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抑郁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论文_曾媛

曾媛

(湖南省常德市康复医院 湖南常德 415000)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对256例住院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由护士对患者进行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量表,比较2组患者评分差异。结果:治疗前2组HAMD、HAMA评分差异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0、60天时,2组HAMD、HAMA评分均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实验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有改善作用,能够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关键词】抑郁症;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2-0236-02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主要临床特征是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临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且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不断加大,抑郁症患者人数在不断增多。目前,临床治疗抑郁症患者主要应用物理疗法、心理疗法以及药物疗法。我科于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共诊治256例抑郁症患者, 对其进行了心理护理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该次研究和分析均为我科在2012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256例抑郁症患者。其中,男性137例,女性119例;患者年龄在16~65岁之间,平均年龄35.5±3.1岁。应用平均分配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均128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以及婚史等资料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本组中有98例表现为心境低落,患者从轻度的心境不佳、心灰意冷到整个精神活动充满悲观表现,无精打采、兴趣索然、郁郁寡欢,对任何事都不感兴趣,对自己的亲朋好友甚至家人都失去了往日的热情和爱心,对工作前途悲观失望,总感到自己无能。73例表现为自责、自罪。患者常为一些小事而自责自罪, 自责自己的工作能力差,什么也干不了,变成了废物,甚至认为自己是社会和家庭的累赘。52例表现为焦虑、烦躁患者在抑郁的基础上产生焦虑、烦躁,情紧张焦虑、恐惧,惶惶不可终日, 或不停的来回踱步,坐卧不宁。33例有自杀观念,是抑郁症最危险的症状,也是临床上最应重视的护理问题。患者情绪低落, 对工作、学习、前途悲观失望,毫无信心,大有“度日如年、生不如死”之感,为求得最终的解脱出现自杀观念,甚至出现自杀行为。

1.2 治疗方案 

入院后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与护理。包括新型抗抑郁剂如帕罗西丁、舍曲林、西酞普兰等改善抑郁药物;苯二氮卓类药物以改善焦虑。

对照组:传统的药物治疗和精神科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采用传统方法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心理护理。以下是护理措施:

(1)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由于抑郁病患者负性情绪重, 加之对新环境的陌生感,会产生紧张、恐惧和焦虑情绪。因此,要对患者进行心理上的护理,首先建立和谐、平等的医患关系,热情地为患者介绍医院拥有的先进设备和医术高超、医德崇高的医生,患者的病情等,使患者对医院及医护人员充分信任,在安全检查时要说明道理、尊重患者, 争取合作, 多与患者交谈,在接触不语或语言极少的患者时,可静静地陪伴患者,以非语言或简单诚恳缓慢的语言表达对患者的关心和支持,利用沟通技巧取得患者的信任,帮助其减轻不良情绪和心理压力。

(2)患者治疗期间的心理护理对治疗疾病意义重大,向患者普及抑郁症的病因、临床表现、检查及诊断、治疗方法等知识,帮助患者认识自己的病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患者的焦虑、恐惧情绪。讲解服用药物的相关疗效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经常与患者聊天,了解患者的不同心理状况,应用认知心理技术,协助患者找出并校正认知偏差。抑郁症的自杀率在逐年增高, 因此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时刻注意患者的言行举止。尤其在夜间值班的护士要多巡视病房,发现患者的一些异常举动及情绪的异常变化,应立即通知医生,及时采取措施,以免发生意外。对于有明显自杀倾向的患者不能拘泥于一般的心理治疗原则,必须立即进行紧急干预。紧急干预的措施至少应包括:①对个体治疗者应设法与其家人取得联系,并向他们说明抑郁患者自杀的危险性和预防的措施。一般应建议其住院治疗。②果断采用抗抑郁药物治疗,切忌盲目自信,延误治疗时机。③不宜将药物直接交给患者,药物必须交给其家属管理。④给患者留下紧急求助电话号码。

(3)出院前心理护理。出院前患者的心理活动不只是高兴, 还会有许多复杂心理变化:如自信心不足、社会适应差、怕被人讥笑、怕疾病复发、怕不能胜任以前的工作、怕得不到同事和朋友的信任等等。要针对每个患者的不同心理,采用认知心理技术,分析心理依存基础,找出认知偏差,进行认知矫正, 结合健康教育,促进患者康复,嘱咐患者坚持服药,定期复查,指导家属观察服药疗效及不良反应,实施家庭干预,提高服药依存性, 防止复发。

1.3 测量工具和统计学分析

采用HAMD、HAMA进行心理状态评定。用60天时间,分三段计算治疗前后 HAMD、HAMA评分。采用SPSS 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前2组HAMD、HAMA评分差异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时,2组HAMD、HAMA评分均比治疗前显著下降 (P<0.05),实验组下降更明显(P<0.05),见表。

3.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际交往的频繁,影响人们精神卫生的因素也日趋复杂,压力增加,从而导致精神上过度紧张,极易引起心理障碍,而人格偏差或不良的心理素质将导致抑郁症的发病。目前世界十大精神疾病中,抑郁症列第五位,预计2020年将越升至第二位,抑郁症的发病和治疗不仅仅与生物因素有关,而且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心理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显示:抑郁症患者积极因素及消极因素经心理护理干预后,有显著改善,而抑郁项目等级分尤为明显,常表现为情感障碍、躯体症状、心理障碍、精神运动障碍及自杀意念加强。量表中的观察结果与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及预后非常符合,提示这组患者是一组以情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精神疾病,一般不导致智能改变和人格变化,但常是自杀的潜在诱因。良好的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降低抑郁病程的慢性化率, 增强患者的自我心理调控,从而激起患者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看到人生的曙光,放弃自己的错误想法,积极配合治疗,严防意外的发生,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总之,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心里护理干预对抑郁病患者非常重要,通过心理护理干预,护士与患者进行思想交流,一方面可以掌握患者的心理活动状态,了解患者病情第一手资料, 另一方面可得知患者的愿望和要求,有利于及时解决,也可以调动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 良好的心理护理干预,可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对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很有必要,应积极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童芳,龚昌海.心理护理在抑郁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吉林医学,2012(7):1520-1521.

[2]杨巧玲.心理护理在抑郁症患者治疗中的作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3(11):140-141.

[3]邓汉娣.老年人脑血管意外住院继发抑郁症的护理[J].实用医学杂志,2006,22 (20):2437-2438.

[4]陈淑清,等.精神科护理学.吉林: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58-60.

论文作者:曾媛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9

标签:;  ;  ;  ;  ;  ;  ;  ;  

心理护理在抑郁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论文_曾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