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出版业:信息时代的新兴产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出版业论文,信息时代论文,新兴产业论文,电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信息技术发展到今天,传统的印刷出版业正面临一场新的革命,光盘电子出版物和网络电子出版物的出现,是这场革命的必然产物。电子出版行业的繁荣与否,也将直接影响到社会信息化的进程。现在,电子出版物已经成为一种大众文化传播的媒介。在不久的将来,阅读电子出版物将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信息革命带来的巨大变革
信息数字化是当前出版现代化最本质的要素。它是把传统的数据转换为数字信息,这是长期以来最主要的研究目标。进入60年代后,整个信息化的进程在大大加快,各个国家都在加快计算机的发展,但从计算机带来的整个国家信息政策的变化来看,发展中国家是落后的。70年代中期美国科学基金会提出的一个报告,把信息称为一个与国家生死攸关的资源。他们下了这样一个定义,认为美国的重要资源是4500多种学术期刊,200万种科技文献。整个国家如果没有信息支撑,不重视信息资源,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科技发展、文化教育就会失去必要的、不可缺少的支撑条件。
信息革命必将带来出版业的巨大变革。从1975年起,计算机排版系统出现并在世界范围内普及,早期的计算机排版系统是使用计算机把经编辑的数据资料,用植字机制成版后再提供印刷。这就是初期的电子出版,实际上是电子排版技术。
80年代以后,计算机数字处理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计算机检索、排版、图形处理及输出技术的进步,使计算机系统版式设计、文字编辑、图文合成和整版相纸相片输出得以实现。此外,通过检索软件,存储在软磁盘、硬磁盘和只读光盘中的数字化信息资料可供再次使用,形成初期电子出版物。
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期,声频、视频和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及其与数字处理相结合,使文本数据中加入声频、视频信号和图像功能,多目的检索的电子出版物问世。1994年,声频技术进一步发展,数据压缩技术进一步成熟,使利用小容量存储数据成为可能。出现了容文本、视频、声频、图形、图像为一体的大容量的多媒体电子出版物。多媒体作为一种电子出版物,它突破了以往“死板”的阅读方式,利用计算机可任意将前述各类信息排列组合进行综合表现。音、像、图、文并茂,不仅极大增加了阅读兴趣,而且提高了总体信息获取量,也可以满足人们自由想象的需要,探索我们周围许多新奇的东西。21世纪出版业将是以技术为主导的产业,其中光储存系统、超快微处理器、高分辨率输出与显示器及宽带网络通信等将是制约它发展的关键技术。今后的出版业将以全新的面目出现,计算机硬件将是它发展的发动机,软件则是它发展的车轮,多媒体是带动其发展的龙头。
电子出版物的主要媒体形态有:软磁盘(FD),只读光盘(CD—RON),交互式光盘(CD—1),图文光盘(CD—G),照片光盘(PHOTO—CD)、集成电路卡(IC CARD),以及网络出版物等。以只读光盘产品为代表的全球电子出版业发展最快。只读光盘被认为是目前惟一实用的多媒体电子出版物,一片只读光盘有650兆位存储容量,相当于几万张印刷纸或数百张软盘片的记录量,然而用户只能读取而不能修改或擦写。
网络出版物是以数据库和电信网络为基础,以计算机主机的硬盘为存储介质,可向用户提供联机在线服务和通过电信网络提供传真出版物及电子信件和电子杂志等,最有代表性的网络出版物是互联网络上的电子报纸。目前专家认为,互联网络以及未来的信息高速公路将是新闻业今后争夺的一个大市场。
巨大的市场和发展潜力
电子出版兴起后,出版设备和流程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出版社的地位和作用受到了挑战,只要有一套合适的计算机软件和硬件及打印设备,任何人都能出版,出版机构和非出版机构的界限模糊了,正式出版物和非正式出版物也难以区分了,电子出版使书、刊、报纸的界线更加模糊,多媒体产品刚打破音像制品的框框,存贮于软盘、光盘或芯片中的软件数据库和娱乐产品,究竟是出版物,还是电子产品?只要看一看互联网络上传播的各种各样的信息就可知晓。“出版物”的范围的确是太大了。另一方面,传统图书并不会消失,因为它的特点是可以不需要任何电子装置,可随时随地阅读,具有直观性,并且具有直接、轻便和廉价等特点。到21世纪初,西方一些国家,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传统图书三分天下的格局将初步形成,而电子出版物所占的比重必将越来越大。
世界上商业出版社与参考书出版商,在继续提供传统版本的图书时,率先推出了电子版本的图书。例如,目前国外顾客已能买到较便宜的且加入了较强检索功能的交互式CD—ROM版的百科全书,同样硬皮版的百科全书也可以买到。如Dor Kindersley出版公司已预先一步与Microsoft公司合作推出《儿童百科》CD—ROM,销售形势看好;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把《哺乳动物百科全书》复制在CD-I上。Grolier——世界最大的百科全书出版商也对CD-I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他们将以CD-I的形式出版20卷本的《美国学术百科全书》。
