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探索——以蔡甸区黄虎村为例论文_杨华

理想空间(上海)创意设计有限公司 上海 200092

摘要:2015年武汉市提出在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农业生态区内,选定若干个村庄,结合乡村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和地域性,完成实用型村庄规划,促进乡村地域综合发展。在梳理了武汉历次村庄规划之后,发现历次村庄建设仅侧重于面貌的改善,未触及乡村发展内在动力和发展机制问题,可持续效应不足,乡村依然缺乏活力,建设特色不够鲜明。黄虎村美丽乡村规划从规避上述问题出发,严格按照住建部提出的实用性村庄规划要求,构建了包括“问题剖析、村民意愿调查、发展策划、生态规划、村庄规划、实施计划”的总体规划思路,为武汉地区美丽乡村如何建成打造可持续、有活力、有地域差异的美丽乡村提出了思路。

关键词:美丽乡村;武汉;黄虎村

1、研究背景

建设美丽乡村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行动和途径,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武汉从本世纪初即开始重点关注外围农业生态区的村庄建设,随着武汉2049远景发展战略的确定,城乡统筹发展是武汉市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武汉作为中部地区的特大中心城市,城与乡地域特征明确,如何实现“宜居宜业宜产”,使乡村享有与城市相当的配套服务水平,是当前美丽乡村规划编制工作需重点关注的问题。

在此背景下,武汉市提出在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农业生态区内,结合乡村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和地域性,按照住建部提出的实用型村庄规划的要求,从乡村发展动力和实施机制等角度,寻找一条新的指导和规范乡村地域综合发展的路径。黄虎村被选为其中一条“美丽乡村示范村庄”探索武汉美丽乡村规划的编制方法体系。

2、武汉市历次村庄建设规划的特点及问题

为响应2005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武汉市实施了两轮新农村建设规划。

第一阶段—— “家园建设行动计划”阶段:2005年5月,市委、市政府正式启动实施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规划在全市6个远城区及洪山区的2087个建制村(含农场大队),逐年分批实施以“致富门道明晰、基础设施完善、社保体系建立、社会和谐稳定”等“四到家园”为主要内容的普惠制建设,改善农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探索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将“家园建设行动计划” 明确为建设武汉特色“富裕和谐秀美”新农村的重要抓手和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历时五年,完成了2053个村庄的规划编制工作。

第二阶段——“重点打造提升”阶段:自2011年开始方向转向“重点打造提升”,在6个新城区各选择一个共6个示范片和22个革命老区,打造武汉市新农村建设的亮点和样板。该时期规划侧重于面貌改善的物质景观建设,未触及乡村发展内在动力和发展机制问题,可持续效应不足,乡村依然缺乏活力,建设特色不够鲜明。

3、黄虎村美丽乡村规划编制探索

3.1黄虎村基本情况

蔡甸区大集街黄虎村,位于蔡甸区高湖之滨,地处大集街西端,全村14 个自然湾,土地面积427公顷,人口1700 多人。该村位于生态绿楔范围内,是典型的“绿中村”。2015年,黄虎村被列为全省第四批“宜居村庄”。

黄虎村最大的优势是有着优质的生态资源,目前最大的困境是经济发展薄弱,人口红利不足。黄虎村体现了在城镇化过程中各种典型的问题,例如人口流失、村庄老龄化和空心化、产业发展落后、村民增收缓慢、基础设施薄弱等,是普遍性问题,是一个典型的时代产物。因此,以黄虎村为案例研究,可以探索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和特色发展道路。

3.2生态型村庄规划的编制探索

针对以往村庄规划存在的不足,从问题剖析、发展策划、生态保护、村庄规划、实施计划等五个方面出发,全面推动美丽乡村规划的实施。(图1 黄虎村美丽乡村规划路径构建)

图1 黄虎村美丽乡村规划路径构建

3.1.1详尽的现状问题剖析

黄虎村现有村湾14个,在公共服务设施、市政设施、道路交通以及产业经济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同时为了保证本次规划真正结合实际,通过现场踏勘、集中座谈、入户访谈、问卷发放以及部门对接等多种方式,完成了全村的现状摸查工作。在村庄规划编制前梳理出几大核心问题:

(1)产业方面,现状产业以农业种植为主,由于处于武汉市生态控制区,没有村办工业,三产还未起步。农业仍然处于传统的小农经营状态;另外,还有村民自发组织的农家乐,但效益并不好,几乎没有客人。虽有优秀的山水资源,但未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相关旅游配套设施不足。

