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夜间安全行车的处理措施论文_李万元

浅析夜间安全行车的处理措施论文_李万元

(荆州技师学院,湖北 荆州 434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快速提高,汽车也随之进入了普通人家,夜间行车也就不可避免的了,但夜间行车也最容易发生交通事故,据我国和其他一些国家的资料统计表明,其交通事故率要比白天高1—1.5倍,为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自己及他人的安全,掌握相关的夜间行车技巧已成为驾驶员必备技能。

关键词:夜间行车 安全 技能

一、出车前的准备处理措施

1.1灯光及其它部件的检查。灯光是夜间行车的重要保障,决不能有半点的马虎,包括大灯、小灯、雾灯、转向灯、刹车灯、示宽灯、倒车灯、高位刹车灯、牌照灯、风险报警灯、车内照明灯等;检查并补充油、水、轮胎气压;还必须检查传动、转向、制动、雨刷器等影响行车安全的各部机件是否牢固可靠,如果有问题,应及时排除,消除隐患,保证车辆有良好的技术状况。

1.2精神状态的处理。疲劳驾驶是驾车的一项大忌,技术再好也会因一时困倦而铸成大错,故此夜间行车的驾驶员应该保证充足睡眠、精神饱满,确保驾驶精力充沛。精神不佳的状态下应当及时休息调整,不能疲劳驾车。如果是长途行车,为了避免疲劳,可以有二位驾驶员轮换开。

1.3应急工具和物品的处理。行车之前除一些上述的以外还要带全维修用品。如备胎、撬扛、千斤顶、扳手、三角木、加气泵等;另还须带一些应急物品,故障紧急停车警告标牌、应急灯、灭火器等,方便话也可带一些水和清洁用品,为了清洁因昆虫趋光而导致前大灯照明度下降和散热器效果下降。

1.4行车路线的处理。要对自己出行途径的路线情况提前进行了解,随身携带地图册、指南针,可以在没有信号的地区以应急用;其次是对国道、省道、高速公路、山区路段是否能正常出行,有无天气原因采取封路、管制情况进行了解,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行驶路线,保证本次的出行顺利。

二、灯光的使用处理措施

夜间行车视线不良,使用灯光是安全行驶的关键。

2.1灯光的时段处理。在起步时,应先开近光灯和左转向灯,待看清楚前面的道路情况后再起步。在停车时,应先停车后关灯。

一般来说,黄昏时分就要开灯,开灯时间和路灯相同,没有路灯的地方,要根据车速和视距尽量早开灯。开灯不仅是为了照明看清楚前面的路况,更重要的是要让其他车辆、非机动车和行人都能够观察到自己的车。

对于夜间,特别是没有路灯、照明不良或者遇有雾、雨、雪、沙尘等低能见度情况下行驶时,应使用防雾灯或防眩近光灯,遇到滂沱大雨或其他能见度极差天气时,应及时打开双闪灯,减缓行车速度,同向行驶的后车与前车近距离行驶时,不能使用远光灯。

2.2灯光的距离段处理。在没有中心隔离设施或者没有中心线的道路会车时,距相对方向来车150m外时交替使用远、近光灯提醒对方,在看清路况的前提下,关闭远光灯换成近光灯。

在急弯、坡路、拱桥、人行横道或者没有交通信号灯控制的路口,应交替使用远、近光灯示意。转弯路口需要转弯时要在距离转弯路口30~100m左右时打开转向灯,而不是已经到路口了才打开,让尾随车辆措手不及造成追尾。

另外,在有路灯的城市街道和市郊道路上,行车时速在30km/h以内时,可使用近光灯或小灯;在无路灯的街道和道路上,行车时速30km/h以上时,应使用远光灯。对于通过有交警指挥的交叉路口,在距交叉路口30~50m时关闭大灯,改用近光或小灯。

三、夜间城市道路行驶的处理措施

城市夜间道路一般来说照明条件都比较好,能见度也较好。尽量少用或不用远光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由于城市人多车杂,情况复杂,除了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和掌握灯光的使用外还应必须集中注意力,不能有丝毫的懈怠与马虎。同时必须要严格控制车速,按交通信号顺车流自然行驶,不得随意超车或变道,另外,夜间由于视线不良,在行车中要降低车速并与前车保持足够的安全车距,时刻注意前方车辆,以免前车紧急制动。无紧急情况一般不要紧急制动,以免后车来不及采取措施造成追尾。

