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文言文教学探析论文_韩东石

中职文言文教学探析论文_韩东石

(吉林省工程技师学院 吉林 白山 134300)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6)10-0070-02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入校就抱着学一门技术学一门手艺的态度而来的,语文教学作为一门基础必修课是不被学生重视的,文言文教学更是教学中令人头疼的老大难。

一些人认为,文言文是中国封建文化,许多作品宣扬了落后的思想,束缚了人性,和现代社会的人格独立、个性解放背道而驰,惟恐对学生发展不利。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就像现代文中有不良成分一样,文言文中确实有糟粕,但更多的是辉煌的精神财富。两千多年的文明史给我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古籍,有社会科学的,自然科学的,文学艺术的,其中有许多精华值得我们吸收,假如对此弃置不顾,中国社会的发展就没有基点,历史就不会前进。这些古籍,大多是用文言写成的,掌握了"文言"这一工具,就拥有了一把打开文化宝库的钥匙,有助于后人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继往开来。然而,在当前的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着许多的弊端:不注重文言文的教学价值;诵读耗时多,效率低;只停留语句的字面意思的解释,很少去挖掘课文的人文内涵;局限于一册课本上的四五篇文言文,很少补充课外阅读。这些已经成为了中职古代诗文教学发展的瓶颈,笔者对当前的文言文教学提出以下看法和建议,探求改革之良策。和大家共勉。

中职学生基础差,底子薄。不少学生在课堂上是这样学习文言文的:当老师补充相关背景,疏通文意,解说词句时,他们不以为然;而当教师一旦进行口头对译时,则专心致志,挥笔疾书;当教师进行复习检查时,他们就可以手持课本,眼观笔记(一般已密密麻麻地小字记在书上原文下面),流利地进行对译了。这种学法只能是生吞活剥,死记硬背,很难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那怎样让学生能真正地喜欢学习文言文呢,。

一、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切记不能给学生太大的压力,让学生感到学文言文不是什么难事,那么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中职语文相对高中语文教学更为浅显和轻松,所以不妨占用些课堂时间来诵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熟读或背诵一定数量的文言篇目,加深对文言文的文意理解,培养语言感知、直觉、积累、顿悟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字音读准确,是诵读的起码要求。文言课文中有大量的生僻字、通假字、破读字、古音字(如古人名、古地名、古官职名、古器物名称)等,如不首先解决这些字词的语音问题,那就根本谈不上诵读。因此,一篇文言文,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试读一遍,或全班齐读,或个别朗读,从试读中发现他们读字读音中出现的问题,然后一一板书纠正,并由老师再范读一遍全文。要求学生听清句读,只有读清了句读,才有可能弄懂文章的词句结构和语言意义;反过来也才能读得更准确、更清楚。同时通过反复诵读,利用文言构词造句的特点以及语音停顿、逻辑重音、语气声调等诵读要诀来深化词义句意的理解辨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文言文的传统的诵读方法是科学的。它利于知识的积累,利于明白事理,利于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提高,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语言的运用能力。

二、翻译分析先化繁为简

忌一开始就字斟句酌的扣字词及用法,分析时也先只研究几个问题,"写了什么","为什么写", "怎么写的 "目的是以这种方式调动兴趣,避免给学生带来过大的压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例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最后几段的教学很重要,全文只要求背诵这几段。初期宜先让同学复述情节来调动起学生兴趣,然后逐段讲解里面的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议等文言文知识,当学生进入疲劳期,精神和注意力开始松懈的时候就要停下来,即便是文言句式没有讲也必须停,因为再讲下去就会是学生产生厌烦情绪,那么不妨就留个悬念,文言句式可以放到分析完内容再讲解。分析这几段也应遵循化繁为简的原则,忌教师分析灌输,我是这样做的,只提出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廉颇为何嫉妒蔺相如?这里面包含着一个待讲的被动句式。第二个问题舍人为何要告辞离开?这里面包含着一个含有"所以"的句式。第三个问题蔺相如是怎样回答舍人的?这里面包含着一个含有"孰与"固定句式。第四个问题廉颇是怎样去谢罪的?这里面包含着介词"因"的学习和"宽之"的含义。

三、教会学生积累知识的方法。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知识积累是能力 提高的基础,有计划地进行积累,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古汉语的语言材料和知识,使之形成 系统,而且也能转化为能力,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我们要求每位学生都准备一个笔记本, 建立"文言知识库",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整理。如每篇文言文的书下注释非常重要,要求掌握的实词、虚词,人人必须整理,但对每课词语的整理积累不能局限于该篇,要回顾、翻查从前学过的意义和用法,并随着新课的学习去丰富,即做到纵 向积累和横向积累相结合。此外,进行积累不是机械地照搬照抄,而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联系、归类、比较。例如在一次复习课上,我列出这样一系列词--之、至、致、往、如、造、诣,让学生比较异同。经过讨论,学生将这些词归为"到"的系列词,教师接着启发学生回忆、整理出其他的系列词,结果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一下子整理了不少。有:" 走 "系列词--步、趋、行、走、奔;"洗"系列词--沐、浴、盥、浣、涤;官吏升降系 列词--除、拜、擢、拔、迁、贬、谪、黜、左迁。通过比较归类,学生提高了在文言文 阅读中的词语辨析能力,让课文这个"例子"真正起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体现了学会 积累带来的极大益处。

四、鼓励学生质疑。

我国宋代教育家张载说:"学则须疑,学贵善疑 。"传授文学作品,极易见仁见智,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于学 生提出的很有个性的意见,只要言之有理,就不妄加否定,而是从精神上予以肯定。

如我在教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时,有些学生对陶渊明的做法提出了疑问。他们认为陶潜之所以与当时的社会格格不入,是因为他没有上进心,他的做法是没有能力适应官场的体制而逃避的一种行为。对于学生的见解,我先是给予鼓励和肯定,然后从学习这篇文章的目的来谈了教师的看法。学生们在学习这篇文章时思路很开阔。在字词的理解上同样需要质疑。如我在讲《静女》,其中有一句"自牧归荑",文中的"归"究竟读哪种音,孩子们提出了疑问,我鼓励他们自己去查《古汉语词典》,终于找到了正确的读音。所以学生的质疑问难精神一旦被肯定, 便会勇于表现自我,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

"教师给块蓝天,学生就能飞翔"。总之,在中职语文课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通过改革教法、加强学法指导等手段,着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努力使文言文教学走出低效的怪圈,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论文作者:韩东石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6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4

标签:;  ;  ;  ;  ;  ;  ;  ;  

中职文言文教学探析论文_韩东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