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工作的思考&以中国图书馆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为例_图书馆论文

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工作的思考&以中国图书馆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为例_图书馆论文

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现状与今后工作的思路——在中国图书馆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在中论文,第五次论文,发展现状论文,书馆论文,思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各位代表、同志们:

首先,我代表文化部图书馆司和杜克司长向中国图书馆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并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应中国图书馆学会的邀请,我向大家汇报一下关于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现状和今后工作的思路。

1 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现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图书馆事业得到迅速发展,成为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一个时期。进入90年代后,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图书馆事业又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其主要表现在:

1.1 事业规模继续扩大,办馆条件不断改善

截止1996年底,全国公共图书馆已达2631所,比1990年增加104 所,增长4.1%;馆舍总面积达441万平方米,比1990年增加115 万平方米,增长35.2%,以西藏自治区图书馆、上海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福建省图书馆、青海省图书馆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新馆舍相继建成开馆;藏书量达到3.36亿册,比1990年增加4622万册,增长15.9%;工作人员队伍达到4.64万人,比1990年增加6300人,增长15.6%。

截止1994年底,全国高校图书馆达2080所,馆舍总面积达到550.8万平方米,藏书总量达4.18亿册,工作人员队伍达3.8万人。 科学专业图书馆、军队系统图书馆、工会图书馆等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值得一提的是,90年代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乡镇图书馆和农村图书馆(室)正在蓬勃兴起。江苏、上海、浙江、辽宁、湖北、广西等省、市发展较快,例如,到1994年底江苏省已建成500 多个万册乡镇图书馆。

1.2 图书馆自动化步伐加快,进展显著

进入90年代后,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由研制开发进入实际应用阶段。国内开发的一些管理系统软件实现了商品化,例如,深圳图书馆的“ILAS”系统(已在全国400多家图书馆使用)、 北京息洋电子信息研究所的“息洋图书馆集成系统”、北京图书馆的“文津图书馆管理系统”、深圳大学图书馆的微机局域网系统等等。清华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上海图书馆等则引进了国外的先进软件,经汉化、改造后使用。全国一大批图书馆实行了自动化管理。

近几年,各种局域网、校园网、地区网等图书馆网络建设方兴未艾。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三家图书馆兴建的中国教育与科研示范网、国家教委的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已有100 所高校入网),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系统(即百所联网工程),还有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图书馆网、 军队院校图书馆信息网, 等等。 有些已与Internet连接。

数据库建设由各自为政走向规范化、标准化、合作建库、共享资源的健康发展道路。1990年,北京图书馆开始向全国发行《中国机读目录》,1995年《中国机读目录格式(CNMARC)》正式成为文化行业标准。全国各类型图书馆已建的数据库,不仅数量增多,而且类型多样,有书目型、文摘型、索引型、全文型以及联合目录型等。例如:北京图书馆的《中国国家书目数据库(1988年以后)》,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广东省中山图书馆、深圳图书馆共同完成的《中国国家书目回溯数据库(1949—1987)》,上海图书馆的《中文社科报刊篇名数据库》,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的以《中国化学文献数据库》为代表的一批有关基础学科和高技术领域的文摘数据库,《中科院中西文期刊联合目录数据库》,等等。清华大学1996年12月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是我国第一部大规模集成化学术期刊全文电子检索系统,入编期刊将达3000种。通过在各地设立中国学术期刊文献检索咨询站,形成全国性的学术期刊文献检索服务网络。

由于电子出版物大量涌现,北京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广州图书馆等相继建立了电子阅览室,提供光盘检索服务。