目前世界各国电子期刊发展非常迅猛,世界期刊大约有10万种左右,据估计电子期刊约占不到1/10,比较有名的电子期刊制作中心,象英国图书馆文献提供中心、Evimy Daneidi Information合作的OCLC、美国的ISI(International Science Index)、加拿大的CASTI等,清华大学主办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也即将迈入这种世界级的电子期刊行列。电子报刊也同样加速电子化进程,Internet上面的电子报刊有上百种,据不完全统计,世界有近千种报纸入互联网络,美国的《纽约时报》、《新闻周刊》、英国的《每日电讯报》、《卫报》均已在互联网络上公开发行,我国的《人民日报》、《市场报》、《经济日报》、《金融报》、《计算机世界》、《国际电子报》等报刊,也可以通过Internet来检索。《科技潮》杂志也是其中一员。
如何使现在传统出版社适应未来的发展?一种看法是传统出版社的作用将下降;另一种看法是新技术只是改变传统上对出版社的认识,出版社只有积极利用新技术才可能成为未来出版业的主导者,传统出版社将面临三种选择:为未来发展做投资准备,以扩大自身的市场份额;尝试与其他公司联合建立一种新型的合作方式,这样可以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或默守陈规。
电子出版在全世界已成为一个发展迅速、前景广阔的新兴高科技产业。电子出版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之大成,成为融广播、电影电视、报刊书籍于一体的新兴产业。以CD-ROM为例,1992年有价值6亿美元的200万张CD-ROM销往世界各地,比1990年增加约80%。据美国最近出版的《电子出版业评估报告》提供的数字,1993年是美国电子出版快速发展的一年。电子出版物(主要指光盘)的销售额达70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149%,其产值占全美出版业年总产值的28%。美国的电子出版商和开发商达940家。数量居全球之冠(全世界约有3000家)。据估计1994年全世界电子出版物已达到240亿美元的产值,到2000年将达到1540亿美元,因此,世界各大电子、计算机公司如菲利浦、索尼、苹果、IBM等都争相投入巨资发展多媒体产品,以求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由于电子出版物具有巨大的市场和发展潜力,许多出版商已由观望转变为有意识地向电子出版物转轨,产品开发重点已由简单的只读光盘产品逐渐转向多媒体出版物。
我国电子出版业的新阶段
根据有关部门的估测,去年底我国多媒体计算机的保有量为160万台左右。按照国际上通行的统计方法,一台多媒体计算机每年消费10张电子出版物光盘,考虑到我国的平均购买力较欧美国家低的因素,可以按照每台多媒体计算机年消费5张光盘计算,因此,去年我国的电子出版物需求量应为800万张光盘。虽然盗版行为受到极大的遏制,市场秩序明显好转。但同时也出现了有效供给严重不足的局面。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国内电子出版物的开发和出版的能力太弱。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大陆地区目前有开发及出版电子出版物能力的单位不足50家,年生产品种近300种。既使按照每种发行1万个拷贝计算,总出片量不过300万张,还有500万张的缺口。市场是不会有真空的。巨大的缺口意味着巨大的市场机会,盯住这个缺口的不仅有港台地区及欧美的电子出版商和发行商,同时还吸引着从事盗版的不法之徒。
我国台湾地区在1994年出片量就已突破1000万张大关,由于与大陆同文同种,文化历史渊源同根同脉,他们的出版物较欧美的更容易进入大陆市场。去年4月,在“'96国际多媒体展”上,台湾业者显示了志在必得的决心和不可小视的制作能力。
在电子出版物领域,美国的制作水准遥遥领先于其他竞争者。其年出片量早已超过1亿张。
盗版行为是对智力劳动的公开掠夺。尽管我国为保护知识产权已经采取了一系列严厉、有效的措施,但在巨额利润的诱惑下仍然会产生铤而走险的不法之徒。
在上述三种势力的挤压之下,我们的民族电子出版业所面临的是严峻的态势。如果我们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地聚集队伍,提高制作能力,则民族电子出版业的生存空间便会受到极大的威胁。我们应该高度重视信息数字化,一个国家,一个期刊,如果不关心当前这个世界范围的信息化,不紧跟这个潮流,国家就会失去这个发展的机会,而且,出版社和期刊社,很可能在未来的发展中面临自己生死存亡的问题。
中国的电子出版业经过近10年的开拓和发展,以软磁盘为媒体的电子出版在国内取得了长足进展,达到相当水准。近两年来,国产只读光盘迅速崛起,中国电子出版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值得一提的是由清华大学主办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准备把我们国家的学术期刊都拉进光盘来出版,并且将来要上网络,这在世界上是没有先例的,或者说在象美国这样的国家体制下也是难以做到的。我们要既发现不足又发挥优势,很好地通过我们的精心组织扬长避短,使之有机地运作,只有这样,我们的电子出版业的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才有希望。
标签:电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