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出版的价值追求:李德立功_三不朽论文

新闻出版的价值追求:李德立功_三不朽论文

新闻出版的价值追求:立德立功立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闻出版论文,立德论文,价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打造传世精品,培育大师名家,鼓励内容创新,是为“立言”;发展新闻出版产业和事业,构建新闻出版市场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推动经济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是为“立功”;引导舆论宣传,引领时代风尚,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服务和谐社会建设,是为“立德”。

新闻出版行业是人类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业都是由生命个体来从事的,经长期演进便往往具有人格化特征——行业会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和价值目标,即价值观。价值观作为人们对事物的基本看法,并不可以人为“制造”,它应该是历史经验总结和人类认识的高度凝练,是历史延续下来并演进发展出来的社会普遍认可的价值判断标准。价值观决定着人们的眼界、胸襟和价值评判能力,最终将决定社会(行业)的发展方向、发展方式以及发展水平和发展高度。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形成和中国出版事业的繁荣发展,与中国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价值追求有直接关系。“三不朽”价值观在我国文化思想史和出版史上占有不可超越的地位,对于新闻出版行业核心价值观建设尤其具有特殊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三不朽”价值观的形成与传承

立德、立功、立言,谓之“三不朽”,语出《左传》。《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载,春秋时鲁国的叔孙豹与晋国的范宣子曾就何为“死而不朽”展开讨论。范宣子认为,他的祖先从虞、夏、商、周以来世代为贵族,家世显赫,香火不绝,这就是“不朽”。叔孙豹则不以为然,他认为这只能叫作“世禄”而非“不朽”,真正的不朽乃是:“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唐人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中对德、功、言三者分别做了界定:“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后人对“三不朽”的通俗解读,“立德”一般指树立高尚的道德,“立功”指为国为民建立事功业绩,而“立言”则指思考真理,把真知灼见形诸语言文字,著书立说,传于后世。

“三不朽”一说虽由叔孙豹总结提出,但之前就已成为志士仁人普遍的价值认识。自尧舜禹汤,至老子书《道德经》,孔子作《春秋》,以及诸子百家阐扬各自学说并深入社会实践,其宏旨都是在追求“三不朽”。“三不朽”的价值观凝练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最高人生理想,同时蕴含着为人、处事、成业的朴素道理,激励人们追求圣言之传承、功业之存世、美德之垂范。古圣先贤基于“三不朽”的价值理想,为中华民族创造并积累下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中国的出版业,自古以来便是以“三不朽”为核心价值追求的。出版这一名词虽由来未久,但出版行为却是自古以来人类立言的重要方式。中国古代出版业繁荣发展,于中华文化发展传承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道理真知由出版而得以传播,文章圣贤因出版而得以不朽。在传承文化之时,“三不朽”也于无形之中熔铸成为出版业本身所恪守的最高价值。无论编写传抄解读经史子集,抑或创作传播诗词歌赋、剧本传奇,这些在广义上的出版行为,其最高价值目标都在于“三不朽”。“三不朽”的普遍价值理想,为中华民族造就了《论语》、《史记》、《三国志》、《资治通鉴》、《红楼梦》这样的不朽文化经典和代出不穷的文化巨人,形成了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等为后人所景仰的文化中心,发展出祟文院、秘书监等官方大规模藏书机构,以及过云楼、绛云楼、西泠印社等藏书、传书的民间机构。

当代新闻出版价值观的问题

当代特别是近十年来的新闻出版业,锐意改革,奋力发展,其所追求者事实上亦不外乎“三不朽”:打造传世精品,培育大师名家,鼓励内容创新,是为“立言”;发展新闻出版产业和事业,构建新闻出版市场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推动经济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是为“立功”;引导舆论宣传,引领时代风尚,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服务和谐社会建设,是为“立德”。

