要求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让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现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谈一谈怎样通过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文本对话、情境再现、活动感化、示范引领等路径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文本对话

叶圣陶先生说:“文字是一座桥梁,这边的桥站着读者,那边的桥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桥梁,读者才和作者见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契合。”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和价值取向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教师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这一座桥梁来了解作者,与作者的心情契合,与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契合。在教学富有情感的文章时,我根据文学作品形象性、情感性的特点,联系历史文化背景,创设对话氛围,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自主咀嚼,自我发现,从整体上把握人物情感的发展变化,领会文章的情感线索。再抓住描写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情感、态度、心理活动等词句,细细品味作者从字里行间所渗透的情感,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受到情感熏陶,从而发自内心地与作者碰撞和共鸣。

如,我在教学“短篇小说之王”——法国作家莫泊桑发表于1883年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时,学生结合我编写的《自主预习案》,充分与教材文本对话:教材文本展现了于勒从穷到富再到穷的过程,描述了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几度变化,形象而真实地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势力统治下小资产阶级的自私冷酷、极度虚荣的心理,也反映了在这种社会制度下小人物的辛酸与无奈。同时,也通过写“我”对穷叔叔于勒的怜悯,表达了“我”看重骨肉亲情、同情贫弱者的思想感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情境再现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现代教学手段,可以展示图像、声音和视频,再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生动鲜活的客观事物,弥补学生生活实践经验的缺陷,让学生身临其境,入境生情。

如,我在教学诗人光未然写于1939年抗日战争时期的诗歌《黄河颂》时,由于绝大多数学生没有亲眼看到过黄河、对抗日战争历史不甚了解,我就制作CAI课件视频展示黄河实景、配上历史背景解说和《黄河颂》歌曲,图文并举,声情并茂,再现情境,让学生通过CAI课件视频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魅力,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黄河情,鼓舞学生像母亲河一样伟大坚强,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激励学生保护母亲河,保卫祖国母亲,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3、活动感化

古希腊学者普罗戈多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点燃的火把。”语文教师要通过征文、演讲、集会、参观、访问、办板报、写读后感、写观后感等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将学习与生活、养成、励志相结合,?丰富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爱国主义感情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我经常组织本班学生开展“我的理想”征文、 “五四青春飞扬”演讲、“难忘的一件事”故事会、评选“最美同学”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并通过精彩纷呈的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如,我利用双休日,带领我班学生开展“走红色路”的主题教育活动,参观了位于遂宁本地的“邝继勋纪念馆”。通过参观,学生了解到:旷继勋,男,汉族,原名大勋,号集成,贵州思南县人,中共党员,生于1897年6月,牺牲于1933年6月。1929年6月29日,中国共产党早期高级将领、高级军事指挥员旷继勋在遂宁市蓬溪县大石镇牛角沟率部起义,发动了大革命失败后四川第一次武装暴动,并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四川第一路军,随后建立了四川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蓬溪县苏维埃政府。旷继勋蓬溪起义,激励了四川人民的革命斗志,推动了四川革命形势向前发展,旷继勋是遂宁历史上一位了不起的英雄人物,2009年9月10日,旷继勋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通过参观和写观后感,让学生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深化了爱国主义教育。

4、示范引领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初中生正处于人生的重要时期,他们富有好奇心,模仿能力强,他们对老师有着特别的信任感和崇拜感,老师的言行、品德、人格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对他们的影响巨大而深刻。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在与学生们的相识、相知、相处过程中,在与学生们的学习、生活、工作过程中,我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率先做到;我以生为本,关爱学生,注重言传身教、示范引领,注重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引导他们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生活、关注时代,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优良的品德修养。

如,我通过践行“乐学乐教,成人成己”?的教风、“惜时惜缘、笃志笃学”的学风、“天生我材必有用,是金子就要发光”的班训和竞聘语文学科班长、语文合作学习小组长、语文合作学习小组记录人等,勉励学生珍惜初中时光,不虚度美好年华,青春无怨无悔;珍惜和同学的缘分,团结友爱,合作互助;珍惜和老师的缘分,尊师重教,教学相长;珍惜和学校的缘分,心怀感激,奋发学习;珍惜和父母、邻居、家乡、祖国的缘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做合格的公民乃至国家栋梁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2]徐芳《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湖北科教导刊杂志社,?2009年;

[3]路建荣《别样悦读添姿彩,多元对话显神通》,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

论文作者:陈元桂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9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6/6

标签:;  ;  ;  ;  ;  ;  ;  ;  

浅谈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培养路径论文_陈元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