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张欣桐论文_张欣桐 辛蕊

细节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张欣桐论文_张欣桐 辛蕊

威海市立医院 张欣桐 辛蕊摘要:目的:观察细节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实施细节护理。结果:观察组患儿依从性96.67、护理风险发生率1.11%、患儿家长沟通质量评分(24.60±0.30)分、环境护理(24.18±0.01)分、给药(24.68±0.08)分、健康宣教(24.71±0.01)分,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从沟通、给药、环境等方面,实施细节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儿科患儿的护理依从性,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使科室护理质量及患儿家长满意度得以提高。

关键词:细节护理;儿科护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吗]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WJK

支气管炎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属于高发性呼吸系统病变,多发于低年龄段儿童;小儿患儿身体机能相对较差,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抵抗疾病的能力不强,导致病变几率进一步提升,其并病症机理较为复杂,容易合并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儿生命安全健康。临床治疗方式以药物治疗为主,其治疗方式复杂多样,疗效各异,因此,为进一步巩固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风险,选择一种有效的护理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细化护理细节,制定细节护理措施,与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效果对比,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观察组患儿共90例,资料如下:性别:男:女=45:45。年龄(1-12)岁,平均(6.58±1.38)岁。对照组患儿共90例,资料如下:性别:男:女=44:46。年龄(3-11)岁,平均(6.60±1.41)岁。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1.2纳入标准

入选患儿均为呼吸道感染患儿;患儿无先天性疾病;家长知情同意。

1.3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患儿进行对症护理,不对患儿做另外的特殊的基础护理。观察组患儿则进行细节护理,首先对患儿做好生活上的细节护理,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和体温状况,为患儿提供一个良好的病房居住环境,从而保持病房空气良好,保证湿度在55%左右,避免患儿出现呼吸困难;同时对患儿做好饮食护理,嘱咐患儿进行清淡饮食,并且让患儿多饮水;做好患儿的发热护理,对于有出汗的患儿则要及时更换衣物和床单,结合毛巾将汗液擦干,保证皮肤散热良好;做好穿衣指导,结合温度变化情况增减衣物,避免多重感染的发生;对患儿进行心理护理需要在护理工作中态度温和,动作轻柔,并且让患儿多进行语言交流,从而增强患儿对护理人员的依从性;对患儿进行咳痰细节护理,嘱咐其多喝水促进排痰,同时让头偏向一侧,有利于痰液排出,对于年龄稍大的患儿可让其进行深呼吸和咳嗽,对患儿进行刺激排痰;对患儿进行口腔分泌物的观察,如果较多则要定时对其进行翻身护理,同时在护理过程中要细致轻柔,注意护理操作的细节实施情况。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患儿的治疗效果结合其病症改善情况分为痊愈、显效和无效,其中痊愈为患儿治疗后体温完全恢复正常,临床病症都消失,实验室检查结果都恢复正常;显效为患儿的体温恢复正常,病症有所改善,实验室结果检查显示病灶有所改善;无效则为其临床病症和辅助检查指标均未见改善,部分患儿甚至加重,治疗有效率为痊愈和显效比率和。患儿发病后,其家属肯定会有不同程度的担忧,所以在优质护理中应当安抚好患儿家属的情绪,消除他们不必要的顾虑,使其能够理解和配合医护工作的开展,防止纠纷发生,影响患儿病情治疗。另外,患儿对病情的耐受力非常低,所以其情绪可能非常不稳定,容易大哭大闹,拒绝配合治疗,针对这样的情况,对于已经具备理解、沟通能力的患儿,要予以鼓励,使他们勇敢的配合治疗,对于年龄尚小还不具备理解、沟通能力的患儿,要通过环境控制和抚触等方式,来使他们保持平静、减少哭闹。除此之外,还要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提高他们对小儿支气管炎的客观、正确认识,知道如何预防、治疗、护理小儿支气管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观察指标

分别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疗效评价依据以下标准:患儿咳嗽、咳痰、鼻塞流涕、发热等症状完全消失,X线影像学检查显示病灶完全吸收,为治愈;患儿相关临床症状显著改善,X线影像学检查显示病灶吸收80%以上,为显效;患儿相关临床症状可见改善,X线影像学检查显示病灶吸收50%以上,为有效;未达以上标准,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治愈患儿例数+显效患儿例数+有效患儿例数)/患儿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处理数据,计数采用x2检验,以(%)表示。计量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视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依从性及安全性

观察组患儿依从性96.67、护理风险发生率1.11%,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2.2护理质量评分

观察组患儿家长沟通、环境护理、给药、健康宣教,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

3结论

小儿支气管炎属于常见性呼吸系统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提升的趋势,容易合并多种临床并发症,严重威胁患儿健康安全,因此选择一种有效的护理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小儿支气管炎系指支气管发生炎症反应,多见于毛细支气管,通常是由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所致,因病毒性感染,从而引发多种并发症,导致毛细支气管充血,水肿,粘液分泌增多,加上坏死的粘膜上皮细胞脱落而堵塞管腔,导致明显的肺气肿和肺不张。

通常情况下,对小儿支气管炎的护理是做好保暖,因为寒冷会刺激支气管黏膜,进一步降低其抵抗力,加重病情,所以做好保暖非常重要。再者就是要多饮水,以补充过快蒸发和流失的水分,可以是糖水、糖盐水,也可以是米汤、蛋汤等,再者是要注意营养的补充,为患儿翻身拍背,保持其呼吸道的畅通,并且要注意退热。但临床的常规护理对患儿的护理干预较为有限,所以无法更好的促进患儿治疗。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对优质护理组的患儿实施了全面、整体的优质护理措施,其中主要包括了呼吸道护理、发热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而常规护理组患儿实施的则仅是常规护理措施,如病情观察、遵医用药、对症护理等,最终的治疗效果评价显示,优质护理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常规护理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仅为82.61%,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因为常规护理对患儿的干预、管理、指导范围过窄,无法从整体上辅助患儿的病情治疗。而优质护理组患儿的干预、管理、指导范围则更加广泛,在各个方面患儿都可以得到良好的照料,任何一个细微的环节,都会成为护理工作所关注的问题,在这样的护理下,患儿身心便可以得到改善,病情的治疗也会更加有效。

综上所述,细化护理细节在小儿支气管护理干预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升临床疗效,满意度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张锦婷.应用PDCA模式对改善儿科护理人员洗手依从性及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临床护理,2017,9(2):171-174

[2]曾倩,刘经飘,曾秋月.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27):3471-3473

[3]韩颖.细节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5,(11):77-79

论文作者:张欣桐 辛蕊

论文发表刊物:《药物与人》2019年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1

标签:;  ;  ;  ;  ;  ;  ;  ;  

细节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张欣桐论文_张欣桐 辛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