(2)公共服务设施方面,现状服务设施集中在芦湾村湾。服务半径偏大,而村湾格局分散,村民使用不方便。原黄虎小学被撤,现状无幼儿园、小学,幼儿入托、学龄儿童上学不方便。因村中公共服务设施欠缺,村民多数生活事物必须到大集街道办理。但是到街道的交通并不便捷,公交线路只有一条并且未深入村湾,公共交通不发达。

(3)住房方面,黄虎村住房多为一层和二层,其中有少量后来翻新改造的三层建筑。质量参差不齐,建筑年代不一。尤其万湾、姚湾、前湾等村湾建筑质量较差。

(4)村民意愿调查方面:综合调研问卷的结果来看,最影响村民生活质量的因素首先是经济落后、收入不足带来的焦虑和匮乏,占受访者的46%;其次他们迫切需要改善的还有村容村貌、住房条件、公共服务等方面。因此为满足村民实际需求,村庄规划应该将发展经济、提升收入作为关切的重点,关注村容村貌、住房条件、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

综合评价来看:黄虎村是武汉市生态控制线范围内的一个典型村庄,反映了中国过去几十年城镇化进程对于乡村的“失衡”,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例如经济薄弱,人口较为稀少,基础设施条件差,建筑风貌凌乱等。相较其他村庄而言,黄虎村是生态环境品质良好的村庄,更为突出的问题是如何保护青山绿水的生态环境,并且将环境资源价值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效益。

3.1.2准确的村庄发展策划

以往规划都是以景观整治、空间规划为主,很少关心村庄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黄虎村美丽乡村规划,对村庄定位、产业、主题等进行了系统的策划。

(1)以资源定目标

整合资源优势,以生态保育为前提,强化产业的造血功能和文化的活化功能。打造以现代农业和休闲度假为特色,社会和谐、生态宜居、环境优美、设施完备,体现楚地文化特征和乡村传统风貌,集“生态、休闲、文化”为一体的生态示范村。

(2)以目标定产业

坚持“一产增效、三产拓展”的产业发展思路,充分利用黄虎村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针对周边居民、高校和武汉市民,开发丰富产品类型,完善服务设施,增加休闲项目,走乡村生态旅游、休闲旅游、文化旅游的发展道路。

(3)以产业定主题

基于各村湾产业策划,规划田园体验主题、慢生活休闲主题、大地景观游赏主题、有机生态采摘主题、户外拓展运动主题、文化创意主题、民俗文化主题等七大主题板块,同时落实到七个村湾的空间中,形成以“一村七园”为品牌形象的美丽乡村体系,彰显各湾区特色,实现错位发展。

3.1.3严格的生态要素控制

以《大集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武汉市生态保护规划》为生态控制依据,首先严格落实基本生态控制底线区,底线区内完全禁止建设。其次划分生态发展区及村庄建设区。在生态发展区原则上不进行大规模的新建活动。村庄建设区布局农村居民点、规划产业发展用地等。

3.1.4合理的村庄规划

(1)整体空间结构——村域整合统筹考虑

通过对现状分析和空间管制分析,在尊重原有村落布局形态、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将黄虎村进行重新整合,规划形成“双核、两轴、三片、多点”的空间结构。

双核:公共服务核心和旅游服务核心。公共服务核心位于村域中心的芦湾,以行政管理、文化、医疗为主要功能,包含村委会、社区事务受理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和文体活动广场等;旅游服务核心位于村域北部的大金湾,依托大金湾的先发优势和集聚效益,以旅游服务、住宿接待为主要功能,包含旅游服务中心、活动广场、绿道驿站和示范民宿等。

两轴:依托天鹅湖大道和黄星大道的对外交通发展轴线;依托进湾道路和后官湖绿道复合形成的功能联系轴线。

三片:北部后官湖绿道片、南部笔架山山南片和东部天鹅湖大道片。

多点:多个村湾自然分布于山水之间,山间分布高品质农田、无公害蔬菜、花卉苗木培育基地等,整体形成山、水、村共融的总体布局。(图2 黄虎村空间结构规划)

(2)建设用地布局——完善基本保障,增加产业用地布局

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增加耕地面积,形成农村居民点的紧凑式布局,零散的农宅用地逐步有序收缩。同时推动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配置水平的提升,利用芦湾现有的村委会及其周边闲置废弃的宅基地建设村级公共服务设施和商业服务设施。

在保障村民基本生活所必须用地的基础上,盘活原有建设用地,通过置换农宅用地发展多层次的服务业,鼓励住宅用地的灵活使用。发展农家乐、田间餐饮、民宿接待等娱乐休闲活动,发展村庄商业服务业用地。

