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江泽民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论江泽民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郭清梅[1]2004年在《论江泽民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文中认为马克思主义以人类的自由、解放为归宿,因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和价值目标。江泽民同志站在实践和理论高度,以深邃的眼光对人的全面发展进行了多方面的论述和阐发,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新科技革命和全球化浪潮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不断地促进着人的全面发展向深层次和更高境界发展,“叁个代表”重要思想更是为人的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和提供了保障。 列宁、毛泽东、邓小平都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江泽民同志在此基础上又与时俱进地进行了理论创新。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具体体现,贯穿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之中。人的全面发展主要是指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活动能力的全面发展、社会关系的协调发展、主体人格的完美发展和各种需要的合理满足。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是辩证统一的,单个“人”与社会整体“人”是辩证统一的,发展的目标与发展的现实过程是辩证统一的,所以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不断完善的历史过程。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要以“叁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社会主义四大文明建设,不断致力于终身教育体系与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王春华, 李文峰[2]2007年在《关于江泽民人学思想研究的综述》文中提出十六大以来,关于江泽民人学思想得到较为深入、全面、系统的研究。学术界对其形成的条件、内容、特点和意义,尤其是江泽民对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继承发展等方面取得的可喜成果,不乏深刻见解,但仍需深入研究。

李振伟[3]2004年在《论江泽民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理论创新》文中认为江泽民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新发展。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通过人与社会协调统一的发展,通过人与自然协调和谐的发展,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符宇忠, 张爱武[4]2003年在《论江泽民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兼论对改进高校“两课”教育的指导意义》文中提出把人的全面发展确立为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政治、文化并列的发展目标是江泽民同志推进理论创新的积极成果。江泽民同志从多方面阐述了现阶段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和实现条件,这些思想对改进高校“两课”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杨国强[5]2003年在《论江泽民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文中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部分,也是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反复强调的重要内容。江泽民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的基础上,对人的全面发展思想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本文分叁个部分对江泽民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进行探讨。第一部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江泽民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经济全球化浪潮滚滚而来,“叁个代表”思想深入人心,总体小康水平已经达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第二部分,阐述江泽民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主要内容。(1)人的全面发展是具有丰富内涵的多样性统一:人的全面发展是个人发展与人类整体发展的统一,是物质生活发展与思想和精神生活发展的统一,是理想与现实的统一,是目标与过程的统一,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2)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课题,是社会主义发展进步的必要条件。(3)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文明建设具有内在同一性:建设物质文明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前提,建设精神文明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中心环节,建设生态文明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性选择,建设政治文明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保证。(4)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发展的相互关系:一方面,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发展互为前提。社会全面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必要基础和活动环境,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全面发展提供主体条件和力量源泉。另一方面,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发展相互促进。社会全面发展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反过来,人的全面发也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第叁部分,揭示江泽民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重要意义:从理论上看,它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从现实来看,它必将大大增强人的主体意识,激发人的创新精神,促进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其中,第二部分是论文的主体部分。

袁新秀, 谭群鸣[6]2003年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新贡献——论江泽民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文中指出江泽民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又一重大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 ;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的新论断 ;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把人的全面发展确立为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 ;提出了现阶段推进人全面发展的四方面重要措施。

成双凤[7]2007年在《论江泽民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文中认为江泽民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提出的,有着深刻的理论和时代背景,笔者力图从特征论、本质论、途径论、关系论和过程论等五个方面揭示关于江泽民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丰富内涵,并以此为基础,阐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对策建议。

