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公民教育思想述评_政治论文

当代西方公民教育思想述评_政治论文

当代西方公民教育思想述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述评论文,公民论文,当代论文,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西方公民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然而真正意义上的公民教育却始于近代。自近代以来,由于公民教育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重新崛起,关于公民教育的各种思潮也纷纷涌现,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自由主义(Liberalism)的公民教育思想、共和主义(Republicanism)的公民教育思想、社群主义(Communitarianism)的公民教育思想和多元文化论(Multiculturalism)的公民教育思想。本文旨在通过对这4种关于公民教育思想的简要梳理,分析其各自的理论基础,概述其公民教育思想的不同特点,审视其公民教育的理论,以期对中国研究、实施公民教育有所借鉴和启迪。

一、弘扬自由,珍视权利——自由主义的公民教育思想

自由主义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在经历宗教改革及启蒙运动之后,至18世纪,西方终于从神性奴役的黑暗时代逐步转向人性解放的光明时代,以自由、平等、民主为核心的自由主义就成为资产阶级国家民主政治的哲学基础,其民主决策的理论依据就是建立在自由主义的整套价值观之上。自由主义的基本理念是:肯定个人的自主性,自由权利的优先性,重视人的平等性和政治中立,承认价值的多元性。自由主义提倡尊重人性,将个人视为道德行动的主体,认为自由是建立在人类的主体性之上的一个概念,而且它展现出个体在思索、选择、有意识的行动等能力中的独特性与重要性,而不单纯地强调个人能够不受限制地活动的程度。此外,他们还指出,基于人是一个不得被任何集体目的所任意牺牲的道德主体,在一个由正义原则引导的社会中,权利独立于任何美好的价值而存在,个人的权利不能为了普遍利益的理由而被牺牲,个人的权利具有绝对优先性,优先于任何社会责任感或促进公共利益的要求。从此背景出发,自由主义逐步形成了有关公民教育的基本思想。

自由主义论者麦柏指出,公民教育的理论背景存在于政治哲学中。政治哲学所论及的是公民与政府的关系、政府的权限和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以及公民彼此之间应该如何对待等问题。他认为,自由主义塑造了我们的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自由主义的中心课题在于对政治权威提供道德证明,政治的强制性只限于在道德上能够证明的部分。因此,民主社会公民教育的理论基础应该是自由主义。从政治哲学观出发,自由主义论者认为,所有国家的教育体系,都是在向未来公民灌输政治秩序的基本概念与价值观,所以培育未来公民养成一种国家政治价值观的系统教育,就是公民教育的内涵。公民教育的任务就在于使未来公民能够产生维护政治秩序与社会现状的意识,使其所作所为能够适应政治社会的行动法则,并有效支持该政治社会的稳定与持续。自由主义论者盖尔斯顿认为公民教育是由特殊的政治社群加以界定的,因此会因政治社群的性质,而使其内涵有所不同。因为公民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公民在该政治社群中有效的行动,并支持该政治社群,如果某一政治社群的公民教育无法有效地支持该政治社会的稳定运作,即如果公民教育无法传递该政治社群所需的价值,将造成制度与精神之间的文化落差,这种文化落差也就是社会不稳定的因素,那么这种公民教育是失败的。古德曼认为,自由社会公民教育的教育目标就是“有意识的社会再制”的理想,也就是使公民能够参与塑造以及再造社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自由主义不仅维持了对个人自由的承诺,同时也达成了社会正义的目标。古德曼所谓的“有意识的社会再制”所要表达的是公民自治思想,其对于公民所要求的只是培育出民主社会所需的公民性格,而非指示公民什么才是正确的意见,也不是告诉公民哪一个途径是最佳的选择。实际上,这种公民教育观的目的在于培育参与自由社会运作的公民能力,这些能力纯粹是形式上的,并不具有实质的内涵。

