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P2、MASH1在SVZa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作用的研究

BMP2、MASH1在SVZa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作用的研究

张治元[1]2003年在《BMP2、MASH1在SVZa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作用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神经干细胞是一个研究神经发育的很好模型。神经干细胞具有多分化潜能和自我更新两个基本特点。如何实现神经干细胞快速增殖和向神经元定向诱导分化是神经发育研究的核心问题。室管膜前下区(Anterior subventricular zone,SVZa)神经干细胞具有以下特点:自产生起即具备发育为神经元的特征;迁移过程中保持增殖状态和神经元特征而不进一步分化;到达迁移终点后,才进一步分化为中间神经元。因为以上特性使SVZa神经干细胞成为一个研究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定向诱导分化的理想模型。目前关于SVZa神经干细胞增殖和特异性向神经元分化的机制尚未阐明,因此有必要对其机制进一步深入研究,所以本实验选择SVZa神经干细胞作为研究的细胞模型。内在或者固有的转录程序的活化首先依赖于外来信号,但随后在指导神经干细胞分化中,内源性因素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而且控制神经干细胞对外源性信号的反应能力。外源性和内源性细胞分化影响因素相互作用是决定细胞最终分化结果的最核心问题。阐明这种相互作用的更多细节对于神经发育研究非常重要。生长因子和转录因子在神经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骨形成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是生长因子TGF-beta(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超家族的重要成员,在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中,有复杂的调控作用。关于BMP2对SVZa神经干细胞增殖、诱导分化的作用,目前尚未有确切的研究报道。MASH1是转录调控因子bHLH家族的成神经元基因,广泛表达于发育中的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已有大量报道MASH1在神经元分化及神经元特定亚型选择性分化中发挥中心调控作用,但是关于MASH1在SVZa神经干细胞分化中的作用研究很少。BMP2诱导神经嵴干细胞表达MASH1,促进其向神经元分化。BMP2对维持内源性MASH1的表达有重要意义。那么在SVZa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过程中是否也存在这样的机制呢?BMP2、MASH1联合作用的结果如何?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在BMP2诱导E16的SVZa神经干细胞的基础上,构建MASH1和绿色荧光蛋<WP=8>白正义和反义融合蛋白表达质粒,通过免疫荧光法、MTT法、基因转染技术、流式细胞仪技术,研究BMP2在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中的作用,并进一步对BMP2的分子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探讨了BMP2与MASH1的相互关系。实验结果如下:1、1ng/ml、5ng/ml、10ng/ml、20ng/ml、100ng/ml浓度的BMP2均可促进SVZa神经干细胞增殖,5ng/ml浓度时最为明显,10ng/ml、20ng/ml、100ng/ml浓度增殖作用呈递减趋势。2、1ng/ml、5ng/ml、10ng/ml、20ng/ml、100ng/ml浓度的BMP2均可促进SVZa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10ng/ml浓度BMP2可明显促进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20ng/ml、100ng/ml浓度组神经元的分化比例呈下降趋势。3、MASH1组SVZa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比例高于空载体组;反义MASH1组SVZa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低于空载体组。4、在BMP2、MASH1的不同作用条件下,SVZa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如下:BMP2+MASH1组> BMP2组>MASH1组>反义MASH1组;BMP2+反义MASH1组<MASH1组<BMP2组;BMP2+反义MASH1组与反义MASH1组比较,统计学上无显着差异。本实验研究了BMP2、MASH1在SVZa神经干细胞增殖及向神经元分化中的作用,并对其分子机制做了进一步探讨,研究BMP2和MASH1的相互关系及共同作用结果,实验结论如下:1、BMP2促进E16体外培养的SVZa神经干细胞的增殖;2、BMP2促进E16体外培养的SVZa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方向分化;3、MASH1促进E16体外培养的SVZa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方向分化;4、BMP2、MASH1在SVZa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过程中起协同作用,BMP2可能通过MASH1促进SVZa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方向分化。

