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控制管理分析论文_胡静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红星医院 消毒供应中心 839000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医院消毒供医中心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控制管理情况,进而为医院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各类医疗器械应用质量控制管理前后的清洗质量。结果:质量控制管理前后消毒供应中心清洗的各类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合格率以及使用满意率均存在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0.05)。结论:强化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控制管理,能够进一步保证医疗器械的使用安全,对于院内感染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控制管理分析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承担着医院内各类医疗器械的消毒处理工作,在整个医疗护理环节中属于最基础的工作,但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消毒供应中心在日常质量管理中主要从清洁消毒处理、消毒隔离和灭菌、灭菌质量监测、物品供应和发放等方面进行管理,具体的重要体现在在清洗、消毒、灭菌效果方面,如果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极易引发交叉感染,对于患者的健康以及预后均可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引发医患纠纷,不利于医疗服务行业的正常工作[1]。为进一步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各类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保证医疗器械的使用安全。本文结合我院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消毒情况,对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进行分析。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共有护理人员12名,其中护士长1人,护士9人,其中男性2人、女性10人,年龄28—54岁、平均年龄(35.1±3.8)岁,工作时间3—28年、平均工作时间(10.3±2.1)年。2016年1月至12月期间共完成各临床科室、手术科室等医疗器械消毒 112000件;在2017年1月至12月共完成各临床科室,各类手术器械等医疗器械消毒12 0113。两个不同时间段在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资料以及仪器设备种类等方面差异不显著,能够进行比较。

1.2方法

2016年期间:主要是根据消毒供应中心日常管理制度实施消毒处理,具体参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医疗卫生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消毒管理办法》等。

2017年1月至今:采取质量控制管理措施实施管理,方法有:(1)强化对工作人员的质量管理。加大对消毒供应科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职业道德素质、院内感染现状以及消毒设施合格控制评价标准等多方面的综合教育,促进工作人员业务能力、责任心以及无菌意识等多方面的提升[2];(2)统一并监督消毒处理流程,消毒供应中心应严格按照回收→分类→清洗→消毒→润滑→干燥→检查→包装→灭菌→储存→发放等流程进行操作,不定期对消毒处理流程的规范化进行监督;(3)对现有消毒供应室中心理制度进行优化,定期总结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现有制度进行优化;(4)强化专项医疗器械消毒供应处理,对于某些院内感染患者数量较大或者对医疗器械使用不满意的科室进行专项医疗器械消毒管理,进而依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1.3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有:(1)两个不同时间段医疗器械的清洗合格率,具体评价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中的内容,具体内容为:(1)灭菌后的物品、器械没有活微生物得检出;(2)病房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10cfu/cm2;化学消毒过程中,每毫升消毒液细菌的含量<100个菌落;接触粘膜的医疗用品细菌菌落总数应≤20cuf/g或100cm3;接触皮肤的医疗用品的细菌菌落总数则应≤200cuf/g或100cm3;凡接触血液、分泌物的医疗用品,如注射器、针头、口腔器械、漱口杯等消毒后不得检出HbsAg[3];(2)相关科室人员对灭菌后的器械、器具使用的满意率,在年度对所有科室通过调查问卷获得,共发放调查问卷50份,回收50份,回收率100.0%。

1.4统计学分析

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整理的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本研究中各类资料均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率比较用x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为P<0.05。

2、结果

2.1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合格情况

护理管理后的医疗器械清洗合格率明显提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科室满意率比较

应用常规管理期间科室满意率为84.0%(42/50);采用质量控制管理措施后科室满意率为100.0%(50/50),质量管理措施应用前后科室满意率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承担着医院内部各类医疗器械的消毒处理工作,如果清洗、杀菌消毒处理不合格,极易增加患者院内感染风险,严重的可引发医疗事故,对于医院的日常工作也会产生不利影响[4]。常规管理过程中主要是根据国家以及行业规范要求进行管理,尽管有制度,但是不同人员对于制度的理解不同,相应的影响到执行情况,造成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存在漏洞。

质量控制管路措施能够从影响质量管理的相关因素入手,将消毒供应中心日常操作与护理有效结合,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保证制度化管理,通过完善制定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制度、以及器械管理制度,保证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效果。

本研究中通过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采取质量管理控制措施,各类医疗器械清洗合格率从98.45%上升到99.50%,此外,不同科室工作人员对医疗器械的使用满意率也从84.0%上升到100.0%,显示了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控制措施在提高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一研究结果与黄秀莲学者在文献报道中的内容基本保持一致[5]。

在采取的质量控制管理措施中,对人员的管理属于最关键的因素,通过对工作人员无菌意识的强化以及消毒处理规范流程、不同仪器器械清洗要点、质量控制评价标准等多方面管理,能够最大程度降低工作人员在消毒处理中因人为因素引起的消毒不合格;操作流程的规范、制度的完善以及专项医疗器械管理都有助于落实质量管理控制,保证医疗器械清洗合格率[6-7]。

综上所述,强化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控制管理,能够进一步保证医疗器械的使用安全,对于院内感染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杜传荣. 医院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控制管理[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7,23(15):147-148.

[2]张丽丽. 消毒供应中心对再生医疗器械的全程质量控制与职业防护干预[J]. 贵州医药,2017,41(02):183-185.

[3]曹裕辉,胡克苏. 全程质控管理模式对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合格率及工作质量的影响[J]. 中国临床研究,2016,29(11):1581-1583.

[4]王蓓.医院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控制管理[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8):185-187.

[5]黄秀莲.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管理分析[J]. 医疗装备,2016,29(18):43-44.

[6]安燕.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控制路径实施效果观察[J]. 当代医学,2014,20(02):101.

[7]何伟芳.医院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清洗流程达标及质量合格情况调查[J]. 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0):60-61.

论文作者:胡静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4

标签:;  ;  ;  ;  ;  ;  ;  ;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控制管理分析论文_胡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