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邮市龙虬镇卫生院 江苏高邮 225605;2.高邮市开发区医院 江苏高邮 225600
【摘 要】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顺逆结合抽剥术与传统抽剥术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至2015年10月间收治的50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5例采用大隐静脉顺逆结合抽剥术为观察组,25例采用传统抽剥术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痊愈出院,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人均切口数、住院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隐静脉顺逆结合抽剥术能明显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减少切口数量,促进术后康复,减少住院时间。
【关键词】大隐静脉抽剥术;顺逆结合;传统抽剥术
大隐静脉曲张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多由于静脉壁弹性发育较差、静脉血管内压力过高等因素引起,大隐静脉抽剥术是常用的治疗方法,随着近年来我国血管外科的迅速发展,大隐静脉曲张的术式也在不断改进[1-2],本文对大隐静脉顺逆结合抽剥术与传统抽剥术的临床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6月至2015年10月间收治的50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5例采用大隐静脉顺逆结合抽剥术为观察组,25例采用传统抽剥术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19例,女6例,年龄41~75岁;对照组中男21例,女4例,年龄39~7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P>0.05,无 统计学差异。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凡下肢有溃疡者,均先经创面处理保持清洁,控制炎症,术前剃除阴毛,准备患肢皮肤,用龙胆紫液对曲张静脉部位和走行进行标记,便于手术的实施。
1.2.1 对照组 采用传统抽剥术,腰麻或硬膜外麻醉,常规消毒,铺手术巾。由腹股沟韧带向下作弯向内侧的斜行切口,依次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浅筋膜,显露大隐静脉与股静脉汇合处,将大隐静脉主干用弯止血钳分离,仔细寻找并结扎离断各分支,直至大隐静脉汇入股静脉处,由距股静脉0.5~1.0cm处进行大隐静脉主干结扎,结扎线远端钳夹两把止血钳并在止血钳间进行切断,近端钳的近端进行缝扎。自切断的静脉远端插入静脉剥离器并沿静脉向下推进至深静脉交通支平面,在剥离器头相应处皮肤再作一小切口显露静脉,进行结扎,切断该处静脉,由高位切口处拉出剥离器,注意妥善止血,并随之抽剥出大隐静脉。抽剥大隐静脉主干或分支的过程中若遇阻力且该处皮肤凹隐,则提示该处有较粗的交通支,亦应作小切口将血管予以分离、结扎、切断。将各切口妥善缝合,患肢弹力绷带包扎。
1.2.2 观察组 采用顺逆结合抽剥术进行治疗,术前准备、腹股沟处大隐静脉主干及其分支处理等均同对照组,将剥离器从大隐静脉近端向远端伸至不可再通处作皮肤切口,处理大隐静脉,再从内踝前大隐静脉起始处切开找到起始部主干进行离断,在远端进行结扎,剥离器从下往上置入近端管腔并逆行推进进行抽剥。其余处理基本同对照组。
1.3 观察项目 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人均切口数、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观察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均采用( ±s)来表示,组间行t检验,计数数据以百分率表示,组间行x2检验,以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均痊愈出院,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人均切口数、住院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大隐静脉曲张采用手术治疗的目的,主要是阻断静脉血液的反流,传统大隐静脉高位抽剥手术,一般在操作上并不复杂,但在操作过程中,一些静脉窦明显扩张,静脉曲张较为严重的,静脉壁较脆的患者,操作时则会造成较多的不便,容易形成多个下肢切口,剥离器向下插入时,容易偏离静脉主干而误入扩张属支,从而使手术切口和术中出血较多,整个手术操作的时间较长,具有较大的弊端[3]。随着血管外科学的进步,现在采用的顺逆结合抽剥术,选择踝关节前大隐静脉主干起始部切口,剥离器由近端向上插入,从而顺静脉瓣开合方向送入,能够有效避开扩张的属支,避免偏离静脉主干而误入属支[4]。另外,还能避开下垂静脉窦,从而送入更远的距离[5],操作上更加简便,同时减少了不必要的皮肤切口,缩短了手术时间,也更符合小腿部位的美观要求,在临床效果上要优于传统抽剥术,患者的创伤出血量明显减少,疼痛得以减轻,患者术后早期可下床活动,有利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人均切口数、住院时间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大隐静脉顺逆结合抽剥术能明显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减少切口数量,促进术后康复,减少住院时间,值得临床广泛采用。
参考文献:
[1]周辰光,董巍巍,赵晓静.激光灼闭术与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效果比较分析[J].医学综述,2014,20(12):2272-2273.
[2]熊建明,黄建华,卢伶俐.射频闭合治疗大隐静脉曲张96例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9):651-652.
[3]陈华.大隐静脉抽剥术的应用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2,5(12C):109.
[4]后强,曾道成,刘毅,等.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治疗方法的探讨[J].上海医学,2003,10(10):734-735.
[5]孙伟,金小果,王勋.顺逆行结合法抽剥大隐静脉300例疗效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2):148-149.
论文作者:陆永春,王桂泉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5
标签:静脉论文; 大隐论文; 切口论文; 手术论文; 静脉曲张论文; 时间论文; 患者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