张治元[2]2006年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SVZa神经干细胞增殖与分化平衡中的调控作用》文中研究说明SVZa是目前公认的成年哺乳动物神经系统中神经干细胞最为集中的部位,出生后嗅球中间神经元终身更新的来源。与其它部位神经干细胞相比,SVZa神经干细胞具有以下特点:(1)自产生起即具备发育为神经元的特征;(2)迁移过程中保持增殖状态和神经元特征而不进一步分化。(3)到达迁移终点后,才进一步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和GABA能神经元。因为SVZa神经干细胞具有以上不同于其他神经干细胞的特性,使它成为研究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理想的细胞模型。另外研究表明:出生当天(P0)SVZa体积最大,所以本实验以体外培养的P0天SVZa神经干细胞为细胞模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神经发育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β-catenin是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神经发育过程中,Wnts及其受体和同一信号通路的相关分子以复杂的时间空间形式表达于神经系统中。过度表达Wnt1或者异常表达激活的β-catenin导致神经元数目明显增加,局部神经组织体积明显增大。在Wnt信号存在的条件下,β-catenin处于稳定状态,被运送到细胞核内,在细胞核内与核转录调控因子LEF/TCF家族结合,诱导相关基因表达。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是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另一重要组成环节,参与调控β-catenin的磷酸化,完全磷酸化的β-catenin随后被降解。β-catenin的激活或者抑制对于Wnt信号通路产生重要影响。β-catenin决定神经前体细胞处于增殖状态还是向神经元分化。但是关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的分子机制仍然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表明:骨形成蛋白家族、bHLH家族以及细胞生长因子FGFs等在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报道较多的有:BMP2、Mash1、Id2、Hes1、bFGF等,并且它们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但是关于它们在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调控中的作用尚未完全阐明,以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和这些相关的信号分子之间的相互关系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在本课题中,在第一部分实验中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Wnt1、β-catenin在SVZa神

刘仕勇[3]2005年在《BMP4对SVZa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调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室管膜下区(subventricular zone,SVZ)是目前公认的成年个体神经干细胞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SVZ为胼胝体以下环绕侧脑室前外侧壁的薄层条带状结构,据其位置关系和细胞特性可分为室管膜前下区(SVZa)和室管膜后下区(SVZp)。SVZa位于SVZ的前部,此区神经干细胞产生将分化为神经元的祖细胞,并沿着一条高度局限化的迁移通道——嘴侧迁移流(Rostral migratory stream,RMS)以链式模式朝嗅球迁移。SVZa神经干细胞产生的祖细胞是SVZ区细胞中最具特色的细胞群,它自产生起即具备发育为神经元的潜能,在迁移过程中始终维持神经元分化潜能而不进一步分化,这使得SVZa神经干细胞成为研究神经干细胞发育的较佳模型。骨形成蛋白家族(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s)是影响神经发育的重要基因组之一,目前已有肯定的证据表明BMPs及其生理拮抗剂(如Noggin、Chordin、Follistatin等)参与了神经系统的发生、吻尾轴(A-P)和腹背轴(D-V)的分化及细胞凋亡等发育过程。但BMPs对神经干细胞的作用却较为复杂,在不同部位和发育阶段,BMPs对神经干细胞的作用并不相同,BMPs可以诱导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也可促使其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即使在同一部位、同一发育阶段,不同的学者亦得出不同的结论,甚至是相互矛盾的。 上述研究结果的差异显示BMPs可能以多种机制影响干细胞的分化,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由于成年后依然存在SVZa,了解BMPs对SVZa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调控对将来的干细胞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而目前尚缺乏相关的报道,因此本文在使用不同浓度BMP4细胞因子及其拮抗剂—Noggin诱导SVZa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基础上,利用启动子活体荧光标记技术,动态地显示BMP4在SVZa、RMS和OB(Olfactory bulb,OB)神经干细胞和祖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同时使用Nestin增强子、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和GFAP启动子活体标记动态地显示SVZa神经干细胞的分化过程,结合原位杂交结果,探讨BMP4在SVZa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过程中的作用。同时通过Mash1启动子活性分析探讨BMP4与Mash1转录因子的关系。主要结果如下: 1.原位杂交显示BMP4 mRNA在新生小鼠的表达 在SVZa到嗅球的迁移通路上,BMP4 mRNA高表达于嗅球的周边细胞,而在嗅

