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老年教育研究比较-基于可视化文本分析方法论文

中外老年教育研究比较
——基于可视化文本分析方法

傅 蕾1,周翠萍1,吴思孝2

(1.上海开放大学,上海200433;2.温州城市大学,浙江 温州325013)

摘 要: 采用可视化分析的方法,对国内外老年教育研究文献进行基本概况、研究热点、知识基础等方面对比,结果发现研究力量上,国内力量较单薄,国外形成作者群;研究阶段上,国内处于粗放化,国外走向精细化;研究模式上,国内凸显教育性,国外体现融合性;研究方法上,国内趋于思辨性,国外提倡科学性。建议国内今后的老年教育研究中,可扩充研究力量,建立研究团队;借鉴邻近学科,融合多种学科;关注前言动态,细化研究问题;提倡实证研究,立足本土特色,促进研究水平提升,促进老龄化事业发展。关键词:老年教育;比较研究;可视化分析

一、问题提出

老龄化,是全球的进步与挑战。按照国际惯例,总人口中60岁以上人口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超过7%,即为老年型人口结构。根据美国人口调查局的调查,截止2015年底,全球65 岁以上人口数量为6.17 亿,约占总人口(73亿)的8.5%(美国调查局,2015)。世界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均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未备先老”的特征日益凸显,有效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一个战略性的有效途径和举措就是大力发展老年教育”。发展老年教育,需要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着手。实践层面,老年大学的开办、课程的开发、师资的培养、经费的保障等,已经惠及老年群体。理论层面,美国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老年教育,我国于20世纪90 年代开展理论研究。对当前研究的总结,能够发现研究轨迹,发现研究盲点。目前,我国已有学者通过定性或定量的方式,对我国或者别国当前老年教育研究的概况、热点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但是,这些研究大都是对某一个国家的老年教育研究进行剖析,缺乏对比与比较。而比较研究,认识、探究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可以形成交流、合作和发展的力量,衍生出研究的新的生命力,进一步为实践提供参考(蒋凯,2007)。鉴于此,本研究尝试对国内外老年教育研究进行比较,分析国内外当前老年教育研究的基本概况、研究热点和知识基础,试图从整体角度寻求国内外老年教育研究的差异,以期发现我国老年教育研究与国际的差距,寻求未来的改进方向,推进老年教育研究发展。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所采用的是可视化文本分析(Visual Text Analytics)的方法。该方法是是文本分析和信息可视化的有机结合,是一种对文本数据运用交互式图形呈现方式实现知识发现的信息分析技术和过程,能够清晰、高效、全面地对数据规律进行挖掘与展示,(Risch, J., Kao,A., & Poteet, S. R. et al.,2008)近年来在社会科学、情报学、理工学等各个学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研究将国际老年教育和我国老年教育的核心期刊文献中发文年份、作者、机构、关键词、高频引用文献等信息进行可视化展示,并进行差异性分析。

(二)研究工具

当前,实现文本可视化的工具很多,在众多的工具中,Citespace 是使用较为广泛的工具之一。CiteSpace 是美国德雷塞尔大学(Drexel University,Philadelphia,PA,USA)陈超美博士开发的用于可视化文本分析的软件,可实现文献基本信息、关键词分析、文献被引分析等功能,可以帮助使用者寻找某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基础、研究进展和当前的研究热点,具有准确、便利和高效的特点。(Chen C.,2009)但是,CiteSpace 的中文文献分析功能并不强大,因此,国内文献部分辅助中国知网自带的文献计量功能和excel统计功能进行分析。本研究利用CiteSpace 软件,对国内外老年教育研究基本概况、研究热点和知识基础进行深入解析,从研究的各方面解析并对比国内外老年教育研究。

(三)文献来源

布拉德富文献离散理论认为,“大多数关键文献通常都会集中发表于少数核心期刊”。(张斌贤,2009)因此,分别选取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WOS)为信息源和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作为国外和国内文献选取的数据库。国外文献方面,在WOS数据库中选择“核心论文集”,以“elderly education”、“elder education”、“older education”作为主题进行第一次检索,发现由于标准宽泛,造成基础教育的文献大量包含其中。于是,以“elderly education”、“elder education”、“older education”作为标题进行第二次检索,发现医药护理类的文章较多,属于医学、精神学领域,与老年教育相去甚远。进一步聚焦学科,在学科主题选项中选取了“EDUCATION EDUCATIONAL RESEARCH”,将检索范围聚焦至教育领域,共检索文献4195 篇。国内文献方面,在CNKI 数据库中选择“核心期刊”,以“老年教育”为标题,选取核心期刊,只有163 条结果。于是,将数据选取范围放大,以“老年教育”为主题,选取核心期刊,结果检索348条文献。

