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职基础护理教学中渗透护生职业防护教育的探索论文_王琰

在高职基础护理教学中渗透护生职业防护教育的探索论文_王琰

王琰

(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 上海 201300)

【摘要】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综合学科,护理人员在工作和技能训练过程中面临多种职业危险,高职院校护生作为临床一线护士的最大的一支储备军队伍之一,势必也将成为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而目前我国护理教育体系课程设置中,还没有职业防护课程,导致护生在校学习期间不能充分认识到职业防护的重要性,没有职业防护意识。而基础护理学是弥补职业防护知识缺乏的最佳课程,在基础护理教学中渗透职业防护知识,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和技术操作的同时,也可以掌握一定的职业防护知识,培养增强学生自我防护意识,对今后的职业生涯会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基础护理教学;护生;职业防护;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2-0253-02

护理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如:接触各种病原体及传染病,进行各种侵入性操作时接触的血液、体液,被各种锐器刺伤等以及由于操作不当,容易和患者产生护患纠纷等,护士是医疗锐器伤发生率最高的职业群体。而实习护生由于初次接触临床,其防护意识薄弱、知识缺乏、经验不足、技能不熟练等特点,潜在被感染的可能性更大。据文献报道,我国护生针刺伤发生率是很高的,例如美国的护士在职业生涯的全过程中每人平均会发生4.3次锐器刺伤,而我国实习护生10个月内就被刺伤2.6次[1]。这说明对在校护生进行职业防护教育尚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因此,系统地进行相关知识教育,在基础护理教学中不断渗透护生职业防护教育,对护生职业防护意识的培养和今后进入临床接受职业防护再教育都是非常重要的。

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职业防护意的重要性

护士与病人接触密切,是各项治疗护理措施的主要实施者,所以护士发生意外伤害的机率是常人的几倍,由于护生没有接触过临床工作,对职业危害没有感性认识,在学习专业理论与技术操作知识时更没有联系自我防护的意识。因此我们在上基础护理的第一堂课时,就要渗透职业防护知识介绍基础护理的基本任务、护理工作方法、意义以及护士的素质和能力培养。通过一些临床实例,让学生树立自我防护意识,如:在2002年10月,相关健康报告显示,在护理工作中有2.5%的HIV感染病例和40%乙肝、丙肝感染病例都源于意外伤害[2]。同时也告诉学生,这些感染是可以预防的,是通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精湛的技术操作来杜绝的,从而激发了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刻苦的学习基本理论和各项技术操作的热情,使学生既充分了解了职业防护的重要性,又消除了恐惧心理,达到了理智、正确的对待职业伤害,还增强了防护意识。

2.正确看待职业奉献与自我防护

传统的教育中过分强调护士的奉献精神,有时给学生造成错觉,认为注重自身安全防护就是不讲奉献,传统的观念认为护士为患者服务,不能怕脏,不能嫌弃患者,戴手套等防护措施被认为是不敬业的行为。为了让患者感到温馨,除了无菌技术操作,要求日常护理尽可能贴近自然,认为戴手套、戴口罩等防护措施也是不敬业的行为。这些过分的强调会导致护生没有自我防护意识,日后到临床工作时,缺乏职业防护知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我们在基础护理教学中应渗透学生要正确看待职业奉献与自我防护,避免那种只讲奉献,不讲防护,或是只讲防护,不讲奉献的做法,如果护士缺乏防护意识,万一发生职业损伤,不仅会对护士自身造成身心的伤害,更增加了对家人和社会的经济负担,而且病人的利益及身心健康也无法得到保障。要树立“为了对别人负责,首先要对自己负责”的观念,要正确理解职业防护[3]。

3.借助理论课灌输自我防护意识

增加护生对职业防护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明确基础护理课与职业防护的密切关系,增强防护意识。例如:学生在学习基础护理学“第五章医院与住院环境”、“第八章舒适与护理”时,教材上主要围绕如何保护病人的健康,满足病人的需要而了解各类环境和各类污染的内容。在讲解时,我们要给学生分析护士在同时面对这些环境和污染的基础上,还要面对职业危害,如生物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物理性危害等,在护理工作中,存在着许多不安全因素,我们在保障病人利益的同时,也要注重自身的防护。在学习“第七章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时,讲解清洁、消毒、灭菌、无菌技术、隔离技术对自我防护的意义和作用,以此来提高学生自我防护的意识。

4.利用技能操作实训课实现自我防护

规范的技术操作是杜绝职业伤害的有效措施,在基础护理技能实训课教学过程中,不是传统地强调操作的步骤和流程,学生单纯模仿,而是在操作过程中强调操作的安全原则,如本校在注射法实训课中,在老师的监督下,每个学生都有一次真人注射的机会,学生互相注射练习,在该过程中,模拟临床真实场景,学生通过领会护士、患者的角色,能够更加引起对职业防护的重视,另外,在操作练习中,为了避免同学自身伤害的发生,应该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前,就强调各种安全注意事项,操作过程中及时纠正及阻止职业伤害的情况发生,如发生职业伤害,组织学生及时讨论,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自我防护意识,防止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再次发生类似伤害。

5.通过模拟教学和案例讨论, 增强护生防护意识

例如在学习各种注射法和输液输血技术时,应将锐器伤的职业防护措施列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学习内容。所以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和讨论的方式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设置案例,如为一个乙肝患者进行静脉输液,同学们采用角色扮演和讨论的方式来演绎和分析:如何给予静脉输液;给该患者用过的医疗垃圾如何来处理;一旦发生锐器伤,怎样紧急地处理等,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不注意职业防护及存在侥幸心理的严重后果,从而主观上积极主动并且扎实掌握职业防护知识。

6.通过临床见习,加强职业防护教育

临床见习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并将之运用于实践的途径,我们学生每年第三个学期末都会有为期一周的临床见习,通过见习,让学生亲身体验护士的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和工作中可能遇到的不良因素,同时,让学生可以利用见习的机会采访在职护士,教师与学生共同拟定采访题目、采访内容,如在工作中有没有发生过职业暴露的事情?当时的情景是怎么样的?对你的身心是否造成伤害?能否避免?从事件当中吸取的教训有哪些?学生课后以小组为单位撰写调查报告及感受,上交作业。从而使学生真正理解自我防护的内容,感受到自我防护意识的重要性。

7.建立考核标准强化自我防护意识

为了让学生能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技术操作,我们把护理学基础的每一项技术操作都制定了相应的考核标准,使学生在学习技术操作时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但是,以往在制定标准时没有考虑到职业防护问题,为提高护生的防护意识,应将职业防护知识纳入各项技术操作考核标准中,使护理技术操作与职业防护知识融为一体,以引起护生对防护的重视,强化护生的防护意识。

8.小结

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及时渗透职业防护教育,打破以往过于强调护理专业对病人服务积极的一面的教育方式,引入职业防护能够帮助护生了解自己的职业,懂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既要注意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是恰当地保障自身的合法权力,为实现保护护士自身健康,提高护理质量,促进医院稳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而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陆铁琳.医护人员职业防护谁来管[N].健康报,2003,09(2).

[2]张振双.探讨卫校《护理学基础》教学中职业防护教育的途径和方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

[3]王娟,朱小菡,万云,关于高职护理专业开设职业安全课程的探讨[J].健康必读杂志 2010,24(5)101-103.

论文作者:王琰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8

标签:;  ;  ;  ;  ;  ;  ;  ;  

在高职基础护理教学中渗透护生职业防护教育的探索论文_王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