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藏文化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研究论文

东藏文化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研究论文

东藏文化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马丽娟 刘麟霄 于 迪 宋 哲 张婉婷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 123000)

摘要: 随着科技发展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成为一种留存历史的重要方式。东藏文化作为藏传佛教的重要分支,对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形成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这一地区的宗教、经济、文化、艺术的发展。开拓东藏文化的数字化遗产保护线的尤为重要。本文主要是从信息的记录与建档、数据库的建设与管理、数字化的展示与应用三个层面探讨东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方式。

关键词: 东藏文化;数字化保护;数据库

在科技发展的推动下数字化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由于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使我国在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过程中有了新的途径和方法。文化遗产在经过岁月的冲洗的过程中,既要面临着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威胁,还要面临人祸天灾等各方面的破坏,生存状态不容乐观,但是由于新技术的出现,使得我国的民族遗产保护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保护的理念上,都有了新的发展。就目前来看,我国使用数字化保护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比较知名的案例有敦煌虚拟漫游、故宫漫游等。“文化遗产数字化即是在依据数字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数字采集、存储、处理、展示、传播等内容,让文化遗产得以转化、再现并实现资源共享的模式,这样才能够让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利用。”

东藏是藏传佛教的一支,曾对东北三省、内蒙古地区形成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在历史上不仅是这一区域的宗教核心,也是文化、经济和医学的核心,对这一区域的生产、生活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主要寺庙位于今辽宁省阜新市瑞应寺,现为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座寺庙从1669年开始建造,到1705年初具规模,在道光年间达到鼎盛。康熙皇帝曾经为其赐名题字,匾额上刻有四种文字,分别是满蒙藏汉,将瑞应寺一世活佛桑丹桑布为“大清东部蒙古老佛爷”。每年举行盛大的“查玛”(金钢驱魔法舞)舞会。来自各地的蒙古族民众聚集在瑞应寺,还有各方的商人借此机会,发展贸易,既带来了集市贸易,又给百姓带来了方便,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寺院大概方圆十里,包括祈愿殿、大雄宝殿以及九大臣祈愿殿,还有东西配殿,在大雄宝殿外部还分布着四大扎仓和德丹阙凌(藏语:安乐具足法殿)及活佛殿等。其中的四大扎仓是瑞应寺的教育场所,这里不仅讲授佛教、哲学等方面的知识,还讲授医学、天文、立法等方面的生活,服务人民的生产生活。曼巴扎仓就是当时的医学部。学僧学习经卷和医疗技术,研制蒙药、培养学生,为百姓治病。现在的阜新市蒙医药研究所就是在曼巴扎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取得了很多重要的医学成果。丁科尔扎仓是时轮学部。这里的学僧主要的研究方面是天文历法,也就是《时轮历法》,运用它推算出大小月份和 二十四节气的交接时刻,并推算闰月和日蚀月蚀的准确时刻。丁科尔扎仓每年编写一本《历书》,发行蒙古各地传抄使用,是当时人们生产的重要依据。

东藏作为藏传佛教的重要分支,影响了东北地区宗教、经济、文化长达百年的时间,其主要寺庙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当地的医学、文化、民俗还再延续其影响,有重要的历史价值。随着我国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对于东藏文化的保护变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其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的研究对象就是东藏文化,探索信息视角下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方式。

一、信息的记录与建档

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性手段是记录与建档,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个目的,就需要密切关注记录的方式与载体。所以杨红在提出非遗数字化记录的过程中,要注重数字化的对象选择,以非遗传承人为重点进行数字化记录,对于数字化保存的格式与介质,需要注重加强与其他领域知识技术的结合; 黄凤兰则认为要利用好影视手段, 将 “活” 形态 真实地记录下来。