三、国内外老年教育研究概况

(一)国外研究概况

1. 时间分布

从时间分布上看,国际上对老年教育的研究文献最早记录于1982年,并且每年呈现递增趋势。2007 年开始,文献量突然上涨,出现突增的现象,并且此后保持每年百篇以上的文献量。

常用算法包括以下几种:平滑、中职与均值滤波。基于以往滤波经验,改进平滑滤波,分析中值和均值两种方法的结合。

表1 国际老年教育发文量逐年对比表

图1 国内外老年教育发文量对比图

2. 作者分布

研究队伍是开展研究的先决条件,也是可视化分析中重要的指标之一。作者的分布主要在于对核心合作以及作者合著情况进行分析。

分析按钮选取“author”,发表2 篇以上文献的作者共有78位,其中,发文数量最多的是GLASS JC,共24篇。根据普赖斯定律计算核心作者的最低发文量应为(钟文娟,2012):

国外老年教育核心作者应定义为3.6篇以上论文的作者。因此,国外老年教育研究核心作者共9 人,具体见表2。GLASS JC 自2014 年起发表24 篇, DE GUZMAN AB 自2009 年起发表论文21 篇。对以上两位作者进行追踪,发现GLASS JC的研究涉及老年人的教育角色、老年教育计划、老年学习影响因素、老年生命思考等主题,关注农村老年、女性老年等群体。DE GUZMAN AB 以菲律宾老人为研究对象,探索老年群体生活满意度、社会支持、心理弹性、生活空间等具体主题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查看不同作者之间的合作程度,发现VONMERING O、 HILL RF、 GUILLETTE EA,LUPTAK M、ZHENG R、HILL RD、RUPPER R,FERNANDEZ-SANCHEZ M、QUINTANILLA L、GIMENEZ-DASI M等作者联合形成合作关系,形成一定的合作群。

3. 机构分布

1)通过该改革的开发和研究,使学生能够真正感受、理解工程实际设备及装备的原理与工作过程,明确掌握机械制造工艺基本概念的真实含义,以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深刻正确地理解与掌握课程内容,并为课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研究机构是研究持续开展的聚集地,也是人才培养、成果发布的集中地点。对研究机构进行分析,能够得出关注老年教育研究的核心力量。

选取“insititution”,选取发表论文排名前10名的机构,如表3所示。表3显示,分文量最多的是菲律宾的圣托马斯大学,该机构专注于菲律宾老年群体,着力通过扎根理论研究等质性研究方法开展老年群体的焦虑、体育锻炼偏好、主观记忆等因素。美国的北德克萨斯州大学、西班牙的塞维利亚大学、美国的佐治亚大学的发文量为6 篇。美国的犹他大学的发文量为5 篇。美国的北德克萨斯州大学关注老年群体健康、咨询、学习、就业等问题。西班牙的塞维利亚大学关注老年群体社交网络、数字化交流等问题。美国的佐治亚大学关注老年群体学习风格、电子公告板教学等问题。美国的犹他大学关注老年群体互联网使用的态度与信息加工能力。

(二)国内研究概况

1. 时间分布

虽然最密切联系原则已经作为一项“兜底条款”写入了我国《法律适用法》的总则部分,其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也成为了法官运用的最多的法律选择方法之一,但是我国学界对于该原则的评价始终是褒贬不一的。大部分学者对该原则持支持赞成的态度,认为最密切联系原则使得连结因素多样化,增强了法律选择的灵活性,增强了国际私法对新情况的适应能力;同时赋予了法官很大的自由裁量权,抛弃了“法律关系本座说”的机械性做法,并采用了柯里的“政府利益分析说”利益分析的方法决定法律的适用,“最密切联系原则已成为当今国际私法界共同的语言与趋势,并被某些国际私法学者奉为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但是,学界依然存在对该原则的批判之声:

我国老年教育研究论文发表始于1992 年,比国际时间整整晚了10年。研究趋势上,老年教育文献数量基本呈现逐年上涨的态势。同样,在2007年,文献量也呈现了井喷状态,而后的文献量也保持稳步增长,具体如表4。

