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行业的发展也紧跟时代的脚步飞速提升。行业的发展要求技术的不断进步,再以技术推动行业发展,以此形成良性循环。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BIM技术应运而生,将BIM技术运用到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那么建设工程施工效率与施工质量都将有所提升。因此,只有建筑单位重视BIM技术的发展与使用,才会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营造良好的运营状态。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BIM技术;应用
1 BIM技术的特点
1.1可视化
传统的施工图纸人们并不能直接看到建筑工程,这就需要参与建筑工程项目人员对图纸展开想象,在想象的过程中难免不会出现理解偏差的问题。BIM技术通过建筑工程的信息形成建筑模型,以仿真的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并且可以通过信息更改对模型进行调整。
1.2协调性
BIM技术具有对参与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人员意见交流总结的协调特点。通过仿真参与各方的工作顺序,减少了实际中的协调工作,进而提升工作效率。
1.3模拟性
BIM技术不仅可以将建筑物模型设计出来,还可以仿真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操作流程,包括三维画面模拟、时间模拟、造价模拟等,施工管理者根据模拟进行施工,有效节约时间成本与造价成本,进而确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
1.4可出图性
通过BIM技术可以将综合实际施工图呈现出来,进而更好的改进实施方案。
2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施工人员专业技能和素质不足
我国机电工程中一线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责任心对工程质量、进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工程质量管理人员应高度重视一线施工人员的管理,严格把控工程施工人员的施工质量。我国机电工程的从业人员队伍大多是农民工组成,农民工因学历低没有相应经验,缺乏施工质量意识和和专业知识,不按照我国相关标准或者设计图纸要求施工,擅自违规操作影响工程施工质量。而工程的质量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因缺乏专业教育培训,管理技能、施工技术和自身素质参差不齐,在工程质量管理中又偏重表面质量、工程造价和职责分工,轻视安全质量隐患、质量管理制度的约束,不重视工程整体质量,导致工程质量管理水平低、效果差。
2.2缺乏材料质量管理和规范施工的意识
工程的施工原材料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若施工原材料质量有问题即便施工技术再好、质量管理水平再高都不能有效控制工程质量。我国部分工程单位为了降低工程造价,通常喜欢选择价格便宜、质量低劣的材料,或者选择营业执照、手续不齐全的经销商,导致不合格施工原材料混入工程中,影响工程施工质量。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情有不同的见解,因此我国工程施工不同的技术人员对施工设计图纸和相关规范的理解不同,很多技术人员习惯按照自己的经验和主观见解施工和管理,无视施工设计图纸要求和相关管理规范,严重影响工程施工质量。
2.3不同工种相互影响
一般工程的规模比较大、施工周期比较长,在施工现场会应用不同专业的知识、技术和不同的设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机电安装的电气配管、母线桥架安装、管道安装、风管安装、动力设备安装等需要不同工种共同施工,施工时需要用到不同的安装设备,这会导致不同工种、设备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最终会影响工程施工质量和工期。
3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BIM技术的应用
3.1事前控制
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即为事前质量控制。在施工准备阶段引入BIM技术后,可将BIM模型在施工之前快速准确的建立,作为BIM技术应用的基础,由于建筑信息模型中含施工所需的大量信息(如材料材质和构件类型、尺寸及属性等),因此建模质量的好坏对后期的应用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工程项目施工前,通过BIM模型模拟化与可视化功能的应用可将工程全项目在管理与操作人员面前以类似培训的方式全面展示,使其对项目特点进行更加直观的了解与掌握,丰富了人员视觉观,对项目质感得到了提升;对于项目施工计划与质量目标的制定,在对BIM虚拟施工与漫游应用的同时以PDCA循环为结合,对编制方案实施选定及优化,确保施工力量全面规划与安排,优化施工平面布置和组织物质供应,与此同时,在施工任务、计划、进度、质量以及施工条件等方面,也让管理与操作人员实现了自我明确;对于材料选择与进场的控制,通过BIM建立的材料和厂家数据库,同时结合条码扫面技术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应用BIM的碰撞检查,可对不同专业间(如暖通、电气、建筑、消防等)的冲突在施工前进行快速检查,将二维图纸设计中存在问题提前发现并采取措施,以设计质量的优化来降低返工风险,促使施工过程顺利、保质进行。
3.2事中控制
施工过程利用BIM技术实施质量控制,对现场施工可通过BIM模型进行直接指导,利用平板电脑(或手机)和测量软件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测实量、模型对比、工程资料现场查阅、工程量变更快速评估等手段提高项目的现场管理效率,摆脱过去现场查阅资料不方便、信息不能及时反馈的不利局面,为施工现场的有序进行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将模拟施工过程与实际施工过程进行对比,并结合PDCA循环对施工过程的施工工艺进行控制与管理,也可以对具体施工中质量控制点、复杂节点等进行控制,如对管线综合、预留洞口等。施工过程中,应用BIM技术的4D、5D动态资源管理,对施工过程中的人、材料、机械、资金等进行实时控制。在施工动态质量控制控,对于每一项工作从完成到结束都是通过PDCA循环进行控制的,其中对单项工作的检查工作(Check)环节,可以用基于BIM的激光点云扫描、RFID射频识别、超声波和非金属超声波检测等技术,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控制、记录等工作。
3.3事后控制
应用BIM技术进行事后工程质量控制,主要体现在对于已经实际发生的质量问题,在BIM模型中进行标注,分析原因,采取补救措施,在分析和补救时可以充分应用BIM的可视化和BIM模型的信息化。应用BIM及其相关技术进行收集、分析、处理、及储存发生质量问题部位的相关资料,积累处理相似问题的经验。结合BIM技术的特点和一些先进的质量检测法(例如:激光扫描、RFID射频识别、超声波和非金属超声波检测等技术),可用于事后的质量监控,形成评估报告。
通过处理信息从时间、空间和分部分项等方面对工程质量对比进行分析,以期提早发现、分析、和解决工程质量问题,形成工程质量控制的宝贵经验。利用BIM技术将采集到的工程质量验收记录、报审文件、审查文件、变更文件、抽查、巡视检查、旁站监督记录、指令文件等,利用BIM技术生成、提交及审核电子质量检验报告和技术文件等,避免了翻阅和查找大量纸质图纸和文件,提升工作效率。
4结束语
总之,我们常说“落后就要挨打”,当今社会落后就会被社会淘汰。随着数据时代的到来,建筑行业想要发展壮大不被淘汰就要紧跟时代的潮流,做好BIM技术的使用与推广,不断积累经验,进而真正发挥科技的力量,走入时代的前沿。
参考文献:
[1]肖梦琪,莫世聪,熊峰,等.基于BIM的清单式施工质量控制方法[J].项目管理技术,2016,12(7):63-67.
[2]吕书斌.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成本管理与应用[J].建筑技术与应用,2017:63-64.
论文作者:钟耕坡,张子龙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8
标签:技术论文; 工程论文; 质量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模型论文; 施工质量论文; 建筑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