刘建军[4]2004年在《BMP-2在大鼠喙侧迁移流的发育学表达及其对SVZa神经干细胞体外分化调控的初步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 NSCs)研究的日渐深入,室管膜前下区(anterior subventricular zone, SVZa)作为目前公认的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干细胞比较集中的一个重要区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SVZa来源的NSCs不仅具备所有神经干细胞的共性,而且此处神经干细胞产生后,将沿着一条特定的迁移通道――喙侧迁移流(rostral migratory stream, RMS)朝嗅脑(球)迁移,在迁移过程中始终保持增殖状态和神经元前体细胞的特征而不进一步分化,到达其迁移终点后才进一步分化为成熟的神经元,成为嗅脑球中间神经终生更新的来源,这也是SVZa神经干细胞有别于其他来源神经干细胞的主要特征。然而,在SVZa神经干细胞增殖、迁移、分化的一系列过程中,不但制约于自身的遗传基因,而且受到细胞所处微环境的影响,而微环境中多种细胞因子参与了调控。最新的研究显示BMPs、Mash1、Pax6和Wnt等多种细胞因子和分子涉及了这些复杂过程,但SVZa神经干细胞增殖、迁移和分化的具体调控机制目前仍不清楚。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itic Proteins,BMPs)是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超家族成员,是一组具有多种功能的细胞因子,最初发现他们能够在体外诱导骨和软骨的形成而得名。目前在哺乳动物体内克隆和表达了二十多种BMPs成员,包括BMP-2、BMP-3、BMP-4、BMP-5等等,他们结构相似,功能相关,广泛分布于机体各处。BMPs通过与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BMPRs)结合,将信号传导到胞内,促进胞浆内Smads家族成员的磷酸化,而后者形成功能复合物进入核内,进而调控下游目标基因的转录。BMP-2是BMPs成员中被研究得较为广泛的一个因子,研究表明BMP-2不但对骨和软骨的发生有促进作用,而且参与神经前体细胞的分化成熟与凋亡的调节,对神经系统的发生发育起着重要调控作用。研究发现,BMP-2及其受体表达在神经系统发育的各个阶段,对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与定向分化有一定影响,同时也有研究表明BMP-2浓度依赖性地诱导神经前体细胞分化为神经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No.301301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No.30300463<WP=11>而相关研究证实,BMP-2功能的实现依赖于其受体信号途径,其中一条途径是BMP-2-BMPRs-Smads-靶基因,BMP-2通过该信号途径直接影响神经干细胞的分化。然而,对于SVZa神经干细胞,其由经RMS迁移至嗅球并进行最终分化,这个特殊而又复杂的迁移、分化过程中,BMP-2可能起到怎样的调节作用,其具体机制又是如何,目前还未见相关报道。