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和马尔库塞关于人的异化理论之比较研究论文_王淑娟

马克思和马尔库塞关于人的异化理论之比较研究论文_王淑娟

(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马克思和马尔库塞的异化理论是针对资本主义社会两个不同发展时期所面临的社会问题提出的。在人的异化问题上,马克思认为劳动异化是人的异化的本质体现,而马尔库塞则认为消费异化是人的异化的表现形式。本文旨在通过对马克思和马尔库塞对于人的异化理论的阐述,分析两者的主要内容及其差异,重建哲学的社会批判功能,唤醒人的批判意识,克服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盲目追求物质利益而产生的异化现象,为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借鉴。

关键词:马克思;马尔库塞;人的异化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通过对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工人生产方式的描述,得出了人的异化的形成原因。在马克思提出劳动异化理论后120多年的资本主义新时期,马尔库塞重新思考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并在其基础上指出了人的全面异化状态及其拯救方案。将马克思与马尔库塞关于人的异化理论进行比较,有利于我们更深入全面地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并为反思、探索和解决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异化问题提供借鉴,也对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重要启迪。

一、马克思和马尔库塞关于人的异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马克思关于人的异化的中心议题——劳动异化

马克思对劳动异化的内容作了四个方面的规定:第一,人与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的关系就像同一个异己的对象关系”。物质世界的增值同人自身的贬值是成正比的,人自身异化的过程就是劳动产品的异化。第二,人与劳动本身相异化,在异化劳动中,劳动的性质发生了改变,劳动不再是自愿的劳动,而是被迫的强制劳动。第三,人与人的类本质的异化。马克思指出,生产劳动即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类本质,但是由于“劳动异化把自我活动、自由活动贬低为手段,也就是把人的类生活变成维持人的肉体生存的手段。”对于劳动者而言,劳动变成了谋生的手段,人在劳动中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只是为了生存而劳动。第四,人与人的关系的异化,当一个人分别同自己的劳动产品、劳动行为和类本质处于异化、对立状态时,其直接后果必然产生人与人的关系异化。马克思通过劳动异化的四个规定使我们看到了劳动对人自身本质以及人与人关系的歪曲,可以说,劳动异化是人的异化的本质体现。

(二)马尔库塞关于人的异化的中心议题——消费异化

在马尔库塞看来,“技术的进步和高档商品的大量涌入除了产生和再产生异化了的劳动世界外,还生产和再生产了一个不费力的,满足的和舒适的世界图像”。为了满足所有人的物质愿望就必须用异化劳动将其全部生产出来,而且为了使生产从而使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制度能够延续下去,必须使产品得到消费,因此统治者通过制造“虚假需求”,通过动用一切广告、娱乐等传播媒介刺激人们贪得无厌地追求物质享受,并使他们相信这些商品将满足他们的需要。在这种情形下,人们普遍会将这种虚假需要当成真实需要,但是这种虚假需要的满足并不能给人们带来真正的幸福。消费异化的结果就是,产品不再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而生产,反而人为了使产品得到消费而消费。可以说,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之所以在精神上感到莫大的痛苦,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把追求物质享受作为自己第一甚至唯一的需要,从而把自己的需要降低为与一般动物一样,最终导致表面上的消费异化,实质上是人的异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由此看出,马克思与马尔库塞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分别从劳动异化和消费异化的角度论述了人的异化,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中主要强调了资本家对劳动者的剥削和压迫关系,由于生产力不够发达,劳动产品被资本家无偿占有,资本家利用占有的生产资料剥削劳动者、获得利润,劳动者由于失去了劳动产品而处于被剥削的地位。而马尔库塞讲的消费异化是在新的条件下形成的,在这种环境里,人们的消费就像他们买来的商品一样不受自己的控制,人的虚假需求代替了真实需要。结果是,商品不再是仅仅为人们服务的商品,反而使人成为商品的奴隶。

二、马克思和马尔库塞对异化之人实现解放的构想的对比

第一,内容不同。按照马克思的观点, 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身。也就是说,人能够自主地掌握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能够充分全面地发挥人自身的、确立人之为人各种本质力量。因此,“人自由全面的发展”是“人的解放”的重要标志。而马尔库塞基于他的“爱欲本质论”,马尔库塞把人的解放规定为爱欲的解放,正是因为人的原始本能冲动——爱欲受到了压抑,才导致了大众的否定能力的削弱,因此,只有实行爱欲革命,消除人们也中的压抑性也理机制,才能最终实现人的解放。

第二,目标不同。从解放的整体目标来看,马克思认为, 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人类的真正解放,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才能成为现实,“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 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而马尔库塞的目标是建立一种崭新的非压抑性的文明社会,在这种成熟文明中,快乐原则与现实原则之间的对抗关系也将朝着有利于快乐原则的方向发生变化。爱欲,本能将得到前所未有的解放。

第三,主体和途径不同。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不是自然而然实现的,只有在现实的世界中并使用现实的手段才能实现真正的解放。马克思认为要消除人的异化,就要消除私有财产,革命的途经就是推翻私有制,主体是无产阶级。马克思指出必须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才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从而发展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最基本的条件。马尔库塞他主张一种总体的革命,马尔库塞认为无产阶级已经不能作为革命的主体,他认为应该从资本主义的统治秩序之外寻找革命主体力量,他进而指出,第三世界的被压迫者和发达工业社会的“新左派”是革命的主要力量,因为他们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容易察觉出技术理性的统治。

将马克思与马尔库塞的异化理论进行比较,可以使我们从不同角度对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时期出现的异化现象进行全面的把握,更能够彰显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生命力和科学性,也能够不断丰富和充实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由于市场经济的存在、社会结构的变动、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我国社会也存在异化现象。异化现象在现阶段主要表现在:在物质方面,劳动者面对不自由的分工,不能自由全面地发展自己,而且过分强调物质生活,拜金主义盛行;在精神方面,由于各种新鲜事物的涌入,社会生活日趋复杂化,许多人出现精神空虚和信仰危机。因此,如何运用马克思和马尔库塞的异化理论看待和反思这些现象,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路径是我们需要进行更加深入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单行本.刘丕坤,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马尔库塞.工业社会和新左派[M].任立,编译.北京:商务出版社,1982

[3][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作者简介:王淑娟(1994.10-),女,安徽歙县人,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7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论文作者:王淑娟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3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30

标签:;  ;  ;  ;  ;  ;  ;  ;  

马克思和马尔库塞关于人的异化理论之比较研究论文_王淑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