表2 国际老年教育发文核心作者分布

表3 国外老年教育发文机构分布

2. 研究趋势

采用citespace对CNKI数据进行转换,对国内发文情况进行分析。发表2 篇以上文献的作者共有16位,其中单个作者发文量最大为6篇,根据普赖斯定律,发文量1.8篇以上的为核心作者,共16 位,见表5。当然,这其中不包括在国际期刊上发文的作者。但是,仅仅从发文数量而言,我国的老年教育的作者发文量稍稍偏低,且作者间的合作网络也并不强烈。王英的研究侧重于社会学视角,研究国际比较和老年人社会参与,如社区老年教育、老年人赋权增能、老年人社会参与等问题。岳瑛是较早开展老年教育比较研究的学者,如对英国老年教育概况、国外老年教育发展的介绍等、同时开展老年教育基本原理的研究,如老年教育需求、老年大学课程设置等问题。李洁同样侧重老年教育比较研究,如西方老龄化理论、美国老年教育立法、老年学习权的引介,以及老年教育信息化等问题。

表4 国内老年教育发文量逐年对比表

表5 国内老年教育发文核心作者分布

3. 机构分布

国内开展老年教育研究的机构大都集中在普通高校,同时开展终身教育实践的开放大学系统,发文前十的机构如表6 所示。华东师范大学以老年教育基本原理为研究重点,关注老年教育价值、国际比较、课程设置等问题。上海开放大学作为市民终身教育平台,从老年教育实际出发,关注老年教育发展现状、远程学习、教育管理等问题。宁波大学作为综合性高校,关注老年教育支持服务体系、老年教育公平、农村老年教育的现实困境等问题。中国人民大学侧重于人口学视角研究老年教育,关注老年教育与老龄化社会关系、老年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等问题。从研究机构的地区来看,集中在上海、浙江等华东地区,也是经济发展较为发达区域。

表6 国内老年教育发文机构分布

(三)国内外老年教育研究概况比较

从研究起始时间来看,国外老年教育研究始于80年代初,而我国保存的最早的关于老年教育研究的文献始于1992 年,研究起步较晚。我国的老龄化问题显现较晚,实践开始较晚,因此思想的萌芽和知识的传播相较于国际也稍显滞后。

从研究队伍来看,国外老年教育研究的高产作者发文量为20篇以上,聚焦老年教育这一领域,横向拓展不同视角,研究内容呈现丰富性;或者聚焦某一特定主题,纵向延伸具体问题,研究结果体现系列性。国内作者最多的发文量为6 篇,且研究主题不够清晰,主要在于对国外老年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引介。此外,国外的研究者合作程度也高于国内。

从研究的起源来看,国外老年教育最初来源于医学领域,对于老年护理中的教育与干预进行研究,进而拓展至专门的教育领域,对老年教育的观念、学习需求、数字化学习等具体问题进行探讨。国内老年教育最初起源于教育领域,从对老年教育的理念与意义,逐渐细化至老年教育发展模式、老年大学的课程、教学、团队学习等具体问题。

四、国内外老年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

研究热点是在某一时间段内,有内在联系的、数量相对较多的一组论文所探讨的研究问题或专题(邱淞,2014)。一段时间内的研究热点在时间轴上的表征,就可以分析其研究趋势。研究热点与研究趋势能够发现某一领域的研究重点,能够较好的分析研究的概貌。从可视化分析的方法看,可以从文献的关键词的分布和集中结构来分析某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高中心性的关键词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反映研究的热点领域(刘军,2004)。

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秩转换的非参数检验,种植体ISQ值与颌骨HU值间的相关性进行Kruskal-Wallis U检验及Spearman相关分析;检验水准α=0.05。

(一)国外研究热点与趋势

1. 研究热点

在Term Type 中选择“Noun Phrases”,在Node Types中选择“Keyword”进行分析。在分析结果中,出现2次以上的关键词共177个。具体如图2所示。选择排名前十的关键词,如表7所示。adult、age、education、older adult 是出现最多的关键词。其中, performance、perception的中心性较高,虽然出现频次并不靠前,但也同样体现这两个关键词在老年教育网络中的重要地位,同样视为研究热点。