虽然最近研究显示一定浓度的人重组BMP-2(rhBMP-2)单独作用于体外培养的SVZa神经干细胞,能有效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但其具体的作用机制还不清楚。在本实验中,我们首先用抗nestin、NF、GFAP和BMP-2等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在发育不同阶段的大鼠脑内SVZa神经干细胞喙侧迁移流通路上BMP-2的分布情况,同时结合RT-PCR技术,对BMP-2在大鼠脑神经干细胞喙侧迁移流中的发育学表达模式进行深入的分析,得到如下结果:1.在大鼠发育的各个阶段,NSCs自SVZa向嗅球迁移,形成明显的神经干细胞迁移流;nestin阳性细胞在SVZa区及其周围,RMS迁移流主干和OB中央有较强表达,但随着大鼠的发育成熟,各部位nestin阳性细胞渐减;2.NF和GFAP在迁移流上表达较弱,主要表达在侧脑室,SVZa区周围,在RMS几乎没有GFAP的表达,NF的表达也很低,但在OB周围NF和GFAP均有较强表达;3.BMP-2在喙侧迁移流的表达模式:①时间差异:在大鼠SVZa区、RMS主干部分和嗅球叁个部位,BMP-2的表达水平在胚胎14d明显高于出生后1d、7d和成年叁个时间点,差异较为显着,在出生后0d和7d这两个时相点上,BMP-2的表达水平相似,而成年BMP-2水平为最低。②空间差异:胚胎14天,BMP-2在SVZa表达水平最高,嗅球次之,而其他叁个时相点嗅球表达较高,在SVZa区的表达居次,在RMS表达量始终最低。以上结果证实了喙侧迁移流主要由SVZa来源的神经干细胞组成,而BMP-2在迁移流通路上的表达模式提示其不但参与了SVZa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而且对其分化可能也有重要的影响,为了进一步证实BMP-2对SVZa神经干细胞分化的作用,我们体外培养了SVZa神经干细胞,用不同浓度的BMP-2蛋白对体外培养的SVZa神经干细胞进行诱导,初步探讨了BMP-2对SVZa神经干细胞的分化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1.在无血清等其他因子条件下,BMP-2可以有效刺激SVZa神经干细胞分化,与自然条件相比,有加速神经干细胞分化趋势。BMP-2抑制SVZa神经干细胞表达nestin,促进其分化成熟;<WP=12>2.在5-25ng/ml浓度范围内,BMP-2均不同程度的促进SVZa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方向分化,并且有轻微抑制SVZa神经干细胞向胶质细胞方向分化的作用,其中10ng/ml是促进SVZa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最佳浓度;3.在5-25ng/ml浓度的BMP-2有利于SVZa神经干细胞分化为TH阳性神经元,其中10ng/ml浓度效果最佳,但TH阳性神经元的比例整体较低。上述结果证实了BMP-2浓度依赖性地对体外培养的SVZa神经干细胞的定向分化具有一定的影响,为了明确BMP-2对SVZa神经干细胞分化调控的可能分子机制,我们拟用实验中的最佳作用浓度――10ng/ml BMP-2刺激下,在不同的时相点,观察在分化的不同时期BMP-2信号途径中胞浆内S

