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危房改造施工过程管理分析论文_张钰

城区危房改造施工过程管理分析论文_张钰

桂林市七星房屋管理处 广西桂林 541000

摘要:城区危房改造工程是民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有效的解决了城区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加强城区危房改造施工过程的管理是改善民生建设的重要举措。对城区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城区;危房改造;施工管理

1 引言

城区危房改造,事关多方,牵涉全局。城区危房改造管理工程中,存在的资金投入不足,质量保障措施不到位,危房改造面积和标准的控制不严格,危房改造的规划统筹水平不高等问题需要有效得以解决,对于处理好政府和城区居民的关系、自身单位和城区居民的关系、自身单位和政府部门的关系,以及对社会舆论的掌握和控制等有待进一步完善,做好施工规划,让城区危房改造工作的开展做到有据可依,有方可循。

2 城区危房改造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城区的改造过程中,政府机构为什么如此积极?是因为旧城改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打破原有规划,重新划分城市功能和权利的过程,新任政府想要获取新利,就必须积极参与其中。因为规划的过程实际就是一个利益格局重新划分的过程,这当中,房地产开发商,其他性质的企事业单位都会参与到这以多方博弈的过程中来。有博弈就必然要有利益的争夺、取舍。政府作为庄家,必需牢牢掌握着规划权,才能够坐收丰厚利益。

对于市民而言,他们不过是想要获得略高于原有住房价值的补偿。当前,我国楼房拆迁理论或者说是文本规定的补偿看似丰厚,实际测算起来却是远远不够。根据“居住集聚”理论,人们在选取居住地的时候,多半会考虑生活生产的便利性。并且这一要素会在今后定居的之后慢慢地增值。而重新搬迁之后,居民势必还得重新进行这一计划。该计划包括子女上学的便利程度,日常购物的便利程度一直是社交关系中潜在的成本。而通常当前拆迁是没有考虑进去的。这就是为什么旧房房主觉得所得不足以弥补所失,而官方和房地产商却觉得已经给得足够了的原因。其次,再来看施工单位的利益博弈。其所得全部源于旧城改造过程中产生的费用,也就是支付完楼房拆迁等一系列费用之后剩下的价值。这个过程,施工企业不仅要和政府部门博弈还是要房地产商乃至原住居民博弈。因此,说起来,施工单位在这个过程中才是真正处于弱势的一方。

3城区危房改造施工过程管理措施

3.1 科学规划,体现特色

要坚持因地制宜,区别对待,从实际出发,改造和新建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采取多种方式推进城区危房的改造建设。在规划选址上,对新建住房,特别是集中连片的楼房,要按照宜于建筑、交通便利、生活方便的原则选址,对集中供热、给排水管网等要进行统一规划,力求危房改造工程整齐、美观、实用。在住房的设计和施工上,一是要达到一定的抗震要求和使用年限;二是要与当地的居民建筑相得益彰,尽可能做到和谐统一;三是既要从严控制建房面积,又要有前瞻性,合理确定居住空间、卫生设施、公共设施等技术标准,达到节约资源、节能、环保等要求;四是注意保护城区的历史文化遗产,将历史古迹、古街道、古建筑、古树、自然环境与村庄融为一体。

3.2 科学组织,整合项目与资金

在当前城区危房改造工作中,政府需要充分发挥主导组织作用,统筹协调及有效的整合资源,加大对危房改造扶持的力度。在城区危房改造过程中,将其与生态移民、易地搬迁及新城区建设等项目有效的结合,通过对各方面的项目资金进行整合,制定切实可行的扶持措施,有效的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政府需要加大政府预算,有效的解决当前城区危房改造补助标准低及经费不足问题,加快改革城区困难群众安居工程的有序推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 因地制宜,突出以人为本

实施城区危房改造其最终目的是有效的改善城区的居住环境,有效的保障城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推进城区危房改造工程过程中,要充分的发挥城区危房户的主体作用,不仅要征求危房户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还要根据每一个危房的实际情况来合理规划,做到量力而行,区别不同情况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改造计划,因地制宜,突出以人为本,遵循防灾与实用、分散与集中的原则来有效的推进城区危房改造工程。