东藏文化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非物质文化,另一部分是物质文化。物质文化主要有雕塑、建筑等其他文物,非物质文化包括法事活动、庆典活动、历史、医学、绘画、舞蹈等诸多艺术形式。这些都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来进行记录,并可以真实的反映出来。可以将数字化记录简单的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二维文物数字化采集记录,另一部分是三维文物数字化采集记录。 二维文物主要包括一些古代壁画或者古代文献的记录,对于这些文物主要使用数字摄影技术,通过摄像机数码相机、2D扫描仪等数字设备对文献进行记录和保存。三维技术主要针对有器具和雕塑等立体物件,通过测量的方式,根据计算机的影视技术对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既可以完成对建筑、遗址的信息收集,还可以对器具、雕塑等进行收集,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存储,建立数据库,这样可以更加方便的对数据信息进行存储和管理。

二、数据库的建设与管理

由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调节可以看出,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时可以促进成骨并抑制破骨,并积累破骨前体细胞,当通路关闭时破骨细胞成熟开始骨的改建。OA患者该通路长期的激活态可能是骨赘形成的机制。

[lsw1-Eth-Trunk1]port link-type trunk“配置聚合通道为trunk模式”

建立文化遗产数据库对于社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对文化进行保护的必要条件。在对文化遗产进行普查的过程中,注重对文化资源的一些信息进行收集整理,比如文化遗产的种类、调查图案、传承人等等。但是事实上有关于东藏文化的资料大多散落到各个寺庙、甚至是普通百姓受众,由于个人之间有着不同的习惯,造成对资料的保存的程度有着很大的差别,所以,为了改变这一复杂困难的状态,必须对相关资料进行统一的收集整理,建立信息档案,这样才能更好的保护东藏文化,也可以为其他学者使用东藏文化信息提供便利。就目前来看,对于东藏文化数据库的建立是非常迫切的。

在进行数据库的建设过程中,可以参照国家文化遗产名录资 源数据库进行建设,由于是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根据2006年国务院批准并 正式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进行严格的分类,主要划分为十大类为国家级别标准,这十大标准分别是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和民俗。在十大分类下边,还有一些细分的二级类目,比如民间音乐继续细分为民歌、器乐、舞蹈、戏曲音乐、曲艺音乐及其他类。从保存方式来分,分别有:电子文档、图片、音像、影像等,各方式又分为许多子方式等 。

空调使用过程中存在高峰阶段和低谷阶段,根据这一特性,技术人员研发出了空调蓄冷节能技术。空调蓄冷技术可实现在空调使用高峰阶段时将低谷阶段储存的冷能量释放出来,通过冷冻机的运作实现空调制冷目的。该技术能够让空调使用率得到有效提高,降低电力供应对空调使用的影响,因此对某些电力供应不稳的地区而言具有极大的意义。

展示和应用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环节,是真正实现传承的重要渠道,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化的展示实现了随时、随地、真实还原的要求,在东藏文化的数字化展示中可以利用最新的技术实现不受时空现实的真实性展示。虚拟现实技术涉及的技术比较多,既有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也有计算机图形学,还有人工智能、传感器多媒体等等技术,是一门比较综合的信息技术,主要通过计算机技术从而生成一种模拟环境,在利用一些专门的设备将用户置入到这一环境中,通过这一技术可以实现用户与模拟环境进行直接接触和交流,提供真切的实时感受。虚拟现实技术主要应用的技术主要有环境建模技术、交互技术、触觉反馈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等。以虚拟博物馆为例,它可以提供常规博物馆不可能提供的“真实”内容。参观者作为参观的客体,但同时也是审美和需求的主体,虚拟博物馆可以再现文物的真实情况,无疑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虚拟博物馆的活动中来。伴随着虚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他展示文物的方式就显得相形见绌。只有充分发挥虚拟现实技术的优势,才能更好的发挥虚拟博物馆的功能和意义,才能更好的展示历史文物的价值,也才能更好的给人类带来新的审美感官和生活方式。东藏文化可以据此建立虚拟的博物馆,让观者走进历史,走进场景,真实感受东藏文化。