1.3 服务方式多样,服务内容深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人们对于文献和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与社会化,因此,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也有了许多发展与改进,主要是变封闭式为开放式,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例如,实行大面积开架借阅;走出馆门,走上社会,举办各种大型社会文化活动;送书下乡,送知识、信息下乡;公共图书馆开展各具不同专业特色的服务项目等等。特别是文化部自1989年起于每年5 月最后一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活动,至今已9届,在扩大图书馆社会影响、增强人们的图书馆意识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另一方面,图书馆的服务内容也不断深化,特别是随着图书馆自动化的发展,图书馆的参考咨询、信息服务逐渐将以整本书刊为单元的服务转向以专题、知识单元为基础的服务,将以馆藏为基础的服务转向以获取的资源为基础的服务。

1.4 开展图书馆评估,加强事业管理

近5年来,公共、高校、科学专业3系统图书馆都普遍开展了评估工作。

1991年,国家教委下发了《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工作的意见》,制定了《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指标体系大纲》和《关于指标体系大纲的说明》,并分为国家级、地区级、学校级和图书馆级进行评估。现已基本完成地区级,学校级和图书馆级的评估。

1993~1995年,文化部对县以上图书馆(包括独立建制的少年儿童图书馆)全面进行了评估。按照“办馆条件”“基础业务建设”“读者服务工作”“理论研究,业务辅导、协作协调”“管理”“提高指标”等6大部分分别制定出省级馆、地市级馆、县级馆的评估标准, 采取由政府主管部门组织、上一级评下级的方法进行。经过评估,全国上等级的图书馆共1190个,占45%,其中,一级图书馆77个, 二级图书馆477个,三级图书馆636个。

通过评估,不仅大大促进了图书馆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而且改善了图书馆的办馆条件,促进了事业发展,同时,也使各主管部门深入了解了图书馆事业的实际情况,加强了事业管理。

1.5 成功地举办了第62届国际图联大会

这次大会集中展示了我国图书馆事业建设的成就,显示了图书馆学研究的繁荣,扩大了我国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推进了我国及世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大会的规模之大、规格之高、影响之远,在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史上是空前的,在国际图联历史上也是少有的。

除了上述5个方面外,在图书馆基础业务工作、学术研究、 专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等其他方面也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但是,我国图书馆事业在发展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与问题,最主要的就是近10年来一直困扰着我们的“老大难”问题——购书经费短缺,新书入藏量急剧下降。例如:1995 年全国公共图书馆新购图书只有551万册,比1990年减少了344万册,下降58.4%,平均每年下降9.2%,比80年代中期下降了2/3;还有566个公共图书馆全年未购进一册书, 占总馆数的21.6%。又如:进入90年代以来,高校图书馆的生均购书量由80年代的10多册锐减至2册左右,在全国高校图书馆的全部馆藏中, 最近5年购置的图书只占10%。

外文书刊的收藏情况更为严峻。全世界每年出版期刊约20余万种,其中学术期刊4~5万种。我国高校一共只引进8000种,其中北京大学只引进1500种。北京图书馆作为国家总书库,从1990~1995年,引进的外文期刊由8860种减少到6457种,下降了27%, 引进的原版图书由36606种下降到28777种,下降了21%。有相当多的高校图书馆和省、 市图书馆已几年未订购外文原版书。

新书入藏量的急剧下降,导致了图书馆的藏书老化,无法满足读者的阅读需要,因而读者人次、外借册次连年下降。由于文献保障率大大降低,也严重影响了教学与科研工作。

这是影响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一个最为严重的问题。其他问题还有:事业发展不平衡问题;由于体制问题而造成的各系统图书馆之间缺乏协作协调而难以实现资源共享的问题,等等。

2 机遇与挑战并存

历史已证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取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社会对它的需要程度。因此,要思考今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就必须对当前我们所面临的形势有个清醒的认识。

首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同时也是一场巨大的变革。一方面,这个变革必然进一步解放生产力,为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注入活力,而国家和地方经济实力的增强,从根本上为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这个变革也必然影响着我国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对传统的图书馆造成很大冲击。因此,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各系统、各类型图书馆面临的共同课题。也只有把我们的图书馆事业放在市场经济这个大环境中来规划和安排,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其次,今后14年,是我国全面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并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出重大步伐的关键时期。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行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的转变,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实现我国跨世纪的宏伟蓝图,图书馆有着发挥作用的广阔舞台。这也必然要求图书馆事业有一个更大的发展。