在城市交通比较繁忙的地段,要时刻留意周围的行人与车辆动态以便作出正确判断。遇到急脾气的后车司机用灯光晃的、用喇叭叫时,人的眼睛一时不能适应外部光线,有时会处于一种朦胧状态,这时不应别着急、慌乱,必须降低车速,在确保自身行车安全的情况下让其过去,绝不可以盲目或存侥幸心理,以免造成事故发生。

四、夜间郊区道路行驶的处理措施

郊区夜间能见度低、视线不良、路况难以判断、参照物不明显,信息量掌握的有限,加之反应的速度比白天较慢,往往给人造成视觉上的错觉和误差,这就要求驾驶人员集中注意力,观察道路、地形及障碍物,特别在通过村镇、窄路、弯道、交叉路口上下坡地段时,要控制好车速,随时做好处理突发情况的准备。

4.1车速控制的处理。夜间公路驾车视线不佳,为避免危险必须降低车速,夜间行驶车速通常要比白天同样的交通条件下,要降低10km/h左右,雨天要降低30km/h左右,以弥补夜间视力降低、视野窄小、能见度差和反应慢等缺陷(进入深夜后,道路也比较简单几十公里也难见到人和车。许多人在不知不觉中将车越开越快,使车速失控,这很危险。特别是车速超过100km/h时危险会更大,如遇桥梁、弯道、狭路在灯光照射下看的不是很清楚,当发现时车辆已经驶近,从而造成险情)因此要随时注意察看仪表盘上的时速表和发动机转速表。

4.2夜间会车时的处理。夜间会车应在150m以外,将远光灯改为近光灯,并降低车速,要选择路面宽阔、平坦的路段交会,两车在横向并线行驶时应改为远光灯。夜间会车一定要做到“礼让三先”,这既是礼貌行车也是行车安全的保证。当遇到对方不改用近光灯,应立即减速并变换远、近光灯的办法示意对方。如果对方仍不改变,你这时感觉刺眼无法看清前面的路面时,干脆就地减速或者停车,稍加等待,没有必要赌气用远光灯对射。须预防两车灯光的交织点处可能会有行人通过。

4.3夜间超车时的处理。夜间行车尽量避免超车。必须超车时,应在道路和交通条件情况下才能超车,先利用交替远、近光灯告知前面车辆待前车让路后,通过后视镜观察后方情况,确认左后方无来车时,再向左打转向灯,超越后再给被超车辆留一定的安全距离后再向右打转向灯,慢慢驶回原车道,绝对不能强行超车,以免发生事故。

4.4夜间路面情况的处理。夜间路面情况的处理可通过灯光光束变化、路面颜色以及路边标志和景物判断道路情况。

当灯光束由长变短时,表明汽车驶近上坡道处,或者是下坡道将接近坡底,也可能是驶近弯道;当灯光束由短变长时,表明汽车正在驶入下坡道,或者上坡度变缓,或者是由弯道驶入直路;当光束离开路面时,表示前方出现急转弯或面临大坑,或者汽车正驶上坡顶,也可能是汽车前方将下陡坡;当灯光从路中移向路侧时,表明前方出现弯道,若是从道路的一侧移向另一侧时,则表示汽车驶入连续弯道。

当前方路面不断出现黑影,车辆驶近又消失,表明道路有较浅的连续凹陷,如果黑影不消失,则可能道路有较大凹陷或横沟。当灯光照到路面感到光线不强,表示是沥青路面,若感到路面发亮、光线明快,则表示是砂砾路。无月光路面为深灰色,路外为黑色;雨后为灰黑色,坑洼、泥泞为黑色,积水处为白色,雪后,车辙为灰白色;通过较多的车辆后呈灰黑色;所以,老司机总结夜间行车要领是“走灰不走黑、遇黑停下来”。

结束语:

夜间行车因天气、路况、灯光及人的精神状况等因素也是极易发生的事故的时间段。因此要稍加注意,有效减少或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是有规律可循的。才能保证行车的安全。

参考文献:

[1]王淑君《新手安全行车指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李万元,男,(1964年1月—),荆州技师学院汽车驾驶专业一级实习指导教师,研究方向为汽车驾驶训练。

论文作者:李万元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4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5

标签:;  ;  ;  ;  ;  ;  ;  ;  

浅析夜间安全行车的处理措施论文_李万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