虚拟现实还可以通过类似于电影叙事的形式进行展现,可以让参与者在其中扮演一定的角色,利用一些专有的设备进行操作,从而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通过引入这种叙事方式,可以让虚拟现实的体验更加丰富, 用户产生更加强烈的沉浸感。主要是基于人工智能所产生的虚拟环境,在这个虚拟的环境中,有各种生活中所需要的道具,还可以结合各种场景的强大功能,操作人员只需要在素材库中调出一些虚拟存在的人物,就可以按照导演的思路进行“演出”,如果参与者认为情节不理想,还可以重新进行排演。东藏文化的建筑、历史、法事活动、医学发展、文化艺术动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应在逼真的场景,让观者进入其中进行真实感受,不受时空的限制。

三、数字化的展示与应用

数据库建成以后还涉及整合、检索等管理问题。所谓数据处理整合系统 是根据资源管理的需要,根据规范体系标准对文化进行分类整理,将批量数据进行分类、整合等综合管理,通常情况下,根据文化遗产工作的需要,由技术支持人员进行具体操作。为了方便实现文化遗产资源的集成与共享 ,通常情况下要总结和预先定义数据处理的标准和自动处理规划来完成,检索系统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建设不能忽视的重要方面,因为检索系统具备的信息分类、多条件组合、文件类型、图片、区域等 多种检索方式对于整个系统来说至关重要,只有调理有序的检索系统,才能更加方便满足各种人群的的基本需求。所以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的建设过程中,一定不能忽视检索系统的重要性,通过严格、属性和比较等相关信息对检索系统进行严格建设,并且依靠标目索引,将各种彼此之间存在联系的文化遗产进行串联,从而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结构的网状形态,这样不仅可以明了各个信息之间的联系,还增强了数据库的检索功能。

温度和通风是一对调节因素,需适当的配合使用。培养期间结合温度、湿度情况进行通风,每天2~3次,温度高、湿度大时,应增加通风次数和延长时间。

四、结语

马丽娟,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讲师。

参考文献:

[1]赵跃、周耀林 . 信息视角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进展[J].图书馆学,2017 ( 12).

[2]杨红 .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记录的利弊与策略[J]. 文化遗产,2015 ( 2) .

[3]黄凤兰 . 从民俗影视片的特点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 江 西社会科学,2005 ( 12) .

课题:

1.2018年度阜新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东藏文化的口述历史研究,立项批号:2018Fsllx037;

2.2017年辽宁省教育厅青年项目(文): 虚拟现实技术在东藏文化传承中的应用研究,批准号:LJ2017QW004

3.2018年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新媒体环境下精神文化产品互动式传播与效用研究,批准号:L18DXW001,项目编号:18-1100;

4.2018年全国人文社会科学重点资助课题:振兴东北战略背景下东北少数民族地区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8BJR01016。

作者简介:

东藏文化作为藏传佛教的分支,保留了藏传佛教的重要特色,但在与地方文化融合的过程中,收到了满、蒙、汉等民族文化和东北地方文化的影响,在建筑、法事活动、医学、文化艺术方面有自己独特的特征,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是重要的文化遗产,应结合现代的数字化手段加以保护和传承。但目前来看,制约数字化技术发展最大的瓶颈就是人才,除此之外还存在设备和技术的不完善,所以在今后的实践探索中,如何才能更好的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东藏文物的保护才是需要急需面对的问题。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合理的看待数字化技术,带给我们便利的过程中,我们更应该重视东藏文化所特有的文化价值,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东藏文化的传承,我相信随着数字化信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人们将会在文物保护的道路上更近一步。

康有为先生曾经说过,“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久”。对于一所没有优势、也找不出任何特色的农村学校,突破办学困境的唯一做法就是从无到有。为实现这一跨越,学校应该往哪个方向上走?校长、教师和学生可以做哪些努力和尝试?深入研究学校实情后,学校新任领导班子确定了创建广州市一级学校的目标,基于学校原有艺术学科的一点基础,坚定了走艺术特色发展之路的决心。

刘麟霄,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副教授。

于迪,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讲师。

宋哲,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学生。

张婉婷,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学生。

标签:;  ;  ;  ;  

东藏文化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