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意义论文_胡国芬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意义论文_胡国芬

摘要:一个人的行为习惯直接反映其综合素质,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其自我发展非常重要,会对一个人的一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其未来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探讨了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意义,分析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其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幼儿;行为习惯;意义

引言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而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不是天生而来的,需要经过后天的培养,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逐渐养成的。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对幼儿的一生产生积极影响,对其终身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同时,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不仅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文明的要求。因此,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良好的行为习惯体现在幼儿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幼儿教师及家长应当有效配合,有效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其健康成长。

一、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意义

(一)良好行为习惯关系到幼儿未来成就

良好行为习惯是一个人健康人生的重要基础,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其走向成功的必备品质。一个人的智力固然对其未来可能 获得的成就有莫大的联系,但其性格、意志、习惯等非智力因素对其未来成就的高低发挥着决定性作用。而行为习惯对性格的养成,意志的锻炼都具有直接影响。因此,良好的行为习惯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未来成就。幼儿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将其培养成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而成为“人才”的首要标准就是具有优秀的行为习惯,保证其在学习生活中都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具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从而以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自主自律的精神能力,最终获得成功。

(二)幼儿时期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自主性发展的初始阶段,具有非常高的可塑性与模仿性,随着幼儿独立活动能力的不断增强,对世界探索求知欲望不断增加,对各种技能以及行为的学习力非常强,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黄金时期。幼儿在学习生活中,会不自觉的重复练习、积累各种不同的行为习惯。然而,由于其并没有足够的知识经验辨别是非,生活自理与行为自控能力都比较差,如果不给予正确的引导,稍不注意就会导致幼儿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一旦不良行为习惯养成,再进行纠正就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因此,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应当抓住幼儿关键期,为其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当前幼儿家庭教育不利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家庭教育对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具有直接决定性影响。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幼儿家庭教育中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父母忙于工作疏忽与幼儿的交流,导致家庭教育存在极大的缺陷,不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同时,现代幼儿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过分强调对孩子的智力开发,忽视了全面素质教育,导致幼儿成长期间失去劳动行为能力,性格骄纵偏颇等,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带来极大的阻碍,甚至于对幼儿成长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不利于其健康成长。因此,提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重视度,加强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具有迫切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有效途径

(一)在幼儿常规教学中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长期的日常生活中慢慢积累,逐渐形成。因此,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需要贯穿于幼儿常规教学中的方方面面。首先,在幼儿教学中,教师应当从幼儿性格特点出发,加强幼儿教育与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机结合,进行常规教学。例如,在吃穿住用行等方面,制定适应幼儿发展的良好行为准则,通过结合实际教育,让幼儿了解良好行为习惯内容与标准。如在吃饭时,教导幼儿饭前洗手,不能浪费食物;活动时要懂得互相谦让,玩具玩完后要放到原来的位置;与人说话要讲文明,讲礼貌,等等。通过常规教学中的行为规范,指导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在常规教学中培养,还需要教师树立实时教育的意识,随时随地对幼儿进行行为指导,及时发现并阻止幼儿不良行为,避免其养成恶习,并培养其良好行为习惯。

(二)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是引导幼儿通过自主探究,潜移默化的将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与标准灌输到幼儿意识中,促使其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在实践活动中,幼儿可以通过语言与行为的结合,直观了解良好行为习惯,从而自觉遵守良好行为习惯要求。通过情境模拟方式,让幼儿在不同情境中对良好行为进行表演,从而在迁移到实际情境中时,能够懂得应该怎样做,使良好行为在其脑海中扎根,进而形成习惯。例如,在幼儿玩玩具时,通常有虽有乱丢的习惯,如果单纯的跟孩子讲乱丢玩具不是好习惯,玩具玩完之后应当放回原来的位置,则其很难养成玩过的玩具归位的良好习惯。如果组织幼儿进行“把玩具送回家”的游戏,小朋友跟玩具一起玩,小朋友玩累了要回家,玩具玩累了也要回家,小朋友要像大人一样,把玩具送回家。这样幼儿会主动将玩具放回原位,并且在以后同样的情境中,会自主将玩具物归原位,从而形成良好的整理能力与习惯。

(三)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教育中,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是最主要两部分,家园良好合作,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首先,通过家园合作,幼儿园教师可以加强对家长正确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传授,提高家长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视度,与培养方法的正确性。其次,通过家园合作,教师与家长可以对幼儿在家园两地的行为表现进行及时的沟通交流,及时发现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苗头,并针对性的纠正,从而加强对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最后,提升家长对言传身教的重视度,在家庭生活中为幼儿树立模范榜样,以身作则,促使家长以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幼儿形成正面的影响。通过家园合作,使幼儿处于良好的教育氛围中,为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奠定基础。

总结

总而言之,幼儿时期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黄金时期,对其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同时也关系到未来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加强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个人、社会发展的重要奠基工程,需要我们常抓不懈。

参考文献:

[1]李莲花.家园合作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探讨[J].新课程研究,2019(14):99-100.

[2]周毛才让.一日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J].中国农村教育,2019(12):126.

[3]刘美英.培养好习惯 育得栋梁材——浅谈幼儿教学中好习惯的培养策略[J].学周刊,2018(20):175-176.

论文作者:胡国芬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1

标签:;  ;  ;  ;  ;  ;  ;  ;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意义论文_胡国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