第三,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是指导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也为图书馆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决议》充分肯定了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图书馆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图书馆列为由政府兴办、直接为群众服务的重要文化设施,要重点建设好,国家给予经费保障。以中央全会决议的形式规定了图书馆的性质、职能、地位和国家的扶持政策,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社会环境。同时,图书馆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在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四,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正在给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深刻的影响。信息技术成为当代最具潜力的新的生产力,信息资源成为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举足轻重的战略资源,信息化成为21世纪各国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在国际,各国都在制定自己的战略计划并积极加以实施;在国内,国家为推进信息化进程,采取了各种有效措施,成立了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并于1997年4 月在深圳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领导小组组长邹家华副总理作了工作报告,对我国信息化建设作了动员和部署。会上还提出了《国家信息化“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和今明二年的工作重点。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是社会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信息化工作当中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另一方面,以网络为中心的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信息存贮技术,正在从观念形态、馆藏内容、服务方式、管理方式等各个方面,改变着传统的图书馆,使其朝着数字式图书馆发展。如果跟不上这一时代潮流,图书馆就有被历史淘汰的危险。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的图书馆事业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把握时代发展的主流和趋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开创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3 关于今后工作的思路

3.1 改变过去单纯依靠国家投入的事业发展模式, 多渠道筹集发展资金

首先,我们要积极用好、用足国家已给予的有关文化经济政策,努力争取社会上各方面力量的支持与资助;其次,图书馆自身要深化改革,开源节流,积极开展“创收”活动,增强自身发展的能力。当然,图书馆作为社会事业,国家仍然要给予经费保障。而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国家对图书馆的投入将会逐年增加,但我们的立足点一定要放在自主发展的基础上。

3.2 将事业发展的重点由扩大规模转向提高效益

从“六五”到“八五”计划,一直要求“县县有图书馆”,目前除边远地区外,这一目标已基本实现。今后,图书馆设施仍要建,特别是大中城市的图书馆,还要建成标志性建筑。但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点要转移到提高现有各类型图书馆的办馆效益上,转移到充分发挥现有各类型图书馆在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上。

为此,我司近一个时期内的工作重点是二大工程。

(1)以传播知识、倡导读书为核心,实施“知识工程”。

这一工程在广西首倡并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上,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宣部、文化部、国家教委、国家科委、新闻出版署、广电部、团中央、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等9部委联合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现已下发了文件(含“实施方案”),落实了组织机构,召开了全国“知识工程”领导小组会议和全国“知识工程”工作部署会议,已正式启动。

实施“知识工程”,就是要借助社会文化系统工程这一方式,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其主要内容和目的有3:

①掀起“全民读书”热潮,朝着“阅读社会”的方向迈进。所谓“阅读社会”,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0年提出的,意即:全社会人人读书,读书成为个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为此,新加坡有“全国读书月”,日本有“读书周”,法国有“图书节”,美国提出了“阅读挑战计划”,对读书问题均给予充分重视。我们实施“知识工程”,就是要形成一种社会氛围,引导人们爱书、读书,增强图书馆意识,使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通过读书、用书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②促使作为读书活动的主阵地——各图书馆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的社会教育、传播知识、传递信息的职能,树立图书馆新的社会形象,强化图书馆对本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的介入与参与,充分发挥图书馆在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③充分利用新闻、广播、电视、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介,宣传读书,宣传图书馆,增强全社会的图书馆意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因素,使各级政府与社会各界共同重视、理解图书馆,关心、支持图书馆,走出一条融社会各方面力量为一体的发展图书馆事业的路子。

(2)以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为重点, 建设“中国图书馆信息网络”(China Library Information Network), 即:“金图工程”。

