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测绘中GPS-RTK技术的应用分析论文_刘百超

地籍测绘中GPS-RTK技术的应用分析论文_刘百超

身份证号:23062219901219XXXX 贵州省清镇市 5514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科学技术有了很大进展,并在地籍测绘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地籍测量关系到土地活动的方方面面,与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传统的地籍测量方法工作效率低,在准确度上也有所欠缺,已经难以满足城乡发展的需求,而GPS-RTK技术凭借着自身的优势很好地解决了传统地籍测绘方法的弊端。文章就针对地籍测绘中GPS-RTK技术的应用核心思路进行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GPS-RTK;地籍测绘;应用

引言

伴随着我国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地籍测绘技术的精度和效率等有了更高的要求。地籍测绘的精度,与土地确权、土地纠纷处理以及勘测定界等土地利用活动等方面息息相关,同时也与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必须加大对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才能确保上述活动质量获得有效保证。传统的地籍测量方法存在成本高、作业强度大、效率低等劣势,难以满足当前地籍管理的现代化要求,而GPS-RTK技术的出现,充分发挥了其准确度高、运算快、效率高等优势,在提升地籍测绘精度,提高管理效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GPS-RTK技术概念

GPS技术的全称为全球定位系统,是由空间、地面控制和用户设备等部分所组成的。其在测绘、通信及其他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GPS-RTK技术是将GPS技术作为基础,在建立具有可靠性的中心基站后,由施测人员携带GPS流动站,通过一系列操纵获得准确的三维定位信息,其精度能够到达cm级。RTK技术是指将GPS接收机架设在固定基准站中,通过对卫星进行连续观测,利用无线电传输设备实现观测数据向流动站的传输,确保数据信息具有实时性。流动站接收端GPS信号后,需要计算观测数据,并以相对定位的原则为基础,使得三维坐标及其精度能够在流动站中得到准确显示。同时,通过RTK技术实现定位,将误差控制到最低,从而有效保证地籍测绘成果的精度。RTK地籍测绘的主要设施包括固定站和用户观测站,需要在已知点架设基准站,并展开连续观测,在观测过程中应确保观测位置为测区中间,并确保观测位置不受高大树木及建筑物等遮挡物所遮挡。同时,观测位置和周边高压线的位置应当大于50m,且不能存在干扰物体,防止对观测精度造成影响。流动站应当架设在带测点上,并和基准站共同接收信号。应用无线电传输设备将基准站观测到的结果发送至流动站,流动站接收信息后,应及时将GPS的观测值进行差分平差处理,从而获得具有较高准确性和可靠性的三维坐标和测绘数据信息。

2GPS-RTK技术优势

GPS-RTK技术是一项现代化测绘技术,是以GPS接收机、软件系统和数据传输系统为一体的现代化测绘技术,该技术具有测量精度高、实时动态测量优势,在工程测量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GPS-RTK技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高精度优势。GPS-RTK技术是以北斗系统为基础,以GPS接收机为中转站的一项新型测绘技术,具有实时动态监测的优势,是以基准站和流动站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测绘,能够获得较高的测量精度,其精度可达厘米级,尤其是在复杂测绘条件下更有利。(2)高的测绘效率。GPS-RTK技术是以基准砖和流动站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测绘,减少了测绘站点之间的搬运频次,加之每一站点测绘覆盖范围较大,显著的降低了站点的搬运次数,提高了测绘工作效率。此外,GPS-RTK技术操作简单,仅需极少量的测绘人员就可完成相应的测量任务,提高了测绘效率。(3)低的测绘成本。GPS-RTK技术显著的提高了测绘效率,减少了大量的外业数据采集工作量,减少了测绘人员的投入,降低了测绘成本。此外,该技术减少了外业测绘区域实地测绘的任务,可根据卫星系统获得的遥感影像等资料完成。