自由主义论者强调公民教育的重点在于公民意识的培养,而不仅仅是社会科学知识的传递。因为公民能否认同政治社群,能否对政治社群的核心原则忠诚,能否遵守政治社群所要求的规范,能否对其他公民保持尊重等等,这些才是维系政治社群存在与发展的重心。他们认为只具备知识,无法培育出公民对于整个政治社群的认同与情感,那么,这个政治社群的维系就值得忧虑。自由主义肯定每个人都有成为社会基本成员的能力,相信通过公民教育的涵育,可使得每一个未来公民都准备好,有能力参与公共生活。因此,自由主义公民教育观强调国家不能以强制的教育灌输某种特殊的价值观,而强调通过公民教育的培养,使公民有能力自我管理维持社会的和平与秩序,实现自己理想的生活方式。

总之,这种公民教育观强调,公民教育并非要传递美好人生的价值观,其目的在于将维系自由社会的整套公共价值、政治道德以及相关的批判能力与民主性格,教导给未来公民。换句话说,公民教育所教育所教给学生的是成为自由社会的公民应该具备哪些形式的能力。

二、实践公民德行,实现公众利益——共和主义的公民教育思想

西方社会在经历自由主义的个人中心所带来的社会解体和失范后,人们开始缅怀深植于他们社会中的优良传统价值。在此背景下,共和主义的公民教育思想就应运而生。共和主义(有时又叫古典共和主义或公民人文主义)的传统源于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思想,主张以公民德行或公民资格来界定公益(public good,指公民在公共领域中所形成和追求的共同目的),并将民主政治视为达到公益的一种政治哲学思想。由于公益是公民经过共同讨论所决定的,因此,它是基于公意所建立的,具有普遍的约束力,也是公民企图实现的共同目标。共和主义的政治思想建立于有共享意义和共同目标的公益政治上,为了达成公益的政治,个人必须以公共利益为其行为的最高依据标准,并尽量避免和公共利益相冲突的行为发生,故个人自由需要受到限制,公众的福祉也应优先于个人私利。但这并不意味共和主义不重视个人自由,相反,共和主义不但重视个人政治的自由和自主,而且更努力地促使这种公民的自由和自主可以真正实现。共和主义的基本假设是:一个好人有足够的能力成为一个好公民,而使得一个好人成为一个好公民的先决条件是具有公民德行。公民德行及一种公共的精神,是一种每个公民都需要具备的潜在能力,这种潜力使得公民愿意服从于公益,并支持维护社群的自由,因而个人的自由才可以得到保障。共和主义认为公民的道德人格并非天生,参与的基本能力也不是与生俱来的,故需加以教育和训练。因此,从小就要教育其子女作为一个公民的意义,促使其实践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并将公利置于私利之上,以促进政治社群的公益。传统共和主义的公民教育目的即在于此。由此,共和主义论者尤其强调公民的实践能力。共和主义论者普莱特认为,公民教育应让学生能够亲自去体验,体认共同生活所需建立的规则,并让学生了解遵守规范的原因,使其产生主动遵守的动机而非依赖外力的逼迫。公民具备实践公民资格的动机和公民能力后,应主动地参与公共事务,并促进社群的公益,因此,一个社会如果想实现公众利益,便要促进其成员公民意识的养成。由此可知,共和主义不但重视公益,也特别强调达成公益所需的公民德行。因此,共和主义的公民教育是一种非常重视实践的公民观,它和自由主义所强调的公民观有很大的不同。对自由主义者而言,公民资格是以“地位”的观念来界定的,这种公民教育观过于强调公民的权利部分,而忽略了公民身份所蕴涵的责任,故个人可以选择完全不参与公共事务实践其公民责任的身份。对于共和主义的公民教育而言,公民权利的实践比公民权利本身更具有意义。故主动积极地参与公共领域的事务是公民资格的必要条件,若不能实践,作为一个公民身份的人便不能算是公民。因而共和主义所强调的是公民的责任,公民停止履行作为一个公民的责任的同时,其公民的身份也就停止了。总而言之,共和主义的公民教育观所培养的公民,是一种通过公民德行以实践社群公益的公民。