表7 国外老年教育发文关键词分布

2. 研究趋势

图2 国外老年教育发文关键词分布图

进一步选择“timezone view”,在“Threshold”选择“21”,探寻不同时段内的研究热点,如图3 所示。从结合表格和时区图中,可以看出,1991-1994 年期间,adult、age、education、health、knowledge 成为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医学、生物学领域,如老年认知功能、老年疾病治疗动机、教育的治疗作用、老年人自杀等主题。国外老年教育的研究最初可能源于医学及护理领域,进而逐渐分化、聚焦教育领域。1997 年,attitude 成为研究热点,主要是包括两个方向,一个是指非老年群体对老年人的看法,一个是老年群体自身对教育认识与意愿。1999年,people 作为关键词出现的最多,主要指与老年群体相关的一些群体,大学生群体、青少年、社会工作者、新闻制作人等群体对老龄群体的理解和态度等。2004-2005 年,intervention和children成为研究的热点,研究涉及幼儿园课程与老年群体互动、不同代际之间的影响、大学生择业与老年群体相关性、老年群体内部互动等研究。2007 年,school 成为研究热点,主要指在校学生对老年群体的认知、感知度、老年群体基础补偿教育等。2015年,community和quality of life 成为研究热点,集中在老年学习团体的效能,以及老年数字化学习、老年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等主题。

图3 国外老年教育发文关键词分布时区图

(二)国内研究热点与趋势

我国老年教育研究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90 年代。从研究统计数据来看,目前老年教育的发文数量相对于基础教育、幼儿教育、成人教育的发文量较少。该领域的研究的作者数量也较少,由于研究作者规模小,因此对研究的活力与绩效产生影响。作者之间的合作网络并不明显,合著度与合著率较低,不利于研究的资源共享和思维开拓。发文机构集中于师范类院校,缺少综合性研究机构的多维视角开展研究。国外研究老年教育的作者数量较多,且形成了作者核心群,作者之间的合作程度相较于国内较为紧密,利于研究资源整合,集中力量进行系统性研究。

首先,众创空间的打造应围绕传统优势产业的创新升级。应吸引国内外高端创新要素向传统优势产业转移和流动,由聚焦相关产业的专业化众创空间进行技术承接,打造以优势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为主攻方向的众创平台。当前,装备制造业作为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急需向价值链高端迈进,因此可将智能制造众创空间作为扶植的重点,大力引进国际知名平台资源,打通众创空间内部和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引领装备制造业实现高端化。

在Term Type 中选择“Noun Phrases”,在Node Types中选择“Keyword”进行分析。在分析结果中,出现2 次以上的关键词共49 个。具体如图4所示。选择排名前十的关键词,如表8所示。老年教育、第三年龄教育、老年大学、终身教育等是出现最多的关键词。

图4 国内老年教育发文关键词分布图

表8 国内老年教育发文关键词分布

2. 作者分布

选择“timezone-view”,在“Threshold”选择“7”,探寻不同时段内的研究热点,如图5所示。1992-1995年期间,老年教育、第三龄教育、老年大学等成为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对阐述老年教育的重要性、重要价值、历史传统、本土发展等理念问题,属于意识启蒙阶段。1998 年,终身教育成为老年教育研究中的热点词汇,主要以终身教育为背景,探讨老年教育与终身教育体系的关系,以及老年教育必要性、基本任务、教学原则等问题,仍属于理论探讨阶段。2002 年,人口老龄化成为热点词汇,主要从社会学视角出发,研究人口老年化与社会发展、人口老龄化战略框架、应对策略等问题,已经引入社会学的理论与分析框架。2009 年,社区教育成为研究的热点,由于这一阶段老年教育主要在社区教育中开展,因为研究的问题更贴近实践,也相对聚焦,如老年社区教育参与、老年社区教育文化、社区教育与老年社会化等。2012 年,积极老龄化首次出现,并且集中探讨积极老龄化背景下,老年教育养教结合模式、老年积极心理学建构问题。

图5 国外老年教育发文关键词分布时区图

(三)国内外老年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比较

从研究机构来看,国外的综合性大学是老年教育研究的主要机构,研究视域较为开阔。而国内的研究虽然也以高等院校院校为主,但大都集中师范类院校,如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作为终身教育主要平台的上海开放大学,既是老年教育、社区教育的实践者,也是老年教育研究的主要机构。师范院校主要从教育学原理的角度探索老年教育规律,综合类院校则主要从社会学角度审视老年教育。

从研究内容来看,国外的老年教育研究更加贴近于老年群体自身,关注老年群体的需求、态度、互动、健康等实然状态,体现了科学研究既来源于实践,又指导于实践的重要特征。国内老年教育的研究更多站在管理者、组织者的立场,关注老年教育发展模式、社区治理、人力资源开发等问题,以宏观的视角论述老年教育的应然状态。

