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园林景观中的实践论文_潘仪妹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园林景观中的实践论文_潘仪妹

贵港市城市公园管理处 广西贵港 537100

摘要:这些年我国社会与经济均获取了巨大的进步,当中的城市建设水准不断提升,同全球其余国家比较,差距正在快速变小,因为一些城市面临过多的降水,使得城市正常运作受到极大的危害。我国利用城市管理思想创新,构建了针对海绵城市的一种雨水管理思想,事实说明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整治及防范城市当中的降雨过多与内涝等问题。该理论必须受到广泛的运用及推广,推动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因而本文依托该主题进行探讨,从而向该理论的具体运用给予帮助。

关键词:海绵城市;园林景观;应用

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步伐逐渐加剧,这不仅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同时也实现了我国社会、人口以及规模的转变。在此环境的作用下,提升了城镇化发展效率,使得诸多农村居民开始进入到城市中,城市整体规模逐渐增大。但是由于当前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无法迎合人们生活和发展要求,并且,现代化道路施工也加剧了道路的硬质化,再加上气候环境的改变,给城市发展风险出现提供了条件,从而给社会群众的和谐发展带来影响。

1 海绵城市的基本概述

一般情况下,我们所指的海绵城市就是,任何一个城市,无论内部环境出现怎样的变化,还是面临怎样的自然环境,城市都可以像海绵一样,可以对这些现象进行妥善处理,特别是在降雨量比较高的情况下,凭借自身具备的保存和管理等能力,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应用,将其自身价值充分发挥。从宏观角度来说,海绵城市主要涉及了城市各个环节,覆盖面较为广泛,但是和其存在较大关联的就是园林工程。现阶段,我国在开展园林工程施工工作时,没有将海绵城市理念全面运用到其中,并且也没有在全国范畴内普及和推广。通过对海绵城市理念的探究发展,将其运用到城市建设中,可以有效促进我国社会稳定发展。因此,需要我们加大对海绵城市理念的探究力度,将其充分的运用到园林景观中,以此实现园林景观整体效能的激发,促进我国园林工程以及社会的长远发展。

2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原则

2.1 优化规划

关于海绵城市理论的运用,通常由三部分内容组成:城市雨水、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以及雨水灌渠,它们之间存在相互协作的关联性,对于建设海绵城市而言是极为关键的,所以在进行城市园林设计之时,需确保它们之间的一致性,且让它们有效地衔接。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需同时关注灰色设计及绿色设计,关注在源头上将雨水径流减少之时,还需关注在设计上来调解雨水。再则需有效认知并在规划时全面关注海绵城市构建当中的烦琐性,秉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准则,更加关键的是城市当中关联的政府部门,需主动同海绵城市的构建相配合,尽可能地优化海绵城市计划方案。

2.2 引导原则

实施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核心标准在于结合城市水系统运用情况,对其进行改善和优化,从而对城市径流加以科学把控,实现雨水的循环应用。然而,在进行海绵城市建设时,所包含的内容较为繁多,因此,要想保证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全面落实,就要对其进行合理规划和安排,不但要提升相关部门和职工的专业性,同时还要对海绵城市建设标准进行解读和细化,以此保证相关职责和义务分配到各个部门中,进而保证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顺利实现。

2.3 安全第一

如今不管什么项目,安全均是第一位的,海绵城市构建也是如此,在构建之时需高度关注城市居民的健康与安全问题,在设计海绵城市之时,需关注城市的水资源具体状况,且同城市的降雨规律予以结合。依据城市维护水资源的原则,还有城市处理内涝的机制,打造高效、科学而合理的海绵城市,并结合城市的降水规律,遵守城市对水资源保护,以及城市对内洪处理的具体制度,设计出安全、科学、高效的海绵城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海绵城市理论的实际应用