陈锦华, 杨辉, 尹昌林, 张治元, 刘仕勇[5]2007年在《BMP2在SVZa神经干细胞向GABA能神经元分化中的调控作用》文中提出目的研究BMP2在SVZa神经干细胞向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分化中的调控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P0昆明小鼠室管膜下区(SVZa)神经干细胞,纯化传代培养3代后,使用不同浓度BMP2诱导SVZa神经干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BMP2作用下SVZa神经干细胞分化为GABA能神经元的比例;另外利用活体荧光GFP标记GAD67特异性启动子,动态地研究BMP2在SVZa神经干细胞向GABA能神经元分化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之上,采用RT-PCR检测不同浓度BMP2作用下Mash1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BMP2作用组分化为GABA能神经元的比例均高于空白对照组,10 ng/ml浓度的BMP2组比例最高;10 ng/ml浓度BMP2组,GAD67-GFP标记阳性细胞数目明显高于对照组;10ng/ml浓度BMP2组Mash1表达高于其他组。结论BMP2促进SVZa神经干细胞向GABA能神经元的分化;10 ng/ml浓度的BMP2显着促进Mash1的表达。

张治元, 杨辉, 刘仕勇, 何家全, 邱克军[6]2006年在《Id2在SVZa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中的作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DNA结合抑制物2(inhibitor of DNA binding2,Id2)在室管膜前下区(anteriorsubventricularzone,SVZa)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P0昆明小鼠SVZa神经干细胞,正义Id2、反义Id2真核表达质粒转染SVZa神经干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在Id2作用下SVZa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浓度的骨形成蛋白2(bonemorphogenenticprotein2,BMP2)诱导下Id2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正义Id2真核表达质粒转染组,SVZa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小于空白对照组,反义Id2真核表达质粒转染组,SVZa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随着BMP2浓度的增加,Id2的表达增加。结论Id2抑制体外培养的P0SVZa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方向分化,BMP2可以促进SVZa神经干细胞Id2的表达,它们共同参与调控SVZa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过程。

陈兴书, 姚忠祥, 刘建军, 陈建芳, 杨辉[7]2005年在《Id2在成年大鼠喙侧神经干细胞迁移流通道的表达》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明确Id2在成年大鼠脑内室管膜前下区(SVZa)、喙侧迁移流(RMS)、嗅脑(OB) 3个不同区域内的表达模式。方法 用RT PCR和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观察成年大鼠SVZa、RMS、OB 3个区域Id2的表达情况。结果 成年大鼠脑内SVZa、RMS、OB 3个区域Id2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且在这3个部位中Id2在OB区表达最弱,在SVZa表达较强,在RMS表达最强。结论 确立Id2在成年大鼠SVZa、RMS、OB 3个区域的表达模式,提示Id2可能对成年SVZa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定向分化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黄兵[8]2005年在《通络救脑注射液促进去皮层血管大鼠室管膜下区(SVZ)细胞增殖、分化和迁移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长期以来,普遍认为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再生仅限于胚胎时期和出生后早期,这意味着成年动物脑和脊髓内的神经细胞只能逐渐减少而不能被更新或替代。然而,中枢神经系统细胞再生现象及具有增殖能力的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的发现向这一理论提出了挑战。室管膜下区(subventricular zone, SVZ)是产生神经干细胞(NSCs)的一个主要区域。研究表明,SVZ 的 NSCs 产生后,沿着一条高度局限的迁移通道——喙侧迁移流(rostral migratory stream, RMS)朝嗅球迁移,到达嗅球中央后,分别朝周边的颗粒细胞层和球周细胞层迁移到达各自的终点,分化形成颗粒细胞和球周细胞。在本实验中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去皮层血管促进 SVZ 神经细胞祖细胞和胶质细胞祖细胞增生,分化并形成迁移路至损伤部位参与修复的机制。1 去大脑皮层血管对成年大鼠侧脑室管膜下层神经干细胞影响及通络救脑注射液的作用 本研究采用 Wistar 成年雄性大鼠,去除大鼠左侧大脑皮层血管,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去皮层血管对 SVZ 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和迁移的影响,以及通络救脑注射液的作用。通过连续切片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去皮层血管后侧脑室 SVZ 的 PCNA、Vimentin、GFAP 阳性细胞均明显增多,反应增强,表象改变显着。此种损伤刺激引起了相对静止的 SVZ 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给予通络救脑注射液后促进以上各种阳性细胞表达增多、增强,提示通络救脑注射液可能通过上调内源性促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促进去皮层血管后成年大鼠 SVZ 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2 成年大鼠去皮层血管引起室管膜下层细胞增殖形成迁移流至损伤部位 本实验观察到:成年大鼠去皮层血管后不仅促进侧脑室前角 SVZ 细胞及RMS 增殖,也引起下角 SVZ 增殖并形成迁移流经胼胝体到达皮质损伤区,其中H 链起自下角上壁;L 链起自下角外侧壁,来自 RMS 的细胞成分也参与了 L 链;同时 A 链为侧脑室内侧壁。迁移流的细胞成分包括 GFAP 阳性的成熟星状胶质细胞、Vimentin 阳性的不成熟星形胶质细胞,到达损伤部位可能起再生及修复作用。3 去大脑皮层血管脑损伤区神经干细胞的表达及通络救脑注射液的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去皮层血管后 SVZ 的 PCNA、Vimentin、GFAP 阳性细胞由