(3)农村住房建设——“保留整治、功能置换、拆除搬迁”分类而治

对住宅用地进行分类引导,依据对农宅的综合评估,结合村民意愿,分为保留整治、功能置换型和拆除搬迁型。本次规划以保留整治和拆除搬迁为主,功能置换为辅。大金湾、石头咀、前湾、山湾、小金湾和徐湾等村湾主要为采取保留整治建设,保留整治型的农村居民点的宅基地,在规定标准范围内,允许在原址改建或者翻建。其中其他村湾有少部分功能置换型建筑。对于阮湾、卢湾、昌湾、万湾、陈湾和姚湾等村湾中少量无人居住和闲置房屋采取功能置换进行改造。拆除搬迁民房总面积101309.99㎡,总户数565户。其中芦湾和田湾为全部拆除搬迁。如果近期难以对撤销点的居民进行统一安排,则需要对质量较差的住宅进行基本的维修,以保证农民的基本生活安全等需求。

(4)村湾设计与指引——充分考虑“示范村”、“重点村”与“一般村”设计重点的差异

从各村湾的发展现状及资源优势出发,将村湾分为:示范村、重点村、一般村,对不同类型村湾提出差异化的设计及指引。示范村湾包括大金湾、昌湾和小金湾。此类村湾已经开展美丽乡村的建设工作,并初具成效。将以产业发展为中心,依托高湖绿道和周边经济带,打造乡村观光休闲旅游产业。重点村湾包括阮湾、王湾、徐湾和石头咀。此类村湾背山面水、依托绿道,交通优势突出,农林资源丰富,是本次美丽乡村规划的重点村湾,按修规深度开展规划设计。对村湾的房屋建筑、道路交通、市政设施、景观绿化等方面展开详细设计。一般村湾包括芦湾、万湾、姚湾、陈湾、山湾、前湾。提出明确的技术标准、风貌、设施配套等要求,在建筑立面、建筑风貌、道路整治、绿化景观、山体水系、基础设施等方面提出整治的要求。

(图3黄虎村整治设计示意)

图2:黄虎村整治设计示意

3.1.4面向实施的近期建设计划

为保证规划内容更加有效的推进落实,规划制定近期实施计划,安排近三年来的建设重点及建设内容,同时形成每年的“实施项目库”及资金预算表。包括项目名称、项目类型、实施村湾位置、具体建设内容、投资估算等内容,促进规划落地实施。

按照“一年有起色,三年见成效”的总体要求,将近期建设阶段(2016-2018年)分为两个阶段:2016年和2017-2018年,分阶段完成近期三年行动计划。远期逐步实现都市农业现代化经营,依托现代农业发展拓展第三产业,通过“黄虎十景”等重要旅游景点的建设,带动周边乡村旅游配套产业的发展,通过旅游项目,发展乡村经济。优化生态景观环境,一、三产形成良性循环。

其中2016年建设重点是改善村庄环境,为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奠定基础。2017年-2018年)通过旅游项目,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增加村民的就业机会,实现村民收入稳步增加。

3.1.5村庄规划成果标准化入库

本轮村庄规划为统一规划成果的内容、深度及格式,规范规划编制工作,严格按照《“武汉市乡村建设规划一张图”村域规划制图标准》要求规定,实现村庄规划成果的存档入库工作,进一步保障了黄虎村美丽村庄规划的实施管理。

4、结语

本文旨在从村庄编制过程中武汉美丽乡村规划进行探讨。认为武汉的美丽乡村规划应包括现状问题的研究分析、村庄发展策划、村域总体规划、详细设计与指引、近期实施计划于一体的系统性规划,同时针对黄虎村的生态特性,增加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首先,通过村庄发展问题的分析研究,根据村庄特色及资源条件,进行系统的发展策划。

其次,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强化对生态要素的管控,进行合理的生态空间管控规划,同时针对不同的分区分别提出禁建、准建项目。

再次,村域空间规划解决空间发展问题,包括村域空间布局、用地布局规划、农村居民点发展建设、道路系统规划、市政与公共设施及乡村风貌设计引导等。

然后,对不同村湾分类的详细设计与指引,针对不同村湾特色,进行有针对性的村湾建设指引。

最后,建设计划将策划及规划对应到具体建设项目中,保障了村庄规划的实施建设。

论文作者:杨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6

标签:;  ;  ;  ;  ;  ;  ;  ;  

武汉“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探索——以蔡甸区黄虎村为例论文_杨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