何婷[8]2008年在《论江泽民人才队伍建设思想》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一属叁中全会后,中国进入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为了进一步培养和造就能满足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庞大的人才队伍,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跨世纪的崭新历史时期,运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依据当代世界和中国形势的深刻变化,在实事求是地分析了中国人才队伍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新任务的基础上,为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才保障问题而逐渐发展成熟起来了一系列科学、系统、创新的有关人才队伍建设的思想理论观点和学说。江泽民人才队伍建设思想既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才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也为我国做好新时期人才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研究江泽民人才队伍建设思想,对于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人才理论体系的发展,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对于加强才队伍建设研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人才保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全文共由叁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分析了江泽民人才队伍建设思想形成的背景和发展脉络。世界形势的深刻变化,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激烈和知识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是江泽民人才队伍建设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中国的现实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江泽民人才队伍建设思想形成的现实条件。江泽民人才队伍建设思想是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特别是其中有关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理论,并在总结我国人才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所产生的理论新成果,大致可以分为初步形成阶段、发展阶段和深化阶段。第二部分:阐述了江泽民人才队伍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这一部分也是本文的重点。作为党的第叁代领导核心,江泽民着眼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和日趋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提出了“叁个代表”重要思想、科教兴国战略,以及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等重要论断,并为各类人才队伍的建设提出了具体而有价值的建议和要求。江泽民人才队伍建设思想内容丰富、观点众多。笔者主要阐述江泽民对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这叁支人才队伍的建设提出的重要观点及具体内容。第叁部分:总结了江泽民人才队伍建设思想的重要价值。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深入的发展,江泽民从实际出发,精辟地阐述了我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问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江泽民人才队伍建设思想的诸多价值,着重体现在他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尤其是其中的人才队伍建设理论,奠定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人才队伍建设理论发展的基础,促进了我国人才队伍的建设,为新时期的人才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人才保证。

邓亚秋[9]2011年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人才思想研究》文中提出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为适应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需要,特别是适应这一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需要,解读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人才思想,以提供有益借鉴。研究中,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人才思想,被置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史的理论视野中。作者着力研究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人才思想的发展历程与思想内涵。为达到研究目的,作者综合采用文献研究法、系统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和矛盾分析法等,以国内公开出版和发表的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着作、讲话、谈话、书信、题词、批示、批语,以及新闻报道、回忆录为资料范围,研读并探究领袖人物人才思想。目前学界对此问题已经有所研究,其中以罗洪铁教授的研究较为全面、深入。具体来讲,学界对毛泽东人才思想的研究主要包括对形成发展过程、思想内容、价值等方面,其中对思想内涵方面的研究最为深入细致。关于邓小平人才思想,学界代表性的观点认为它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其核心。另外,学界对邓小平人才选用思想、“四有”新人思想的研究也非常深透,对邓小平人才思想的价值也比较关注。关于江泽民人才思想,学界比较关注其“人才资源论”、“人的全面发展论”以及“科教兴国论”,其人才思想的价值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较为深入的讨论。本研究主要围绕细化、深化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人才思想共同点与不同点而创新。具体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从方法论与思想来源等方面论证了领袖人物人才思想的共同点,展示了这一共同点在不同时代主题下的具体表现。作者认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人才思想都运用唯物辩证的实践观为方法论,把兼具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工人、农民等各个历史阶段的人民争取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践活动作为思想素材,强调上述人才思想把个人发展与民族繁荣、国家富强视为一体二面的开阔视野。关于他们人才思想来源方面,作者认为叁人都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思想的重要来源,并且作了创造性转化。第二,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一脉相承的共同点,放在理论品格、精神实质、价值取向等角度进行细化和深化。作者认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人才思想的共有理论品格在于,以马克思主义为本质以中国化为特色;领袖人物人才思想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为共有精神实质,他们的思想不断突破教条主义、旧有体制、原有基础的束缚,不断提出能够解决不同时代主题的人才思想;领袖人物人才思想都以人民主体作为价值取向。第叁,从其思想重点与表达方式两个维度深化了不同点的比较。作者从时代主题入手,分析了不同时代主题下领袖人物人才思想在要旨、论述重点等的差异点。这些方面的差异,形成个性鲜明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论文主要由导论、五章正文和结束语构成,基本情况简介如下:导论概述研究中的基础性问题。简述了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认为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展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以及服务于人才学学科发展;研究的实践价值在于,助益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以及促进人才健康成长。作者着力探讨了研究对象问题。在研究中,始终把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人才思想,置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的视野之中,力图解读出中国革命与建设赋予领袖人物人才思想的独特内涵,比较革命与建设的不同阶段赋予领袖人物人才思想的特色与精神。第一章探究毛泽东人才思想。首先通过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五个阶段的代表性观点,包括工人阶级作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农民作为革命最可靠的同盟军是人才最大来源的观点,提升红军官兵素质观点、干部政策和知识分子观点、“两个务必”的观点,培养领导岗位接班人与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观点等,从纵向解释了毛泽东人才思想概貌。其次,以人才价值论、人才素质论、人才培养论、实践出人才论和人才选用论为主要内容,探索了毛泽东人才思想的独特内涵。在此基础上,作者探究了毛泽东人才思想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第二章探究邓小平人才思想。首先以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叁个阶段的代表性观点,包括培养军队文化工作者和重用专业人才观点,科技人才观,培养党和国家领导层接班人以及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等观点,纵向描述了其思想概貌。其次,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核心,以人才地位论、“四有”“红专”论、人才培养和造就论、人才使用论、人才管理论为主要内容,展示邓小平引领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人才思想。在此基础上,作者探究了邓小平人才思想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第叁章探究江泽民人才思想。作者认为,这一思想的纵向概貌,由两个阶段的代表性观点,包括“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教育优先战略”以及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点等构成。从横向看,作者认为江泽民人才思想主要以人才资源论、人才战略论、人才队伍建设论、人才素质论和人才使用论等为内涵。在此基础上,作者探究了江泽民人才思想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第四章从四个角度比较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人才思想。首先,它们有共同的理论基石——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作者较为深入地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认为它们是领袖人物人才思想的共同理论基础。其次,作者认为领袖人物人才思想有着同源的方法论——唯物辩证法、同根的重要来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再次,作者认为,领袖人物人才思想在理论品格、精神实质、价值取向的一脉相承,它们共同具有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最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人才思想具有各异的要旨与论述重点。第五章从宏观和整体的角度,探讨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人才思想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作者认为,领袖人物人才思想的理论意义,在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从内容和思想领域方面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同时建立和丰富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体系。领袖人物人才思想的实践价值在于,发展和壮大了我国的人才队伍,从而推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向前发展。结束语凝炼了作者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人才思想共性与个性的认识与把握,突出展示了领袖人物人才思想对我国人才成长产生的代表性影响,力图以作者采用的领袖人物人才思想来自于实践又推动实践发展的认识论框架,强调这些思想独具的广度与深度。另外,还简要提到自己研究的局限,同时表达了对学术研究的真诚态度。