3.1 明确海绵城市理念与园林绿化工程之间的关系

在实施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时,核心内容在于实现城市排水系统的优化,这就需要利用排水系统,将雨水等进行保留,根据自然情况实施排水,在需要水资源的情况下将保存的水源进行充分应用,以此迎合城市发展要求。在开展园林工程施工工作时,我们需要注重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两者之间的结合。在此环节中,由于城市更重视自身的发展,使得水循环系统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这就需要结合园林工程施工标准,合理建立水循环系统,这也是把海绵城市理念运用到园林景观中的主要环节。根据园林景观真实特性,把海绵城市理念引入到城市建设中,例如在森林或者湿地等领域实现积水的减少。因为绿地能够像海绵一样实现水资源的自由调节,所以,在进行海绵城市建设时,应该做好园林绿化施工工作,实现海绵城市自身性能的扩充,提升自身温度、湿度等调节能力。

3.2 湿地公园

湿地公园是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主要使用的方式,有条件的城市往往更重视运用大型湿地公园植物美化环境,促进海绵城市快速发展,增加城市绿肺,满足城市自我调节水循环的目的。目前,城市大型园林主要以混交林、灌木林等形式存在。虽然我国内陆城市的水生环境相对匮乏,但是有条件的城市更倾向于运用池塘、河流与湿地湖泊蓄积雨水。实现城市水体与海绵城市理念结合,发挥出湿地园林植物涵养水源的作用。将乡土水生和湿生植物引入海绵城市中,实现浮水和深水植物的科学配置,可以形成多层次水生植物景观,从而起到改善城市水生态环境,发挥园林植物储水作用,有效控制城市水体径流量,消除各种污染物的作用,同时,实现相当规模净化水体的效果,是海绵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湛江市 2016 年新建银帆公园项目是在旧城区改造的基础上,形成完善的地上地下海绵城市水体,其建设过程中充分融入了海绵城市的思想,该园的建成将极大实现蓄积洪水的效果。

3.3 可渗透路面设计规划

就本质上研究海绵城市理论的运用,对于城市园林设计来说,可渗透路面其实是借助各类技术,把原先道路当中难以渗透雨水的路面变成能渗透雨水的路面,通常将渗透量提升,如此使得地表具有更少的雨水径流量。在城市雨水管理系统当中需借助可渗透路面,即对具体的雨水问题采用的存在缓和效应的方式,则无须过多地运用其余雨水管理模式及手段,从根本上将城市雨水问题处理掉。如今可渗透混凝土、沥青及水泥砖块等被大量运用于可渗透路面。

3.4 城市屋顶生态景观建设

就目前的城市屋顶景观而言,根据城市建筑屋顶承载力与防水度的不同,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花园式屋顶景观。花园式屋顶景观主要是以建筑的承重墙和主体为基础,采取设置景观设施的方式,然后将乔木、灌木、草坪等复合式植物合理地搭配在一起。(2)如果建筑屋顶承载力无法满足花园式建造要求的话,一般都会采取铺盖草坪绿化的方式,或者采取容器绿化等简易的方式进行。由于屋顶花园景观可利用的面积相对有限,因此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规则几何体,或者图案组合的方式进行设计,将绿篱、矮墙等作为景观设计的背景装饰,然后在墙体上摆放或悬挂高度适宜的植物,确保整个景观保持良好的生态效益。

结束语

总而言之,把海绵城市理念运用到园林工程建设工作中,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环境,给人们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在进行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时,需要秉持生态性、引导性等原则,根据各个领域的真实状况,合理设定运营方案和标准,将海绵城市理念自身效力充分发挥,以此实现园林工程整体功能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罗梦,苏静,张玮.海绵城市理念在西安市园林建设中的应用 [J].江西农业,2017(13):84.

[2] 陈正厂,袁建凡.海绵城市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国网客服中心南方分中心项目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7(1).

[3] 张静茹,秦华.试论园林植物景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担当[J].现代园艺,2016(21).

论文作者:潘仪妹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2

标签:;  ;  ;  ;  ;  ;  ;  ;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园林景观中的实践论文_潘仪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