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护理对策研究论文_肖玲

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云南建水 654300

【摘 要】目的:对高血压脑出血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护理质量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106例高血压脑出血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在护理有效率方面,观察组(96.23%)明显高于对照组(7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死亡率方面,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术后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有可将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降低死亡率,护理质量较高,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综合护理;高血压;脑出血;深静脉血栓

高血压患者中,脑出血的发生率非常高,而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又非常高,达到24%左右。对于高血压脑出血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患者而言,病情往往比较危重,需要给予及时的救治,同时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本组研究主要针对本院收治的1.6例高血压脑出血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研究,对综合护理干预应用的效果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106例高血压脑出血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中,男性31例,女性22例,年龄最小42岁,最大78岁,平均(53.7±6.2)岁,脑出血量最低15mL,最高80mL,平均(34.1±7.2)mL;观察组中,男性32例,女性21例,年龄最小41岁,最大77岁,平均(52.4±6.7)岁,脑出血量最低15mL,最高85mL,平均(34.6±6.8)mL。一般资料对比,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 本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 本组患者术后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干预对策如下:

1)早期评估。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时,有具备丰富经验的医护人员对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风险进行评估,如果患者发生评估结果比较高,则给予患者密切关注,在治疗后,给予预防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针对护理。

2)血管护理。对于下肢静脉血管而言,通常左侧壁右侧要长,且左侧下腔血管与骼静脉血管呈直角,所以深静脉血栓在左侧静脉发生的几率更高。所以,如果患者需要建立静脉通路,护理人员要选择右侧静脉,具体穿刺部位选择时,根据皮肤温度、有无水肿、组织张力及皮肤颜色等因素具体确定,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实施穿刺,保证一次成功。

3)输液护理。在诱发血栓因素中,外源物质是其中之一,而静脉输液是外源物质进入静脉的主要途径,所以,在输液时要加强护理,输液导管确保优质无菌,操作过程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避免患者发生感染。静脉置管的使用时间不能过长,且置管期间,对导管情况要密切观察,如果发现导管弯折、堵塞情况,要将血块吸出以后,再注射抗凝剂。

4)运动及体位护理。对患者下肢周径、皮肤色泽、温度、动脉搏动情况密切关注,尤其是瘫痪一侧肢体,护理人员要经常性给予患者翻身,对容易出现深静脉血栓的部位,叮嘱患者家属多为患者进行按摩,也可采用气压泵按摩,避免血管壁处聚集大量血小板后出现血栓。同时加强患者体位护理,可抬高患者下肢,促进血液回流,避免下肢水肿发生,在治疗结束后,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尽早让患者进行恢复训练。

5)深静脉血栓护理。对已经出现深静脉血栓的患者,要给予积极、及时的治疗,通常患者血栓发生部位存在浅静脉扩张、肿胀、疼痛等情况。对患者的活动情况要严格控制,避免肢体碰撞、摩擦,防止血栓脱落。对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体征密切关注,如果患者突然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咳嗽咳血等症状,则表明血栓已经脱落,必须采用高浓度氧气吸入治疗,立即通知医生给予急救处理。

6)心理护理。由于术后患者患肢存在疼痛感,且行动受限,所以患者心理压力相对较大,容易出现焦虑、不安等负性心理,对患者的恢复极为不利。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进行沟通,及时了解患者出现不良心理情绪的原因,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安抚,缓解患者心理压力。针对静脉血栓已经脱落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做好患者情绪安慰工作,让患者保持冷静,积极配合治疗。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死亡率进行统计与对比。护理效果:痊愈:经血管造影或彩超检查,患者血管壁光滑通畅,临床症状消失;有效:经血管造影或彩超检查,患者血管壁通畅,但管壁不光滑,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经血管造影及彩超检查,发现静脉血栓,症状未改善。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

护理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96.23%)明显高于对照组(7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n(%)]

2.2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与死亡率对比

深静脉血栓发生方面,观察组中3例发生,发生率5.66%,对照组中13例发生,发生率24.53%,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98,P<0.05);死亡率方面,观察组未出现死亡病例,对照组中7例患者治疗无效死亡,占13.21%,两组对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11,P<0.05)。

3讨论

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而言,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高,主要诱发原因包含以下几方面:首先,患者自身原因。包含卧床、年龄及运动等方面。患者长期卧床休息,静脉回流速度减缓,活动较少;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由于血管弹性较差,血液黏稠度增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存在障碍,患者活动的减少,导致下肢血液回流受阻,均为导致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的原因。其次,深静脉穿刺。受损深静脉血管壁位置在血液凝结时,容易发生血栓,而静脉置管穿刺是造成血管壁受损的主要原因,因此也是诱发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客观原因。所以,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必须加强护理干预,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通过早期病情评估、输液、血管、运动、体位、心理及深静脉血栓等护理措施的应用,来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从本组研究结果来看,应用综合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有效率达到96.23%,对照组仅为77.36%,差异显著(P<0.05);在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死亡率方面,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对高血压脑出血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治疗的效果,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护理质量较高,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夏国娟.高血压脑出血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蛇志,2016,28(02):225-227.

[2]郭艳红,叶慧珍.探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及护理[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6,23(14):80-81.

[3]马庆俊.老年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护理难点分析及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4):275-276.

[4]张运香.高血压脑出血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分析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0):88-89.

论文作者:肖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8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6

标签:;  ;  ;  ;  ;  ;  ;  ;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护理对策研究论文_肖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