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失代偿的疗效观察论文_于玉梅

(淮北市中医院肝病科)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对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择2012 年6 月-2014 年8月期间接受治疗的90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 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一样的西医基础治疗, 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抵当汤加味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5.6%)明显高于对照组(8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血清纤维化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患者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可大力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肝硬化;失代偿期;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5-0175-02

肝硬化是由不同种病因所引起的肝脏慢性病变,是在肝细胞变性和坏死的基础上产形成再生结节和假小叶,肝硬化病变发展会在晚期出现肝衰竭、门静脉高压等。肝硬化失代偿是肝硬化晚期,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体伤害和心理压力,患者应当及早接受治疗。

2012 年以来笔者选择45 例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与单独采用西医治疗的45 例患者进行对比,探究临床中西医结合对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具体报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 年6 月-2014 年

月期间接受治疗的90 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2000 年9 月西安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中肝硬化的诊断标准和1991 年天津会议慢性肝炎辨证标准。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 例。治疗组:男性29 例,女性16 例;年龄19-59岁,平均年龄为(37.6±8.3)岁;病程为1-10 年,平均病程为(3.5±0.29)年。对照组:男性27 例,女性18例;年龄为17-60 岁,平均年龄为(38.2±6.5)岁;病程为(3.9±0.35)年。两组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一样的西医基础治疗。患者卧床休息,给予患者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控制患者的饮水量,禁止患者食用辛辣食物;保肝药物用门冬氨酸钾美、维生素C、支链氨基酸、还原型谷胱甘肽等,有腹水者,口服利尿剂双氢克尿噻、安体舒通,积液重者可给速尿静注或静滴。

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抵当汤加味:柴胡、赤芍、丹参、当归、生牡蛎、广郁金、川楝子、桃仁、红花、桔梗、紫苑、虻虫、水蛭、椒目、葶苈子。每日1 剂,服药半年病进行随访。

1.3 观察指标

显效 :临床症状消失,肝功能及白蛋白恢复正常;有效指患者自身的主要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或有显著的改善,白蛋白有不同程度提高;无效指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白蛋白情况未能发生现在的变化甚至出现恶化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13.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所有的计量数据用标准差±平均数表示,各组间比较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各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当P>0.05 时为差异五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对比

如表1 所示为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对比,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5.6%)明显高于对照组(8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对比

3 讨论

肝硬化疾病的发生是由于肝脏受到诸如乙型肝炎病毒、酒精以及血吸虫等致病因素的长期侵害,反复出现炎性反应,致使肝脏组织纤维化,最终导致肝硬化的发生,本病早期患者基本无明显不适症状,肝功能检查亦多显示正常,当出现失代偿后,则可由于组织损害程度的不同而出现腹水以及脾肿大等症状,肝功能检查提示白蛋白含量降低,球蛋白增高。

根据该病临床症状,中医上将其归属于“积聚、臌胀、胁痛”,成因主要由于酒食不调,情志所伤,黄疸、积聚等病迁延日久而形成。现代中医药理研究显示:柴胡具有明显的保肝功能及抗病毒作用,可促进胶原吸收、抑制纤维化;丹参、桃仁血祛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并且桃仁可扩张门静脉,提高组织胶原酶活性,促进肝内胶原分解而使胶原减少;丹参有降低谷丙转氨酶、保护肝细胞、促进肝细胞再生和抗纤维化等作用;水蛭直入血络,其作用与虻虫相似,逐恶血行痰攻结,通瘀破积。

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患者单独采用西医药物治疗,有效率较低,且不良反应发生概率较高。我院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失代偿进行研究,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5.6%)明显高于对照组(8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患者血清纤维化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朱林.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临床研究[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8,23(5):52-53.

[2] 张育轩,危北海.肝硬化临床诊断、中医辨证和疗效评定标准 (试行方案)[M].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

[3] 杨春桥.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失代偿60 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6):119-120.

[4] 林万宝,陈海燕.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观察[J].当代 医学,2009,15(24):147.

作者简介:

于玉梅(1978.5-),安徽人,大学本科,淮北市中医院肝病科,主治中医师

论文作者:于玉梅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8月第1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3

标签:;  ;  ;  ;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失代偿的疗效观察论文_于玉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