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_环境保护论文

环境保护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_环境保护论文

环境保护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环境保护论文,世界经济发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72年,罗马俱乐部“增长极限论”引起世人对环境、资源问题的深切关注,同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提出了“只有一个地球”的响亮口号。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在里约热内卢召开,与会的180多个国家达成“世界经济发展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共识,标志着环保时代真正来临。

随着环保观念的深入人心,环境问题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在日益增加。

从环境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一棵松树的生态价值竟高达5万美元

具有环境意识的经济学家提出,成本、企业效益以及国民经济发展各项指标的核算必须将环境和资源的因素考虑在内,即所谓的“环境成本内部化”。举例来说,假设生产一辆汽车的材料、技术、制造、工人工资等成本为1万美元,但生产这辆汽车过程中造成了折合2000美元的环境污染损失,那么这2000美元应该同样计入汽车成本。如果原来造一辆汽车可获得1000美元的经济收益,那么,在计算环境成本后,其实际效益竟然是-1000美元。统计国民生产总值时也是一样。大气污染造成的酸雨严重腐蚀房屋、金属、公路、桥梁,迫使有些建筑经常支付额外的维修费用,水污染造成的城市或农村用水紧张则直接影响当地工农业产值的增长,掠夺性开发自然资源引起频繁的水旱灾害。统计数字表明,我国每年因大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68亿元,水污染377亿元,固体废弃物污染79亿元,农药污染147亿元,自然资源破坏212亿元。这些数字均应从传统的国民生产总值统计中扣除,以得到一个净当前的社会价值(NPSV)。

另一方面,对自然资源价值的估算也必须考虑其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有人曾对长白山地区一棵普通松树进行综合价值测算,除该树作为木材用于建筑、造纸目的所具有的使用价值外,它在一生中所起到的空气净化、水土涵养等生态价值竟高达5万美元。

由此可见,从环境经济学角度来看,资源和生态的价值远远大于一般意义上的经济价值。经济增长并不一定意味着经济发展,只有不破坏环境、不影响可持续发展时得到的经济增长才是真正的经济发展。

“绿色”产业将成为未来世界经济支柱产业

民意测验数字显示,发达国家绝大部分居民宁愿花更多一些的钱购买那些设计、生产及消费过程中不会损害环境的“绿色”产品,也不愿购买相对便宜的非绿色产品。西方国家适应环保潮流,每年推出成千上万种带有形形色色“绿色”标志的产品,如绿色计算机、绿色轮胎、绿色纸乃至生态时装、绿色建筑物等,层出不穷,从而获得明显的市场收益。日本、美国、德国的汽车厂商都在油耗、减少排污上狠下功夫,著名的奔驰公司别出心裁地在广告中大力宣传自己的产品装备有废弃后不会污染环境的绿色电瓶,符合最新环保理念,赢得了消费者好感。

绿色产品的崛起,带来环保产业的兴旺。除了环保设备生产部门外,各行各业都加强了节能防污的设计开发工作,环保技术、环保信息、环保咨询等一批新兴产业也应运而生。仅以德国为例,每年政府环保贷款达到近百亿马克,企业环保投资在60亿至80亿马克之间,全国环境技术市场价值400亿马克,环保设备出口额达350亿马克,并以6—8%的速度不断增长。目前德国环保产业从业人数达70万人,到本世纪末可达110万人。

从全球来看,90年代初绿色产品市场已达2000—3000亿美元。据世界银行预测,到2000年,全球绿色市场将达到6500亿美元,环保业将真正成为世界经济的支柱产业。

国际贸易中的绿色通行证和绿色壁垒

7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纷纷制订了严格的环境标准,规定只有获取相应环境标志的产品才准进入本国市场。最新实施的ISO14000系列国际标准成为各国通行的环保标准。环境标签无异于进入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绿色标签的推行,对各国的制成品出口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例如在欧洲各国采用统一的欧洲环境标准后,我国电冰箱出口出现急剧滑坡势头。新飞电冰箱厂及时调整策略,推出全新无氟冰箱,并成功取得欧洲环境标志,从而再度叩开欧洲市场大门,一年之内出口冰箱4万台,创汇800万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签署的最后文件基本上肯定了各国出于环境考虑而限制国外某些产品进入国内市场的做法。在强调贸易自由化的今天,关税削减乃是大势所趋,所谓的“自愿出口限制”等非关税壁垒也不断受到各国的抨击。在此情况下,环境标准以其形式上的合法性、保护范围上的广泛性、保护措施上的隐蔽性等特点异军突起,已形成事实上的“绿色壁垒”,阻滞了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发展。部分国家单方面制订苛刻的环境标准,借环境保护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美国借口墨西哥出口的金枪鱼违反了美国有关海豚保护的法规而加以限制,便是典型的事例。

环境问题成为决定国际资本流向的重要因素之一

世界各国在实践中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产生、影响及治理往往都是跨国界的,保护环境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不少发达国家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承诺每年拿出相当于本国国民生产总值0.7%的资金援助发展中国家建设,其中主要是援助环保项目的建设。日本政府明确要求第四期对华贷款用于中国环保项目。世界银行、IMF等国际金融组织对环保事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1990年11月,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署和环境署共同建立“全球环境基金”,帮助贫困国家支付用于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费用,1991年即为25个项目拨款2.75亿美元。1993年世界银行又提供20亿美元用于帮助发展中国家进行环境保护和改良,资助国家达30多个,其中为我国提供的3.75亿美元用于北京、江苏两地环保项目,在江苏省的投资81%,用于污染严重企业的技术改造。

事实证明,环境状况已成为国际社会优惠贷款、国际投资、无偿援助的重要条件,影响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不可否认,由于历史的原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环境问题上所处的地位是不相同的。一方面,发达国家以保护地球环境为由,要求限制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防止严重的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又每每利用自身的技术、资金优势,通过不平等投资和贸易,继续掠夺发展中国家的环境资源,向发展中国家转嫁环境危机。

发展中国家由于环保观念淡薄或自身技术所限制,其所制订的环保标准往往低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趁机将农药、化工、印染、电镀等高能耗、高污染甚至有毒有害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自己则免受污染之害和治理污染之累。例如,美国国内治理一吨有毒工业废料的成本需要数千美元,而将其运到第三世界国家却只需支付数十美元的运费,因此,大批“洋垃圾”开始充斥发展中国家,造成毒害。

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工业,不光是无偿获取发展中国家的环境资源价值,还将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深远影响。以我国汽车工业为例,外国公司出口到我国的汽车及在我国合资生产的汽车一律不予安装昂贵的尾气滤清装置,其后果是:(1)尾气中过高的有害物质含量污染了我国环境,损害了公众健康;(2)降低了进口及合资汽车成本,以低价位冲击国产汽车市场;(3)实际上对我封锁了先进的尾气滤清技术,阻止我国汽车工业达到一流水平,从而无法进入世界市场进行竞争。

总之,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成为人类关注的核心问题。我们必须迎接环境革命的挑战,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使我国经济保持与世界经济的同步发展。

标签:;  ;  ;  ;  ;  ;  ;  

环境保护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_环境保护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