从研究趋势来看,国外老年教育研究更趋向于与信息化技术融合,老年移动学习、数字化素养成为研究新趋势。相比而言,国内的老年教育更注重积极老龄化的理念,关于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社会参与等问题。

深入文献从研究方法来看,国外老年教育的研究以调查法、实验法为主,尤其在护理干预和移动学习的主题上,通过准实验的方法来探索结论。国内的老年教育以文献法和比较法较为常见,近年来调查法的比例也逐渐增高。

五、国内外老年教育研究知识基础

对以往研究成果的引用和参照,是科学研究的必经过程之一,也构成了研究领域的知识基础。知识基础由研究热点、前沿的引文构成,能够反映出某一学科领域前沿的本质,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有助于明确和预测研究前沿和动态趋势(任红娟,张志强,2009)。同时构成知识基础的引文是在本学科领域内多长期被引用,多次被评析的著述,学术影响较大,生命力较强(袁翀,2007)。

这些高被引的文献中,均集中于老年学习的研究,在价值上分析老龄化社会终身学习的重要性(Findsen B, Formosa M.,2011)。在观念上打破老龄化对学习需求与能力的误解(Withnall A et al, 2004),技术上探讨老年群体为什么需要学习、想要学什么,以及面临的重要新兴问题(Gillian M.,2010)。此外,被引用5 次的文献中,老年电脑学习、数字化学习、网络使用成为被引用最多的主题,且全都运用调查或实验的方式开展研究,认为老年人最常用的资源是计算机和互联网(Susan B,M.,2012),在接受计算机培训时,同样可以实现培训的预期结果(Charness N.,1992),学会上网的老年人社会支持感、外界接触水平较高,电脑焦虑程度降低,老龄化态度更加积极(Cody M J, et al, 1999)。

(2)多功能护理型轮椅组合床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组合床的定向思维的认识,颠覆传统组合床不可实现翻身功能的设计方式.以电动千斤顶的巧妙设计,彻底解决传统组合床给病人生活带来的种种困扰并进一步完善其便捷性.

(一)国外研究知识基础

在citespace 中运行“cite reference”,探索老年教育的知识基础。结果发现,引用频率在2次以上文献的共334篇,引用频率在3次以上共41 篇,引用频率在4 次以上的共17 篇,引用频率在5次以上的共8篇,如表9所示。

丽水市本级储备土地和房屋遍及城区5个街道40多平方公里区域270多个地块,点多面广、政策处理不彻底、地表情况复杂,再加上原先市储备中心人手不足,储备地块和房屋无法得到有效、规范的管理,闲置土地出租价格参差不齐,地块巡查不到位,出现部分储备地块被侵占、乱倒渣土和垃圾等现象,部分储备土地、房屋(店面)长期闲置,没有发挥应有的价值。

表9 国外老年教育研究被引文献情况

可见,在老年教育的研究中,教育学和医学是主要的学科领域,学习理论和教育学原理是主要的知识来源。

(二)国内研究知识基础

由于CNKI数据库中截取的数据中不包含参考文献,故采用人工方式获取老年教育主题论文的参考文献。结果发现,引用频率在2 次以上的共148 篇,引用频率在3 次以上共75 篇,引用频率在4 次以上的共40 篇,引用频率在5次以上的共22 篇,引用频率在6 次以上的共9篇,如表10所示。

在高被引的文献中,集中通过文献综述或理论思辨的方法,对老年教育的概念、意义、功能、价值、模式等理念性、宏观性的问题探讨,认为老年教育是非传统的、具有老年特色的终身教育活动(叶忠海,2013);以社会参与理论为价值取向(王英,2009);保障老年人受教育权利(王英, 谭琳,2011),加快老年教育立法、完善老年教育立法体系、增强老年教育立法的科学性与操作性、健全老年教育的法律救济制度(李洁,2015),以老年生命教育需求为中心,拓宽“发展性”的老年教育内容、创新“综合型”的老年教育方法,通过提升老年人生活掌控能力、变化适应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增强老年人社会参与的信心(李双玲, 周志毅,2011),实现老年群体的赋权增能。

表10 国内老年教育研究被引文献情况

(三)国内外老年教育研究知识基础比较

比较国外老年教育与国内老年教育的知识基础,不难发现,国外关于老年教育原理读本主要通过对以往知识观念的批判,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批判性较强。国内老年教育原理读本主要依托教育学原理框架,阐述老年教育本身的概念、意义、功能、作用、教育内容、组织方式等基础知识,系统性较为突出。