新时代新闻出版业以其立志存文存史存业之精神,坚韧不拔、甘于奉献,成就了许多不朽的文化大师和不朽的经典作品,我们也造就了人民出版社、新华书店、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三联书店这样不朽的文化品牌,造就了中国出版集团、时代出版集团、凤凰出版集团、南方报业集团等上百家极具竞争力的文化经济实体,造就了大量出版家、编辑家、发行人。可以说“三不朽”的价值理想一直潜存于整个新闻出版行业的核心理念之中,并在新时代的实践中获得了新的价值阐释。

然而,尽管我们实际上致力于“三不朽”的实践,但目前行业内对自身价值追求的认知还不是很清晰,业内对“三不朽”讨论得还很少,对先贤留下的“三不朽”精神的传承和理解尚需一个深入的过程。经济社会转轨和利益多元化,眼前诱惑增多,致使很多出版人迷失方向,行业内也出现了各种追名逐利的短期行为。例如不少作者无“立言”之目标,追求速成的著书撰文、炒作博名;一些单位为私利不负责任地出版发行粗制滥造的作品、在新闻出版工程建设中以次充好甚至编造项目骗取国家资金;一些市场主体不能守持诚信原则,败坏行业规范和文明风尚,以及经常迎合庸俗低级趣味,不能自觉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然而速成者终难免乎速朽。为眼前利益而作秀造假,置身后名誉德行甚至法纪于不顾,其发展必不可持续,也必将给事业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行业内一些晚节不保、业败名裂的“事迹”,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北宋大儒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作为“三不朽”的另一种表达,阐明了古代士人之最高理想,其也包含着中国古代出版人所自觉的使命。应该说,中国古代文化与出版业繁荣发展,动力主要不来自“射利”或出版技术进步等浅层原因,而是在于士人对“三不朽”价值理想的信仰——建立了崇高的文化道德标尺,恪守着传承发展文化的历史使命,不断创新思想内容和传播方式,形成了自觉为公众服务和为社会进步而奉献的理念。这与我们当前某些败德出版行为形成了鲜明对比。失“三不朽”之精神,出版业便无立足之意义。

“三不朽”应当成为新闻出版永恒的价值追求

中国人素以文章为名山事业。魏文帝曹丕《典论·论文》云:“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而文章之创作流传离不开新闻出版业。新闻出版作为传播知识、记载历史、传承文化、引导社会、促进文明的重要载体,其于“三不朽”之贯彻,具有独特优势——立德、立功,欲其垂范后世,必经立言。新闻出版业天然即占据其一可不朽之地位。

同时,当代新闻出版业作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主阵地、文化领域深化改革的排头兵、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已远远超越古代出版所定义的文字传播功能,被时代赋予了新的重要任务和使命——创作、生产、传播内容之时,要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道德风尚建设上作出更多更大贡献。立功、立德之二不朽亦已属新闻出版事业之本分。

既为分内之事,便无可旁贷。因“三不朽”价值的不懈追求,才有了中国辉煌灿烂的文化发展史;对“三不朽”精神的继承发扬,也才可能创造新闻出版业光明灿烂的未来。

司马迁《报任安书》云:“立名者,行之极也。”就当代新闻出版行业来说,“三不朽”核心价值追求的明确和确立,是要回归并确认中国出版人的价值理想,进而进一步规范行业行为,指引努力方向,以求其名归而实至。

巩固“主阵地”、当好“排头兵”、做好“主力军”,是时代赋予新闻出版业的光荣使命。当代新闻出版人作为新闻出版事业发展的主体,得此难得之时代机遇,尤其应当有勇气担当立言、立功、立德的责任,继承发扬古圣先贤超越个体生命而追求永生不朽、超越物质欲求而追求精神满足的传统,珍惜文化声誉、珍惜文化品牌、珍惜文化价值,以引领行业风尚、引领社会风尚,使新闻出版活动成为社会道德典范;建立功业,承担推动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责任;立言垂教,为先进文化传承传播作出应有贡献。

标签:;  ;  ;  ;  

新闻出版的价值追求:李德立功_三不朽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