宋业纯[9]2005年在《高密度Oligo基因芯片筛选小鼠前脑发育过程中基因表达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嗅球(Olfactory bulb,OB)的中间神经元具有终生更新的能力,它们在胚胎期主要由外侧神经节突起区(Lateral ganglionic eminences,LGE)的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迁移、分化而来;出生后,则主要由位于室管膜前下区(Anterior subventricular zone,SVZa)的NSCs 迁移、分化而来。SVZa 的NSCs 产生后,将沿着一条高度局限的迁移通道――嘴侧迁移流(Rostral migratory stream,RMS)以首尾相连接的链式(Chain) 模式朝OB 迁移,在OB 的中央区分别朝周边的颗粒细胞层和球周细胞层迁移而到达各自的终点,随之退出细胞周期,分化形成颗粒细胞和球周细胞。这种迁移方式称为链式迁移。大约30%的球周细胞属于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70%的球周细胞属于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它们构成了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大的DA 能神经元群。目前认为局部微环境因素在NSCs 链式迁移过程中的增殖、迁移及分化发挥重要作用,但往往涉及多个基因的表达调控。基因芯片技术提供了一个可以同时研究多个基因动态改变的技术平台。本课题采用16,844 点的高密度Oligo 基因芯片对发育期小鼠前脑四个时间点(Embryonic day 16 (E16), Postnatal day 1 (P1)、P7 和P21)、叁个部位(OB、RMS 及SVZa)的基因表达情况加以研究,探讨在链式迁移过程中NSCs 增殖、迁移及分化的分子机制,有以下发现:一、基因芯片实验部分基因芯片采用北京博奥生物公司16,844 点的小鼠Oligo 芯片,实验设计采用II型设计,并进行荧光交换实验。实验组样品为同一时间点、同一部位组织混合后得到的12 个样品,共同对照样品由四个时间点小鼠全脑总RNA 等量混合而成。芯片杂交后,将扫描图像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然后对数据用非线性方法进行标准化处理,芯片上的每一个基因都会得到荧光交换前后的2 个表达比值(Ratio),只有在两次杂交实验中变化趋势相同的基因才被认为是真正有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而将同一基因荧光交换前后的2 个Ratio 值取其几何平均数作为该基因表达的Ratio 值,共得到12 组表

参考文献:

[1]. BMP2、MASH1在SVZa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作用的研究[D]. 张治元. 第叁军医大学. 2003

[2].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SVZa神经干细胞增殖与分化平衡中的调控作用[D]. 张治元. 第叁军医大学. 2006

[3]. BMP4对SVZa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调控[D]. 刘仕勇. 第叁军医大学. 2005

[4]. BMP-2在大鼠喙侧迁移流的发育学表达及其对SVZa神经干细胞体外分化调控的初步研究[D]. 刘建军. 第叁军医大学. 2004

[5]. BMP2在SVZa神经干细胞向GABA能神经元分化中的调控作用[J]. 陈锦华, 杨辉, 尹昌林, 张治元, 刘仕勇. 第叁军医大学学报. 2007

[6]. Id2在SVZa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中的作用[J]. 张治元, 杨辉, 刘仕勇, 何家全, 邱克军. 第叁军医大学学报. 2006

[7]. Id2在成年大鼠喙侧神经干细胞迁移流通道的表达[J]. 陈兴书, 姚忠祥, 刘建军, 陈建芳, 杨辉. 第叁军医大学学报. 2005

[8]. 通络救脑注射液促进去皮层血管大鼠室管膜下区(SVZ)细胞增殖、分化和迁移作用的研究[D]. 黄兵.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5

[9]. 高密度Oligo基因芯片筛选小鼠前脑发育过程中基因表达的研究[D]. 宋业纯. 第叁军医大学. 2005

标签:;  ;  ;  ;  

BMP2、MASH1在SVZa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作用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