在知识基础的集中性方面,国外的知识基础较为广泛,引用文献的数量多,但集中性不强,分布与教育学、社会学、信息学、医学、脑科学等学科领域。国内的研究以教育学为根基,知识基础几乎都来自教育学,同时借用社会学关于老龄化社会的研究结论。

在知识基础的主题性方面,国外的引用知识主题较为微观,如老年群体信息技术应用、上网培训、老年群体态度等具体问题。国内的引用文献总体较为宏观,如老年教育变革、发展模式、发展策略等宏观理念。

在引用知识的产生方式方面,国外的知识主要通过总结先前研究结果、访谈调查、准实验等方式产生数据,分析数据,进而获取结论。国内的知识主要通过观察、思辨等方式,对抽象的发展理念、改革转型等主题得出结论。

六、国内外老年教育研究比较分析

根据以上数据,发现国内外老年教育在研究力量、研究阶段、研究模式、研究方法等方面呈现一定差异。

(一)研究力量:国内力量较单薄,国外形成作者群

1. 研究热点

(二)研究阶段:国内处于粗放化,国外走向精细化

从关键词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的老年教育研究问题集中于理念辨析、模式改革等宏观问题,仍处于方向性、理念性、粗放型探索阶段。与此同时,我国的老年教育对于国外研究的介绍和引进也较多,表明依然停留在起初的学习模仿阶段。相比而言,国外的老年教育更加精细,热衷于对具体问题的研究,如学习意愿、学习支持态度、数字化学习等,在更细化的问题上获取结论,深入推进老年教育研究,为实践提供更精细化指导。我国老年教育事业虽然呈现了勃勃生机,但目前理论研究还处在引介阶段,远远滞后于老年教育实践发展(李学书,2014)。

高校中涉及专业性强的校园特色活动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现阶段,高校绝大多数文体活动都是由一些社团承办,而高校的社团组织庞大,高校很难为每个社团都配备指导教师,社团学生的流动性和开展活动的随意性很强,这就导致有的文体活动水平和层次不高,难以从本质上难得到提升。

浅谈关于尼日利亚现代化铁路(阿卡段)软土路基的施工处理技术……………………………………………………… 刘世宇(2-49)

(三)研究模式:国内凸显教育性,国外体现融合性

从知识基础的对比来看,我国的老年教育研究以教育学科为核心,同时辅以社会学的研究视角。从教育学科出发的老年教育研究,仍是沿袭传统学校教育的模式开展研究,未能将老年教育纳入成人教育范畴,未能体现成人教育关照个体、走进生活的视角,未能遵照走进老年群体的精神家园、回归老年群体的生活世界的研究纲领来开展研究(高志敏,2006)。与之相比,国外老年教育的研究并不局限与传统的教育学科体系,而是融合医学、社会学、心理学、信息学等多重学科,从老年教育的实际问题出发,探讨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其视野更广泛、分析更透彻、结论更丰厚。

(四)研究方法:国内趋于思辨性,国外提倡实证性

在深入研读文献的过程中,发现我国的老年教育研究,倾向于现象描述、原理或理论本身的思辨性探讨,以文献法为主流方法,都是基于文本或基础理论的总结,调查法仅占很少的部分,实验法几乎缺失。从研究方法的层次来看,我国的老年教育的研究方法缺乏实证主义指导,可重复性、可复制性不强,科学性有待商榷。长期以来,思辨研究占主导地位,对我国教育研究发展曾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思辨研究缺乏系统的数据资料收集过程,主要依靠逻辑工具进行思考和辩论,规范性不强。我国的教育研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的比例有所上升, 但总体提升不多(陆根书, 刘萍, 陈晨,2016)。相比而言,国外的老年教育研究中,虽然也有对现象和经验的总结,但调查法和实验法是普遍采用的研究方法,注重实验与统计分析,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和推广度较高,研究更趋向科学范式。