程艳平[10]2009年在《江泽民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研究》文中认为江泽民一贯重视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在他不同时期的着作中都有阐述,特别是《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集中而全面地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宝库增添了最灿烂的瑰宝。江泽民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不是随意提出的,而是有着深刻的根据。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对我国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和现实要求的科学认识和把握,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江泽民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一是首次提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的科学论断;二是精辟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是辩证统一的“两个历史过程”的重要思想;叁是科学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质内容是“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四是明确指出了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通过加强“叁个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五是深刻论述了促进我国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以“叁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南。江泽民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大大推进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中国化,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主要表现在,创新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把对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新境界;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之统一的连接点,深化和发展了党的纲领理论;深化了社会主义目标理论、动力理论和本质理论,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江泽民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贡献,而且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它对于推动我国人的发展问题的正确解决、对于促进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对于指导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论江泽民人的全面发展思想[D]. 郭清梅. 河北大学. 2004

[2]. 关于江泽民人学思想研究的综述[J]. 王春华, 李文峰.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3]. 论江泽民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理论创新[J]. 李振伟.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04

[4]. 论江泽民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兼论对改进高校“两课”教育的指导意义[J]. 符宇忠, 张爱武. 理论月刊. 2003

[5]. 论江泽民人的全面发展思想[D]. 杨国强. 武汉大学. 2003

[6]. 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新贡献——论江泽民人的全面发展思想[J]. 袁新秀, 谭群鸣.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3

[7]. 论江泽民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J]. 成双凤. 湖湘论坛. 2007

[8]. 论江泽民人才队伍建设思想[D]. 何婷. 西南大学. 2008

[9].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人才思想研究[D]. 邓亚秋. 西南大学. 2011

[10]. 江泽民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研究[D]. 程艳平. 延安大学. 2009

标签:;  ;  ;  ;  ;  ;  ;  

论江泽民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