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信息化是今后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趋势和重点。目前,国家教委的“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和“‘211 工程’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正在逐步实施,中科院的“百所联网”工程、国家科委的“中国科技信息服务网”也在加紧建设与完善,文化部正在积极组织规划“中国图书馆信息网络”的建设。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将我国的国家图书馆、各省、市、县图书馆连接起来,将其丰富的文献资源逐步转变为数字化信息,实现在网络环境下的文献信息查询、检索、联合编目、馆际互借等,与国家的教育、科研网络协调发展,并能与国内外信息网络互连,为全社会公众提供各种综合信息服务,共享信息资源。

这里,需要强调二点:

一是图书馆自动化要尽快从内部管理走向对外服务,尽快提供给读者使用。图书馆自动化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二是在各种信息网络的建设中,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中心和重点,数据库建设是基础。信息高速公路上有路无车或有车无货,都没有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因此,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要大力组织具有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信息资源上网。最近,国务院信息办正在组织制定“国家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图书馆作为知识密集、信息密集的资源大户,应充分发挥自身特点与优势,加紧建设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有特色的各类型数据库。积极开展数字式图书馆研究。

在建设图书馆文献信息网络的同时,要按照“合理布局、优化结构、突出重点、联合保障”的要求,逐步建立全国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知、共享的保障体系。针对文献资源严重滑坡和利用不足等情况调整文献采选方针和收藏结构,改变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的格局,与各有关部门协作,逐步实现合理布局、分工采集、联合开发、资源共享。

3.3 普及图书馆网点,发展农村图书馆事业

目前,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不平衡,图书馆高度集中于东部、中部经济较发达地区和各省会和大中城市。西部地区图书馆事业明显薄弱,在县以下的广大农村,图书馆很少,农民群众看书难的问题仍然存在,全国平均40多万人拥有1所公共图书馆,人均图书馆藏书0.27册。 根据我国80%人口在农村的具体国情,今后一个时期,要大力加强乡镇图书馆建设,争取每年发展1000个达到基本标准的乡镇图书馆,最后实现全国每个乡镇都有一个规模不等的图书馆(室)。这样,按照“区域覆盖,就近服务”的原则,基本建成藏书丰富、类别齐全、布局合理的国家、省市、县、乡五级图书馆网络。

各级图书馆要继续坚持送书下乡,送知识、信息下乡,积极开展为农村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素质的服务工作,推动农村的两个文明建设。

3.4 以《图书馆法》为重点, 加强立法立规和有关方针政策的研究

我司组织起草的《公共图书馆条例》几经修改,再次上报,争取早日出台。上海市人民政府1996年11月发布了《上海市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深圳、山东等省市也在积极争取地方立法。当然,保障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根本大法还是《图书馆法》,现已列入“九五”文化立法计划,正在进行调研工作。

继续完善图书馆评估制度,修订、完善各类型、各级图书馆的评估指标体系。

落实国家文化经济政策,如:国务院(96)37号文件。继续争取解决公共图书馆进口书刊免税问题。

3.5 提高队伍素质,培养专业人才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关键

要按照六中全会提出的“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要求,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图书馆工作人员队伍。

近几年,许多图书馆的领导班子面临调整,要切实加强图书馆领导班子的建设,加强对馆长的培训。

要加强图书馆员职业道德教育,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岗位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信息化社会的需要。要积极培养跨世纪的图书馆后备人才队伍,为图书馆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增强后劲。

以上介绍了对今后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一些工作思路,不当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同志们,不久前,我们刚刚欢庆了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盛事。再过一段时间,我们党将召开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新世纪全面推进的历史性会议。我们正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发展时期。这也将是传统的图书馆向现代化的图书馆转变的关键时期。我们一定要抓住发展良机,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拓进取,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依靠全国几十万图书馆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使图书馆事业在21世纪有一个新的更大的发展,为实现我国跨世纪的宏伟蓝图做出应有的贡献!

标签:;  ;  ;  ;  

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工作的思考&以中国图书馆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为例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