七、对我国老年教育未来研究的启示

比较在于借鉴,鉴于国内外老年教育的差异比较,对我国老年教育在研究团队的建立、学科的交叉融合、研究问题的细化、研究方法的实证等都有一定启发意义。

(一)扩充研究力量,建立研究团队

研究团队是指以科研项目为依托,若干具有高度协作性与技能互补性的专业学术人员,为了共同的愿景或科研目标,相互承担责任而组建的组织(刘国新,闫俊周,李霞,2012)。研究团队的建立,是研究顺利开展的基本保证,也是研究横向拓宽、纵向深入的前提条件。我国的老年教育研究,由于起步较晚,研究人员的数量少、合作关系弱。因此,未来的老年教育研究要扩大研究力量,建立研究团队,以学术共同体的方式运行团队,形成由共同学术兴趣联结,包括校内外和国内外学术力量、政策实践者和政策研究者在内的开放的、相对稳固的研究队伍。同时,要吸纳老年教育领域的实践者,注重研究团队中人员学科专业的分布,既为研究提供多学科视角,又保证研究不脱离实际,源于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二)借鉴临近学科,融合多种学科

跨学科是当下科学研究的主要趋势,推动了教育研究从方法到体系的提升和重构。跨学科研究是一项回答、解决或提出某个问题的过程,该问题涉及面和复杂程度都超出某个单一学科所能处理的范围,跨学科研究借鉴各学科视角,整合其见解,旨在形成更加综合的理解,拓展认知(唐磊,2011)。老年教育研究虽然属于教育领域,但背后往往投射着复杂的生理问题、社会问题、心理问题等,与社会学、医学、心理学等学科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因此,老年教育究应当更主动、更大胆开展跨学科研究,进入“人与社会”的研究,进行异质文化和异质思维碰撞,既可以跨学科吸收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也可以跨学科借鉴、创新研究方法,以教育为“体”,以跨学科为“用”,既符合教育基本原理,又实现多学科融合。

3.2.5打好产业扶贫三年攻坚战 指导支持长江经济带贫困县、贫困乡镇和贫困村加快发展对贫困户增收带动明显的种养业、林草业、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注重产业长期培育和发展,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强化脱贫致富带头人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吸引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乡村流动,引导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村、贫困户建立联动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扶持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加强产地市场和仓储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打造特色品牌,提升产销信息服务水平。加强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的财政资金投入、金融保险扶持、科技服务、风险防范等支撑保障能力建设。

(三)关注前言动态,细化研究问题

研究问题微观化,是国际教育研究的新发展。教育学研究问题的微观化不是碎片化,不意味着细碎得迷失方向,教育研究者需要以整体的教育改革发展观指导研究设计,使教育研究切实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顶层设计服务(王光明, 张楠,2015)。老年教育研究应“落地”、“接地气”,应该由注重宏大叙事和普适性问题向关注微观具体的教学实践问题转变。老年教育研究要走进老年群体本身,发现老年群体在学习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和现象,既要注重事实,又要关注需求,既要是教育理论发展或教育实践改善之过程的“真实的”组成部分,也要是自身生命运动的“真实的”组成部分(王晓玉,2007)。此外,老年教育还应当结合社会背景开展问题研究,如人工智能、信息化应用等主题,细化研究问题,对接时代发展方向,服务老年教育实践。

(四)提倡实证研究,立足本土特色

当前,教育实证研究已经成为大力倡导的研究指导思想与研究模式。实证研究强调通过对教育现象进行实证的观察和分析来把握教育现象的数量关系或本质特征,以事实为依据进行深入分析(Hutchinson S R, Lovell C D.,2004)。未来我国的老年教育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应更加多元,更加注重实证研究,即从实践中发现问题、通过科学化、规范化的手段收集资料、借助软件或技术处理数据,利用多学科理论分析问题。此外,由于老年教育研究面对的是老年群体,是对人和教育展开的研究,应该除了国际提倡的科学统计方法外,还要积极开展质性研究,立足本土国情,怀揣人文关怀和平民意识,对老年群体的“生活世界”以及社会组织的日常运作进行探究,情境参与、交流共情,对老年教育领域的复杂性与过程性进行长期、深入、细致的考察,不断提升老年教育研究水平。

老年教育研究,无论对于丰富教育学科理论,还是推动老年教育实践,都必不可少。国内外的老年教育研究,虽然在文献数量、作者分布、机构力量、研究主题、知识基础等方面存在差异,但是值得肯定的是,今后的老年教育研究,将是呈现团队交叉融合、理论多元跨界、主题贴近实践、范式主张实证的研究,主动扩充教育科学研究,积极推动老龄化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美国人口调查局.一个正在老去的世界:2015[Z].第一财经日报(上海),2016-03-10.

