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三大策略,优化童话教学——“部编版”低段童话类课文教学例谈论文_叶晓微

借助三大策略,优化童话教学——“部编版”低段童话类课文教学例谈论文_叶晓微

浙江省青田县江南实验学校 323900

摘 要:小学低段语文教材中的童话类课文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故事性,教师应立足于童话文体的典型特征出发,这样才能够就此设计出学生比较喜爱的教学形式。基于此背景,对引导“读读讲讲”,激发童话学习兴趣;借助“猜猜说说”, 引发童话阅读想象;开展“议议演演”,把握童话人物形象的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低段 童话 优化教学

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应立足于童话文体的典型特征出发,这样才能够就此设计出学生比较喜爱的教学形式,才有助于激发学生参与阅读的兴趣,才能够使童话教学更易于学生接受和喜爱。那么,怎样才能显著提升童话故事的教学效果?必须要结合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以及强烈的好奇心等典型特征,基于以下层面着手。

一、引导“读读讲讲”,激发童话学习兴趣

就童话的起源来看,大都来自于民间口头流传或者是口耳相传。而就学生的学习特点来看,大都开始于听觉。通过听故事、读故事以及讲故事等环节,能够帮助学生在实际阅读的过程中,基于内心生发对童话的喜爱和依赖。所以,针对低年级的童话教学,必须要结合并顺应学生对于童话阅读这一需求,鼓励学生能够声情并茂地读故事、讲故事。

例如,《咕咚》是一篇非常典型的童话故事:一天小白兔在听到咕咚一声,立刻就吓得仓皇而逃,其他小动物看到了,虽然不明白其究竟为何逃跑,但是也都跟着它逃跑,其中充满着紧张的气氛,后来他们才发现原来是一只木瓜掉进水里,大家虚惊一场。这个童话故事语言简单,情节离奇,充满着生动性和形象性。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先读好故事,然后将这个故事声情并茂地讲给其他同伴听,特别要展现小动物的紧张情绪。这种教学模式很显然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他们对事物的接受习惯,既能够激发他们主动参与的兴趣,也会提升他们讲故事的兴致。

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充分利用了童话故事所具有的神秘性以及趣味性特点,但这也是常常被其他教师所忽视的。纵观教学实践,童话原有的教学价值当前已被弱化,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首先需要结合读童话以及讲童话的方式,这样可以更有效地勾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够在这一直觉的影响下,使其参与童话学习的意愿更强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借助“猜猜说说”, 引发童话阅读想象

童话最突出的特点在于篇幅短小,所以其中的每句话都隐藏着极其丰富的信息,而且句子和句子之间会呈现出显著的跳跃性特点,这样就能够给读者留下更广阔的思考空间,促使读者发挥想象。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读童话或者讲童话的过程中,选择恰当的契机进行短暂的暂停,就此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对这段空白展开猜测以及填补,通过这样的方式,必然能够使童话教学生发异彩。

例如,《小马过河》这一篇童话中,描述了小马独自过河的过程中,听到了松鼠和老牛完全不同的理解,自己不知道应该如何才好,只好回去问妈妈的故事。通过这一故事可以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在遇到事情时一定要自己多动脑筋,要有主见。那么针对这篇课文的教学,怎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阅读的兴趣呢?制造悬念是非常有效的举措,可以引导学生自主猜测并完成补充,所以,教学到小马听到老牛的话之后,为学生设计了这样的话题:“听完老牛的话,小马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它敢过河吗?听了松鼠的话之后又怎样呢?大家猜一猜,小马究竟会怎么做?”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让学生猜一猜接下来发生的故事和情节。通过这些问题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其中的兴趣,而且其中所揭示的道理也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立足于学生心理,结合文本内容,通过设计悬念等方式,引导学生展开自主猜测、自主想象,并完成对空白的填补,这样的教学既成功地吊足了学生的胃口,而且简单有效,学生也能够从中体会到无限乐趣。

三、开展“议议演演”,把握童话人物形象

童话还有一个突出特点,那就是趣味性。因此,在童话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方式就是角色扮演。通过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实际表演的过程中融入故事意境,充分体会故事中的情感,就此走入童话世界,使学生能够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获得更丰富的经历和体验,以亲历的方式架构童话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特点,进而才能够显著提升童话的教学效果。

例如,《小蝌蚪找妈妈》,在这篇童话故事中,所涉及的角色既包括小蝌蚪、鲤鱼妈妈,也有乌龟和青蛙,可以先要求学生自读课文,然后将课文中所展现的小动物的特点画下来,再组织学生展开探讨:为什么小蝌蚪会把鲤鱼和乌龟当成自己的妈妈?这样学生们就能够明白小蝌蚪在实际成长的过程中身体经历了哪些变化。最后,当学生对文本内容已基本掌握,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使学生深化对文本内容的感知,获得更深层面的感悟,保障良好的学习效果。

可见,教师应充分把握文本内容的典型特点,这样才能够对学生形成积极的鼓励,使学生融入角色、融入故事,通过对故事演绎深入理解故事内涵,把握文中的人物形象特质,同时还有助于学生揣摩角色心理,深入触及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样就能够获得更丰富的情感体验,收获更好的教学实效。

论文作者:叶晓微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0月总第3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0

标签:;  ;  ;  ;  ;  ;  ;  ;  

借助三大策略,优化童话教学——“部编版”低段童话类课文教学例谈论文_叶晓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