3.4建筑物楼面裂缝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由于工人在灌缝过程中,没能及时清除板缝中的碎砖、木块、砂浆等残留物,灌缝时板面又干燥,这就很难使灌缝的细石膨胀混凝土与楼板牢固地粘结在一起,使混凝土与楼板之间产生裂缝;因板缝中埋设电线管而开裂,设计者把某些电线管设置在板缝内,使扳缝内混凝土灌不实,或者灌不进去,使此处楼面抹灰开裂;施工中由于工人安装楼板不用水泥砂浆找平或注浆安装,致使楼板不够稳定。当楼板受到荷载时产生移转位移,使相邻楼板之间上下错动,引起裂缝;由于板缝内混凝土没有达到设计强度,就过早地承受施工荷载,产生裂缝;板缝中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随着强度增加,同时也产生收缩变形,出现裂缝,使楼面开裂。

针对上述原因,主要采取的防止措施为:设计应适当增宽板缝,一般为100mm配置钢筋,在板缝底吊模,灌C20细石膨胀混凝土,使板缝与楼板形成一个整体;设计时尽量不在板缝中设置电线管,避免板缝灌不密实;尽量使用混凝土膨胀剂,避免使用普通混凝土,来抵抗混凝土收缩变形;认真清理板缝内残留杂物,用清水冲洗楼板,楼板安装前先用水泥砂浆找平,坐浆上楼板,避免楼板松动,相互错动使相邻板缝产生剪力;灌板缝后,不能过早加施工荷载,防止板缝内混凝土振动,降低强度。

3.5对长螺旋钻孔硷灌注桩问题采取的措施

长螺旋硷灌注桩在没有水、没有砂子的地质条件广泛应用。其优点是施工速度快,质量容易保证,但在施工时易出现如下问题:钻孔机钻到孔底标高时应停钻静拨,如钻动提钻杆,在孔底产生大量的虚土,减少桩的桩端承载力,在灌注硷前应倒入30-20cm碎石,用夯锤夯实,然后下钢筋笼灌注硷。灌注的硷塌落度应控制在10cm,塌落度过小容易产生断桩,灌注硷时应全程振捣。

3.6 对振动灌注成孔桩(振拔桩)问题采取的措施

振动成孔灌注桩可在有地下水,淤泥质土和厚度不大于三米的粉细砂中施工,施工造价相对其他水下灌注桩低,但施工时桩穿不透厚度大于三米的粉细砂、中砂层。受到一定的限制。桩的施工不能单一控制标高。必须以双控为准。在同一附近桩长不一样是正常现象。严禁在桩没达到设计标高时长时间振动,否则对相邻桩产生缩径或断桩。在施工时为提高桩的承载力应采取复打,复打时必须将孔壁上的泥土处理干净后再施工。在土中严禁反插,因在土中反插时易将泥带到桩内产生断桩。

3.7对压力注浆桩问题采取的措施

压力注浆桩是无砂硷灌注桩,该桩型是通过水泥浆对桩周土的扩渗,提高了桩的承载力,砂土中承载力是普通桩的1.1一2倍,其特点是此桩型适合大部分地质条件施工,单桩承载力比较高,桩底无虚土,所以桩端承载力较高。在施工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在硷搅拌时严格执行硷的配合比,水泥、粉煤灰含量必须准确无误,确保硷的和易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不堵管,和钢筋笼顺利下到设计标高处;

(2)在施工时,桩必须保持桩间距在三米左右,因桩内超流态硷对孔壁产生高压,在提钻时产生两桩相通,如不及时处理,产生断桩;

(3)在施工时,因超流态硷桩扩渗需1-2小时才能全部完成,施工时必须注硷高出设计标高20-50cm,钢筋笼固定牢,否则桩顶和钢筋笼产生下沉。

结语

总之,在老城区危房改造的过程,管理方面,主要协调好各方关系,同时加强施工单位内部建设和管理;施工过程中,科学严谨地照计划办事,规范化施工,在实际工作中加快完善各项工作机制,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建立健全城区危房改造机制,有效的解决城区住房困难问题,为城区社会的快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许五军.赣州历史城区棚户区改造规划思路与实施策略[J].规划师,2016,01:15-20.

[2]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课题组.协商共赢:旧城区改造新模式[J].中国行政管理,2016,03:150-152.

作者简介:张钰,1983年1月,女,广西桂林,房管员,主要从事保障住房的管理。

论文作者:张钰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5

标签:;  ;  ;  ;  ;  ;  ;  ;  

城区危房改造施工过程管理分析论文_张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