三、增强公民认同,培育社群意识——社群主义的公民教育思想

社群主义(又译为社团主义、群体主义)公民教育思想的兴起也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各国更注重经济实力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同时,资本主义社会诸种弊病日益明显,一方面物质生活充裕,科学技术高度发达;另一方面,人沦落为物的工具,成为科学技术的奴隶,丧失了人的主体性。以功利和权利为基础的道德理论瓦解了传统社会的道德规范和价值标准,整个社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道德文化的败落。社群主义论者面对这样一个文明高度发展而道德却日渐沦落的自由主义社会,开始反省和批判自由主义理论的缺陷,并企图恢复一个共和主义式的社群理想。社群主义者麦金泰尔(A.Macintyre)认为,当代自由主义社会最大的问题在于道德的混乱和纷争,道德判断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自由主义的个人对价值标准的判断具有绝对的自主权,这是导致现代社会道德困境的根源。另一位学者泰勒也认为,自由主义忽略了个人选择的能力只有在某种特定社会或文化的环境中才能实践,忽略了提供个人选择所需的社会条件。个人主义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不仅使人们的共享价值受到侵蚀,更使得政治社会赖以维系的基础日益丧失。意识到这个危机后,社群主义论者重申社群和个人间的重要关系及以社群为基础的道德生活的必要性。

社群主义论者认为,自由主义的公民教育观忽略了社群的公共生活对公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意义,贬低了公民间的共同关系对个人的自我认同的重要性。自由主义所强调的中立性原则不但促使公民无视参与公共生活对个人的意义,而且忽视了社群的基本价值和内容。社群主义论者认为,公民除了是一个社群的成员,具有成员资格所赋予的权利和义务外,公民的认同和公民的德行才是公民资格所具备的最核心的意义,因为具有公民认同才使得公民的身份有意义,具有公民德行才能使公民身份得以具体实现。

社群主义的公民教育观最重要的目的在于培养对其所属政治社群能产生认同感的公民,通过公民主的参与和实践,培育社群意识,并促进或达成政治社群的公益。也就是说,社群主义公民教育的意义即在于重建一种重视社群公益的公民德性。这种教育观认为,当代自由主义社会的个人就是因为缺乏这种社群所需的德性,才使得公民的社群意识渐渐消失,且让社群的公共利益沦为个人私利的附庸。所以社群主义的公民教育除了要让公民对其所属的社群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外,最重要的任务便是培养社群生活所需的公民德性,以期恢复日趋衰弱的社群意识及公民对责任和义务的重视。

由此观之,社群主义的公民教育观强调两个重要方面:一是一种以社群成员共同生活的环境背景为基础,以整个政治社群的公益为目标的公民教育;二是一种强调以实践为主的公民教育理念。社群主义的公民教育观,就是这种有即定的价值和目的,并且以社群公益为依据标准的公民教育。这种公益的意义在于强调一种重视公共精神的公民德性,即一种使公民愿意将公利置于私利之上,愿意负责守纪以维持整个政治社群公益的精神。概言之,社群主义论者认为现代公民教育应该是培养具有完整德性人格之公民的教育,使公民成为一个具有自我认同、良好社群意识的健全自律之社会成员。

四、重视多元差异,关怀弱势群体——多元文化论的公民教育思想

自由主义所主张的自由、平等、民主等原则虽然已成为西方国家所奉行的圭臬,然而,在现实社会中,仍然有许多弱势群体正受到强势群体的影响与压迫,这种现象并未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而消失,反而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生活中。这种社会不正义的情形是多元文化论者所要解决的问题。

多元文化论者I.M.扬认为当前主流文化所主导的单一认同,对于多元的个人或族群的认同是相当不利的,因为现今社会乃是一个多元异质的社会,任何强调单一的认同,将不符合个人与族群间多元的需求。在多元文化论者看来,不论自由主义强调的普遍平等、自由原则,或共和主义、社群主义的“公益”,几乎都预设了“同质性”的逻辑,然而这种“同质性”无法契合人们的多元生活状态,因此,多元文化论提出“差异”的概念,并且为了解决族群的差异和不平等,必须实现“差异政治”的理想。从这种观点出发,多元文化论者在教育上的基本主张为:由于教育体系无法完全排除任何的价值观点,为了解决由单一的强势文化价值控制的情形,教育环境必须向少数族群独特的文化价值观开放,强调弱势群族在教育上的特别权利,以保障弱势族群的文化价值。