[2]蒋凯.比较教育研究方法的相关问题分析[J].教育研究,2007,(04):35-40.

[3]Risch, J., Kao, A., & Poteet, S. R. et al.(2008). Text Visualization for Visual Text Analytics[A]. Simoff S.J. et al.(Eds.). Visual Data Mining [C].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154-171.

[4]Chen C. CiteSpace II: 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2009, 57(3):359-377.

[5]张斌贤.近三十年我国教育知识来源的变迁——基于《教育研究》杂志论文引文的研究[J].教育研究,2009,(04):17-25.

[6]钟文娟.基于普赖斯定律与综合指数法的核心作者测评——以《图书馆建设》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2,32(02):57-60.

[7]邱淞.21 世纪国际学前教育研究的热点领域和研究前沿演进——基于SSCI 中最有影响力的5 种学前教育期刊文献的计量和可视化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14,(06): 11.

[8]刘军.社会网络分析导论[M].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9]任红娟,张志强.基于文献记录的科学知识图谱发展研究[J].情报杂志,2009,(12):86-90

[10]袁翀.我国学前教育研究论文统计分析——基于CSSCI 的数据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7,(07):7.

[11]李学书.中外老年教育发展和研究的反思与借鉴[J].比较教育研究,2014,(11):54-59.

[12]高志敏.成人教育研究的反思与前瞻[J].教育研究,2006,(09):38-38.

[13]陆根书,刘萍,陈晨,等.中外教育研究方法比较——基于国内外九种教育研究期刊的实证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6,(10):55-65.

[14]刘国新,闫俊周,李霞.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的组织与行为模式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5]唐磊.理解跨学科研究:从概念到进路[J].国外社会科学,2011,(03):89-98.

[16]王光明,张楠,WANGGuang-ming,等.国际教育学研究发展趋势[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5,(06):20-27.

[17]王晓玉.教育研究应研究什么样的“问题”[J].中国教育发展研究杂志,2007,(4):2-3.

[18]Hutchinson S R, Lovell C D. A Review of Method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esearch Published in Key Journals in Higher Education: Implications for Graduate Research Training[J].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2004, 45(4):383-403.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Foreign Elderly Education Research:Based on Visual Text Analysis Method

(FU Lei,ZHOU Cui-ping, WU Si-xiao)

Abstract: Elderly education is a strategic way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 of population aging. A visual text analysis method is used to compare the basic profile, research hot-spots and knowledge base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elder education research literatur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omestic strength is relatively poor and the foreign authors formed a research group. At the research stage, the domestic study is extensive and the foreign study are moving towards refinement. For the research model, domestic research highlights education and foreign research reflects integration. In the aspect of methods, domestic research tends to be speculative and foreign research advocates science.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hat in the future research of elderly education in China, the strength can be expanded to establish research team to use neighboring disciplines for reference, integrate various disciplines, pay attention to the dynamics of frontier research, refine research problems, promote empirical research, keep on local characteristics, improve research level and promote aging career development.

Key words: elderly education, comparative study, visual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 G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6266(2019)02-044-12

收稿日期: 2019-03-18.

基金项目: 2016年度浙江省高校重大人文社科项目攻关计划项目(2016QN020)。

作者简介:

傅蕾(1987—),女,安徽巢湖人,讲师,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研究方向:成人教育,终身教育。

其次,应运用证伪思维对被害人陈述的内容是否前后一致、有无矛盾进行审查判断。案件的发生、发展及变化是存在内在的逻辑规律的,被害人陈述内容应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相一致。所以应运用证伪思维对被害人陈述本身是否合理,有无矛盾之处进行审查。若经过分析、考量发现其与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相悖或其陈述前后矛盾,则其不可采,反之则具有可采性。

总之,根据教学方式的不断改革深化,重视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有效改善和解决,优化教学质量,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必然要求。

周翠萍(1976—),女,山西阳泉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教育政策、终身教育。

乐视的多元化经营管理的初期目标是正确的,可以整合企业的资源配置达到良好的资源优化分配效果但是在多元化经营当中企业应当依托核心优势以核心竞争力为内原动力,逐步扩张,尽量做到多元化扩张的产业与核心产业相关性较高。那么进一步思考乐视为什么跳出专业化向多元化进军呢?本文从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战略的选择原则来分析。

吴思孝(1975—),男,浙江乐清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成人教育、老年教育。

标签:;  ;  ;  ;  ;  

中外老年教育研究比较-基于可视化文本分析方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