3地籍测绘中GPS-RTK技术的应用

3.1布设GPS地籍控制网

GPS地籍控制网的布设,需要特别注意以下3方面:1)基准设计。地籍控制网的基准设计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并且设计包括位置、方向及尺度等多种参数,因此,在设计GPS地籍控制网基准时,通常应用整体平差法展开计算。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先明确控制网的位置基准。基准设计可以采用2种方法:(1)将控制网中的点作为坐标值,并将其进行固定[1];(2)不对任何点进行固定,通过自由网稳拟平差法来有效确定GPS地籍控制网的基础位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这一过程中,利用最小约束法对GPS控制网进行平差,并且不会对整个GPS地籍控制网的定向和尺度产生影响。但是这种方法的应用,会导致点的精度和控制网位置会存在一定差异。2)点位选择。GPS技术的应用具有一定灵活性。因此,点位的选择不需要确保各个测量站之间能够相互通视,只需要测量GPS即可,所以较为简单。基于GPS控制网,点位和测量结果的选择需要有一定关联性,所以在选择点位时,需要事先仔细观察和监测测区的地理情况及标志点的分布情况,从而最大程度地满足观测点的选择合理性和需求。另外,在选择点位时,应当保证能够实现对空通视,所以为了保证观测过程不受到影响,应当尽可能将点位选择在远离电视塔、发射天线等设备的位置,以便有效保证观测结果的准确性。3)处理观测数据。使用GPS-RTK技术进行测量前,需要对原始观测数据进行预处理,特别是需要计算基线向量等参数,以便后续能够对其进行同步校对,从而有效保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另外,还需要采用平差计算方法合理确定观测量。

3.2GPS-RTK地籍细部的测量

一般情况下,地籍细部测量的误差需要控制在10cm之内,测量困难的地区误差放宽至15cm之内。在地籍细部测量之中,界址点的测量是最为核心的部分,测量的准确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地籍调查结果以及土地产权的确认,因此,界址点的测量需要保证足够的精度与准确性。通过对GPS-RTK技术进行合理有效的使用,可以对界址点测量的精度进行保证。在测量过程中有时会遇到特殊情况,例如测量点无法对GPS进行有效接收等,面对这种情况,需要同时借助测距仪、全站仪等设备仪器,配合GPS-RTK技术的使用,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测量精度与测量的有效性。

3.3GPS-RTK技术在建设用地勘测中的应用

RTK技术是GPS技术的延伸发展,通过RTK技术的应用,能够实时获得测量点的精准三维定位坐标,并保证精度处于cm级。同时,RTK技术的应用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测量速度,并且灵活性较强,能够有效保证测量效率,从而满足建设用地勘测对于精度的实际需求。因此,在应用GPS-RTK技术进行建设用地勘测时,需要采用RTK对界桩位置进行实时测量,从而实现土地使用范围及面积的计算。同时,RTK技术还能够勘测定界放样,能够有效简便建设用地勘测的程序,减少了传统勘测的工作量,有效节约了人力资源的浪费。除此之外,RTK技术还能够对土地使用情况进行动态检测,有效提高了监测的精度和效果,实现监测目标,顺利推进地籍管理工作有效进行。

3.4成果图件输出

测绘是以地形图等基础性图件为最终体现形式,在完成上述数据处理好要进行数据的输出过程,为了提高输出图件质量更加优化,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改进:一是在外业数据采集过程中,测绘人员及时的对外业采集数据进行核查,将错误的数据进行分析,并重新采集,对格式不统一的数据及时转换成统一的格式;二是重视三维地形图的利用率,根据三维地形图对输出的地形图逐一排查,确保最终输出的地形图是准确的;三是根据不同比例尺的要求,对地形图上的地物进行删减工作。

结语

综上所述,GPS-RTK技术在地籍测绘过程中的应用,具有测绘精度高、运算快、灵活性强等优势,在测绘领域逐渐实现广泛应用,对于提高测绘质量和效率,促进地籍管理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继续发展,GPS-RTK技术也将不断发展,从而为我国地籍测绘工作奠定良好的技术基础。

参考文献:

[1]邹斌文.GPS-RTK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乡村科技,2015(8):31-32.

[2]孙宁河.浅谈城市地籍测量的测绘技术相关问题及策略[J].智能城市,2018(14):88-89.

[3]刘韦华,谢梅秀,漆珊.GPS-RTK技术在数字化地形测量上的应用探讨[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7(9):14-15.

[4]王孟晨.地籍测绘中GPS-RTK技术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10):92.

[5]方家德.地籍测绘中GPS-RTK技术的应用分析[J].智能城市,2019,5(9):52-53.

[6]王孟晨.地籍测绘中GPS-RTK技术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10):92.

论文作者:刘百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6

标签:;  ;  ;  ;  ;  ;  ;  ;  

地籍测绘中GPS-RTK技术的应用分析论文_刘百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