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研究药物诱导小鼠红白血病细胞沿红系分化过程中基因表达的变化

应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研究药物诱导小鼠红白血病细胞沿红系分化过程中基因表达的变化

陈渝萍[1]1999年在《应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研究药物诱导小鼠红白血病细胞沿红系分化过程中基因表达的变化》文中提出红细胞的生成是细胞分化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这个复杂的分化过程中,各发育阶段的红系细胞在分化、增殖与凋亡间维持着精细的平衡,血液里成熟红细胞也保持着适当比例;细胞中各类红系相关基因优势表达、非红系基因逐渐减弱。是什么因素参与了这些事件的发生、发展和调控呢?回答这一问题既是阐明红系分化的分子机理的关键,也是解释有关血液疾病致病机理和提出相应治疗措施的理论基础。因此,筛选红系分化的相关基因并确定其作用已成为红系分化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而这,也正是我们实验的研究目的。我们以经典的红系分化研究的实验材料——小鼠红白血病细胞(MEL)为研究对象,采用当前流行的分析基因差异表达的技术——mRNA差异显示方法,分析了药物(DMSO和Hemin)诱导MEL沿红系分化的过程中基因表达的变化。 首先,以DMSO和Hemin联合诱导MEL细胞,经联苯胺染色确定细胞是否开始沿红系分化。收集诱导前后的细胞,提取总RNA;同时以PAGE凝胶纯化每一条寡核苷酸。以Oligo(dT)为引物进行逆转录生成cDNA第一链、再合成cDNA第二链。随后以RsaI消化双链cDNA,在酶切后的双链cDNA片段的两端连接上假衔接子;并以对应衔接子外侧序列的Ad引物和T引物进行初步扩增,富集含Oligo(A/T)的双链cDNA片段,作为差示的扩增模板。 其次,将6个上游随机引物和6个下游锚定引物相互组合进行差异PCR(共36个扩增反应),产物在6%测序胶电泳凝胶上电泳分离并进行放射自显影,所获得的差示带谱重复性良好。挑选了67条差示带进行回收、再扩增,成功率达100%;进一步纯化其中的57条再扩增产物,与T-载体连接、克隆,进行序列测定,获得了28个差示带的核酸序列。经GeneBank同源性比较,我们得到了16个新的基因表达片段,它们可作为新基因的筛选探针;其中的51#片段含一个开放的蛋白编码读框,可能是一个全新的蛋白;其它片段和已知序列的同源性较高,其中,有2个和病毒序列关联,3个对应珠蛋白基因的序列。

陈渝萍, 刘德培, 薛社普[2]2000年在《药物诱导的小鼠红白血病细胞沿红系分化过程中基因表达的差异显示分析》文中提出应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分析了药物诱导MEL细胞沿红系分化过程中基因表达的改变。以六个锚定引物和六个随机引物共36种组合进行差异显示分析,得到67个差异片段。对部分片段进行克隆测序,获20个片段的序列,其中12个新的表达序列标签。以反向斑点杂交检测部分差异显示带的差异性,阳性率为27/39(69%)。

参考文献:

[1]. 应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研究药物诱导小鼠红白血病细胞沿红系分化过程中基因表达的变化[D]. 陈渝萍.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1999

[2]. 药物诱导的小鼠红白血病细胞沿红系分化过程中基因表达的差异显示分析[J]. 陈渝萍, 刘德培, 薛社普.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00

标签:;  ;  ;  ;  ;  ;  ;  

应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研究药物诱导小鼠红白血病细胞沿红系分化过程中基因表达的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