面对异质多元的公众社会,多元文化主义认为公民教育的内涵在于:(1)相互尊重的公民教育。强调学习对文化的相互尊重,将相互尊重视为多元社会中公民德行的表现,通过文化的相互尊重,可以为文化间的互惠合作提供重要的基础;(2)有能力积极地面对与解决不同文化冲突的公民教育。多元文化论者相信,由于文化差异性的存在,所以冲突与矛盾是必然的,因而强调公民教育的学习除了对不同文化的尊重之外,亦应当增加学生面对及处理冲突的能力,其含义是指需要学生通过学习或了解差异文化之后,进一步培养学生处理冲突的能力。实际上,多元文化论的公民教育观所要达成的目标是:帮助公民了解并肯定其社群文化的价值,并且通过多文化的学习进一步使其免受自身所属文化的限制,以寻求一个可以使多元价值获得实践的理想社会,并且可通过民主的政体的支持,使国家体系中分歧的个人或族群文化价值获得认同与尊敬。

五、西方公民教育思想评析

历史上一种思想或主义的兴起通常是针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现状所作的反省,西方公民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也不例外。自由主义公民教育思想的兴起就是为摆脱封建传统对人性的压抑与束缚,而倡导个人的独立与尊严。它注重每个人自我决定的能力,反对国家运用强制力限制个人心灵的自由,这是对每一个人平等尊重的表现。在政治社会变迁,民主理念、公民文化尚未成熟之际,这种思想有助于建立一个民主自由的社会。从这一点上讲,自由主义的公民教育观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自由主义的公民教育观过分强调公民的权利而忽视了公民的义务,否认维系社会共同体的公共价值观,从而造成个人主义的泛滥,成为社会失序、道德混乱的根源;共和主义的公民教育思想则是看到自由主义公民教育思想的缺陷,力图回归传统的一种表现。它强调公民的权利和责任的统一,强调公众利益高于个人私利,并注重养成公民德行以维护社群公益。这些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对自由主义的公民教育观进行了修正,并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为社群主义公民教育思想的兴起打下了基础。但该理论也有明显的不足之处。如果说自由主义的个人主义过于重视个人的权利,从某些方面看,共和主义则过于忽略权利的重要性。而且,该理论所指的公共领域的范围局限于政治事务,实际上公民资格的实践范围还应包含文化、教育等相当广阔的社会生活领域;社群主义的公民教育思想是在深刻反省和批判自由主义理论,并传承了共和主义某些理论的基础上而形成的。该理论强调社群的关系及社群成员认同感、归属感对个人存在的重要意义,强调公民的主动参与和实践能力,重视维护社群公益的公民德性,并以培养具有完整德性人格的公民为目标;而多元文化论强调差异公民资格,目的在于在认同个人与族群差异的前提下,以个人或族群的差异作为公民资格的依据,保障弱势族群能在一个大型的社会中享有更宽广的生活空间。该理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来研究当代的公民教育思想,具有一定的价值,但由于自身理论的局限,亦不能为社会建构一个真正有效的公民教育体系。

从当代西方关于公民教育思想的纷争中,我们不难发现,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一定的历史条件与时代背景不同,公民教育思想的内涵与取向也不尽相同,但其中尊重人的主体性,注重个人参与国家、社会政治生活的理念,为国家、为民主社会培养良好的公民却是一以贯之的精神宗旨。西方公民教育思想以倡导人性的解放为主旋律,尊重公民在民主社会中的自由、平等为前提条件,反对奴役人性、培养盲从臣民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并在实践中不断对自身的理论缺陷和偏差作出修正,显示出强烈的批判性和鲜明的时代感。西方公民教育的合理思想和理论为今天中国研究和实施公民教育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型。

标签:;  ;  ;  ;  ;  ;  ;  ;  ;  ;  ;  ;  

当代西方公民教育思想述评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