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创新的路上论文_王洪林

走在创新的路上论文_王洪林

——浅谈小学数学的创新性课堂

王洪林 江苏省盐城市马沟小学 224056

随着高效课堂的启动,呼唤着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同时也是对过去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一次变革,教育理念也需随之更换。学生是知识信息的发现者、探索者、接受者,教学时我们应真正地把学生由被动的听课变成主动的探索,把课堂上大部分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下面就本人在高效课堂实施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几点看法:

一、创新教学方法

1.导课,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创新氛围。亚里斯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创新想法、创造活动往往来自于对某个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而兴趣和好奇心又往往来自于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因此,导课时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疑于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中,使学生因“疑”生奇、因“疑”生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为创新插上腾飞的翅膀。

2.学习新知,贵在质疑问难,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质疑问难是创造的种子。“疑”是经过深入思考、主动探究才产生的。“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有创新性的想象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提出自己的疑问,生发新的见解,这是激发学生创新的重要条件。尤其要鼓励学生不要满足于已有的结论中,不相信唯一的解释,不迷信老师,不轻易放弃自己的主张,善于在不疑处生疑,点燃思维火花,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欲望。

3.巩固新知,训练多样化,为学生的创新能力添砖加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突出以练习为主线,通过练习,学生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有所创新,并通过创新成果,取得鼓励性评价,维系创新的热情。小学数学课堂训练要更新观念,练习题型要做到“活”一点、“新”一点、“趣”一点、“奇”一点,通过多种渠道,把丰富知识、训练和发展创造性思维寓于趣味之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生动有趣的作业内容取代重复呆板的机械练习,以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使之产生一种内部的需求感,自觉主动完成作业。并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用及观察性和讨论性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鼓励直觉思维,真正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二、创新学习方式

1.自主性学习。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即完全由他人做主的学习而言的。对于自主学习,国内外的理论界有多种解释,归纳其观点,有以下的共识: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学习动机是自我驱动的,学习内容是自我选择的,学习策略是自主调节的,学生能够对学习结果做出较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2.探究性学习。首先,“探究学习”是以“自主学习”为基本前提(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发现、解决问题,如果离开了主动性和自主性,这时的学习往往是被动的、接受式的)。其次,真正的“自主学习”往往具有“探究”的性质和特征(要激起学生积极的探索动机和欲望,教师往往是通过创设具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从而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的)。我们提倡的合理的学习方式并不是在它们之间作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使两者进行融合,成为一体,相得益彰。

3.合作性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异质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而展开的教学活动。具体而言,合作学习是以学生小组为主体的,是一种同伴之间的互助活动,是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以小组的共同成绩为评价依据的,是由教师分配学习任务且调控教学进程的。

三、创新师生关系

1.建立民主和谐关系,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真诚地尊重、热爱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位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采用启发式或讨论式教学,去引导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流的气氛。要及时表扬学生取得的成绩,使其不断获得学习预期和尊重需要的满足,激发起主动学习的强烈欲望和激情。其次,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设计教学过程,创设自觉参与的课堂教学环境,使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等活动中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形成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趋向。第三,教师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有效地给予引导,使其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增强敢于创新、不怕挫折、执著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毅力。

2.展开合作互动,创设创新环境。可在每节课教学知识的重点或难点处开展小组讨论,让小组内每一个人都充分参与,积极发表见解,直至达成共识。教师要参与到小组讨论之中,掌握学生思维的动态,监控教学过程。对学生的作业可开展自评、互评,鼓励学生勇敢发言、积极争议,使学生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和努力探索获得成功的强烈愿望,启迪学生对问题总想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去解决的态度和意愿,形成创新的氛围。

论文作者:王洪林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12月总第22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1

标签:;  ;  ;  ;  ;  ;  ;  ;  

走在创新的路上论文_王洪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